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白洋淀纪事》内容解读

2021-06-18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白洋淀纪事》内容解读
《白洋淀纪事》内容解读

第一至九篇:白洋淀人民的抗日故事

抗日 荷花淀的 原生与 水生 采蒲台人 白洋淀边 渔民的 老人 伏击战 秀梅 一家 民抗日 的小斗争 生活 第一篇: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之一

在被敌人封锁的苇塘中,一位将近六十岁的老人能撑着小船自由进出,并为我们接送干部、带来粮食。一天,他护送大菱、二菱两个女孩来找队伍,但在过敌人的封锁线时大菱不幸被鬼子打中受伤。第二天,为了给大菱报仇,老人凭借自己多年纵横水面的经验狠狠地反击了鬼子。

第二篇:荷花淀——白洋淀纪事之二

小苇庄的游击组长水生同村里其他青年一同加入了新成立的地区队。水生嫂同几个妇女去马庄探望各自的丈夫,在回来的途中遇到了日本兵,正危险时被埋伏在荷花淀的队伍救了,而且她们的丈夫们都在这支队伍中。她们因此受到激励,很快学会了射击,成为了战斗的一分子。

第三篇:光荣

十五岁的原生在秀梅的支持下,从一个逃兵手里卡了一支枪,原生就拿着这支枪加入了人民解放军,而秀梅则在村里当了干部。原生的媳妇小五不愿意等原生而闹着离了婚,秀梅便常常到原生家中帮忙干活,并将原生的父母照顾得很好。后来,原生立功光荣回乡,与秀梅再次相见,成就了一段美满姻缘。

第四篇:嘱咐

八年后,已经是副教导员的水生请假回了家,他的妻子和女儿都非常高兴。但水生只能在家里住一晚,他第二天还要回到部队上。水生的妻子心中十分不舍,但还是撑着冰床子去送他,忍着眼泪鼓励他要“向上长进”,并等着他胜利的消息。

第五篇:采蒲台

“我”被派到采蒲台一带组织渔民斗争,住在曹连英家里。“我”跟着曹连英的妻子和他的女儿小红去端村大集上卖渔网、苇席,然而战争破坏了贸易,好的渔网鲜有人问津,人们辛辛苦苦编织的苇席被汉奸以极低的价格收走。为了寻找活路,村里组织起来游击小队,并成功袭击了敌人的运粮船,获得了粮食。

第六篇:采蒲台的苇

白洋淀的人们依靠苇生活,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采蒲台有很多令人敬佩的英雄。有一次,敌人在采蒲台包围了干部和乡亲们进行搜查,全村的人宁可放弃生命也不愿暴露我们的队伍。

第七篇:芦苇

一次,“我”在躲避敌人的轰炸时遇到一对姑嫂。小姑娘一直拿着一把小刀子防身,笑容也凄凄惨惨的。躲过敌人的袭击后,小姑娘看见“我”的衣服不合适,便把她的褂子送给了“我”,然后就去追赶自己的嫂子了。

第八篇:白洋淀边一次小斗争

一天,“我”送信时路过水淀,遇上了那个爱说爱笑的撑船老头儿。老头儿年纪大了,总是说起前几年他那被日本人吃掉的鱼鹰,还说起这两年一个姑娘炸死鬼子的事情。

第九篇:渔民的生活

土地革命改变了白洋淀渔民们的生活,分到了土地衣食、消灭了渔税剥削的渔民们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当然还有很多少年人,仍然不断练枪,等候进犯的敌人。

第十至四十篇:顽强英勇、纯朴上进的劳动人民 勤劳坚强 军民鱼 人们的 积极上进的 的女人们 水情 新生活 劳动人民

第十篇:看护

“我”在反“扫荡”的转移中受了伤,部队派刘兰做“我”的看护。刘兰陪同“我”一起到高山上去养伤,尽心尽力地照顾“我”,还成立了讲习班,给村里的妇女讲卫生课。后来,“我”因为下大雪不能送信的事情与刘兰发生争吵,事后“我”向她道了歉,她依然尽心照料“我”,并冒着风雪保护“我”转移。

