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 4 第一章 总 则 ............................................................................................... 6
第一节 规划原则 ............................................................................... 6 第二节 规划依据 ............................................................................... 7 第三节 规划范围 ............................................................................... 8 第四节 规划年限 ............................................................................... 8
第二章 背景与条件 ...................................................................................... 9
第一节 区位条件 ............................................................................... 9 第二节 开发区园区基本情况 ......................................................... 13 第三节 背景分析 ............................................................................. 15
第三章 产业现状 ........................................................................................ 19
第一节 钢构产业现状 ..................................................................... 20 第二节 农产品加工业现状 ............................................................. 26 第三节 建材业现状 ......................................................................... 30 第四节 纺织服装业现状 ................................................................. 33 第五节 医药化工制品业现状 ......................................................... 35 第六节 其他企业 ............................................................................. 37 第七节 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及存在的共性问题 ......................... 39
第四章 主导产业的确定理由 ........................................................................ 41
第一节 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 ......................................................... 41 第二节 主导产业选择的深层理由 ................................................. 42 第三节 主导产业确定 ..................................................................... 44
第五章 主导产业发展目标 ............................................................................. 50
第一节 指导思想 ............................................................................. 50 第二节 发展思路 ............................................................................. 50 第三节 基本原则 ............................................................................. 51 第四节 总体目标 ............................................................................. 53 第五节 主导产业发展目标 ............................................................. 54
第六章 产业项目支撑 .................................................................................... 62
第一节 做大做强钢构产业 ............................................................. 62 第二节 提升传统产业 ..................................................................... 66 第三节 做优做精农产品加工业 ..................................................... 71 第四节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 74 第五节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 76 第六节 强化专业园区建设 ............................................................. 77
第七章 园区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 ................................................................... 79
第一节 空间布局 ............................................................................. 80 第二节 产业布局 ............................................................................. 84
第八章 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 .......................................................................... 87
第一节 加强生态建设 ..................................................................... 87 第二节 加强环境治理 ..................................................................... 87 第三节 推进节能减排 ..................................................................... 88 第四节 发展循环经济 ..................................................................... 89 第五节 推行绿色建筑 ..................................................................... 91
第九章 要素保障 ......................................................................................... 92
第一节 强化用地保障 ..................................................................... 92 第二节 加大项目投资保障 ............................................................. 95 第三节 加强人力资源保障 ............................................................. 96 第四节 完善园区基础设施 ............................................................. 98 第五节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 99
第十章 市场和效益分析 ............................................................................... 100
第一节 市场分析 ........................................................................... 100 第二节 经济效益分析 ................................................................... 107 第三节 生态效益分析 ................................................................... 114 第四节 社会效益分析 ................................................................... 114
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 116
第一节、创新体制机制 ................................................................... 116 第二节 强化产业的政策支撑 ....................................................... 118 第三节 完善金融服务 ................................................................... 120 第四节 建立创新激励机制 ........................................................... 120 第五节 强化规划引导 ................................................................... 121 第六节 加强组织领导 ................................................................... 122
前 言
**经济开发区是2006年4月经国家发改委审核,列入第五批审核通过的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包括城南工业园、城北钢构产业园)。
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以钢结构、建材、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医药化工为主的5大主导产业,成为**县域经济的龙头,全县工业发展的新“增长极”。2008年-2011年连续四年,**县钢结构产业被湖北省政府列入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2012年5月,**被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授予“中国钢结构产业基地”,截至2014年底,在园区落户企业73家,已建成投产55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26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92亿元,年产值约55亿元,年利润1.18亿元。
