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3期 (总第33期)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JOURNAL OF GUIYANG UNIVERSITY No.3.2013 Social Science(Bimonthly) (General No.33) 宋词中“香”意象探究 窟 (贵阳学院人事处,贵州贵阳550005) 摘要:自《诗经》以来,“香”就已经是我国古典诗词中一个典型的意象,A.4rl运用这一意象来暗喻美好 的情感,象征美好的事物和高洁的品格,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宋词中的“香”这一意象出现频率很高,宋 人在自己词作中大量运用“香”意象来表情达意,其实与宋人习俗有很大的关系。宋人普遍有焚香的习俗和 追求高雅的享乐情趣,这是香这一名物能够得到宋人青昧的现实原因。 关键词:宋词;香;意象;探究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133(2013)03—0059—03 Exploration of the¨Sweet¨Image in Song Poems L0NG Fei (Department of Personnel,Guiyang University,Guiyang 550005,China) Abstract:Since”the Classic of Poetry”,”sweet”image in Chinese ancient poems has become a very typical image, which is the symbol of beauty,noble character,and good emotion,and has a very rich content.”Sweet”image appears frequently in the Song Poems,people used the”sweet”image a lot in their works to express feelings and people ̄habits in Song Dynasty,such as burning sweet and pursuing elegant taste,which is the real reason that Song people are favora— ble of”sweet”. Key words:Song Poems;sweet;image;exploration 在《全宋词》收录的一万九千多首词作中, “香”这一意象就出现了六千余次,即在《全宋词》 中有近三成的作品都运用到了“香”这一意象。宋 代词人对“香”如此情有独钟,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一香直三十万缗,纲首蔡景芳招诱舶货,收息九十八 万缗……’’[ ]278 由此可知,宋朝的香料生意非常红火,且利润 丰厚,朝廷以及官员通过控制香料的贩卖即可获得 、“香"意象与宋人习俗 很好的报酬,这反映出当时市场上民众对香料的需 求是很旺盛的,焚香祈福,是宋人生活习俗中不可 艺术源于生活,文学作品中往往表现当时的社 会生活习俗。宋词中大量运用“香”来表情达意, 是与宋人普遍爱好“焚香”的习俗分不开的,据《宋 史・食货志》载: “宋之经费,茶、盐、矾之外,惟香之为利博,故 以官为市焉。建炎四年,泉州抽买乳香一十三等, 八万六千七百八十斤有奇……大食蕃客罗辛贩乳 或缺的一部分。据周密《武林旧事》载:“三茅钟 鸣,驾兴,上服濮头、玉带、靴袍、先旨福宁殿龙樨及 圣堂炷香。”[2]46这是记载皇帝在元日时祈求丰年 而焚香;另载“太宗征河东,出京前一日……遣著 作佐郎李巨源即北郊望气坛,用香、柳枝、灯油、乳 粥、酥蜜饼、果,祭北方天王。”_l 这是出征前祭祀 神灵焚香;“十五年正月十八日甲寅,百日,帝过宫 收稿日期:2013—2—8 作者简介:龙飞(1976一),男,贵州风冈人,贵阳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一59— 行焚香礼”,这是肃杀时辟邪祛妖焚香。除此之 外,宋人在表达内心渴盼的时候,常常也焚香示之, 如柳永的《送征衣》:“望上国,山呼熬扦,遥热炉 香。” 还有宋人曾觌的《诉衷情》:“闲窗静院漏 声长。金鸭冷残香。几番梦回枕上,飞絮恨悠扬。 身在此,意伊行。无思量,不言不语,几许闲情,月 上回廊”。 ] 。 宋人还普遍追求高雅之趣,有亲近自然、游山 玩水、饮酒作乐的习惯。