第十一篇:正月

小官亭一处破院的小北屋里住着一个大娘,大娘的大女儿、二女儿都已经出嫁,三女儿多儿成长在抗战胜利的光辉下,她不仅是一个非常进步的姑娘,还参加过儿童团和自卫队。多儿十八岁了,姐姐们都很关心多儿的婚事,为多儿说婆家。多儿和大官亭的刘德发两情相悦,得到大家支持,多儿幸福地为自己的出嫁

做准备。正月里,他们在组织的关照下热热闹闹地结了婚。

第十二篇:小胜儿

在敌人的“五一大扫荡”中,骑兵团的小金子负伤回到家里。邻居小胜儿将他藏在挖的洞里细心照料,小金子向小胜儿讲述战争的艰难,让小胜儿十分感动。小胜儿变卖了自己的陪送花袄,买来鸡蛋和挂面给小金子补身体,还亲自给小金子做鞋穿。

第十三篇:秋千

冬学里讨论划阶级定成分,大绢本来是模范,但有人却说她爷爷曾经剥削过别人,大绢十分委屈,也不去上学了。后来,组织上经过了解,认定大绢并没有剥削过别人,所以不应将大绢的成分划分为地主富农。大绢又恢复了往日的神采,愉快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第十四篇:山地回忆

“我”回忆起当年随部队在阜平一带休息时的往事:“我”在河里洗脸时,当地的一个女孩子因为“卫生”问题和“我”斗嘴,但看见“我”光着脚就主动给“我”做了一双很厚的袜子。“我”因而结识了女孩子一家,大娘、大伯都待“我”很好。之后“我”帮大伯运输红枣到曲阳贩卖,大伯用赚来的钱给女孩子置办了一张织布机子。开国典礼那天,“我”同大伯去买布,他看到红色的,便说要买回去让女孩子做一面国旗挂起来。

第十五篇:吴召儿

在阜平三将台,“我”负责组织民校识字班。在识字班,“我”第一次见到了吴召儿,她认真的念书态度和声音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反“扫荡”时,村长安排吴召儿做我们这支队伍的向导,她对环境和地形十分熟悉,领我们爬上险要的神仙山,顺利将我们带到山顶她姑姑家。敌人进攻时,她勇敢地参加我们的战斗,与我们共同面对敌人的截击。

第十六篇:村歌

张岗村的妇女生产小组开会,区长老邴留在妇女生产部长香菊家里看文件,一个叫双眉的姑娘向老邴反映自己无法参加生产组的情况。老邴了解实际情况后,说服王同志让双眉、大顺义、小黄梨等几个妇女单独成立一个生产组。在互助组长联席会上,双眉同全村顶棒的李三互助组挑战。在接下来的劳动中,李三

互助组与双眉互助组都尽心尽力。虽然生产组内部有一些矛盾,但是大家渐渐提高了觉悟,团结在一起。

土地改革复查工作在张岗村进行,李三当选全村贫农总代表,双眉成为村里妇女的领导人。李三全心全意忙着村里的事,双眉也在锻炼中成长起来,取得了好成绩,并且积极要求入党。虽然她有一些性格上的缺点,但是她那火热的、对革命赤诚的心却是毋庸置疑的。

第十七篇:蒿儿梁

在敌人的“扫荡”开始的时候,杨纯医生带着五个伤员和看护刘兰转移到蒿儿梁。蒿儿梁的妇救主任和她的丈夫都尽心尽力照顾着他们,在敌人到山里“扫荡”时,蒿儿梁的百姓用自己的力量保护了杨纯医生等人。

第十八篇:浇园

村里来了几个伤员,其中一个重伤的连长李丹住进了香菊家。香菊看见受伤的李丹十分难过,她竭尽自己所能照料李丹,李丹渐渐好起来,能拄着拐杖到处走动了。天旱得厉害,香菊每天下地浇园,有天李丹拄着拐来到园里,看着流汗浇园的香菊,深深感觉到自己战斗流血的意义。

第十九篇:种谷的人

“我”随树人同志到四区检查大生产工作,并拜访了那里一个失明的老同志。老同志曾经经历了严酷的革命斗争,他的女婿马信涛、二女儿翔都在战斗中牺牲了,他的外孙女秋格是劳动能手,外孙承志立志当炮兵,年老体弱的他仍然很关心革命形势。老同志一家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二十篇:纪念

