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卷第5期 液 晶 与 显 示 Crystals and Displays Chinese Journal of I iquid Vo【.26 NO.5 ()ct.,201】 2011年10月 文章编号:1007 2780(2011)06 0612—04 未确认Mura分析及改善对策 徐 伟h ,彭毅雯 ,肖光辉 (1.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北京i00084,E—mail:xuwei@boe.eom.cn 2.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176) 摘要:未确认Mura是一种能够影响TFT LCD画面品质的不良。文章对未确认Mura不良进行了详细的 分析,认为扇形区域出现有源层残留是导致未确认Mura不良发生的原因,介绍了一种通过变更曝光工艺条 件来解决此种不良的方法,并通过试验论证了此方法的量产可行性。 关键词:未确认Mura;扇形区域;有源层残留;曝光工艺条件; 文献标识码:A DOI:10.3788/YJYXS2Ol12605.0612 中图分类号:TN141.9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of Unknown Mura XU Wei ¨.PENG Yi—wen ~。XIA()Guang—hui Department oJ Electronic Engineering,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l00084 China,E-mail:xuwei@boe.COIn.en; Beijing BOE o卸 0 cfr0 s Technology Co.Ltd.,Beijing 100176,China) Abstract:As to the TFT—LCD and other display monitors,Mura is a relatively normal defect which will degrade the display quality greatly.The analysis of the unknown Mura,indicated that the active remain in the Fan—out area are the main reason of the unknown Mura, and a novel method is introduced to solve this defect by changing the condition of Photo process. The mass production feasibility of this method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rough experimenta— tion。 Key words:unknown Mura;fan—out area;active remain;exposure condition 一—∑一 种通过变更不同曝光工艺改善不良的方案,并 口 通过试验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随着半导体制造工艺的发展,TFT—LCD (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技 2 不良现象及原因 2.1不良现象 术有成为现代显示工业发展的趋势。 Mura(显示区域内由于画面均一性不好而显 在显示同一灰度时,屏幕右侧出现竖向未确 认Mura,不良区域灰度和屏幕其他区域不一致如 图1所示。通过显微镜观察,条状Mura区域上 方的Fan—out区域(用于连接Pad与Data数据线 现出来的一种现象)不良一般是在阵列(Array) 工艺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口j。Array工艺在TFT I CD制作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一个工艺过程,它需 要4次或者5次沉积、曝光及光刻工序 。 本文通过对不良现象进行测试、找到其产生 的原因。通过对不良发生机理的深入分析,建立 收稿日期:201】O6—10;修订日期:2011 06—22 的区域,Fan—out区域每一条线和显示区域的数 据线一一对应)有残留(Remain)发生,如图2所 示。Fan—out区域内的线与线之间的残留物,正常 作者简介:徐伟(1981),男,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从事TFT LCD产品的售后技术支持工作。 614 液 晶 与 显 示 第26卷 厚度较小,经过光刻胶灰化工艺后,残留的光刻胶 被灰化处理;通入氯气、六氟化硫和氧气完成源漏 及n。。a—si干法刻蚀;最后通过喷洒光刻胶剥离溶 液,进行光刻胶剥离工艺后源漏工艺过程完毕。 2.2.2 不良发生机理总结 对比正常工艺过程和有源层残留工艺过程可 以看出,源漏层光刻胶曝光显影工艺完成之后,光 刻胶的残留是导致有源层残留的主要原因。 导致光刻胶没有完全曝光的原因是Fan—out 区域线与线之问的间隔太小,达到了设备本身下 限。曝光设备本身分辨率为4 i71,当两条数据线 之问的间隔小于4 m时,问隙曝光区域的光发 生干涉,导致间隔区域曝光不完全。只能通过增 加曝光量的方式,使未曝光区域的光刻胶充分曝 光。此时需要考虑其他区域(像素区域)在增加曝 光量的情况下是否会受到影响。根据量产经验, 当像素区域经过曝光,光刻胶的厚度为(470±50) nm时,像素区域不会受到影响。 所以,在同时满足工艺设备允许条件(线与线 之间距离为4 m)和像素区域光刻胶波动规格 [像素区域光刻胶的厚度在(470±50)nm]的前 提下,可以对光刻胶的曝光进行管控,达到解决问 题的目的。 