为抓住“武汉城市圈 ”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大别山试验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开发、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临港经济示范区建设等一些列重要战略机遇,市委四届七次全会要求**建设临港经济示范区。**县委、县政府决定,进一步发挥**县资源、区位和交通优势,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生态环保”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对开发区进行扩规和调整,相继扩展规划武汉新港**港口产业园9.9平方公里、金锣港高新技术产业园4.66平方公里、马曹庙(农产品)工业园4.29平方公里等产业园区,规划总面积增加到25.85平方公里。建成了黄鄂高速连接线,加快推进罗霍洲大桥、上进山抽水蓄能电站、国电风力发电、绿色能源示范县等重大建设项目。在此基础上,进行县域产业布局优化调整,构建资源互补、产业链配套的产业体系,努力把**经济开发区建成经
济转型的示范区,全省科学发展的示范区,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聚集区,科技创新的先行区。
本规划编制旨在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县委、县政府对开发区发展的要求,规划开发区产业发展方向,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逐步实现产业聚集,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为园区工业项目选择和规划建设提供依据。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节 规划原则
一、“多规合一”
“多规合一”就是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这三类规划落实在一个平台上。本次规划遵循“多规合一”原则,根据开发区的实际情况和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将所规划的内容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相衔接,发挥规划的龙头引领作用,推进经济开发区建设与全县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产业集聚
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产业的发展,拉动园区经济增长。充分发挥经济开发区的辐射、带动功能,以优势产业链为纽带,积极发展关联性强、集约水平高的产业集群和特色鲜明的区域产业品牌。
三、科学布局
理顺各乡镇与园区的关系,合理规划产业空间布局,明确园区产业发展重点,增强经济开发区与全县的主导产业和开发区的配套协作关系,力求形成园区产业发展特色,使经济开发区建设与整个经济发展、城镇建设相协调。
四、发挥特色,加快发展
注重发挥**长江经济带区位及资源等特色优势,以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为主导,大力优化经济结构,狠抓产业集群建设,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五、开放合作,互利共赢
把扩大内外开放和积极融入武汉城市圈、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放在重要位置,注重与武汉、黄石、鄂州以及江西九江等城市的有效衔接和互动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努力推进合作共赢,力争实现**长江经济带率先发展。
六、市场导向,政府推动
加强政府在规划编制、产业政策和优化环境等方面的引导、推动等功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加强区域统筹协调,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形成特色鲜明的长江经济带产业体系和城镇体系。
七、保护环境,协调发展
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强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的重点项目,禁止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入驻,促进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第二节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修正);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版); 4.《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8年8月); 5.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
6.《“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发〔2012〕28号); 7.《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8、国家发改委《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
9.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鄂政发[2007]69号);
10.《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2009-2020年)》; 11.《**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2009-2020); 12.《**市“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
13.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14.《**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8年); 15.《**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
第三节 规划范围
开发区规划区域内的一区五园,规划总面积25.85平方公里,包括城南工业园5平方公里、城北钢构产业园2平方公里、金锣港高新技术产业园4.66平方公里、武汉新港**港口产业园9.9平方公里、马曹庙(农产品)工业园4.29平方公里。其中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用地面积13.4平方公里,开发区已启动了金锣港高新技术产业园、港口产业园和马曹庙(农产品)工业园建设。
第四节 规划年限
2016年——2020年,展望2030年。
第二章 背景与条件
第一节 区位条件
一、地理位置
**地处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紧邻武汉,处于武汉“1+8”城市圈核心层和长江经济开发带主轴线上,距合肥、南昌、长沙、郑州等省会城市均在300公里左右,处于武汉、鄂州、黄石、**城市群中,素有“鄂东门户”和“小汉口”之称,是鄂东连接武汉的“桥头堡”。全县版图面积838.11平方公里。辖 10个乡镇,290个行政村,人口38万。
二、资源条件
自然资源。全县地势北高南低,其地貌分为平原、岗地、丘陵、山地四个类型。北部山区群山起伏,沟壑纵横,最高处大崎山龙王顶海拔1040.8米,中部丘陵岗地连绵,海拔在50-300米之间,南部平原广阔,水网密布,最低海拔为15.8米,全县湖泊、水库、河流、港汊、渠道众多,主要河流分别注入巴河、举水和长江。东西横长约44公里,南北纵宽约38公里。**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9℃,极端最高气温40.3℃,极端最低气温-12.2℃,无霜期236-280天,平均降雨量1213.4毫米,日照时数2098.8小时,平均空气湿度78%。
矿产资源。**县境内已探明矿产资源有35种、矿床点100多处,其中金、银、铜、铅、钨等金属和非金属矿藏有30多个种类,花岗石、大理石、白云石、硅石储量达23亿立方米,铁砂储量2000万吨,黄砂静态储量10亿吨。
农业资源。全县已利用土地61700公顷,占总面积的74.01%。其中:耕地1.73万公顷。**县境内拥有长江、巴河、举水三大水系。共有大中小型水库59座,水库库容总量2.78亿立方米,农村塘库总数15030口,塘库总容量5874万立方米。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5214亿立方米。水域面积130公顷,其中可养水面72公顷。鱼类品种58个。境内林地面积295公顷,活林木储量5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1.5%。**是国家粮油大县和湖北省15个优质水稻示范县之一,也是武汉农产品供应基地,6大绿色农业板块已形成规模。其中优质稻面积37万亩、花生7万亩、蛋鸡存笼768万羽、马铃薯6万亩、水
产8.1万亩、油茶3.1万亩。**特产的马蹄、红辣椒、苦荆茶、地藕、山野菜等远近闻名。
旅游资源。**山川秀美,人杰地灵,境内名人、名胜、名景较多,旅游资源丰富。以**革命烈士陵园、渡江战役纪念公园、林育南、林育英(张浩)革命故居、张体学革命纪念馆、回龙山八斗湾“共存社”、杜皮张家山鄂东抗日游击独立五大队遗址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为主的红色旅游,以“鄂东泰山”大崎山省级森林公园、“鄂东千岛湖”牛车河库区、“江心绿洲”罗霍洲、杨汊湖休闲度假区、神仙寨、白羊山为主的绿色生态旅游,以林氏三兄弟故居、李四光故居、包惠僧故居、熊十力故居、方本仁庄园、千年古刹普济禅寺等名人名址为主的人文旅游。
三、交通条件
水路:**紧靠长江黄金水道,有长江岸线10余公里,建有5个港口码头,其中位于罗霍洲的武汉新港**作业区正在施工建设。距长江武汉港和阳逻国际集装箱转运中心分别为60公里和30公里,万吨级船舶可通上海港和海外各地。
公路:106、318国道和江北一级公路贯穿全境,大(庆)广(州)、武(汉)合(肥)、黄(冈)鄂(州)三条高速公路在境内纵横交错,高速公路出口6个;与京珠、沪蓉高速公路紧密相连。县城距武汉市区50公里,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70公里,距武汉火车站、武汉阳逻深水码头、阳逻机场、阳逻大桥、京珠高速公路均在40公里以内;距武冈城际铁路、**长江公铁两用大桥10分钟左右车程,距**市区20公里,距黄州火车站16公里。半小时城市群有武汉、鄂州、黄石、**等四个城市。全县已经建立了以县城为中心,106、318国道及柳界公
路为骨干,乡镇公路为分支的公路交通网,实现了乡镇通柏油公路、村通公路。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28公里,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75.39公里。
铁路:京九铁路贯穿境内三个乡镇26.26公里,有**、黄州两座火车站。距京广铁路汉口站50公里,距武汉新火车站仅40公里。即将开工建设的江北铁路贯穿**境内,规划在**境内设置一个货运站。
航空:到武汉天河国际机场70公里,到阳逻机场30公里,均在1小时车程内。
四、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县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棉花、油菜、花生、马蹄、林果等等,其它畜牧、水产、烟叶、蚕茧等名优特产均有较大规模的生产基地,是鄂东著名的“马蹄之乡”和湖北著名的“纺织之乡”。
