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卷 第1期 VO1.16 NO-1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Zhuhai City Polytechnic college 2010年3月 Mar.2Ol0 王安忆作品中都市边缘人形象的塑造 江桂杏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茂名525000) [摘要]作为八九十年代倍受瞩目的女性作家,王安忆从女性这一边缘视角入 手,在她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边缘人形象。我们拟从“都市边缘人”产生的社会 人文背号、形象分类及其共性等三个方面对王安忆作品塑造的都市边缘人形象进行 分析、探讨。 [关键词]都市边缘人;边缘视觉;边缘心态 “边缘”在各个不同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含义,它不仅可以是一种地理、人文的概念, 甚至可以是一种立场、境界、思维方法和生活方式。 作为八九十年代倍受瞩目的女性作家,王安忆从女性这一边缘视角入手,在她的作品中 塑造了一系列边缘人形象。这些边缘人大多生活在上海这一大都市中,因而又称为都市边缘 人。所谓“都市边缘人”,一般来说指的是从农村来的城市人口或生活在城市边缘地区如周 边的小城镇人口。从另外一个角度看, “都市边缘人”还指那些生活在中心城市之中,却与 主流人群格格不入,内心孤独、漂泊不定的城市土著居民。由于王安个乙生于南京,满一周岁 才随父母进入上海,因此她有双重身份:既是地道的上海人,也永远是上海的外来妹。可以 说,她自己本身就是一个边缘人,因而她对自己特殊的身份有着深刻的体会,相当了解都市 边缘人的尴尬处境,这就难怪王安个乙为什么对描写都市边缘人情有独钟了。她笔下的都市边 缘人多是由具有边缘心态的城市土著居民及外来移民组成的,那么,这些都市边缘人是如何 形成的?他们可分为哪几种类型?有哪些共同的特点?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分别从“都 市边缘人”产生的社会人文背景、形象分类及其共性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探讨: 一、“都市边缘人”产生的社会人文背景 上海是一步步地从小渔村成为繁华的大都市,十九世纪末,华洋杂居成为上海文化最 大的特征。义和团起义和八国联军入侵,京津地区战火纷飞,而以上海为中心的东南地区却 因签定了《东南保护约款》而阻止了义和团的南进。为了逃避北方战乱,大批人口南下,而 文人和商人的南下吸引了一大批资本建厂,民族资本主义因而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同时《马 关条约》的签定使外商取得了在中国建厂的特权,促使外商大规模地开设工厂,这样~来外 收稿日期:2009—12—1 1 作者简介:江桂杏,女,广东茂名人,茂名职业技术学院社科基础部讲师。 30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16卷 国资本家和中国资本家就屯集在上海,使上海一跃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及繁华的大都市。此 时大量失地的农民也纷纷涌入上海,进城成为工人。华洋杂居、五方杂处为城市的发展注入 了新的活力,使上海成为了全国移民及文化混杂程度最高的城市,它最早受到西方文化的浸 淫,被迫接受这种异质性文化并与之碰撞融汇而成为一体。与此同时,由于充裕的都市物质 生活、便捷的沟通交往方式、发达的文化基础设施、相对宽松的舆论环境等种种原因都使上 海具有了吸纳知识分子的相对优越的环境,成为了知识分子集中程度最高、流动性最大的城 市。鲁迅、陈独秀、巴金、茅盾、郁达夫、戴望舒等有名作家都在这块文学园地上作出了卓 越贡献,而以描写日常生活、揭露丑恶人性、写软弱凡人著称的海派作家更是汇聚一堂。