还乡队要回村复辟,我们的队伍来到村里。“我”在小鸭家放哨时,了解了她家被地主恶霸欺压的悲痛经历,以及如今在农村的革命斗争中得到的“果实”。同时,小鸭参军九年的父亲也寄来了信,信中讲述了他的经历,并鼓励家人进步。收到信的小鸭一家十分高兴,他们更加信任八路军,革命意志更加坚定了。

第二十一篇:“藏”

新卯在母亲的拉扯下长大成人,还娶了能干的媳妇浅花。后来,新卯参加了村里的工作,是个顶事的干部。但是出于保密的考虑,他并没有把自己的工作内容告诉浅花,浅花对此心生疑虑,便偷偷跟踪丈夫。在了解了丈夫的工作之后,

浅花为丈夫感到深深的骄傲,并用实际行动默默支持丈夫的工作。在“扫荡”中,浅花在新卯挖的坑洞中生下一个女孩,取名叫“藏”。

第二十二篇:碑

赵庄村的爽老金一家是一户古道热肠、热心革命的人家。一天深夜,八路军的李连长来到赵老金家请赵老金撑船帮他们过河,老金热情地答应了,回来后老金一家都牵挂着李连长他们。早晨,李连长的队伍与敌人展开了战斗,战士们寡不敌众跳进河里,只有两个人被赵老金救回来了,李连长和其他战士都牺牲了。赵老金一家心情沉重,老金日日到两个战士爬上来的地方打捞,那站立在河边的老人,就是平原上的一幢纪念碑。

第二十三篇:丈夫

丈夫在外面打仗没消息,她在家里伺候公公、带孩子。中秋节,她带着二女儿回了娘家,正巧遇到了婶子家的大姐。她和大姐同年出嫁,以前她总是羡慕大姐夫顾家。然而,现在大姐夫做了伪军,她看不起他,并在心里暗暗为自己积极投身抗日的丈夫感到自豪。

第二十四篇:老胡的事

老胡住在村里的一个铁E家,并与铁匠家相处得很和谐。铁匠的大女儿小梅人好,干活也利索。老胡的妹妹十三岁就参加了革命,当五年未见的妹妹从冀中区过来看他时,老胡十分高兴,还将妹妹介绍给铰匠一家。妹妹还要赶路,就简单说了她的一些经历。送走妹妹后的这天夜里,老胡心里想着热爱劳动的小梅和热爱战斗的妹妹,激动而振奋。

第二十五篇:走出以后

“我”住在南郝村一户人家时,介绍房东的女儿杏花与本村一个叫王振中的姑娘到抗属中学附设的卫生训练班学习。王振中是本村在北平开店发家的黄清晨的儿媳妇,她的婆家不满意她去上学,但王振中仍然坚持自己的选择,继续学习。后来,她解除了婚约,还参加了看护实习。

第二十六篇:邢兰

一年冬天,“我”随一个机关住在鲜姜台,刚住下来的时候冷得厉害,房主人邢兰总是给“我”抱来很多柴禾烧火取暖,我们便熟识了。开始“我”以为邢兰的境况应该还不错,后来才发现邢兰家十分窘迫,而且邢兰从小受苦,身体也

不好,但他积极参加抗日工作,组织了村合作社,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第二十七篇:家庭

“我”在于村黎家的时候,认识了积极进步的赵家人。他们家一共七口人,其中有五个党员和两个团员,他们既是革命家庭,又是志愿军家属。这一家人不仅生活上讲究卫生,而且互敬互爱、团结友善。

第二十八篇:齐满花

赵家的二儿媳齐满花是十八岁时由小姑玉采代娶过来的,过门后婆婆带着满花到部队上与老二结了婚。满花是一个勤俭能干的人,她的姐姐却好吃懒做,满花的婆婆不愿意满花和她来往。后来,满花发现姐姐掰了她的香椿芽,两人才断了来往。现在,满花更明白,勤劳俭朴就是道德的向上。

第二十九篇:张秋阁

正月十九的晚上,妇女生产组组长张秋阁接到了自己哥哥牺牲的消息,她悲伤不已。但是她坚决不领恤金粮,坚持自己生产劳动。第二天,她就坚强地同被人看不起的大妮一起,积极投身于大生产运动中。

