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一家进口公司在2008年1月30日与境外出口公司签订一份贸易协议,双方约定:进口方在2009年1月30日向出口方支付1,000,000美元的货款。
在2008年1月30日当天,银行的相关本外币利率、汇率数据如下:一年期美元的存款利率为2.5%
一年期人民币存款利率为4.14%,一年期贷款利率为7.47%一年期远期美元结汇汇率6.79一年期远期美元售汇汇率6.74
2008年1月30日美元即期售汇汇率为7.1860。(我们假设当前企业手头上正好有1,000,000美元的闲置资金)
我们可以看到,由于人民币汇率相对于美元一直处于升值状态,且美元与人民币之间存在着利率上的差异,因此该进口企业就可以利用这两方面的因素,通过货币互换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收益。方案I
2008.01.30
该企业先以7.1860的汇率,卖出1,000,000美元,买入人民币7,186,000元。然后企业将买入的人民币做一年期的定期存款。
2009.01.30
该笔人民币到期的本息和为7,186,000×(1+4.14%)=7,483,500.4元
同时由于要对外进行支付,企业以当时约定的汇率6.79,买入1,000,000美元,支付6,790,000元人民币。
如果企业没有进行掉期,只是将该笔外汇做一年期的定存,那么到期时的本息和为1,000,000×(1+2.5%)=1,025,000
可见企业通过货币掉期增加了收益。总收益为
7,483,500.4-6,790,000-25,000*6.74=525,000.4元人民币。
方案II
基本的操作方法和方案I相似。不同的只是,企业买入人民币之后选择的不是定存,而是收益率更好的第三方委托贷款。当前市场上,企业通过委托贷款可以获得约7.47%的年收益率。那么一年之后,这笔人民币的本息和就达到了7,722,794.2元。总收益为7,722,794.2-6,790,000-25,000×6.74=764,294.2。通过上述两个方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通过货币掉期之后,企业的最小收益至少能够达到525,000.4元。可见企业在买入人民币之后,其所采取的各种不同的投资方式直接决定了到期收益的程度。
在当前,国内金融市场货币紧缩,在人民币不断加息的政策下,在一段时间内人民币还是会不断地走强,再加上美元的不断降息,企业通过货币掉期交易可能会获得更高的收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