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的传统文化论文

2021-08-12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中国的传统文化论文


义不容辞的责任

——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摘要:随着近现代中国、乃至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受到所谓现代化新思想的冲击,已被许多人所忽略。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值得所有人为之着迷,值得所有人将其奉为人生的指明灯。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义不容辞

引言:中国传统文化有其自身特有的风貌和特征,并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思想基础的传统文化精神。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近现代遭到了严重的挑战,在生个世界近代化的大趋势下明显落后。我们必须明确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地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将其继续传承下去。

随着近现代中国、乃至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受到所谓现代

化新思想的冲击,已被许多人所忽略。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儒家文化遭遇了西方近代文化的强烈冲击,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施展了以近代资本主义为背景的工业文明的先进特长,古老的传统中国文明在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面前一败涂地,被迫变革。经过20世纪初二十余年,儒教文化已全面解体,经历过新文化运动,入学在青年中更是失去了权威。到了90年代,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在许多人心中已经背离了学术的轨道而意识形态化,从而背离了某些学者热心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初衷。如今的新世纪,中国传统文化在许多年轻人的心中,已俨然成了古老、迂腐、落后的象征,他们不懂中国文化,更不会学习中国文化,因而无法体会其中含义深远的精髓。

北京大学哲学系陈来教授在他的《传统与现代》一书中提到:“我自己作为

参与了90年代以‘国学’为名的几种活动的学者,对中国是否有一个‘国学热’,一直是持怀疑态度的。基于对70年以来文化激进主义传统的巨大影响力有深入了解,并对今年商业大潮对人心的搅动有显示感受,我根本不认为目前在实质上会有多少人真正对中国文化发生内在的兴趣,或中国文化在知识界的研究与关怀中真正热乎起来。”[1]

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值得所有人为之着迷,值得所有人将其奉为人生的指

明灯。文化,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现象。对文化的认识过程,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而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中国、传统、文化三部分组成。并非所有的在历史

上出现的文化都可以称为“传统文化”。只有那些具有重要价值、长期积淀下来、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可以称作“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政治、经济、自然科学、哲学、文学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成就。中国著名的文化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在当今世界,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是中国的文化。”因此,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继承中华民族辉煌的文明遗产,求刚健昂扬、豪迈博大的人生境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哲学为基础的哲学文化。借用了现代科学的发现,把宇宙

的本质、宇宙的形成、发展变化、成熟、衰老与死亡、宇宙的归宿,人的本质、人的过去和未来、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人类社会的本质、归宿等,都明明白白地告诉给了人类。与一般的哲学相比,中国传统哲学的优势在于它不但从哲学的角度上、也从科学的角度上揭示了宇宙、社会、人生的本质和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了儒学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哲学形态,道家思想、墨家思想等等。[2]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他开办教育,以经世济民之志游说诸侯各国,以其人

格魅力和感召力浇注了中华民族的品格。从天子到平民,从古代到现代,凡是讲论六经道义的人,都把孔子的学说当做是判断和衡量的最高准则。“仁”的思想在孔子思想结构中是核心部分。一般认为“爱人”是“仁”的主旨,所谓“爱人”,积极地讲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正》),消极地讲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即“忠恕”这个“一贯之道”。“仁”的出发点就是承认别人和自己是一样的人,它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在人类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不可或缺。孔子恭、宽、敏、惠等的“仁”这一伦理思想,可以涵盖一切善良的品行。他提出的孝悌忠信等道德规范,都从属于“仁”。其次,孔子提出了“仁者安仁”的思想,“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即道德不仅要靠意志,也需有情感。[2]

从个人来看,儒家崇尚个人生命的道德价值。中国人重精神生活和内心世界,

重世俗人道而轻宗教神道,遵循适中不偏的中庸之道,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中国人做人处世的信念有着重要影响,更是指引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从而使人类社会更好、更和谐地发展的重要指明灯。

从国家来讲,儒家思想提倡德治,重视社会结构中人际关系的和谐。政治上

追求国家的“大一统”,反对分裂局面。在统治方面注重制礼作乐,推行仁义礼教,崇尚贤者的人治德政。这正是如今许多国家所追求的和谐局面。

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是相对于西方文化而言,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是相

对于中国过去而言。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和现代价值,不但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更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著名的文化学家梁漱溟从中国人和西方人的社会生活方面进行了几点比较:

一是西洋社会中人和人的关系是硬性的、机械的,中国社会在人和人的关系是软性的、活动的。二是西洋社会中人和人之间常见彼此相对之势,中国社会中人和人之间常见彼此想与之情。三是西洋社会生活中讲法不讲情,中国社会生活中喜欢斟酌情理情面,而纪律不足。四是维持西洋人群秩序的是国家法律,大事小事都要诉之法律,维持中国人群秩序的是社会礼俗,许多事都在社会中自己照礼俗解决。五是“争”是西洋人的精神,“让”是中国人的精神。六是西洋人是自己本位——以自己作为出发点,中国人是关系本位,而以对方为主。[3]

可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把握,既要从对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的比较来认识,

同时也要从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的自然经济和血缘宗法制度的基本社会特征来认识,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概括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学习并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使人类更加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仅亲

人之间的亲缘关系,即使是陌生人,相互之间的友爱、谦让、互助也是十分重要的,更可以使人们明白,人际关系建立的心理起点是“信任”与“和谐”。同样,人们也可以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到,整体关系有利于促进人际合作,改善人际关系,减少人际冲突,使群体有较强的凝聚力,从而有助于群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使得人们的激进功利主义越来越不可收拾。

无疑,功利主义是人类社会历史的推进力之一,但是,功利主义有它自己适用的范围,特别是经济领域。然而,即使在经济领域,纯粹的功利主义也会造成冲突而成为阻碍。在文化、科学的发展上更应该排除狭隘功利主义。因此,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获得平和、宽容、恭谦的待人处世态度,是现今社会人人急需做的事情,更是解决现今社会紧张的人际关系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明确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地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将其继续传承下去,

是每个现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陈来.传统与现代——人文主义的视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 [2] 刘金同,马良洪,高玉婷,段全林.中国传统文化.天津:天津大学出版

社.2009.10

[3] 彭付芝.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