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进行时. l船 瓣 融镪 昌 助推小生产走向大市场 夏末秋初,苍山脚下、洱海之滨令 波说,他们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 人流连忘返。随处可见低着头、青黄 以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为契机、以市 相间的稻谷,规模化种植的蓝莓和蚕 场为导向,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 豆、白菜、芹菜等各类水果蔬菜构成一 专业协会。截至今年7月,全市共组建 幅美丽的乡村画卷。这一切得益于云 了l9个农民专业协会,涉及种植、养 南省大理市供销社深化改革,大力发 殖、加工、流通、农技服务等领域,服务 展农民专业协会的~系列措施。 全市6.5万多户农户,带动10万多名农 “在大理市,农民专业协会帮助农 民增收致富。 民实现了干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 的深度融合,成为农村和城市之间的 开展培训提升职业技能 桥梁纽带。”大理市供销社副主任周汝 “我参加了市供销社组织的培 与种子生产和推广的企业以中小企业 业集团集中转化并实现经营。 居多,面临推广良种能力不足、平台不 目前,云南种业集团借助供销社 高的处境。云南种业集团瞄准市场特 系统的优势网络资源,向全省推广水 点,采取与科研单位建立生产销售“同 稻良种500多万公斤、玉米良种70万 盟”等策略,以及吸引中小企业加盟集 公斤、各类蔬菜良种3万多公斤,其中 团等方式来服务科研单位和中/j、企 业,为其良种推广搭建平台。 2014年底,由云南省科协牵头省 农科院、云南种业集团等单位,在昆 明、德宏和西双版纳举办了云南生物 种业发展论坛。组织成立了“云南生 物种业发展咨询报告”专家咨询会,并 成立了“云南水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 联盟”,明确云南省农科院加强在水稻 良种领域的研发力度,而云南种业集 大部分就是省农科院等良种繁育科研 单位的研发成果,既帮科研单位实现 了良好经济效益,又为供销系统创造 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为服务好中小企业,云南种业集 团联合35家种业企业,成立了云南省 种业协会。通过制定行业自律公约、 创办专业刊物和咨询网站,开展行业 调查、评估论证、咨询等活动,一方面 确保有序市场竞争,一方面通过供销 团从水稻新品种选育开发、高效栽培 社系统的优势网络资源服务于这些企 技术、水稻种子繁育技术、标准化集成 业,实现为农民服务和经营效益的 示范推广、稻米加工技术等5个环节与 双赢。 其进行联合技术创新,成果由云南种 本干『j 己者刘 宇 见》,重点支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详见新华网) 霹 霾 薹差翻.发展进行时 创新思路增添发展后劲 成立于2006年4月的大理市农产 品经纪人协会,是全省首家县级农产 品经纪人协会,发起人段秀芳获“全国 百佳农产品经纪人”称号。她联合全 市500多位社员抱团闯市场,将大理 市优质蔬菜品牌成功推向全国,拓展 了“云菜进京”、“农超对接”,以及农 产品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等经营 业务,有效解决了蔬菜产销矛盾,增 后,对以前令人发愁的农产品销路问 加了菜农收入。经纪人协会的成立, 题,有了一些新的思路和办法。”既是 加速了农业产业结构由传统的散小 党员又是农产品经纪人的段秀芳说。 经营模式,向规模化经营发展方式的 像段秀芳这样参加培训受益的人 转变。2015年上半年,协会累计完成 会员种植的大蒜喜获丰收 还有很多。大理市供销社通过整合资 “订单农业”1500亩,实现销售收入3 源,与市委组织部、市委政研室、市妇 亿多元。 联等部门联合开展实打实的宣传培 大理市还率先成立了全省第一家 训,将农产品经纪人纳入农村劳动力 县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一大理 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职业教育范畴,并 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农合 编写出版《农民专业合作社操作指 会),现已发展会员564个。农合会会 南》。2009年以来,举办各类涉农知识 员主要是供销社领办的农民专业协 和实用技术培训班136期8301人次, 会、农民合作社、农村综合服务社和城 先后有5645名农产品经纪人获得了职 市社区消费合作社等。农合会从政 业资格证书。 策、业务、技术、合作等方面对社员进 通过培训},~大批农民专业协会 行指导,积极引导他们申报项目、协调 和农产品经纪人,分别受到国家、省、 资金,帮助和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 州、市表彰,涌现出“全国百佳农产品 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经纪人”、“乡土拔尖人才”等农村新型 为使农民专业协会更好地服务群 实用人才。如大理市农产品经纪人协 众,大理市供销社完善合作机制,按照 会被表彰为“全国先进农产品经纪人 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产业、不同产品的 协会”,大理市供销社被表彰为全省 “发展 两社一会’先进集体”、“供销合 作事业发展先进集体”,获得“农民专 业合作社发展突出贡献奖”,并连续4 年被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授予供销合作 社行业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突出贡献 单位”。 特点和要求,积极探索不同的利益联 结模式,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 “公司+农民专业协会+农户”等经 营模式,使农民和企业结成“利益共 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有效促 农增收致富。 杨发隆 罗施军杨洲 三农短信:互联网正在催生新时代农民——“网农”,他们正以新的理念、新的方式经营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