**县已形成了钢构、建筑、建材、农产品加工、食品饮料、纺织、医药化工等支柱产业。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13家达到56家,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7.6亿元,其中亿元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6家,实现产值61.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9.5%。工业园区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全年新投建企业5家,新建工业厂房14.3万平方米,其中竣工6.5万平方米、在建7.8万平方米。企业素质不断提高,新增市级信息化重点企业4家、亿元企业12家,新进规模企业15家,其中12家企业入围2014年度**百强企业。2014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71.76亿元,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46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3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5.65 亿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8261 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6034 元。
科技教育。**是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300名,其中,高级职称2200名,中级6059名,建筑技工、钢构技工被评为湖北省十大劳务品牌。有78家规模以上企业与中科院、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科院、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31所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先后有11个高新技术产品获得国家和省级以上认定。
全县现有各类学校99所,包括高中4所、职教中心1所、初中16所、小学78所,在校学生57126人,本科上线率长年保持在57%左右,重点大学上线人数位居全市前列,省级示范**中学被誉为“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
第二节 开发区园区基本情况
一、园区基础设施情况
1、城南工业园规划面积涉及**镇临江铺村、罗家沟村、方家墩村、来龙庙、罗家窑五个村。始建于2002年9月,已建成面积4700亩,落户企业49家,截至目前,该园区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2亿余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场地平整100万立方米,建设总长6000余米5条水泥硬化道路,10KV输电线路1.2公里,敷设供水管网6.1公里,建设排水管网6.9公里,其他有线、宽带网络等3.4公里,园区道路、供水、供电电、排水等基础设施实现了“六通一平”,为企业投入生产提供了有效保障。
2、城北工业园位于**镇张家湾村、十里湖村地段,于2008年1
月动工建设,目前已建成面积3000余亩,落户项目30余家,主要发展钢结构及其配套产业。累计完成回填土方24万立方米,敷设水泥硬化道路7条6.8公里,建设下水道约920米,排水管网4.6公里,10KV主输电线路1400米,自来水供水主管网线3.5公里,新建施工用电变压设施1处。
3、武汉新港**港口产业园规划建设用地14.7平方公里,总用地约5000亩,投资额约100亿人民币,目前,闽台新城已批准用地面积2700亩,敷设水泥硬化道路五条长4.5公里,完成4公里的缆线迁移、4000㎡的房屋拆迁、600亩鱼池清退,以及612具坟墓的迁移任务;已累计完成平整总土方410万立方米,其他管线2.2公里。
4、金锣港高新技术产业园目前启动了一期1927亩用地采砂吹填工程,已完成吹填量180万立方米,园区道路、供水设施正在起草编制中。
5、**经济开发区马曹庙(农产品)工业园目前园区已启动了起步区450亩用地建设任务,现已落户项目3家。起步区450亩土地平整工作已基本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两路一桥”的建设,其设计工作由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承担,设计方案已于8月6日由县直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评审组进行评审并获得通过,准备报送预算审计,组织招投标程序;刘家冲水厂现正边建设,边完善相关行政手续;园区已将10KV马16薛坳线园区段1050米的线路和1300米的光缆线路改线迁移,重新架设10KV线路1300米,新建光纤5000米。该改线迁移工程已全面完工。
二、园区产业基本情况
钢结构及相关产业。共33个,总投资45.17亿元,占地面积4364亩,2014年产值38亿元,工业增加值11亿元,税收6250万元,利润7100万元,安置就业人员6000人。已初步形成以钢结构设计、生产、安装及防腐涂料、金属制品等相关配套的产业集群。安徽鸿路钢构、浙江潮流钢构、广东中南钢构、武汉辉创重工等一大批国内知名钢构企业落户开发区。
纺织服装。**东隆制衣有限公司、**福瑞全制衣有限公司、**宜和服饰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华立染织有限公司、湖北皇冠非织造布有限公司、湖北圆福服饰有限公司、高宝箱包(**)有限公司、湖北新春纺织印染有限公司、**佳龙服装纺织有限公司、**银丰棉花有限公司、湖北俊成纺织手套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
医药化工。**永安药业有限公司、湖北瑞特威日化有限公司、湖北高德急救防护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亚星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湖北亚克流体重工有限公司、湖北大清节能环保有限公司、湖北远见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武汉田田药业8家企业。已建成投产6家,在建2家,共计占地面积535.96亩,合同投资额4.17亿元。
农产品加工企业。兴隆粮油、金扬农牧、馥雅食品、永康油脂、永信食品、永华扬科技、中慧畜牧、御和堂食品、三林食品、丰收粮仓、中邦农业等。
建材。园区现有**赛钻、伟通管业、星源建材、金舰灰砂砖、双升木业、伍龙家具等六个。
第三节 背景分析
一、优势与机遇
未来五年开发区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1、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机遇。随着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各国更加注重发展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将传统制造业中生产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外,其他生产经营环节,如研发、设计、中试和公司总部等高端环节也加快对外转移。这为开发区进一步积极吸纳国际产业转移、集聚国际先进生产要素、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提供了重要机遇。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升级将推动沿海产业转移,进一步带动基础设施、通讯、生物医药、特色食品、新能源、新型建材、环保等一大批产业迅速增长。开发区作为加快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可主动承接国际、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武汉产业梯度转移。
2、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带来的机遇。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将加大对中部地区、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国家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把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正式定位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先行区、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和“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这一系列的战略布局,有利于开发区争取国家重点产业布局及重要基础设施项目。
3、省委、省政府实施的区域发展战略带来的机遇。为顺应国家区域经济战略布局的新趋势,湖北省作出了加快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决定,鼓励沿江城市新建一批有重点特色工业园区和民营科技园区,积极承接境外和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湖北“两圈一带”战略,**毗邻武汉,更容易承接武汉城市圈产业转移。建设临港经济区的重大战略决策将武汉和鄂州、**、咸宁四市港口统一规划建设,武汉新港规
划将在**设置“一城两园”,即黄州临港新城和**港口产业园区、张家湾港口产业园区,并在功能、规模、主导产业等方面引导**市港口产业建设。大别山验区建设给予**县产业发展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将有力地促进开发区快速发展。
4、市委、市政府实施的发展战略带来的机遇。“双强双兴”、“黄团浠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发展势头强劲。市政府正在积极争取将京九客专阜阳至九江段、武汉至杭州快速铁路**至安庆段纳入国家铁路中长期和“十三五”发展规划。
这一系列机遇,必将产生强大的吸附和溢出效应,有利于开发区左右逢源、配套服务、主动融入、借势发展。 二、劣势分析
1、现状基础设施配套相对滞后。横向比较,**最大的问题发展不够,经济规模小、基数低,支柱产业的规模还不够大,在全省县(市、区)排名靠后。园区相较分散,基础设施配套不足。
2、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的矛盾加大。各园区现状产业类型多样,有的园区存在较多污染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污水、有毒气体等,影响周边生态环境。在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做到资源合理有序开发、提升综合效益与环境保护并重,要引起各方面关注。
3、转变发展方式较为困难。“十三五”是经济发展新常态时期,面临经济下行压力,资源要素趋紧将伴随整个“十三五”发展进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更为迫切。**县经济增长仍然过于倚重投资,消费与出口拉动不足;经济增长方式偏重于外延式扩张,依靠自主创新的内
涵式增长所占比例较小;产业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仍然较大。**对外部高级要素资源的吸纳能力还不强,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还不够强,缺乏有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和有影响的知名品牌,没有占据足够的有影响力的市场份额,且存在与周边区县趋同的现象,面临的竞争态势越来越严峻,转型创新发展任务艰巨,在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和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下,把绿水青山打造成金山银山的办法还不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品质、转型创新发展的任务艰巨。
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很多困难。城市建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收入分配、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还存在许多实际困难。“十三五”时期将是“矛盾凸显期”,社会将进入矛盾多发期,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相当艰巨;地区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竞相发展的压力日益增大。 三、威胁分析
