三级技术交底记录表
记录号:
使用编号: 项目名称:钢筋混凝土框架涵施工 交底地点 交底单位 主持人 接受人(签字): 一、框架涵施工工艺流程 框架涵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 检查、验收 出入口铺砌及改沟顺沟 防水层 检查砼试块强度 灌注侧墙、顶板砼、养护 制作试块 侧墙、顶板钢筋绑扎、支架检查砼试块强度 钢筋制作 安放钢筋 基础施工 模板检查定位 测量放样 工程管理科 时 间 接受单位 主讲人(签字) 年 月 日 地基处理 灌注底板砼养护 制作试块 过渡段施工
二、施工方法 1、测量放样 由测试中心放出涵洞中桩,然后用全站仪放出斜交(或正交)角度,得出涵洞纵向中心线,并且在涵洞一侧放出中线控制桩,最后根据平面基线和标高放出基坑上口开挖线,并将开挖值和有关要求交待给现场作业人员,经监理复查认可后进行开挖。 2、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前,沿场地四周布设30cm深排水沟和截水沟,避免地表水流入开挖基坑内。基坑开挖采用挖掘机开挖辅以人工配合,若基坑在开挖过程中遇地下水,需根据地下水水流量设置排水沟,排水沟不得小于10cm。在基坑四周挖引排水沟,并设置2个集水坑。结合现场情况,确定开挖坡度1:0.75。开挖完成后由中心实验室在实验监理的见证下进行地基承载力实验。 3、砼垫层施工 工作坑开挖完成后,应及时浇筑基础垫层,以免雨水浸泡基坑而影响地基承载力。 (1)测量放样 混凝土垫层施工前由测试中心实地测放框架涵外轮廓线(按照图纸各边加设襟边宽为20cm),并注意各涵节垫层厚度及标高。 (2)支模 1)模板、支撑结构形式 两端涵节加厚垫层侧面模板采用大块模板以保证墙身混凝土外观质量,支撑采用φ48钢管搭设,纵横向间距1m。模板用钢管架打斜支撑加以固定,组合模板、背撑钢管一起构成模板和支撑体系。 中间涵节垫层模板采用长条形模板,支撑采用φ48钢管搭设,支撑牢固。 2)模板安装 模板在安装前,应做好模板的定位工作: ①进行中心线和位置的放线:首先引测涵墙身轴线,并以该轴线为起点,根据施工图用墨线弹出模板的内外边线,以便于模板安装和校正。 ②做好标高测量工作:用水准仪把框架涵标高根据实际标高的要求,直接引测到模板安装位置。 ③进行找平工作:模板承垫底部应预先找平,以保证模板位置正确,防止模板底部漏浆。 3)浇注垫层混凝土 混凝土在拌和站集中拌制,由罐车运至现场,泵送入模,两端涵节的加厚垫层分层浇筑,
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其分层厚度不大于400mm。 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① 每一振点的捣固延续时间,应使砼表面呈现浮浆并不再沉落。 ② 振捣器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并避免碰撞模板。 ③ 振捣时的移动间距不大于捣固器的作用半径的1.5倍。 ④ 振捣器插入下层砼内的深度宜为50~100mm。 ⑤ 按要求在灌注现场做砼试件,并详细填写施工记录。 4、底板及侧墙钢筋绑扎 (1) 钢筋制作 1)钢筋进场后经试验检测合格方可使用,下料准确,配料合理,主筋连接采用焊接。 2)按照设计的主筋连接方式进行加工,并按加工批次数量及时取样送检(含监理见 证取样),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3)钢筋加工及安装尺寸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加工。 4)钢筋在钢筋加工场制作成半成品,由汽车运至工点安装焊接成型,钢筋接头采用闪 光对焊,并进行纵向打磨加工。同一连接区段的钢筋接头不超过总面积的50%。 5)钢筋保护层垫块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按4个/㎡布置,垫块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 结构本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 (2) 钢筋安装 绑扎侧墙钢筋时在外侧用钢管搭设临时支架以防钢筋变形。钢筋保护层按照涵节始 末端顶底板自由边箍筋30mm,涵内45mm,涵外40mm控制。钢筋安装严格按照设计 图纸中给定的主骨架钢筋排列顺序布筋。 5、底板砼浇筑 混凝土在拌和站集中拌制,由罐车运至现场,现场搭设溜槽入模。浇筑过程中控制混凝土自由下落的高度,在浇筑施工困难地点,使用汽车泵送料。底板倒角混凝土浇筑需注意浇筑外观质量。 使用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辅助振捣,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① 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使砼表面呈现浮浆并不再沉落。 ② 振捣器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并避免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等。 ③ 振捣时的移动间距不大于捣固器的作用半径的1.5倍。 ④ 按要求在灌注现场做砼试件,并详细填写施工记录。 6、顶板内支撑及内模施工
