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4No.3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年第2008OF3期JOURNALOFTOURISMCOLLEGEZHEJIANG
2008年9月
Sept.2008
兰州及其周边发展乡村旅游的SWOT分析
热娜
(新疆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新疆乌鲁木齐
摘
830011)
该文在系统分析乡村旅游概念的基础上,对兰州市及其周边发展乡村旅游进行SWOT分析,详细阐要:
述兰州市及其周边所面临的优势、弱势、机遇和挑战。乡村旅游;优势;弱势;机遇;挑战关键词:
SWOTAnalysisofRuralTourismDevelopmentinLanzhouandPeripheralAreaRENa
(EconomyDepartmentofSocialSciencesinXinjiang,Urumqi830011,China)Abstract:Basedonthesystematicallyanalysisoftheconceptofruraltourism,thispaperusesSWOTanalyticalmethodtoappraisethedevelopmentofLanzhouandperipheralareaandelaborateadvantage,disadvantage,opportunity,challangeofLanzhoururaltourismindetail.
Keywords:ruraltourism;advantage;disadvantage;opportunity;challenge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
乡村旅游的概念研究一直是乡村旅游研究的一个热点。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定义乡村旅游,到目前为止仍处于众说纷纭的状态。国内外学者都对乡村旅游概念的研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他们认为对于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关系到乡村旅游理论体系的构建,绝对不能马虎。
笔者认为乡村旅游与农业旅游和观光农业之间有其共同点,并且我国大部分乡村旅游发展蓬勃的地区都是在观光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成都的乡村旅游就是在其传统的盆景苗圃的优势上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不排斥农业旅游和观光农业,但是乡村旅游更强调在乡村地域上承载的当地文化。乡村旅游可以说是都市居民暂时放下竞争激烈、充满喧嚣的城市文明回归传统文明的一种旅游形式。乡村旅游
的初级阶段包含着农业旅游和观光农业旅游,随着它的发展城市居民更倾向于更高级别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孕育而生。综上所述,在这篇论文中乡村旅游的定义将更加宽泛,它含盖农业旅游和观光农业的定义和发展形式。
二、运用SWOT进行兰州市及其周
边乡村旅游发展的综合评价
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兰州市以及周边乡村旅游开发的条件进行总体评价。SWOT分析即优势、弱势、机遇、威胁分析。
(一)兰州市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
1.区位优势
兰州及其周边地区是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处青藏、黄土、内蒙古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很多国内外知名的旅游风景名胜散布在周围,如莫高窟、九寨沟、青海湖、
收稿日期:2007-04-02
作者简介:热娜(1982—),女,维吾尔族,伊宁人,新疆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区域发
展与产业经济学。
28
热娜:兰州及其周边发展乡村旅游的SWOT分析
天水的麦积山等,旅游的相对区位优势明显,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保证
4.充足的客源市场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
兰州市及其周边乡村旅游地总人口为
2.自然资源优势明显
(1)兰州市气候较为舒适,全年日照时数平均2446小时,无霜期180天以上。
(2)生物物种丰富,具有特色农业优势。兰州以玫瑰、冬果梨、白兰瓜、百合、黑瓜子、蕨菜水烟驰名中外,并且农业生产、经营走上了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生产的道路,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有利格局,适合开展分区、分片的特色乡村旅游项目。
(3)森林资源优势。兰州市属于黄土分布区,植被稀少,森林是黄土地上的绿色明珠。兰州市郊区森林资源虽不丰富,但环境清幽宁静、娱乐设施齐全,对于空气洁净,交通便利,住宿、
在繁华喧嚣、空气污浊下生活的城市居民而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4)地貌类型多样,提升旅游开发价值。兰州地貌主要是以黄土地貌为主,大部分地区都覆盖着厚度达数十米的黄土,七里河西津村黄土层厚409.93米,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厚的黄土剖面,很具有科学考察价值。黄土下部普遍分布着第三系红色砂岩,在长期风蚀水蚀的作用下,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的地貌,如刘“类丹霞”家峡地区,兰州市周边还分布有石质山地,如马衔山、兴隆山等。这些地貌景观大大丰富了兰州周边的旅游资源,提升了旅游开发的价值。
970.6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69.83万人,城镇人
口比重达27.80%。乡村人口为700.82万人,比重为72.20%。虽然目前城镇人口比重较低,但是作为主要客源市场的兰州到2020年城市化水平将从目前的接近60%提高到70%,城市人口也由现在的300多万发展到400万左右。
表1
兰州市及其周边乡村旅游各行政单位人口状况
资料来源:甘肃省统计局编辑的《甘肃年鉴2005年》
5.社会经济发展优势