1、发展开放型经济面临的挑战。随着国际经济、社会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地区间对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加剧,园区建设刚刚起步,未来产业发展以资源型、原料型工业为主,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处于“产业关联度低、产业链短、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企业规模偏小、竞争力低下”的境地。作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平台,园区的发展将面临国内外园区激烈竞争、产业直接碰撞的严峻挑战。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挑战。长期以来,经济快速增长所产生的巨大资源需求和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已对我国的可
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我国长远的战略任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指标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工业园区产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工业园区以资源加工型为主的特征决定了其产业发展的高度能源依赖性,使其在产业选址、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诸方面受到较大制约。
3、全市其他区县(市)工业园区竞相发展的威胁。近年来,全市各区县(市)根据自身经济发展需要,以及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纷纷解放思想,竞相开展工业园区建设,其他区县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强,这些都将对园区承接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工作形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第三章 产业现状
**县现已建成城南工业园、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城北工业园、(含十里湖钢结构高新产业园),武汉新港**港口产业园中的华中闽台产业新城、金锣港高科技产业园、马曹庙(农产品)工业园正在紧锣密鼓
的建设之中。目前,各园区相继落户工业企业共73家,已建成投产55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家,高新企业10家,基本形成钢构、农产品深加工、建材家具、纺织服装、医药化工、物流服务等六大产 业,园区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投资环境优良,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第一节 钢构产业现状
一、产业现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毗邻武汉的区位优势,积极抢抓 “两型”社会建设的机遇,瞄准钢结构的市场潜力,借助武钢、冶钢的资源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引进市场主体,精心构筑产业平台,有效地促进了钢结构产业的集群发展。
**钢结构产业发端于2005年,兴起于“十一五”期间,经过8年来的迅猛发展,已成为全县活力最大、扩张最快、拉力最强的主导产业。目前钢结构关联项目已达到33余家,投资总额125.83亿元,形成了以轻钢结构制造与施工,高层结构、异型钢结构、电厂钢构、船舶钢构、桥梁钢构及防撞设施、市政设施、空间结构、石油天然气管道为主,金属防腐涂料、研磨材料、制氧供氧、特种钢、金属制品、导热设备及物流运输等相关配套的产业集群。继2007年被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授予**“中国中部钢结构产业基地”后,2012年2月被中国钢结构协2012年8月,会授予“中国钢结构产业基地”。中国产业集群专业委员会、中国产业集群研究院授予**县钢结构产业集群“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100强”。自2007年起,已连续七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之一。**钢结构品牌不仅在祖国大江南北享有较高声誉。在印度、安哥拉、南非、利比亚、科威特、吉尔吉斯坦等国家,都有**
钢结构企业的足迹。
二、资源现状
**与武汉紧密相连,圆心的300公里半径内有大中城市80多座,**城南工业园、城北钢构产业园沿江北一级公路依次排开,以鸿路钢构集团为首的33家钢构及相关企业相继入驻**。
钢构企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先后与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20所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联盟。经过技术革新,实现由单一轻钢结构为主,向异型钢构、桥梁钢构、电厂钢构、网架结构、高层建筑钢构等多元化方向发展。为了解决日益紧张的用工问题,**县政府实施“万名钢构技工培训”计划,与鄂东职院、**职院合作,同时与多家钢构企业签订协议,联合培训“钢构技工”1万多人。
2010年,**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钢结构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开展钢结构及网架工程产品检验,搭建全方位技术服务平台。在此之前,当地钢构企业要往返武汉进行产品检测。在政府引导下,钢构企业成立**县钢结构行业协会,行业协会与检测中心合署办公。目前湖北省钢结构检测中心已与湖北辉创重工签订检验服务协议,提前介入湖北同信、中基鸿业、武汉重工等企业开展产品跟踪检验,实现生产单位与检测单位互利双赢。与武汉三联公司合作共建钢结构检测研发中心,力争掌控和主导**钢结构检测发展方向。即将建成的技术服务平台,集钢结构产业园展示、行业管理、检验检测、技术研发为一体,通过平台充分展示**钢结构产业发展成就,为钢结构产业链的延伸注入活力。
三、企业整体概况
表3-1 投产钢结构项目统计表
企业名称 占地面合同投资 设计产能(吨) 300000 30000 20000 40000 20000 21000 25000 40000 10000 5000 8000 8000 10000 30000 2014年产值 (万元) 146083 68084 50044 9764 36000 2120 4485 26608 320 18088 2162 56 1500 25 2014年利润 (万元) 4173.61 已投产 632.96 已投产 180.22 已投产 99.00 已投产 94.84 已投产 18.62 已投产 3.13 已投产 57.54 已投产 40.38 已投产 219.05 已投产 36.43 已投产 0.15 已投产 0.78 已投产 7.02 已投产 备 注 积(亩) (万元) 鸿路钢构 辉创重工 中南钢构 同信钢构 福鑫重型钢 中楚钢构 毅博钢构 潮流钢构 武治重工 精诚钢构 博来彩钢 捷强钢构 中基宏业 扬威钢构 1673.00 200.13 112.12 126.01 172.76 173.37 170.48 189.54 111.69 73.98 60.33 21.36 63.07 70.13 272000 55000 22000 20000 20000 18000 14000 10000 10000 5000 4000 3800 3500 6000 表3-2 在建和投产钢结构相关项目统计表
占地面企业名称 积(亩) (万元) 朗晟工贸 瑞隆机电 通舟船舶 58.87 54.92 74.4 6000 6000 6000 (吨) 10000 12200 9000 (万元) 350 52 (万元) 45 4.75 注 投产 合同投资 设计产能2014年产值 2014年利润 备 百耐流体 康劲厨具 精远管业 天马研磨 日月鑫涂料 天一机械 51.95 103.5 70.57 31.8 27.01 100 6000 5000 3500 3000 2500 15000 10000 10000 20000 10000 3000 45000 120 250 2400 5457 260 17.1 10.3 200.7 41.24 在建 表3-3 已签约的钢结构及配套项目统计表
占地面积项目名称 (亩) 鸿路集团基地 风华薄板二期 启光钢构 钢材大市场 福鑫钢构 江蕲机械制造 武钢钢材大市场 泉旺防火涂料 大生特种钢 龙腾导热 合 计 (万元) 120000 50000 30000 20000 20000 18000 10000 6000 3000 2000 279000 8570000 合同投资额 设计产能 (万元) 704500 均签约 设计产值 备注 以上33个钢结构及关联配套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将基本形成从
产品设计与研发、原材料供应、钢结构生产加工、钢结构检验检测、钢结构产品销售、运输、安装等较为完善的钢结构产业链,将有力地推进**县钢结构产业的集群发展。
四、核心企业 1、鸿路钢构集团公司
安徽鸿路我国最大的钢结构企业集团之一,2011年成为一家颇具影响力的上市公司。作为国内位居前十的钢结构企业,具备钢结构制作特级资质、钢结构专业承包一级资格和国家商务部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证,拥有合肥、武汉、南昌三大生产基地。
2007年7月,鸿路集团进入湖北省**县,先后征地1673亩,合同投资27.2亿元,设计产能30万吨。2014年已经实现产值14.61亿元,实现利润4173.61万元。现今湖北鸿路钢结构有限公司已经成为“中国中部钢结构产业基地”龙头企业。
2、湖北辉创集团
湖北辉创集团是以重型钢结构制造安装为主的多元化综合性钢结构企业,经营范围涉及各类桥梁钢结构、高层建筑钢结构、桥梁维护设备、桥梁防撞装置、桥梁减隔震装置等产品的制造、安装。公司拥有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结构制造一级资质、省建设厅颁发的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二级资质、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二级资质、防腐保温工程专业承包二级资质等多项资质证书,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并先后荣获“省质量诚信双优示范企业”、“市纳税光荣户”、“文明单位”和“AAA资信等级客户”等称号。
近年来,公司先后承制了武广、武合、昌九、京沪、广珠等高速铁路中各式钢管拱、钢桁梁、桥梁三十余座,武汉二七长江大桥、长沙福元路大桥、杭州九堡大桥各式钢箱梁、钢厢拱特大桥梁十余座,以及武汉火车站站房等建筑工程,市场遍及湖北、湖南、重庆、福建、广东、广西、浙江、江苏、江西、山西、河北、安徽等地区,其优质的产品质量获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可,年产值近10亿元。
3、湖北潮流钢结构有限公司
湖北潮流钢结构有限公司是浙江和湖北两省招商引资项目,公司注册资金3000万元,已投资1.5亿元,占地面积500亩。目前已建有现代化生产厂房5万平方米。公司主要从事桥梁钢结构、大型厂房钢结构、高层建筑钢结构的制造与安装。拥有国内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具有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是从事钢结构施工及配套工程为一体的专业化企业。通过这十年来的工程经验积累,凝聚了一大批钢结构工程方面专业的设计、制作、施工人员,能力承接轻、重钢结构工程。
五、钢构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总体规模不大,企业知名度不高。目前,全县已投产,在建议签约钢结构及相关的项目33个,到2014年底,投产企业14家,年销售收入38亿元。与浙江杭州萧山区相比差距甚大。萧山区占全国钢结构行业年销售收入的七分之一强,已形成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发展的态势。
2、科技含量不高。全县钢结构行业目前尚处于简单的制作加工阶层,所承接的工程与项目大多为大型集团公司的分包工程,附加值
不高,缺乏专业的研发机构和人员,产品特色不强。