从 这种情形可见,上海由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百万人口的大都市是由一代又一代的移民涌入造 就的。从根本上讲,上海是一座移民城市,在30年代,它相对于乡村中国而言处于边缘。由 于上海城市本身的“边缘性”,使上海人普遍都具有了一种边缘心态。他们是漂泊无根的, 上海这座城市并非他们真正的家园;他们也是孤独的,缺乏安全感和稳定感,在经历了动荡 的年代和战火的洗礼后,他们之中的许多人都过着诚惶诚恐的日子,普遍有一种深深的恐惧 感和不安全感,而寻求稳定感和精神、物质的寄托。他们的边缘心态根源于上海独特的历史 状况及其城市化进程中艰难的蜕变。边缘城市所带来的边缘心态是上海“都市边缘人”产生 的最直接原因。 二、“都市边缘人”的形象分类 由于上海都市边缘人产生的独特社会人文背景及王安t乙个人的独特经历,她主要选取了 两种类型的都市边缘人作为描写的对象:一是由上海土著居民组成的都市边缘人,另一种则 是由上海的外来移民组成的都市边缘人。这两种类型的都市边缘人构成了王安忆作品中人物 画廊的独特景观,下面我们分别对其进行分析: (一)由上海土著居民组成的“都市边缘人” 19世纪,上海成了一座移民程度最高的边缘城市,移民们普遍都有一种边缘心态,即 作为移民的漂泊不定感和孤独感。他们首先是作为一种都市边缘人而存在的,随后才适应了 城市生活,逐渐成为城市的中心人群,身份也产生了变化,成为城市的主要构成群落,到后 来,移民的定居和本土化使他们变成了上海土著居民。但是,来自五湖四海的移民的后代又 承继了这种边缘心态,内心充满了漂泊不定感和孤独感,其强烈的生存欲望虽然使相互之间 口音和风俗习惯不同的鸿沟逐渐得以填平,但他们漂泊不定的恐惧感还没有消散,同时又要 面对现代工业文明及新的社会关系的急剧变动和时代的巨变所带来的震惊和不适应。其漂泊 感时刻提醒着他们要清醒地面对孤独无依的生存处境。王安忆笔下的这一群土著的“都市边 缘人”多是以女性形象出现的。那是因为,女性在父权文化的压迫下,更容易表现出一种漂 泊感和孤独感,而生存在城市中的女性,一方面为城市的现代化所诱惑,另一方面又为五光 十色的城市生活所异化。在王安忆的《长十艮歌》中,她写了一个女人和一座城市的纠缠, 她想通过描写这个女人来反映一座城市。小说中的王琦瑶是一个典型的都市边缘人,她身上 散发着物质气息和欲望气息的美,她是上海典型弄堂女儿,属于与弄堂有密切联系的中间阶 层,是处于城市缝隙中的都市边缘人。这种人就像上海弄堂一样,一头连着世界潮流,一头 连着中国本土,连接着两个极端的世界。她拒绝不切实际的飘渺的爱情,因而在程先生和李 第l#a 江桂杏:王安忆作品中都市边缘人形象的塑造 31 主任之间,她选择了有稳定可靠保障的李主任,求的是一种安定的生活。这样选择也反映了 她作为一种“边缘人”渴求平稳安定的思想。她是能为爱情献身的,她一生中最爱的人是康 明逊,明知道与他没可能结婚却仍情不自禁地陷进了感情的旋涡,后来只好找萨沙担负无中 生有的责任。王琦瑶一生是漂泊不定的,她的感情始终没有一个稳定的安放之所,飘来飘 去,最终因此而被一个不相干的人杀害。她内心是孤独无依、没有着落的。她和那种有稳定 家庭、过着幸福家庭生活的女人不同,她漂泊的情感始终无法靠岸,因而她处于主流之外, 是一个典型的“都市边缘人”形象。在政治上她也是作为一个边缘人而存在的,她独立于政 治事件之外,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命运法则。王安忆将女性生活的琐碎与男权政 治的庞大作对比,塑造了一个典型的都市边缘人形象。类似于此类形象的还有《我爱比尔》 中的阿三, 《米尼》中的米尼等。 (二)由上海的外来移民组成的“都市边缘人” 王安忆认为农民在不得已走向城市之时,那几千年的传统习俗、道德准则,带来了许 多痛苦而严重的障碍。而在这一场战斗中,显然是女人比男人更少束缚,更多个性发展的要 求,因而也更为轻松自如。这也许是因为女人对于土地不那么重视,而城市对女人的诱惑也 更强烈的缘故,因此王安忆笔下由外来移民组成的都市边缘人也多由女性担当。这些女性在 城市人中是作为“边缘”存在的,她们不断向中心靠近,沾染了城市人的特点,却又始终无 法成为中心。