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对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建议

2022-01-04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对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建议


对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建议

区政协厚桥街道工作委员会

对于处于转型发展关键阶段的锡山,面对“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步伐加快、居民消费升级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老龄化加快、利益多元趋势加剧等五大趋势,如何建立与城市化进程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健全社区管理机制,进一步增强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我区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我区从2001年开始,以社区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导向,以城乡社区建设统筹推进为原则,以公共财政向城乡社区公共服务倾斜为突破,以社区基础建设和社区服务同步提升为重点,统筹推进全区的城乡社区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工作成效。

一是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按照“一厅七站七室两栏一校一场地”的功能设置原则,全区40个社居委和76个行政村的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全覆盖。按照不少于50平方米用房,设置民政(老龄)残联、文教体育、环境卫生、综合治理、人口计生、劳动和就业保障六大岗位,建立一站式办事大厅。社区行政事务信息平台实现了市、区、镇(街道)、社区四级联网。

二是社区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根据常住人口“每200-300户配一名”的标准配备社区工作人员。结合村(居)委换届选举,公开招聘实施“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目前,村(居)委会成员平均年龄与上届相比由39.1岁降到了38.5岁,党员占比由81%提高到82.4%,大专以上学历由36%提高到52.7%以上。有67人获得了全国社会工作者职

业资格。

三是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日臻完善。积极推进社区扁平化建设,通过构建一个平台——社区事务工作站,来统一承载社会保障等24类88项下沉到社区的行政管理职能。建立三大机制——“一岗多能、分片包干、信息共享”,实现社区工作者从单一工作到综合服务的转换,确保了社区工作者联系群众的责任落实,服务群众的快捷高效。

四是社区建设保障力度切实加强。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讨论并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部署社区建设工作。明确了由区民政局牵头,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各板块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的推进机制,形成了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建立了以区、镇(街道)、社区三级共担、以镇(街道)为主的社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原则,建立了“费随事转”机制。近年来,全区财政已投入社区建设资金超千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当前,锡山正处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已经具备了全面推进社区建设的条件。但社区建设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在推进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需要我们引起重视,并在实际工作中探索解决。

一是社区管理理念与传统思维并存的矛盾。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社区管理和服务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和实践,而社区主要负责同志普遍缺乏现代社区建设理念和管理知识,对此学习少、思考少、研究少,仍停留在传统思维和工作方式上。加之农村社区管辖面积较大,社区事务工作站的行政事务越来越宽泛,工作人员承担的责任与压力越来越大、服务范围关联面越来越广,工作人员按照“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要求定期上门服务感到

力不从心。社区工作人员中,年龄偏大些的普遍经验丰富,但学历偏低,工作思路比较保守,而年龄较轻的大学生普遍经历单一,经验不足,基层情况不熟悉,要想真正落实“一人多岗、一专多能”仍有较大差距。

二是社区整体居住品质与建设管理缺位的矛盾。近年

来,我区深入推进农村村庄综合整治、环境连片整治和水生态综合治理工作,农民居住环境和农村生态环境得到了全面改善,打造出了山联村、东升村、斗山村、云坡上等诸多“最美村庄”。但对照社区建设的要求,部分自然村仍存在出入不便、人居环境较差等情况。问题较为突出的还有农民集中安置小区,由于入住居民思想观念未得到及时转变,管理机制调整滞后,物业服务缺乏规范,部分小区不文明行为屡禁不止,脏乱差等现象较为突出。加之社区配套设施缺失,部分小区不仅连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基本公共服务均无法就近解决,就连买菜、购物等日常生活消费均不甚方便。从资金角度来看,资金短缺的瓶颈制约仍较为突出。

三是社区居民多元需求与共同价值培育的矛盾。实践中,现代的农村社区由封闭走向开放,传统的因素越来越少,社区异质性的增高和经济利益的多元化直接导致价值意识的多元化。要培育社区成员对社区的归属感,凝心聚力,发挥他们在社区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难度很大。通过调查了解,不少社区干部群众对建设新社区尚未形成统一认识。部分干部认为,社区建设过于超前,现在条件尚不成熟;有的则认为社区建设仅是走形式,村改居换个说法而已。而大部分群众虽然有着提高生活品质的强烈愿望,但主动参与性不强。

三、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对策建议

实现全面赶超是锡山“十二五”发展的根本目的,其中关键点之一是如何全面实施城

市化与城乡一体战略。为此,要进一步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按照“属地管理、以块为主、职责明确、管理有序、服务健全”的城市新型社区管理体制规定的目标任务,切实打牢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的根基,把社区建设的功能定位在构建幸福新锡山的“基础工程”、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民生工程”、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强基工程”三个方面,努力优化村庄空间布局、促进产业人口集聚、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人居质量。

一是制订科学的社区规划。我区是农村城市化程度相对较高地区,城乡社区呈现出形式多样化的特点。随着我区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推进,原有的社区中有的因重点工程建设部分自然村被拆迁,有的则仅剩几个自然村,有的甚至整体拆迁。与此同时,新建小区、安置房小区建成启用,新的社区亟待建立。因此,区镇(街)两级政府应根据城市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基于自然环境、地域规模、人口数量、经济发达程度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按照辖区内新建小区、新型安置小区区域规模、服务辐射范围和建设发展前景等要求,科学规划社区的空间布局。在推进社区建设过程中,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组成强有力的工作班子,把各项工作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人员,与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工作同部署、同检查,整体推进。

