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 授课班级 琵琶行 高一6 授课人 课时 周耀山 4课时 二次 备课 1、了解琵琶女的的凉身世和诗人贬职失意的苦闷心情,琵琶女的飘零身世和诗人宦途潦倒,沟通了彼此的感情渠道,控诉了教学封建社会摧残人才的黑暗现实。 目标 2、赏析这首诗的音乐美、意境美。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绘音乐形象,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朗读背诵能力。 一、检查自主学习效果 1、你自主完成了《新新学案》上的“预习新知”吗?完成怎么样? (详见教师用书) 2、你能准确朗读本诗吗? Ⅰ 自主学习检查内容和方法 让学生先读,师生指出问题后,集体朗读。 3、诗歌的序言有哪些作用? 【明确】 ① 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 ② 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 ③ 说明了写这首长诗的原因; ④ 为全诗定下了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本课导入】 我们刚刚送走了浪漫飘逸的李白和沉郁顿挫的杜甫,又迎来了一善于讽喻的白居易。 请同学介绍白居易。 由他的诗作和诗人诗作的影响引出《琵琶行》。 二、明确教学重点难点 Ⅱ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根据学生教学2、引导学生从对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思想感情,把握的问题整重点意境。 理的。 难点 Ⅲ 三、合作探究分析文本 你在诗歌理解上还有哪些问题? 组织学生赵久铮问: 讨论“是夕始觉有迁谪 意”诗人为什么能从一个歌女的话中体会到展示贬谪的意味? 评价 【提示】 因为诗人对琵琶女的遭遇产生了共鸣。 诗人与歌女之间究竟有何相似之处,致使诗人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序言中写“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这是否违心之言? 【提示】 因此,认为白居易创作《琵琶行》受到某位沦落艺人身世的刺激还是有可能的。联系到诗人此前对自己现实存在的禅宗式的证悟,立处皆真,禅悦洒脱,其序言“恬然自安”“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云云,是完全可信的。 “唯见江心秋月白”等景物描写与诗人的心情有何联系? 【提示】 诗人被美妙动听的音乐深深地打动了,被陶醉了,心底油然而生一种仰慕之情。 “弟走从军阿姨死”中的“阿姨”一词有何含义? 一说鸨母;一说亲娘。见仁见智。 谭富航问: “曲罢曾教善才服”中的“善”字怎么理解? 【提示】 唐代琵琶师之称。唐元和中,曹保有子善才,精通琵琶,因以\" 善才\"称琵琶师。见唐段安节《琵琶录》 作者作此文是为同情,为承诺,还是想抒发什么? 【提示】 《琵琶行》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在这里,诗人把一个琵琶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合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 崔畅问: 如何理解“犹抱琵琶半遮面”? 【提示】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里的描写非常细致。由于这时是夜间,又由于他们听到的只是一种声音,他们不知道这声音究竟来自何处,也不知演奏者究竟是什么人,所以这里的“寻声暗问”四个字传神极了。接着“琵琶 板书: 声停”表明演奏者已经听到了来人的呼问;“欲语迟”与后面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相一致,都表明这位演奏者的心灰意懒,和惭愧自己身世的沉沦,她已经不愿意再抛头露面了。这段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她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念。 诗中多次对江月进行描写,分别有何含义? 【提示】全诗共有四处景物描写:第一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这是烘托秋风瑟瑟的悲凉气氛,表现诗人惜别的惆怅之情。第二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将浸月。\"这是通过江水茫茫,月沉荒江的景物描写,抒发诗人离别时的悲凉情怀。