内支撑采用φ48钢管搭设满堂脚手架,纵横向柱距1m,竖向步距1.8 m,顶部用调节 撑顶纵梁,纵梁上布置横梁,横梁上为顶模。内支撑的横向钢管应与内侧模在横竖带节点 处用扣件连接,起到横向内支撑作用。 内模采用整模板制作,表面要求光洁无错台,模板接缝加贴密封胶条。 (1)模板设计:根据工程结构型式和特点及现场施工条件,对模板进行设计,确定模 板的合理配制数量。 (2)模板拼装: 1)拼装场地夯实平整,条件许可时可设拼装操作平台。 2)按模板设计图尺寸,采用对拉杆将竹胶板与方木拼成整片模板。 3)竹胶板模板锯开的边及时用防水油漆封边两道,防止竹胶板模板使用过程中开裂、 起皮。 (3)模板加工好后,专人认真检查模板规格尺寸,按照配模图编号,并均匀涂刷隔离 剂,分规格码放,并有防雨、防潮、防砸措施。 (4)放好轴线、模板边线、水平控制标高,模板底口平整、坚实。 7、绑扎顶板钢筋、立外模 顶板钢筋底垫双峰式垫块,严格按规范及设计要求绑扎,支撑箍筋应适当予以点焊,保证上层钢筋网片不变形。 外模采用普通竹胶板组拼,外模的固定采用φ16拉杆内外对拉,并以圆木或钢管辅助支顶。 8、墙身及顶板混凝土浇筑 (1)墙身及顶板砼一次浇筑,由罐车运至现场,泵送入模,混凝土浇筑时应自下而上,对称分层灌注,倾落自由高度不超过2.0m。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辅助捣固,振捣器插入下层砼内的深度宜为50~100mm。在浇注过程中,注意观察模板、支架、钢筋的情况,当发现变形、位移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养护 浇筑完毕后的1小时以内对砼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9、拆模 (1)侧模拆除: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伤后方可拆除; (2)墙体先松动对拉螺栓螺母,依次拆除螺母、横竖楞,拆除模板; (3)拆模的顺序和方法,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不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部分的模板;应自上而下进行拆模,支架先拆侧向支撑,后拆竖向支撑等原则。
10、防水层处理 顶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涂刷防水涂料及铺设防水卷材,最后浇筑一层C40细石砼 保护层,施工方法如下: (1)沉降缝施工 涵洞模板拆除完成后,扣除沉降缝部位泡沫板,扣除宽度2cm,深14cm。扣除完成后采用M10砂浆填充。 (2)混凝土基层面验收 防水层施工前应先对基层面进行验收,基层表面应平整、均匀一致,其平整度用1m直尺检查,空隙平缓变化,且不大于3mm。基层要求坚实、干燥清洁、无尖锐异物、不起砂、不起皮及无凹凸不平现象。 (3)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 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前要求基层应干燥,用量为0.4kg/m2。聚氨酯防水涂料AB料按照1:1混合均匀,使用长柄滚刷进行涂刷,要求涂刷均匀,不漏底面、不堆积,待涂料达到干燥程度(一般为不沾手为准)方可施行热熔施工。 (4)防水卷材的铺贴 卷材铺贴采用机械烘烤设备热熔铺贴卷材或多台喷灯同时烘烤热熔铺贴卷材。卷材铺贴从一端开始,横向由低向高顺序进行,烘烤要求均匀,将卷材底面沥青层溶化后,即可向前滚铺。卷材热熔铺贴的过程中,应边铺贴滚压边排气粘合,滚压工具采用1m长,直径为15cm的钢辊。顶部卷材包边20cm,包边部分线形笔直统一。施工缝位置铺设宽度为50cm防水卷材,铺设范围自涵洞顶部至底板下底面。 (5)混凝土保护层施工 混凝土保护层采用C40细石混凝土。混凝土原材料采用强制搅拌机搅拌,搅拌时间不小于3分钟。混凝土接近初凝时方可进行抹面,浇筑完成后,及时洒水养护。 11、框架涵两侧台背、涵顶填土 涵洞完成后,当涵洞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要求时,方可进行回填土,回填料要符合质量要求,涵洞处路堤缺口填土从涵身两侧不小于2倍孔径范围内,同时水平分层、对称地填筑、夯(压)实。用机械填土时,除按照上述规定办理外,涵洞顶上填土厚度必须大于1.5m时,才允许机械通过,且在使用震动压路机碾压时,禁止开动震动源。 严格控制分层厚度和密实度,设专人负责监督检查,检查频率符合验收规范要求,采用小型机械压实。回填土的分层厚度为0.1~0.2m。Evd检测应大于30MPa。
编制 : 复核: 审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