兰州及其周边乡村旅游地经济和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已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地带。兰州是西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现已形成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机械电子、医药、纺织、建材为主体,与西北资源开发的相配套,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兰州是区域性商贸金融中心,特别是1994年国家五部委联合批准兰州进行建设商贸中心改革试点以来,区域性商贸中心已初具规模,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趋于活跃、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格局基本形成。兰州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科技教育基地,拥有以中科院兰州分院为主体的各类科研和开发机构近700家,以重离子加速器为代表的国家重点实验室9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3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
3.人文资源丰富
兰州是一座历史古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人类活动的足迹。几千年历史文化的沉积、浓郁的西北民族特色都赋予了这座历史名城独特风貌,同时也为乡村旅游开发提供了丰富的人文资源。乡村旅游不单单是游览乡村自然风光的一种形式的旅游,它更是承载在乡村地域之上的乡村文化资源的旅游。兰州市周边郊区,保留大量的丰富的民风民俗,很值得人们去参观、游览、体验和考察。如榆中的青城古城,它不仅是榆中县政府发展旅游的重要旅游资源,也是可以作为兰州市的乡村旅游产品来进行深层次开发。
25万人。
6.良好的旅游基础优势
旅游业基础设施完善。经过20余年的发展,兰州的旅游业已成为初具规模的新型产业,已成为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产业,并显示
29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了日益旺盛的势头。尤其在近几年发展中,兰州市共投入了68.8亿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百里黄河风情线的建设,希望以此为契机,利用兰州市周边的旅游资源,将乡村旅游景点纳入旅游开发之中,形成围绕兰州的大旅游圈。为了跟上旅游发展的步伐,兰州市旅游接待设施发展也较快,目前旅游接待设施与服务已配套成龙,现有星级饭店15家,国际旅游社11家,国内旅游社32家,旅游车船公司3家,定点旅游商店15家,形成了完整的旅游接待网络。
表2
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数量丰富。从兰州市乡村旅游资源谱系(见表2)中可以看出,兰州市主要的乡村旅游景点有238处,其中地文景观类
18处,占7.6%;水文景观类3处,占1.2%;生物
景观类11处,占4.6%;历史遗产景类10处,占
4.2%;现代人文吸引物景观50处,占21%;抽象
人文吸引物景类30处,占12%;旅游服务景类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兰州市乡村70处,占29%。
旅游资源种类较为齐全,数量丰富,为乡村旅游的开发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兰州市乡村旅游资源谱系
旅游业良好的发展态势和投资环境,便于吸引开发资金。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接待人数也不断增多。2004年兰州市接待入境旅游者4.48万人次,创汇1520万美元,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55.4万人次,收入7.55亿元,旅游总收入8.81亿元。2005年接待入境旅游者5.02万人次,入境旅游收入1708万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288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8.53亿元,全市旅游收入达到9.95亿元。旅游业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必然会吸引外来资金的注入,为兰州市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促进兰州市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乡村旅游业是兰州旅游的一
部分,兰州市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必定会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业开发历史悠久。甘肃省旅游开发历史悠久,已经逐步形成以兰州市为中心,西、中、东3区联动,7个景区群整体发展,整条旅游线路呈放射状的格局,形成了丝绸之路、黄河流域分区的旅游经济带。这种合理的旅游格局的形成,对国内外的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由尤其
2006年旅游局将合理安排与布局,重点开发亚
洲市场、欧美市场、海外市场,旅游市场的开拓和大量国外游客的进入,将会为兰州市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潜在的客源市场。
30
热娜:兰州及其周边发展乡村旅游的SWOT分析
7.政府指导
虽然政府介入乡村旅游时间很短,对其管支持乡村旅游的理也不够完善,但是政府鼓励、
发展。在2006年兰州市旅游工作会议上就指出,兰州旅游今年主打旅游项目,采用“农家乐”城市包围农村的旅游格局,并且将开辟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光型乡村游;以农庄或农场旅游为主,包括休闲农庄、观光果园、花园等体现休闲和增长见识为主题的乡村游;以乡村民俗、民族风情以及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点。
(二)兰州市及其周边乡村旅游发展弱势政府和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对乡村旅游认识不足。政府已经认识到了乡村旅游是发展乡村经济的一个有效途径,并且大力宣传了一些乡村旅游的节庆活动,但是政府在规划和指导乡村旅游上下的力气还不够。无论从整体规划,还是资金投入上都做的不够好,对乡村旅游的认识也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大部分是当地一些农户,这些农户对服务和质量的意识都较差,对很多问题都不够重视,经营上也只是停留在小打小闹的阶段,管理较为混乱。一些农户不明白乡村旅游的本质,一心认为旅游接待设施和旅游产品要符合城市标准,而逐步缺乏乡村旅游的本性即“乡村性”,使乡村旅游失去了它的特色和吸引力,这些问题都是由于缺乏对乡村旅游足够的认识造成的。