为了成为真正的城市人,她们不断努力,甚至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在这些人 中,进驻城市的保姆是最有代表性的,她们是上海城市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如王安忆在 《富萍》中描写作为保姆的奶奶时便说道: “总之,虽然在上海生活了三十年,奶奶并没有 成为一个城里女人,也不再像是一个乡下女人,而是一半对一半。这一半对一半加起来,就 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人。她们走在马路上,一看,就知道是个保姆。”奶奶作为一名进驻城 市的保姆,学了点城市人的生活作风,因此和外乡人比起来有那么一点贵族气。她“在上海 三十年,基本是在西区的繁华闹市,淮海路上做的。她也和闹市中心的居民一样,将那些边 缘的区域看作荒凉的乡下。其实,在那些边缘的地方,l::i ̄El闸北、普陀、倒是她们家乡人的 聚集地……但奶奶与他们一向不往来。她也有市中心居民的成见,认为只有淮海路才称得上 是上海。”她有着自己特有的孤傲,以为在小资产的雇主家中做事便有点居高临下,狐假虎 威,瞧不起其他外来的贫苦人家,有点势利眼,但她毕竟来自风俗淳朴的农村,她的本性是 善良的,有着农村人特有的淳朴善良,同情身处于苦难中的人们,因而她虽则在城市中生活 了三十年,始终还是无法摆脱农村人特有的品性,成为一个地道的城市人,她从来就是“一 半对一半”,是一个典型的城市保姆。同时由于身处下层,因此她在主人面前是收敛起性 子,毕恭毕敬,甚至有点自卑的,表现出了保姆特有的奴性。由此可见,像奶奶那样的保姆 是城市与乡村的矛盾结合体,是联系城市和乡村的链条,也是城市新旧时代交替的产物,她 们在本质上还是个农村人,但表现出来的却是城市人的精明。书中的主角富萍原来是乡下女 孩,因婚姻关系来到上海。她不甘心默默无闻地埋没于农村的家庭琐事中,于是她便尽自己 的最大努力寻找在上海立足的机会。她的这种努力实际上是乡村与城市的较量,是传统与现 代的抗争,是愚昧落后向文明时尚的融会靠拢。她承受着乡村与城市、传统与现代两种力量 互相拉扯的重压,不断地企图从一方逃向另一方,结果总是导致悲剧的命运。在富萍眼里, 她“原以为上海人是享福的命,现在就知道,什么是做人谋生的难?上海人就是,可这难里 32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16卷 又不全是难,而是有得有失。,’富萍得到了留在上海的机会,却只能嫁给一个残疾人。她为 了寻求物质性生存,企图改变命运,便只好以婚姻作为手段,委曲求全。她企图走向中心, 却始终难以摆脱乡下人特有的品性,始终无法成为一个地道的城市人。这就是这群都市边缘 人无法避免的悲剧命运。 此外,王安忆还描写了一些生活在小城镇中的人物,如《妙妙》中的妙妙,她向往着现 代化的城市,但这种追求始终无法真正实现; 《上种红菱下种藕》中的主人公从乡村到城市 移居,其移居的地点是上海周边的江浙村镇和中小城市,最终目的地是上海,这部作品表现 了移民的生活趣事,它重在表现乡间村镇的历史面貌和现实命运,特别是在现代化城市的巨 大诱惑和压力下,它们如何挣扎生存而无法摆脱被侵吞、毁灭的命运,而逐渐被大都市所同 化的故事,其中通过空间的转换,达到了潜在地暗示上海的未来命运的目的,上海也因此而 与它的周边的生存环境密不可分地联结在了一起。因而可以说,这些生活在小城镇的人物, 其实也是一种“都市边缘人”,他们属于外来移民,具有边缘身份,也有外来移民所特有的 边缘心态,即漂泊感和孤独感。 三、“都市边缘人”的共性 从上文的分析可见,王安忆所塑造的这两种类型的都市边缘人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这 些特点使其得以在繁华的现代化大都市之中沦为边缘人。以下几种共同的因素就是他们成为 边缘人的原因所在: (一)经济的边缘性:在经济上,他们都身处于繁华的大都市中,但是或许是没有稳定 的经济来源(如《长恨歌》中的王绮瑶、 《米尼》中的米尼等),或许是寄人篱下,给人打 工(如《富萍》中的奶奶、富萍等),或许是还不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而是消费者(如《上 种红菱下种藕》中的小孩们)等种种原因,使他们无法与经济上的强者相抗衡,而处于弱 势。