他们在游乐过程中免不了 要饮酒煮茶、赏花观景以助雅兴,因此在他们的词 作中屡屡出现花香、果香、酒香、茶香等意象,如张 先《剪牡丹》“修巾薄袂,拮香拾翠相竞”_4I3 写的 就是花香;晁补之《洞仙歌》“况灯火楼台近元宵, 似不减年时,袖中香味”_4』5韶写的是果香;柳永《女 冠子》“共人人,同上画楼斟香醑”_3 J 及陈师道 《满庭芳》“云里游龙舞凤,香雾起、飞月轮边” l2 写的是茶香;黄庭坚《画堂春》“近池催置琵琶 床,衣带水风香”_4 J5。写的是水气之香。 二、“香”意象的历史沿袭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大多具有历史沿袭 性,“香”的意象也不例外。在宋代以前,古典诗词 中就有香意象频繁出现,早在《诗经》中就有:“有 秘其香,邦家之光”l5_3 ,这里的“香”是指祭祀时 饭食的香味。意思是有了丰衣足食的生活,显然这 是国家的荣耀,是国邦兴旺的象征,“香”就是兴旺 繁荣的象征。之后在屈原《离骚》中,“香”意象更 是被广泛地运用,其中的香草种类繁多,屈原运用 这一意象来比喻品德高洁和人格高尚的正人君子, 以此和道德败坏、奸诈阴险的“毒草”小人相对比。 除此之外,屈原还将自己的满腔忠君爱国之情寄托 于香草来表达和宣泄,因此《离骚》中的香意象虽 种类繁多,但都凝聚着美好的情感,如美酒般香醇 浓烈,这给后世的骚人墨客运用“香”这一意象奠 定了基础,以致后代诗词中的香意象几乎都沿袭这 一情感基调。 唐代是诗歌的王朝,在数千首唐诗中,运用香 意象来表情达意的诗句也俯拾皆是。如宋之问在 《灵隐寺》一诗中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这 里的香是指佛香,以此象征佛教圣地空灵神圣的气 氛;王维在《少年行》中“执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 闻侠骨香”,这里的香象征高远的志向,高洁的品 德,以此映衬戍边将士的侠义之气,慷慨悲壮;李白 《清平调》“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写 的是牡丹的浓香,以此暗喻杨贵妃的国色天资;李 一60一 贺《秋来》“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中 的香魂,指古人的灵魂,写的是自己只能和古人交 心,唯有古人高洁的灵魂方能理解自己,写出诗人 自己灵魂的挣扎。 由上可知,在宋代以前,香意象就已经有了丰 富的内涵,它可以用来象征美好的情感,高沽的品 格以及美好的事物。到了宋代,香意象的内涵更加 丰富,被词人大量用于词作中表情达意。如柳永 《木兰花》“玲珑秀扇花藏语,婉转香茵云衬步”,描 写的是歌女曼妙的舞姿;晏殊《少年游》“榴花一盏 浓香满,为寿百千春”,写的是榴花的浓香,用浓香 的酒来祝福健康长寿,带有吉祥的意思;赵令寺 《好事近》“酒醒香冷梦回时,虫声正凄绝”,用香意 象来反衬词人的冷落寂寞;仲殊《诉衷情》“钟声已 过,篆香才点,月到门时”,写的是寺院傍晚的景 色,篆香缭绕,在月下绕寺升腾,映衬寺院高深宁 静;杨无咎《柳梢青》“诮无处、安排暗香。一夜相 思,几枝疏影,落在寒窗”,用暗香无处安排,来借 喻无可奈何的相思之情。 宋代以后,香意象更广泛地用于表情达意,如 清代曹雪芹《红楼梦》中写黛玉葬花就有“花谢花 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天尽头,何处是香 丘”,用花的香消玉散,写自己内心的苦悲之情。 而在第三十八回大观园赏菊的菊花诗中,香意象更 是比比皆是,如“蒂有余香斤淡泊,枝无全叶翠离 披”、“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珍重 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隔座香分三径 露,抛书人对一枝秋”、“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 中抱膝吟。”_6 J5 以上诗句中的香意象,都是用来描 写菊花的,以此象征对美好生活、鲜活生命的向往, 对美好事物的心醉以及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叹。 自《诗经》以来,香意象就已经成为古典诗词 中比较广泛运用的意象之一。这种传统其实一直 延续到今天,人们还习惯用“香”来指代美好的事 物、感情以及德操,赋予了它美好的内涵,如成语 “古色古香”、“香消玉散”、“软香温玉”等。 三、宋词中香意象的内涵 王兆鹏先生曾说:“每一时期的作家个体、群 体,由于时代环境、文化氛围的差异,他们的社会角 色、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生理想、审美情趣各不 一样,心态、情感也大不相同。” j1研所以,香意象在 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词人笔下其内涵又各不相同。 