3、产品品种较为单一,涵盖范围不广。钢结构产业涵盖高层、重型、大跨度空间钢结构、轻钢结构、钢构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结构住宅、桥梁钢结构、城市交通、环保、公共设施钢结构、塔桅、管道钢结构、容器及特种构筑物、海洋平台、锅炉钢架等领域,而**县钢结构行业仅限于轻钢结构(主要是工业厂房、仓库)、桥梁钢结构等,与相关产业配套的产品如型钢、钢管、钢绳、钢束、涂料、研磨材料、焊接材料等均从外地购进,企业之间产品关联度不高,产业链条短。 同类企业扎堆集聚,产生恶性竞争。几十家企业的产品种类大同小异,产品的同质化使竞争更激烈。“每个竞标现场,都可以看到很多熟悉的面孔。有些项目,就是**钢构企业在互相竞争”。
4、融资成本、人力成本在节节攀升,利润空间在不断压缩。从过去的25%下降到了现在10%。对**钢构企业来说,依靠科技手段,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
第二节 农产品加工业现状
一、产业现状
目前,开发区共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及相关配套项目9个,占地面积930.72亩,合同投资总额41.97亿元,年设计农产品加工产能力24.04万吨。2014年已实现产值10.02亿元,实现利润1430.93万元。
二、资源现状
**县主产水稻、小麦、豆类、薯类等粮食作物和柑橘、桃子、李子、柿子、马蹄、蚕桑、油桐、茶叶、烟叶、油菜、花生、莲藕、榨菜等经济作物,水果品种达70多个,中药材品种100多个。家禽家畜
主要包括猪、牛、羊、鸡、鸭、鹅、兔等,其中优质山羊10万只。作为有着深厚农业基础的县域,农产品加工产业无疑将是**县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之一。
三、**县农业及农业企业概况
**是国家粮油大县和湖北省15个优质水稻示范县之一,为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力,**县投入1.37亿元,组织实施了全国“小农水”重点县、21座小⑵型水库除险加固、巴河及五桂河近期治理等重点水利项目建设。投入1.92亿元,整治基本农田10.67万亩,投入资金4992万元,实施15个重点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13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25家,其中富民农机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农机综合作业率达到62.6%,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县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33.3万亩,**荸荠、油茶、中药材、花卉苗木基地发展到4万亩,标准化规模畜禽养殖场58个,名特优水产养殖达到6.8万亩,其中部省级示范养殖场达到31家,总路咀被评为省级蛋鸡标准化养殖示范镇。2014年,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1.85亿元,同比增长5.45%。
表3-4 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在建项目统计表
占地面积企业名称 (亩) 馥雅食品 永康油脂 永信食品 永华扬科技 232.84 196.53 134.11 100.73 (万元) 50000 15000 5000 3600 (吨) 100000 30000 10000 5000 (万元) 27844 37048 7317 2350 润(万元) 1002.64 0.1 124.14 投产 投产 投产 投产 合同投资 设计产能2014年产值 2014年利备 注 占地面积企业名称 (亩) 中慧畜牧 御和堂食品 三林食品 丰收粮仓 中邦农业 合 计 29.18 79.46 120.28 50.03 108.00 930.72 合同投资 (万元) 3400 2000 18600 7048 12686 117334 设计产能(吨) 5700 5000 50000 13000 21700 240400 2014年产值 (万元) 25403 210 100172 2014年利备 注 润(万元) 294.76 9.29 1430.93 投产 投产 在建 在建 在建 四、核心企业
园区核心企业主要有馥雅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湖北三林食品有限公司、湖北永康油脂有限公司等企业。
1、馥雅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馥雅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天然食补谷物食品研发、生产、销售的企业。五谷磨房品牌诞生于2006年,总部位于深圳。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从农产品原料基地、产品研发生产、品牌运作到直营销售网店管理一体化集团公司。公司自成立以来高速发展,现已在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商超设有1000多个品牌直营专柜,销售终端布局全国一百多座重点城市,实现了连续4年复合年增长率超过500%的增长奇迹,并得到了业内外的青睐和肯定,曾获得“21未来之星——最具成长性的企业”、“中国最具投资价值企业50强”、“中国高成长连锁企业50强”等诸多荣誉。在**县投资建设馥雅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占地面积232亩,2014年4月投产,当年实现产值27884万元,实现利
润1002.6万元,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将达到10亿元。
2、湖北永康油脂有限公司
湖北永康油脂在2003年天门永康油脂的基础上,发展到今天下辖湖北天门市永康油脂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荆州市永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永康油脂有限公司三家公司,总投资近10亿元(含在建的**永康),目前的油脂加工能力全省第一。“**永康”占地面积196.53亩,计划固定资产总投资约3个亿,已经投资1.5亿元,项目建成后,公司油脂年加工能力将达到30万吨,**永康油脂2014年产值37048万元。
3、湖北三林食品有限公司
武汉惠林食品有限公司(湖北三林食品有限公司) 成立近十年,公司位于武汉市江岸区,现有员工两百余名。公司主营各类糖和功能性糖,中高档休闲食品(蜜饯、炒货及坚果),原生态食品(食用菌、水果干制品、水产干制品)。多年的经营使三林公司积累了丰富相关经验,建立了一支优秀的经营团队,在生产方面取得了六大类别食品生产许可QS认证,被武汉市消费者委员会评为“诚信单位”、“诚信品牌”。
湖北三林食品有限公司在**县闽台工产业新城征地122亩,合同投资18.6亿元,设计年产能5万吨,项目正在建设中。
五、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入园区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规模不大,生产聚集度不高。 2、产品市场、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原料基地的产业链尚未真正形成,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生产者之间没有建立稳定的供求关系,没有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本地提供的农产品在品种、品质、规格等方面远不能适应农产品加工业的要求。
3、初级加工产品所占比重大,而精加工深加工能力不足,产业链较短。
4、农产品加工业排放废水、废渣对环境污染较大。
第三节 建材业现状
一、产业现状
园区现有**赛钻、伟通管业、星源建材、金舰灰砂砖、双升木业、伍龙家具等六个建材家具制品企业,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小,产品单一,企业之间关联度低,尚未形成产业链。上述6个建材、家具加工企业及相关配套项目,占地面积253.6亩,合同投资总额2.9亿元,年设计产品加工产能为37万套(方),2014年实现产值4094万元,利税229.3万元。
表3-5 建材家具系列项目统计表
占地面积项目名称 (亩) **赛钻 伟通管业 星源建材 金舰灰砂砖 双升木业 伍龙家具 合 计 67.82 98.4 19.94 25 11.86 30.58 253.6 (万元) 16000 8000 2000 1500 500 1000 29000 20000 10000 2000 2000 2000 1000 37000 合同投资 设计产能 (万元) 254 210 35 1785 160 1650 4094 (万元) 100.00 0.48 10.78 8.3 5.85 103.87 229.28 注 投产 投产 投产 投产 投产 投产 2014年产值 2014年利润 备 二、资源现状
**县的主要建材资源有: 1、石材资源
**县是湖北省花岗岩分布最广、石材开采加工历史最悠久的县市之一,全县广泛分布着麻状花岗岩石,蕴藏量高达30亿立方米,石英石储量达20亿吨。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有外商投资建厂,已逐渐形成板材、墓碑等多个品种,内销、外销多种市场,规模企业、小型加工等多个层次的石材工业格局,成为鄂东石材开发中心和产业基地,辐射并带动整个华中地区,乃至在全国亦有较大影响。
2、林木资源
**县林木资源分布较广,木材资源丰富。**周边的罗田县、英山县、红安县等林业大县,林木资源面广量大,而且**县和周边县市均少有木材加工企业,**县发展建材产业可利用的林木资源潜力巨大、优势明显。
双升木业有限公司是湖北山河建设集团的子公司,湖北山河建设集团的建设工地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数百个工地,年产值300余亿元,双升木业有限公司为山河集团配套生产所需木制品。**县伍龙家具有限公司产品一直很畅销。**县的建材市场前景广阔,产能扩张潜力巨大,因此,立足本地资源,发挥产业优势,依托龙头企业,围绕建村家具制品业延伸产业链,建成全市一流、全省有影响的现代建材、家具产业示范园区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
三、核心企业
园区核心企业是湖北伟通管业科技有限公司、**赛钻建筑材料有
限公司、湖北山河建设集团双升木业有限公司。
1、湖北伟通管业科技有限公司
湖北伟通管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县于2010年引进天津始丰塑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目前该公司生产线多达10条,年产量5万吨,年销售收入达2亿多元,利税收入达2000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该公司产品远销河南、浙江、上海、湖南、安徽、天津、江西、广东等地。
2、**赛钻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湖北赛钻实业总公司是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外商独资企业,已经建成和在建通山、**、蕲春等三个大型工业生产基地,从事多种新材料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业务。产品主要包括石英石板材、石英石洁具、文化石、高档橱柜、木门、钢木楼梯、门窗、外墙装饰线条等八大系列产品。公司注册资本为2500万港币,总投资将超过4亿元人民币,年总产值可达20亿元人民币,年利税可达3亿元人民币。
湖北赛钻实业总公司(拟定名)成立并进入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后,其下属3个外商独资企业(湖北通山赛钻石英建材有限公司、湖北蕲春赛钻石英建材有限公司、**赛钻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将归属于企业总部。
3、湖北山河建设集团双升木业有限公司
湖北山河建设集团双升木业有限公司是特级建筑企业湖北山河建设集团与福建三明新夏松木业集团(公司)合资设立。福建三明新夏松木业集团(公司)是中国最早、最专业生产建筑模板的企业,其产
品通过模板质量体系认证,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院检测达到GB/T17656-2008《混凝土用胶合板标准》,鲁班王宏冠牌建筑模板是与福建建筑科学研究院技术合作,经13道工序,运用两次成型工艺,产品质量稳定,循环使用次数高,深受客户。公司与湖北山河建设集团、武建集团、中建七局、中建三局、广东浩和建设集团、江苏建总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以上公司大型重点项目均采用双升木业公司产品。双升木业公司凭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良好的企业信誉,荣获中消协消费者最信赖质量放心企业、湖北省地产最畅销产品、重点推荐品牌、国内市场占有率100强、湖北省名牌产品等荣誉。