第三处,\"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这是用\"悄无言\"和江心沉月的景物烘托琵琶声的艺术魅力,反衬主客都沉浸在音乐的艺术享受之中。第四处,\"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这是用秋江寒夜,明月高照表达琵琶女孤独寂寞的心情。 是否可以由琵琶女的身世来推断整个社会都是这样的? 【提示】 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 第二段中的动作描写有何作用?(徐伊彤问) 【示例】 从“寻声暗问”到移船相见,到千呼万唤,寥寥数语,写出了诗急切的心情。而从“欲语迟”,到“始出来”,到“半遮面”,轻轻几笔,绘出琵琶女羞怯的情态。 作者的情感是如何递进的? 【提示】 第一段:无可奈何的离愁别绪。 第二段:急于想听到音乐,想见到弹奏者。听了琵琶女的表演后被优美的音乐深深地感染,心情是喜悦的。 第三段:听了琵琶女的凄凉身世后,产生了心灵共鸣。 第四段:回忆了一年来自己被贬谪的孤寂落寞的生活,发出了对自己对命运的感慨。点明创作动机。 第五段:听了琵琶女更加凄切哀婉的演奏后,诗人更加伤感,泪湿青衫。 为什么诗人不能给琵琶女一首乐观的诗作? 【提示】 他们的命运都是坎坷的,凄凉的,怎么可能乐观呢?再加上诗人正是想借此机会来表达自己一年来的压抑和苦闷。还有诗人是现实主义诗人,多同情下层人民和劳苦大众,诗人自然多悲悯伤感。 白居易为何因为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而青衫湿? 【提示】 同病相怜。 黄治棉问: 导致琵琶女生活发生转折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乐智康问: 为什么妇人先弹琴后介绍自己? 【提示】 本来只是应邀弹琴,而后可能遇到人们追问再自述身世的。 为什么诗人抒发心中之情后,妇人琴声更凄清? 【提示】 因为妇人也深深地感动,所以琴声更加凄伤哀婉。 陈熙问: 本诗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社会动荡,世态炎凉。 黄朗问: 此妇为何不在年少貌美的时候嫁人? 【提示】 她是歌伎,年少貌美时正是卖艺赚钱的时候,哪有闲暇去嫁人。 诗人为什么要用很大的篇幅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情景? 【提示】 历史上曾留传过这么一个传说。有一次,有人将一幅乐队演奏《霓裳羽衣曲》图拿给白居易看,白居易说这是演奏曲中某个乐句的情形。那人不信,就找一个乐队来试验,当演奏到那个乐句时,白居易叫停,再拿图来对照,所有的演奏者的姿态及指法都跟图上一样。 只有用很大的篇幅来描写琵琶女弹奏,才能更好地表现琵琶女的演奏技艺的高超,才能反跌出她命运的悲凉。 Ⅳ 对重点难点进行点拨或精讲 四、教师重点难点点拨 1、诗中多次描写音乐,运用了哪些手法?(成龙问) 【提示】 ①比喻(明喻、暗喻):很多,略。 ②逼真的双声词、叠韵词和摹声词,加强音乐悦耳动听的效果及韵律节奏。如“嘈嘈”“切切” ③写演奏者动作神态突出其音乐技艺:略。 ⑤ 侧面描写,烘托音乐效果:东船西舫句。 ⑥ 通感:间关莺语花底滑。 2、诗人是如何表现琵琶女弹奏时的“声”和“情”的? 对“声”的表现,主要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使用了形象感很强的拟声词,以及对音乐效果的渲染;对“情”的表现,主要描写了琵琶女优雅的举止,娴熟的动作,以及琴声和心音的完美融合。这样,就达到了以“声”带“情”,以“情”传“声”,板书: 声情并茂的效果。 3、诗人和琵琶女有哪些相似的遭遇? 【提示】 尽管诗人与琵琶女的社会地位、生活道路和生活态度不同,尽管他们素昧平生,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失意者的感受却是相通的。第一,彼此都自京都沦落江州。第二,彼此都怀才不遇。(名艺人—大诗人)第三,彼此都有着不幸的遭遇(年长色衰嫁商人—才华横溢遭贬谪),过着孤寂的生活(守空船—酒独倾)。第四,诗人是琵琶女的知音(弹出幽愁暗恨—尽通曲中之情),失意者同病相怜。正因为如此,诗人在最后重听了琵琶女的再次弹奏之后,洒下了同情之泪。 因为诗人通过琵琶的乐声沟通了与琵琶女的情感,同命相怜,要把“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受写出来,这既是对琵琶女的同情和尊重,也是自己感情寄托的需要。 Ⅴ 五、教学小结练习反馈 课堂教学小结: 练习一个是历尽繁华、美人迟暮的琵琶女;一是被贬江城、孤检测独苦闷的闲职司马。琵琶女矜节自持,羞涩腼腆,多愁善感,设计 才艺惊人;江州司马感悟丰富,体察入微,善解人意,文采飞扬。同是从长安沦落天涯,一曲一词,合演了一曲千古绝唱。 练习反馈: 1、请完成“研讨与练习”第三题。 2、请用多种表现手法来描写一个场面。(作业) 教学 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