纵观宋词中涉及香意象的词作,我们可以从名物和 感觉这两方面来考察香意象,即作为名物的香和作 为感觉中的嗅觉的香。 所谓作为名物的香,是指香作为一个具象的自 然之物,从意象的角度来说,即是指自然意象,“凡 草木有芳香者皆日香,如芸香,檀香,也指香料的制 成品” 。宋词中涉及到自然意象的香有很多, 如“风露凄清,正是登高时节。东篱霜乍结。绽金 蕊、嫩香堪折”_3 J9 ,词中的“嫩香”指的是菊花的 芳香,秋高气爽的时节,菊花尽情绽放,芳香四溢; 晁瑞礼《水龙吟》“岭梅香雪飘零尽”,写的是梅花 香,雪白的梅花就似有香味的雪花一样,视觉和嗅 觉都很美好;赵令寺《天仙子》“玉楼香断又添香, 闲展兴”,这里的香是指香料,写的是百无聊赖的 女子孤寂冷落,只有通过不断添香来排遣,带有淡 淡的幽怨之情。词人们面对自然之物的香,通常都 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上面,使自然名物之香有了词 人的情趣、色彩以及他们的生命感受,这也就是自 然意象的香。 诉诸感觉的香从意象的角度可以称之为嗅觉 意象,这是一种心理感知,不是具象的名物,词人们 将自己的感知寄托在香意象上来表情达意。如晏 殊《浣溪沙》“红蓼花香夹岸稠,绿波春水向东流”, 红蓼花的香味香遍了河岸,稠密而浓烈;周邦彦 《粉蝶儿慢》“数枝新,比昨朝、又早红稀香浅”,词 人借花谢香散,写内心的落寞慨叹之情;在他的另 一词作《无闷》中也有“洞户悄,时见香消翠楼,兽 煤红熟”,写的是冬夜的落寞与孤寂,词人用香味 的消散,烘托出内心的悲凉心境。“嗅觉意象并不 一定都是对外界事物固有属性、特征的描摹。由于 诗人主体感受、情绪的映照、浸染,本来没有气味的 物体,也会在诗人笔下散发出醉人的气味。张籍 《晚春过崔驸马东园》:竹香新雨后,莺语落花中,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柳色黄金嫩个,梨花白雪 香。竹与白雪的香气,都是诗人赋予的,它体现了 诗人愉悦的心绪。” 9 宋代词人张先的《谢池春 慢》中就有“尘香拂马,逢谢女,城南道”,道路上扬 起的尘土定然不会是香的,但因词人邂逅了谢女, 所以在这美妙的相遇环境下,尘土也变得香气十足 了。再如欧阳修《玉楼春》“半辐霜绡亲手剪,香染 青蛾和泪卷”,写的是深闺中的人相思若焚,凄苦 难耐;晏几道《御街行》“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 知何处”,这里的屏风称之香屏,显然是词人刻意 要营造一种高雅精美的意蕴;黄庭坚《沁园春》“添 憔悴,镇花销翠减,玉瘦香肌”,用香肌来侧面描写 女子的美,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韵昧十足。 综上可知,香意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源远流 长,到宋代得到充分发展,被词人们广泛运用。宋 人对香料的偏爱以及他们对自然景物的观照,都是 香意象在词作中大量出现的诱因。在宋代词作中, 香意象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已成为宋代词人心灵 世界的重要意象之一。宋人将他们的情感感悟、志 趣爱好以及人生际遇,都借助“香”这一意象来象 征和表达,借以抒发词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以达到 一种“有色有香”的艺术审美效果。 参考文献: [1]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7. [2]周密著.武林旧事[M].钱之江.注.杭州:浙江古籍出 版社,2001. [3]柳永.乐章集校注[M].薛瑞生.校注.北京:中华书局, 1994. [4]唐圭璋编.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56. [5]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 [6]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7]王兆鹏.唐宋词史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O00. [8]商务印书馆编辑部集.辞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8. [9]严云受.诗词意象的魅力[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 社。2003. 责任编辑刘晓华 一6l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