公司有三个生产基地,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职工200多人,其中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38名,总资产12000多万元,拥有国内外先进设备20台(套)。公司年生产各种规格建筑模板100万平方米,年产值3000多万元,
第四节 纺织服装业现状
一、企业现状
目前,园区纺织服装企业有**东隆制衣有限公司、**福瑞全制衣有限公司、**宜和服饰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华立染织有限公司、湖北皇冠非织造布有限公司、湖北圆福服饰有限公司、高宝箱包(**)有限公司、湖北新春纺织印染有限公司、**佳龙服装纺织有限公司、**银丰棉花有限公司、湖北俊成纺织手套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
上述纺织服装企业均已建成,共计占地面积367.71亩,合同投资额3.02亿元,2014年实现产值2.41亿元,利税464.4万元。虽然企业数量较多,但规模较小,产量较低,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表3-6 纺织服装企业项目统计表
占地面积企业名称 (亩) 东隆制衣 福瑞全制衣 佳龙服装 宜和服饰 圆福服饰 新春纺织 华立染织 湖北皇冠 俊成纺织 **银丰 高宝箱包 合 计 24.32 13.22 11.2 22.8 10 11.6 92.65 31.37 36 54.55 60 367.71 (万元) 2400 2000 800 600 500 8000 6300 3000 3000 2000 1600 30200 6000 1000 2000 3000 1000 5000 20000 6000 11800 6000 2500 64300 合同投资 设计产能 (万元) 198 212 368 168 130 254 20843 1650 65 132 68 24088 (万元) 53.39 84.89 4.91 49.66 7.91 0.98 139.7 105.87 9.74 0.99 6.36 465 注 投产 投产 投产 投产 投产 投产 投产 投产 投产 投产 投产 2014年产值 2014年利润 备 二、资源现状
**县是湖北省重要的棉产区,回龙山、**、马曹庙等镇纺织工业历史悠久,棉纺织品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近年来,传统纺织服装行业原材料成本高、人工成本逐年攀升,产品价格低迷,行业利润微薄。
三、核心企业
1、湖北华立染织有限公司
湖北华立染织有限公司位于**县城南工业园,其前身汉阳染整厂
创建于1966年5月,经过40多年的发展,现已发展成为一家以织造、印染为主,兼备起绒、磨毛等整理定型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纺织企业。
该企业全部建成达产后,可年产中高档工业基布及服装面料6000万米,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6亿元,年利税26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60个。
2、**东隆制衣有限公司
**东隆制衣有限公司占地24.32亩,合同投资2400万元,2014年实现产值198万元,利润53.39万元。公司专注于研发时尚前卫产品,销售市场覆盖国内近30个省市和网上各大电商平台。
第五节 医药化工业现状
一、产业现状
目前,园区已建成和在建工业企业有**永安药业有限公司、湖北瑞特威日化有限公司、湖北高德急救防护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亚星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湖北亚克流体重工有限公司、湖北大清节能环保有限公司、湖北远见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武汉田田药业8家企业。已建成投产6家,在建2家,共计占地面积535.96亩,合同投资额4.17亿元。已建成投产的6家企业2014年实现产值1.9亿元,利税516.34万元。这些医药化工企业规模较小,产业关联度较低,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表3-7 医药化工系列项目统计表
占地面积企业名称 (亩) 元) (万元) (万元) 合同投资(万2014年产值 2014年利税 备 注 **永安药业 瑞特威日化 亚星电子材料 高德急救防护 亚克流体重工 大清节能环保 远见高新材料 武汉田田药业 合 计 125.24 93 30 85.01 30.71 50 42 80 535.96 6000 5000 2100 4180 2000 6400 8000 8000 41680 2078 2823 2119 10001 68 1870 18959 59.07 18.49 73.78 299.99 25.75 39.26 516.34 投产 投产 投产 投产 投产 在建 投产 在建 二、核心企业
1、**永安药业有限公司
**永安药业是**县老牌医药化工企业,公司主要从事医药原料及中间体、食品添加剂、日用化工产品及香精香料的生产,医药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与转让,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产品结构为三大系列,即氨基酸系列、医药中间体系列和日用化工表面活性剂系列。
2、 湖北瑞特威日化有限公司
湖北瑞特威日化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口腔护理及配套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创办于2007年,总投资近5000万元,占地5335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8689平方米,现有员工300余人。一期已建成现代化生产厂房、科研办公大楼、职工生活大楼13500平方米,餐厅、网吧、商店、运动场一应俱全,厂区绿化率达33%,
公司现已形成年产牙刷1亿支的生产能力,产品远销德国、美国、西班牙、哥伦比亚、巴基斯坦、非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3、湖北高德急救防护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高德急救防护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员工人数300人。生产基地位于**县城南工业园内,厂房面积24000平方米。公司致力于研发、生产、出口和国内销售以急救箱包为主的各类紧急救援产品和其他医疗器械,同时具有II类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和II类III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且还取得了德国Tuv公司认证的ISO9000、ISO131485和II类医疗器械Ce证书。
公司为德国奔驰、宝马、奥迪、法国雷诺等世界一流汽车厂贴牌生产车用急救包,2012年出口欧盟急救包500多万套,在德国汽车行业市场占有率达40%,在德国工业和公共场所急救箱市场占有率为5%,成为中国急救箱出口的第一品牌。
第六节 其他企业
一、园区其他企业整体概况
目前,园区企业有武汉金众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湖北科迪玻璃工业有限公司、金壳贝制品有限公司、**康欣包装有限公司、汇金新材料有限公司、昆山普路托电线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已经投产的4家,2014年实现产值3.5亿元,利税35.77万元。
开发区共引进运输设备制造及其它企业6家,已经建成4家,在建2家,共计占地面积187.93亩,合同投资额2.24亿元。
表3-8 物流及运输设备制造企业项目统计表
占地面积企业名称 (亩) 科迪玻璃工业 金众联机械制造 金壳贝 康欣包装公司 汇金新材料公司 普路托电线公司 合 计 34.97 52.52 50.44 38.06 175.99 合同投资额 (万元) 2000 6000 6000 2000 22400 2014年产值 (万元) 2297 32682 21 34979 2014年利润 备注 (万元) 18.77 16.97 0.3 36.04 投产 投产 在建 投产 投产 在建 二、核心企业
1、武汉金众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武汉金众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由**籍回乡创业人士徐志刚先生投资兴办,主要从事汽车零部件研发和生产。公司于2010年2月动工建设,总投资1.2亿元,征地100亩,一期用地53亩,二期用地47亩,总建筑面积58630平方米,其中主体厂房建设面积24000平方米。各类机械工艺设备120台套,其中主要设备50台套,设备投资总造价9000万元。
金众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全部建成投产后,将实现年产值3亿元,创利税1600万元,安排就业500人。
2、湖北科迪玻璃工业有限公司
湖北科迪玻璃工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公司占地面积35亩,总投资2000万元,厂房和附属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15000多平方米。
公司拥有最先进的强制流玻璃钢化生产线(LANDGLASS)、全自动中空玻璃生产线(HANJIANG)、全自动玻璃切割线(TAMGLASS)、全自动玻璃磨边清洗(IVACO)等玻璃加工生产线,系专业从事玻璃深加工及其技术研发的企业。主要产品有LOW-E中空玻璃和钢化玻璃等。
公司2014年实现产值2297万元,利润18.7万。全面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0000万元,利税800万元。
第七节 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及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物流业服务业发展缓慢
**县物流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落户在经济开发区的物流企业仅全通物流园一家,占地50亩,合同投资额为6400万元。**县物流企业现状与**县经济发展形势不相适应。
现代服务业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园区,既是发展之需,也是转型之要,更是民生之本。在五大主导产业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必须抢抓产业转移和新业态发展的有利时机,利用长江经济带和武汉新港建设契机,建设物流园区及货场、仓储设施,为企业提供便利、高效的运输和物快速流通保障。
二、企业发展存在的共性问题
1、入驻园区企业数量少,投资强度不够,规模较小,形成时间较短,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大,尚未形成产业集群。
2、粗加工企业多,产品档次低。同类企业扎堆集聚,产品品种相对单一,粗加工、低附加值产品多,精加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少。名优产品少,同类产品较多,产品的同质化使竞争更激烈。
3、企业缺少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发展无后劲。产品处在初级加
工阶段,在融资成本、人力成本节节攀升的情况下,再也没有价格优势,盈利空间被不断压缩。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而企业普遍缺少科技手段和科技人才。
4、人才引进、技术引进难度较大,留住人才的难度更大。 5、土地指标严重不足,地块空间零碎化,需要大片地块布局的企业落户相对困难,产业发展空间受限。
6、设计研发、电子商务等企业尚属空白,第三方物流企业缺乏。
第四章 主导产业的确定理由
第一节 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
主导产业是指具有一定规模,能够充分发挥经济技术优势,以技术优势改变生产函数并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有强大促进和带动作用的产业。