他们都要依赖强者而生存,即使是像奶奶这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也只不过是在别人家里 做保姆,靠看主人的脸色赚钱,因此,他们相对于城里的富人而言是“边缘人”。 (二)政治的边缘性:在政t ̄J-_,他们都是在主流政治外生活着的非主流人群,都缺乏 政治上的敏感的触觉,把眼光投注于平常琐事,是一些平凡的小人物。他们没有政治权势, 也不关注政治生活。如在《长恨歌》中,王绮瑶认同的是旧上海的经验,仿佛一切革命和历 史事件对于她而言都不重要,在她的观念里,改造了半个世纪的历史到头来都得循着旧有的 规律重新开始。她刻意地避开了硝烟弥漫的战场,躲进了宁静优美的邬桥水乡,从而获得了 一种与世无争的平静的生活,在她的意识深处,政治是与她无关的。因此,类似于王绮瑶这 类人相对于拥有强大权势的中心阶层人物而言是“边缘人”。 (三)身份的边缘性:在身份上,他们大多数都是身份低下的外来移民,即使是那些土 一著居民也是地位低微,受人鄙视甚至唾弃的具有边缘身份的小人物。如《我爱比尔》中的阿 三是一个只找外国人的高级妓女,而《米尼》中的米尼则是在丈夫的影响下由惯偷逐渐沦落 而成为娼妓, 《富萍》中的奶奶则是地位低下的保姆。这一类具有边缘身份的人相对于其他 人而言是“边缘人”。 (四)心理的边缘性:在心理上,他们都具有“边缘心态”,即漂泊感和孤独感。他们 的漂泊感是源于作为移民所潜藏的无根感和不稳定感,而孤独感则是作为个体对于庞大的杂 第1期 江桂杏:王安忆作品中都市边缘人形象的塑造 33 居社会而产生的独特的心理体验。如在《长恨歌》中,王绮瑶向往着稳定的生活而选择了李 主任,就是源于她有一种漂泊无根的边缘心态;而当她与比自己小一辈的老克腊相恋,则是 源于她的那种寻求填补情感空白、排除孤独感的畸形心理。因此,具有这种边缘心态的人相 对于拥有常态心理的人而言是“边缘人”。 总之,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王安t乙作品中的“都市边缘人”形象:他们是经济上处 于弱势,政治上无权而又漂泊、孤独、无根且缺乏安全感和稳定感的具有边缘心态和边缘身 份的城市非主流人群。 (责任编辑参考文献: 赵国宏) [1]李欧梵著、毛尖译: 《上海摩登一l2月第1版 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2]荒林、王光明: 《两性对话》,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3】王安忆: 《王安忆说》,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4]杨东平: 《城市季风》,东方出版社,1994年l0月第l版 [5]杨扬: 《文学的年轮》,花山文艺出版社,2002年1月第l版 Portrait ofMarginal Men image in Cities in Wang Anying’S Works Jiang Gui—xing (Maoming Polytechnic,Maoming,Guangdong,525000) Abstract:As a female writer who received a 1ot of attention in the l 980s and 1 990sWang .Anyi portrays a series marginal characters in her works from women’S angle of viewnamely ,the marginal angle of view.We try to elaborate and discuss marginal men image in cities of Wang Anying’S works in the social context,image classiicatifon as well as overall character of the marginal men in cities. Key words:Marginal men in cities,peripheral vision,marginal min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