二是实现完备的服务功能。社区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完备的社区功能,因此,政府要着力推进居住功能、社会发展功能和经济发展功能三个方面。首先,要健全完善以民生需求为重点的新型社区服务体系。深入推进以社区扁平化管理为重点的“两整合、两保障”工作,规范服务标准,提高社区服务能力和服务品质,逐步建立面向社区全体居民,主体多元、设施配套、功能完善、内容丰富、队伍健全、机制合理的新型社区服务体系,准确掌握居民诉求。其次,要建立健全以流动人口为重点的人口动态管理机制。通过“无锡市人口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准确掌握辖区社区人口信息,建立健全全员人口信息库。探索建立流动人口注入地与流出地双向服务管理协作机制,实现“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

人”的服务管理新模式。第三,要大力开展以邻里文化为重点的社区活动。社区活动类型很多,主要包括以文化素质培训、技能培训等为主的教育培训型,以播放电影、搭台唱戏、文艺演出等为主的文化娱乐型,以慈善捐款、义务劳动、帮扶贫弱为主的公共服务型等。组织开展这些活动,既能丰富群众的日常文化精神生活,还能通过经常性的互动接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对社区的认同感、责任感和归属感。

三是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社区环境是社区建设的基础,优质的社区整体居住环境可以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助于形成良好行为规范与优质社区环境的良性互动。对于新建小区特别是安置小区,在建筑和景观设计阶段就应融入生态环保理念,建设施工中应使用节能、环保材料,基础设施配套中要体现生态环保功能,房形结构合理,配套设施完善,严格把关工程质量。对于传统社区居委,要顺应群众对改善居住环境的渴求,引导居民从节水节电、垃圾分类、维护绿化等日常之事做起,逐步改变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生活方式,逐步改善居住环境质量。对于农村社区,要充分展现地域特色,挖掘民俗文化,精心打造生活家园,通过有规划、有步骤地实施绿化、美化、净化工程,实现人、社会、自然三者和谐相处。应探索推行农村社区物业管理机制。引导住户逐步增强“谁享受,谁负担”的意识,探索共管、托管、自管三种模式开展物业管理规范化建设,让农村居民真正能够享受到物业管理这一现代服务,构建“文明、安全、整洁、有序”的农村生活环境。

四是搭建顺畅的沟通平台。社区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解决居民的实际问题,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首先,要知民情,畅通社区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准确掌握社区居民学习就业、婚丧嫁娶、身体健康、兴趣爱好和矛盾纠纷等动态信息,细心体察社区居民对社区建设发展的愿望需求,为改进社区管理和服务提供科学依据和客观参考。其次,要解民忧,努力拓宽社区服务领域。满足社区居民在劳动就业、社会服务、治安保卫、医疗卫生和文体娱乐等方面的基本需求,解决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生产生活困难。第三,要解民怨,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社区和社区党员联系群众制度。耐心倾听群众呼声,及时反映群众要

求,积极疏导群众情绪,引导社区居民以理性合法方式表达利益诉求,提高社区防范和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第四,要暖民心,充分发挥“一平台三机制”作用。利用社区居民办事、社区活动开展和社区干部上门的机会,广泛宣传党和政府的利民举措;充分利用社区信息平台和社区网站、QQ群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宣传工作的广泛性和时效性。鼓励社会服务企业进入社区,实行市场化运作、实体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形成自我循环的良性循环机制。

五是培育健全的服务队伍。社区服务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社区建设的水平。首先,要通过加快社区党组织书记“职业化”步伐,抓好到社区任职大学生的帮带培养工作。在此基础上,通过面向社会招聘、各行各业引入、党政机关下派、社区岗位交流、公推直选等形式,畅通社工站人员、社区干部队伍进出渠道,着力优化社区干部队伍结构。其次,要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依托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乐助社工事务所,积极发展公益类、慈善类、服务类社会组织,提高社区组织化程度,让居民自我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推动自助互助活动。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通过开展社区活动加强社区居民之间的沟通、交往和参与,提升社区参与的兴趣和能力,形成共同情感、加强社会联系和归属感。

六是出台有力的政策支持。在社区转型过程中,政府对社区发展的支持作用,主要体现在提供社区运作的政策支持。深入实施村级“四有一责”建设,在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扶持发展社区服务业、示范社区达标创建、社区组织发展培育、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等方面出台相应政策,为各类组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作制订规范。加快理顺村居转型中的各类关系,建立“户籍随房走、股权跟人走、福利在住地、管理归属地”的社区管理机制,确保安置社区居民在户籍管理、经济待遇、民主权利等各方面搞好城乡转接。除了政策支持外,必要的资金支持对转型期社区发展也是必不可少。针对新型安置社区,要积极探索以公共财政为主、集体经济适度补贴、业主渐进缴纳物业费相结合的社区运行经费多

元筹措机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