主导产业特征是:第一,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获得与新技术相关联的新的生产函数,能够实现“产业突破”;第二,具有持续的部门增长率,并高于整个经济增长率;第三,具有很强的扩散效应,能广泛的采取多种手段带动或启动其他产业的增长;对其他产业的增长产生广泛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第四,具有显著的产业规模和良好的发展潜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和主导;第五,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随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而不断转换。
选择主导产业的原则
一、竞争优势明显。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主导产业不仅应该具有资源配置优势,而且应该具有将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能力。主导产业发展壮大是现有产业优势得以利用并不断改进、提升并转变为竞争优势的过程。因此,主导产业的选择必须充分考察备择产业现有的产业优势及其发展趋势,并进一步判断其是否具有竞争优势。
二、内生增长能力强。主导产业的内生增长能力才是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以必须选择内生能力强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生产要素分为基本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两类。其中,基本生产要素大都是天然禀赋,高级生产要素是来自后天创造。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就必须通
过高级生产要素的作用将基本生产要素带来的劣势消化,并创造出产业的竞争优势。
三、市场需求量大。市场需求是主导产业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必要条件之一。主导产业的产品应在国内甚至是国际市场具有较大的、长期的需求。所以,只有把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最高或较高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才能促进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提升,才能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
四、技术先进。主导产业的选择必须特别重视技术进步的作用,所选择的主导产业应当能够集中地体现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向和发展趋势,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五、产业关联强度高。产业的关联度则是产业之间技术结构和产品的需求结构的扩散程度及其相互依存、相互推动的强度。主导产业所具有的带动性是主导产业的一个重要性质,而主导产业正是通过与相关产业的关联来带动其发展的。选择关联度高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可以在很大 程度上带动或推动区域内其他产业的发展。
根据以上原则,确定开发区发展的主导产业是钢结构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建材业、纺织服装业、现代服务业等五大产业。
第二节 主导产业选择的深层理由
一、主导产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效应,能推动和诱发其他产业的发展。钢结构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建材业、纺织服装业、现代服务等五大产业,对为其提供原料的产业有极大的带动作用,还会引起直接相关或间接相关产业部门的兴起。例如钢构产业能带动原材料供应、钢材贸易、物流仓储、钢结构设计、钢结构加工、钢结构安装、钢结
构吊装、金属防腐、化工油漆、防火材料等行业。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产业,直接带动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二、符合工业化推进的阶段性要求。产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提升过程,即由资源、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依次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由单一、简单技术为主的低加工度环节向多元、复合的高端产业环节发展过程。开发区选择钢结构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建材业、纺织服装业、现代服务业等围主导产业,就是立足**县要素资源、技术层次的现状,通过不断进行技术改造,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逐步实现新型工业化的现实选择。 三、符合工业区域布局的总体要求。开发区发展钢结构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建材业、纺织服装业、现代服务主导产业,是立足区域产业梯度现状,抢抓一系列国家战略的机遇,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需要。同时,这些主导产业,也是按照我省工业区域布局要求,将**建成装备制造业基地的需要。
四、实现**县跨越发展的需要。区域经济的成长首先表现为主导产业部门的成长过程,而主导产业的主导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域内产业的协同程度。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必须深入贯彻“工业强县”思路,进一步培育壮大县域主导产业。开发区作为县域经济增长极,不仅主导产业要与县域主导产业方向一致,而且要充分发挥要素集聚功能,带动全县主导产业群的形成和发展。
五、能使国家的有利因素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推动跨区域分工协作的需要。产业发展的实践表明,在一定时期,适度的产业重复是产业
分工协作的前提。**县处在长江经济开发带,毗邻武汉,是国家、湖北省一系列战略的重点建设区,是率先开放开发战略布局重点地区。县内矿产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开发区钢结构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建材业、纺织服装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加强与周边区域的产业分工协作,实现区域联动发展。
六、对就业的吸收能力强。促进劳动力充分就业,是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中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开发区所确定的五大主导产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给**县城乡居民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能使人力资源得到共享和完全发挥作用。
第三节 主导产业确定
一、钢结构产业
产业集群正在形成,产业链条逐步完善。具体表现在:
1、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在33个钢结构及相关产业项目中,总投资过亿元以上的项目8个,其中过5亿元的项目2个。鸿路钢构集团有限公司占地面积1673亩,总投资20亿元,致力于打造全国最大的钢结构加工生产基地。
2、产业链条开始延伸。集群内部已初步形成以钢结构件制造与施工、彩钢板生产为主,带动上下游关联产品和项目发展的格局;金属防腐材料、研磨材料、制氧供氧、特种钢、金属制品及导热设备等相关项目成龙配套,集群内部产业链正逐步完善。
3、市场竞争力日益提高。各相关企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积极开展科技攻关,推进技术进步。天马砂纸公司自主开发的“单层平跑线生产重磅纸基砂带”工艺,获**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已于
2006年竣工投产。潮流钢构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对“高强钢结构的激光焊接”、“智能化立体车库钢结构设计制作成套技术”等课题进行攻关,2012年2月第一批约400吨钢结构出口至印度,9月一批活动板房出口非洲安哥拉,标志着**县钢结构产业已向海外市场进军。精诚钢构公司与鄂东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就人才培养、技术攻关等方面合作已签订合作协议。鸿路钢构公司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就规划建立钢结构技术研发中心,力争掌控和主导钢结构业的发展方向。辉创重型钢构公司与武船、一冶等大企业、科研院所实行技术合作,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集群内主要企业竞争力明显提高。
4、产学研合作联盟逐步形成,产业技术支撑不断增强。为强化钢结构产业技术支撑,政府积极鼓励和引导钢构企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钢构企业先后与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20所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联盟。经过技术革新,实现由单一轻钢结构为主,向异型钢构、桥梁钢构、电厂钢构、网架结构、高层建筑等多元化方向发展。
5、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初具规模。为了解决日益紧张的用工问题,**推出“万名钢构技工培训”计划,与鄂东职院、**职院合作,同时与多家钢构企业签订协议,联合培训“钢构技工”1万多人。
6、配套服务体系完善。县政府先后投入资金5亿多元,建设开发区内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加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引导企业成立了钢结构行业协会;依托大型集团公司建立了产业制作中心。目前,中国一冶海外分公司在潮流钢构建立了海外钢结构制作中心。县农行对钢结构企业实行整体打包授信3亿元,有效地支持了钢结构企
业的发展。
二、农产品加工产业
知名加工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农产品加工企业逐步壮大,农产品资源得到开发利用。
1、**县农产品资源丰富。全县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33.3万亩,**荸荠、油茶、中药材、花卉苗木基地发展到4万亩,标准化规模畜禽养殖场58个,名特优水产养殖达到6.8万亩,部省级示范养殖场达到31家,总路咀被评为省级蛋鸡标准化养殖示范镇,东坡粮油晋升为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2、农产品加工工业园启动,为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提供了“众创空间”。 马曹庙(农产品)工业园获省发改委批复,并启动一期项目建设。马曹庙(农产品)工业园规划占地4.29平方公里。通过3-5年的努力,打造以东坡粮油集团等龙头企业为支撑,集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产品加工园区。