宣传推介力度不够,缺乏精品旅游项目。乡村旅游要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必须要做好乡村旅游景点的推介工作,目前兰州市乡村旅游规模小,分布教散,缺乏精品旅游项目,对于游客的吸引力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乡村旅游开发资金不足。乡村旅游地区的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开发过程中需要有资金的投入,加之一些项目的建设也需要大笔资金的投入,然而目前乡村旅游缺乏开发的资金,造成景区内基础设施差,开发项目少,使乡村旅游裹足难行。
旅游季节较短,利润较少。旅游季节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11月,其他季节则无人问津,由于受到季节性的影响,严重影响到了经营者的利润。由于缺乏利润很难提高旅游的配套设施,也影响到旅游服务的质量,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缺乏对旅游资源的科学考察和规划,旅游资源开发水平不高,形式单一。兰州市周围部分旅游资源开发较早,知名度较高,但是旅游产品因缺乏创新而变得日益老化单一,并且存在着盲目开发、重复建设的问题。其他大部分的乡村旅游资源因缺乏科学的考察和规划,尚处“闺中”有待开发。盲目开发现象与缺乏开发现象并存,这种不合理的开发方式,使一部分开发较早的景区环境受到了破坏,而另一部分很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长期埋没在穷乡僻壤之间,这必将会影响到兰州市乡村旅游的发展。
(三)兰州发展乡村旅游的机遇
国内乡村旅游的不断升温,将会刺激兰州乡村旅游的发展国内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乡村旅游发展形成规模,并深受城市居民地喜爱。这些发展规模大,较为成熟的乡村旅游地的辐射和影响作用已经遍及全国,大中城市周边的郊区纷纷建立了乡村旅游景区,且发展较为迅速。乡村旅游已经被各级政府视为发展乡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地有效措施。在这种大的有力的环境下,兰州的乡村旅游也会不断的发展与提高,并且随着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为了满足城市居民亲近自然的需要,使乡村旅游的发展潜力不断扩大,发展前景广阔。
借之势,提升乡村旅游整体水“山水名城”
平。在规划中,着《兰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力要将兰州市打造成“山水名城”,要积极塑造兰州市的旅游形象。乡村旅游注重绿色环境,这与兰州市打造不谋而合,通过进一“山水名城”步建设可以提高乡村旅游资源的整“山水名城”体素质,提升资源品味,也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充足的客源市场。乡村旅游与兰州都市旅游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发展。
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为乡村旅游发展提
31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供了充足的客源市场。距兰州仅20公里的什川镇的乡村旅游景点,近几年发展极为迅速,仅
支配收入不断增加。收入的增多和旅游消费的增加大大刺激了人们出游的欲望,使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想去体验乡村旅游,同时居民愿意为出游花费更多的钱,这也会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乡村旅游产品档次。
单位:元
2005年就有游客38万次,旅游收入达875万
元,这些都与兰州市居民这几年收入不断提高有关。从表1中可以看出兰州市居民这几年可
表1
行政单位兰州市白银市临夏市
兰州及其周边居民2000—2004年收入状况
2000年5850.175289.983258.35
2001年6325.235605.423337.67
2002年6555.646409.233752.13
2003年7094.296525.684083.70
2004年7683.247254.254512.70
资料来源:甘肃省统计局编辑的《甘肃年鉴2005年》
(四)挑战
乡村旅游项目易雷同,缺乏创新。国内大部分乡村景区大都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兰州也不例外。居民到乡村旅游景点的大部分活动只是“打打牌、喝喝茶”,这种低层次的旅游产品开发很难长久吸引人们的目光,必然会很快走向衰落。要使乡村旅游得到长久发展,就必须要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做到人有我“人无我有、新”。
创建品牌,加大宣传力度。乡村旅游在兰州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但是其规模和大小上都无法满足城市居民出游的需求,缺乏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如何创建品牌和加大宣传力度将是兰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的一大挑战。
合理规划和开发兰州周边其他乡村旅游景点,避免盲目开发和无序竞争。兰州周边旅游资源丰富,现在得到开发与利用的只是少数,如何合理规划其他的乡村旅游景点,避免景点之间为了争夺客源造成恶性竞争,如何在空间上合理布局景点及突出各景点的特色项目、协调景点之间的关系都将成为兰州市乡村旅游开发要面临的挑战。
展。但是,其发展劣势却也不容忽视。其中,人们对乡村旅游的认识度不高及乡村旅游缺乏发展资金这两项,对乡村旅游的发展阻碍作用不容小窥。人们对乡村旅游的认识存在一个误区,这需要通过旅游的宣传逐渐改变人们的想法,这需要一段时间,时间成本较大。其次,旅游开发资金的缺乏也一直困扰乡村旅游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兰州及其周边的乡村旅游优势作用还是非常明显的。兰州及其周边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应注重扬长避短,通过其他方式来弥补旅游发展弱势,旅游发展大有可为。
(二)机会与挑战分析(OT)
兰州及其周边发展乡村旅游的大环境已经形成:国内乡村旅游的不断升温;居民收入的提高;兰州整体旅游形象的提升。这些都既有利于乡村旅游的发展,发展态势已不容逆转。虽然,也同时存在着合理规划和开发以及旅游宣传方面的问题。今后,我们应该直面这些挑战,尽力将挑战向优势方向转化,保持旅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四、结论