第三十篇:王香菊

“我”去访问贫农代表郭兰瑞的时候认识了王香菊,香菊家是贫农,她十三岁就到地里浇园了,才十七岁的她受尽了苦累和委屈。田里酷旱,地主家的水车却闲置着,浇园的姑娘们提出要斗争水车。香菊在斗争中快速地进步,成为一个敢说敢喊、能推动组织的人,她也更加重视劳动。

第三十一篇:香菊的母亲

香菊的母亲同香菊一样,都是本村贫农的斗争骨干。香菊的母亲年轻时既辛劳又充满内心的痛苦,她不愿意让香菊走自己年轻时的老路,于是鼓励香菊积极地投身到革命斗争中去。并且她自己也同女儿一样,不断接受着新思想的改造。

第三十二篇:曹蜜田和李素忍

曹蜜田和李素忍是张敖村的一对劳动互助的青年夫妻。曹蜜田在李三同志的带领下成立互助组,他坚持互助的方针,积极解决糾纷。而他的妻子李素忍同他一样,也积极地投入到生产中去。这个小小的家庭,正奔着一个新鲜的方向滚动。

第三十三篇:“帅府”巡礼

赵老帅是村里有名的人物,他沉默寡言、勤俭持家,将自己的家打扫得干净、

利落,他的家被人们称为“帅府”。同时,他的行动也感染了他的家人,全家人都是那样健康、干净和精于田间的劳动,勤俭劳作使这个家庭充满新生的向上的气象。

第三十四篇:织席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出产苇草的地方,大家都以织苇席为生。然而,战争损害了正常贸易,苇席被敌人低价强收,人们苦不堪言。现在,民主政府扶持苇席业,分给人们苇田,人们特别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第三十五篇:新安游记

新安曾经有一个大汉奸恶霸熊万东,他的院子里驻扎着日本宪兵队。大汉奸有一个参加了除奸团的侄子,八月十五晚上,他的侄子假意来求他帮忙,待他放松警惕时,他的侄子抓住了他并且杀了宪兵队长。这就是新安有名的英雄故事中的一个。不久,这位英雄牺牲在新安城下。

第三十六篇:山里的春天

“我”被村长安排去为一户抗属翻沙,这户人家的女人领着孩子给“我”送水,“我”发现她是上午为买鸡蛋和“我”吵嘴的女人。她向“我”道歉并埋怨她当兵的丈夫不管家,但在与“我”聊天的过程中她真正了解了八路军。

第三十七篇:战士

一年冬天,“我”住在石桥村里。有几次“我”到镇上买猪肉吃,认识了猪肉铺子的掌柜,他是一个伤残的军人,在战争中被打伤了右臂和左腿。后来,铺子里又来了一个伙计,是一个伤了胯骨的军人,他常为自己不能再上战场而焦躁。反“扫荡”时,那个伙计指挥民兵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之后他们的肉铺搬到了城南庄,生意比以前红火多了。

第三十八篇:投宿

春天,“我”去一个熟人家借宿。这户人家“我”曾在两年前来过,这次再来时主人的儿子已经升了连长,儿媳也被接走学习去了,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三十九篇:女人们(三篇)

红稀袄

“我”送害疟疾的顾林回原部队,天晚了我们在一个小庄子上投宿。顾林发

病打着冷战,我们给他盖上棉被又盖上“我”的军服,姑娘觉得不抵事,将自己的红棉杖脱下来盖在顾林身上给他取暖。

瓜的故事

马金霞在瓜园的窝棚里看瓜。几个抬着伤员的同志路过,打算买瓜给伤员吃,马金霞挑了个很好的西瓜送给伤员吃。她打心眼里瞧不上那个总和来买葡萄的同志们要大价钱的铰匠的老婆。

子弟兵之家

李小翠的丈夫参军上前线了,送行时,小翠坚强地把手一扬:“去你的吧!”大年初一,小翠在家里面哄着孩子,想着现在的好生活便唱起歌儿来。

第四十篇:识字班

鲜姜台开办了识字班,妇女们也加入了识字的行列。妇女们一开始对识字学习并不很热心,但渐渐地大家都转变了态度,和自己的丈夫、孩子一起学习、进步,成为拥有新思想的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