3 改善措施 针对有源层残留产生的原因,对光刻胶曝光 过程进行管控。在同时满足工艺设备允许条件和 像素区域光刻胶厚度波动规格的前提下,通过增 加曝光量,保证发生有源层残留区域的光刻胶不 会有残留发生。通过试验制作不同的光刻工序, 在同时满足Fan—out区域和像素区域的前提下, 得到最合适的光刻厚度和曝光速度。 3.1 同一张玻璃面板上所有曝光镜头曝光速度 一致 一张玻璃面板需要多个镜头进行曝光。采用 同一张玻璃面板上所有曝光镜头曝光速度一致的 方法,制作出3张不同曝光速度的面板。如图6 所示,A、B、C 3张玻璃面板在使用不同曝光速度 下得到不同的光刻胶厚度,此光刻厚度值为像素 区域经过曝光显影工艺之后的均值,预期值和实 际测试值接近(其中Expect Value是预期达到的 光刻胶厚度,而Measure Value是实际测试厚 度)。从图中可以看出,面板A的光刻胶厚度能 够满足Fan—out区域的要求(OK表示能够满足 要求,NG表示不能满足要求),Fan—out区域在刻 蚀之后,问隔区域无有源层残留发生 ;但此时, 344.8 nm的光刻厚度已经超出像素区域光刻胶 波动的规格要求,像素区域(Pixel Area)在此曝光 条件下会受到影响。面板B的光刻胶厚度既不 能满足Fan out区域的要求,又不能满足像素区 域对光刻胶厚度的规格要求。面板C的光刻胶 厚度虽然能够满足像素区域埘光刻胶厚度的规格 要求,但是不能满足Fan—out区域的要求。 图6相同曝光速度下光刻厚度对比 Fig.6 PR thickness at saille exposu re speed 采用同一张玻璃面板上所有曝光镜头曝光速 度一致的方法改善有源层残留的问题,不能达到 预期的效果。 3.2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曝光速度 此Active Remain主要发生在玻璃面板的某 一固定区域,即发生在镜头1、镜头一2、镜头3、镜 头一4的区域,镜头一5、镜头一6、镜头7、镜头8 域 没有发生有源层残留。通过对不同的区域采J『j不 同的速度进行曝光,对将玻璃面板上有源层残留 多发的区域(镜头一1区域)增加曝光量,而玻璃面 板上不易发生有源层残留的区域曝光量适当减 少,可以达到改善的目的。 制作3张不同曝光速度的玻璃面板,其中每 张玻璃面板的每个镜头区域的曝光速度也不同。 镜头一1、镜头2、镜头一3、镜头一4区域的曝光速度 比其他镜头区域曝光速度少2 mm/s。从图7的 数据可以看到,面板E的光刻胶厚度能够满足 Fan out区域的要求,线问区域无有源层残留发 生;但此时,385.1 nm的光刻厚度超出了像素区 域光刻胶波动的规格要求,像素区域(Pixel Area) 在此曝光条件下会受到影响。面板F的光刻胶 第5期 徐伟,等:未确认Mura分析及改善对策 厚度既能满足Fan—out区域的要求,同时又能满 域的要求,线问区域出现有源层残留,此曝光速度 足像素,区域对光刻胶波动的规格要求,像素区域 不能满足改善要求。 的像素没有受到影响,此曝光速度能够满足改善 综上所述,通过不同曝光镜头区域采用不同曝 要求。面板G的光刻胶厚度不能满足Fan—out区 光速度的方式来解决光刻胶残留问题,在大规模生 产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采用此种方法,光刻胶厚 度能够做到500 nm,既能够保证Fan-out区域无有 源层残留发生,也能保证像素区域对光刻胶厚度波 动的规格的要求,能够实施量产,达到改善的目的。 4 结 论 扇形区域出现有源层残留是导致未确认 Mura不良发生的原因。采用在同一张玻璃上不 同曝光镜头使用不同曝光速度的方法可以有效地 图7不同曝光速度下光刻厚度对比 解决光刻胶残留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 Fig.7 PR thickness at different exposure speed 备大规模生产的可实施性。 参 考 文 献: [1]张卓,赵海玉,张培林,等.基于重压法的Touch Mura形变过程模拟[J].液晶与显示,2010,25(5):693—695. [2]Kagan C R.薄膜晶体管(TFT)及其在平板显示中的应用[M].廖燕平,王军,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132—178. [3]李丽,秦纬,薛建设,等.TFT—I CD阵列腐蚀性缺陷分析[J].液晶与显示,2010,25(1):29—33. [4]Yue Kuo. Film Transistors Materials and Processes[M].Boston,USA: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2004 2O3 271. [5]施敏.半导体器件[M].王阳元,卢文豪,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501-516. 《液晶与显示》投稿指南 《液晶与显示》投稿方式为网上投稿。网上投稿便于您随时查询稿件的处理情况,方法为:登录本刊 网站http://www.yJyxs.com,进入“作者投稿”栏目,在线注册投稿。注册时“用户名”和“口令”由您设 定,登录后按“提示”进行操作即可。稿件请用word完成以便专家网上审理。 《液晶与显示》稿件发表的正常周期为3~6个月,缩短论文发表周期是学术论文的社会效益尽早实 现的重要条件,而满足《液晶与显示》征稿简则,特别是第3项中(1)~(7)的要求,是稿件可以尽旱编辑 加工的必要条件。因此,您若希望论文能够早日发表,请您务必按“简则”写稿。 若您的稿件附有同行专家评语及单位推荐信,则您的稿件将优先发表,也欢迎您推荐2~3名审稿 专家;同时,本刊更欢迎国家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基金课题产出的自主创新性文章。 《液晶与显示》稿件发表含印刷版、电子版和网络版,对版权有特殊要求者,请事先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