兰州市及其周边乡村旅游处于起步阶段,乡村旅游刚刚兴起。通过对兰州市及其周边乡村旅游的SWOT的分析,可以看出兰州乡村旅游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也面对诸多挑战,但是发展乡村旅游优势还是非常明显,发展潜力还是很大。
(下转第60页)
三、交叉分析
(一)优势与劣势分析(SW)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兰州及其周边极具乡村旅游发展优势。资源丰富、区位明显、旅游市场成熟度较高等,这些因素都将会促进乡村旅游的发
32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Encounter:DiagnosingFavourableandUnfavourableIncidents[J].JournalofMarketing,1990,54(1):71–84.[14]MervisC,RoschE.CategorizationofNatural
Objects[J].AnnualReviewofPsychology,1981,32:89–115.
[15]SeatonA.UnobtrusiveObservationalMeasuresasa
QualitativeExtensionofVisitorSurveysatFestivalsandEvents:MassObservationRevisited[J],JournalofTravelResearch,1997,35(4):25–30.
[16]DengWJ.Usingarevisedimportance–performa-
nceanalysisapproach:ThecaseofTaiwanesehotspringstourism[J].TourismManagement,2007,28(5):1274-1284.
[17]TongeJ,MooreSA.Importance-satisfaction
analysisformarine-parkhinterlands:AWesternAustralian
case
study[J].
TourismManagement,
2007,28(3):768-776.
[18]Pritchard,MarkP,Havitz,etal.Destination
appraisal:AnAnalysisofCriticalIncidents[J].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06,33(1):25-46.[19]
Zhang
Hanqin,
ChowfromHong
I.
Applicationin
tourmainland
of
importance-performanceperformance:outbound
evidence
in
visitors
model
guides’Chinese
AttributeImportance:AComparisonofSixMethods[J].JournalofConsumerResearch,1986,12(4):463–468.
[7]CromptonJ,DurayN.AnInvestigationofthe
RelativeEfficacyofFourAlternativeApproachestoImportance-PerformanceAnalysis[J].JournaloftheAcademyofMarketingScience,1985,13(4):69–80.[8]
Chu
R,
Choi
T.
An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ofHotelSelectionFactorsintheHongKongHotelIndustry:AComparisonofBusinessandLeisureTravelers[J].TourismManagement,2000,21:363–377.
[9]JoppeM,MartinD,WaalenJ.Toronto’sImageasa
Destination:AComparativeImportance-SatisfactionAnalysisbyOriginofVisitor[J].JournalofTravelResearch,2001,39:252–260.
[10]JacksonM,WhiteG,SchmiererC.TourismExperi-
enceswithinanAttributionalFramework[J].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96,23:798–810.
[11]SheaL,RobertsC.AContentAnalysisforPost-
purchase68–73.
[12]PearceP,CaltabianoM.InferringTravelMotivation
fromTravelers’Experience[J].JournalofTravelResearch,1983,22:16–20.
[13]BitnerM,BoomsB,TetreaultM.TheService
Evaluation
using
Customer
Comment
Logbooks[J].JournalofTravelResearch,1998,36(4):
Kong[J].Tourism
Management,2004,25:81-91.
(责任校对:楼钢)
(上接第32页)
今后应该充分发掘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因素,深度挖掘赋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的旅游产品,保持乡村特色。政府也应该积极介入到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中,发挥指导、规划、规范乡村旅游市场的作用。
63-64.
[2]重庆市西部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大兰州宏图跃
然纸上[EB/OL].[2008-03-02].http://www.developwest.
gov.cn/content.asp?filename=txt/20030808008.
[3]辛建国,石培基.观光农业:新世纪的阳光产业[J].城乡
建设,2001(4):56-57.
[4]兰州年鉴编纂委员会.2006年兰州年鉴[M].北京:中国
统计出版社,2006.
参考文献:
[1]邹统迁.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成都农家乐于北京
民俗村的比较与对策分析[J].旅游学刊,2005(3):
[5]冉红,李国柱.兰州市观光农业发展刍议[J].甘肃农业,2003(2):82.
(责任校对:何宏)
6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