3、一批知名工企业落户**。东坡粮油晋升为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馥雅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湖北三林食品有限公司、湖北永康油脂有限公司等“中国高成长连锁企业50强”落户园区,对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为农产品深加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开发区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及相关配套的9个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形成从农产品原料基地、产品研发生产、品牌运作、直营销售网点管理一体化的产业链,销售终端将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年用粮量可突破30万吨,实现年产值15亿元。可培养2-3个“最具成长性的企业”、1-2个“中国最具投资价值企业50强”和2-3个“中国高成长连锁
企业50强”。
三、建材产业
有一定的品牌优势,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有潜力巨大的资源可供开发,能打造产业优势。
1、建材资源优势明显,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不仅是建筑大县,而且是建材大县,石材、木材、黄砂等建材资源丰富。石材产品畅销全国,远销海外。利用**的石材资源,对石材进行精加工,提高产品的价值。利用**及其周边地区的木材资源,引进板材、墙纸、吊装材料、家装配件、室内门窗类企业,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2、建材品牌优势明显,建材加工企业发展可分享品牌红利。**县“中国钢结构产业基地”、通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楚天建筑之乡”、“楚天鲁班镇”、“湖北石材之乡”等荣誉,为建材、家具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3、建材产品销售市场优势明显。**享有“楚天建筑之乡”的美誉,有资质的建筑企业40家,建筑从业人员4万人。山河建工集团是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建筑企业,在湖北建筑市场享有盛名,山河集团建筑工地遍布全国,从业人数达到6万人,年产值超过300亿元,形成以建筑安装施工为主,市政施工、建筑装潢、房地产开发、设备安装、科研设计、工程监理、建材工业等多业并举。淋山河镇被授予“楚天鲁班镇”;与建筑相配套的建材企业有171家,主导产品有石材、硅酸钙板、塑钢门窗,木模板等。利用**建筑大县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建材加工企业,让建筑企业与建材企业强强联手,互惠互利,做强做大。
四、纺织服装业
纺织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
1、**棉纺织业历经200多年的发展,造就了大批棉纺企业和技术人才。**县现有纺织、服装厂128家,遍及全县各个乡镇。先后入驻开发区纺织服装企业11家,合同投资额超过3亿元, 2014年实现产值3亿多元。**县在外打工回乡的服装制版、裁剪等技术人员众多,可为**的服装企业提供熟练工人和技术人员保障。
2、**县棉花常年种植面积10万亩,年产棉花60万担,临近的黄州区、武汉市新洲区都是主要棉产区,纺织服装业的发展织提供可靠的原料保障。同时,武汉80万吨乙烯项目可为**县发展化纤纺织、服装面料、辅面料提供充足的原料资源。
3、纺织企业与武汉纺织大学结成帮扶对子,开发引进纺织服装新花样、新品种。
五、现代服务业
发展机遇良好,客观条件成熟。
1、国家、省、市将**列为建设临港经济示范区。国务院批准实施《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为**县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以建设临港经济示范区为目标,实施“港口、物流、城市、产业”联动推进, 加快港口开发,规划了面积为9.9平方公里的武汉新港**产业园,重点发展港区物流、钢构深加工、建材、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并筹资5000万元改造园区建设发展的环境。未来几年,**港区总投入将达到100亿元,实现打造百亿港口产业园、努力实行物流中转千万吨的目标。
2、日益发展的先进制造业亟需现代服务提供全优质的服务。现代服务业是先进制造业的臂和眼,也是产业转型必不可少的依靠。现代服务包括创新、研发、设计、产品宣传、营销等环节,是工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开发区建立了研发中心、市场营销推广中心,综合宣传报道、招商引资等各种媒介和手段,通过协同营销,整合传播,加强园区产业整体宣传,强化园区品牌,打造园区知名度,扩大园区影响力,为入驻企业拓展市场服务。
3、经济开发区建立了商务信息中心。商务信息中心跟踪产业前沿动态,为入驻企业提供市场行情、消费需求、动态信息;提供贸易咨询、法律服务、营销策划等支持;建立反欺诈服务体系,维护购销双方的合法权益。为园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使园区产业能有序、健康、持续发展。
第五章 主导产业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区域优势,抢抓发展机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一主三化”方略,努力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完善空间布局,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着力承接和发展钢结构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建材业、纺织服装业等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等辅导产业,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将开发区建成全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大别山革命老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为**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第二节 发展思路
突出“一个中心”(新型工业化),推进“两化融合”(工业化和信息化),确保“三个高于”(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增长水平和“十二五”增长水平),坚持“四抓方针”(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招商、着力抓环境),提高“五个比重”(工业经济比重、规模企业比重、园区工业比重、品牌工业比重、高新技术产业比重),狠抓“六个促进”,实现“六个发展”,即以产业聚集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集约发展;以“三区”建设促进城乡并进,实现统筹发展;以低碳循环促进新兴产业培育,实现持续发展;以自主创新促进内生动力增强,实现创新发展;以企业成长促进质效水平提升,实现稳健发展;以扩大就业促进民生改善,实现协调发展;建好“八大平台”(创业辅导平台、融资担保平台、人才培训平台、信息网络平台、技术支持平台、信用管理平台、对外开放
平台、法律服务平台),大力实施“双百工程”(培育钢构、农产品加工两个百亿产业,培育鸿路钢构等1-2家百亿元企业;培育5家后备上市企业,其中进入省级重点后备上市企业3家,上市企业达到2家;壮大园区规模,建设百亿园区3个。)
第三节 基本原则
一、坚持科学规划,有序发展
开发区产业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相衔接,促进各类生产要素的高度聚集与重组,形成区域效应;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注重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质量发展。坚持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坚持当前需要和长远目标相结合,区分层次,合理布局,一次规划,分步实施。
二、坚持创新驱动,科学发展
把推进开发区自主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作为落实科学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抓手,正确处理加快发展和科学发展的关系,更加注重转变增长方式,更加注重提高增长质量,更加注重提升发展水平,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
三、坚持开放开发,率先发展
充分发挥开发区在对外开放和区域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以开放带动开发,以开发促进开放,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合作与竞争,大力提升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创新力、竞争力,促进园区开放型经济快
速发展。
四、坚持彰显特色,错位发展
因地制宜,找准发展方向,突出发展重点,制定不同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快形成一批特色产业、特色园区。充分发挥各地区位、资源、产业等优势,推动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资源和要素保障向开发区集中。推进同业集聚和产业协作,实现开发区间产业错位发展。积极发展“一区多园”,努力发展关联性强、集约水平高的产业集群和特色鲜明的区域产业品牌。
五、坚持分类指导,协调发展
统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开发区的发展,根据开发区具体发展阶段、发展特色和发展需要,采取具体政策措施,加强引导和协调。以项目建设为重点,推进开发区互动发展,形成以强带弱、资源共享、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六、坚持集约节约,可持续发展
充分发挥开发区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功能,切实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土地、能源、资本等资源的集约节约使用,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坚持环保优先和节约优先,按照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规划,认真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禁止将高污染、高耗能产业落户开发区。有效整合产业链,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扎实推进工业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实现节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园区,确保开发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七、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摆在开发区建设发展的重要位置,推进开发区产业和谐、生态和谐、社会和谐,使开发区在壮大公共财力、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保护环境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从开发区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实惠。开发区建设要以城市为依托,带动城镇发展。
第四节 总体目标
从**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出发,结合现状情况,依托现有经济基础,充分发挥资源、区位和交通优势,抢抓国家实施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大别山振兴发展等战略机遇,积极承接“两型社会”产业转移,加大产业培育力度,合理进行产业布局和结构优化,形成区内资源优势互补、产业链配套的区域性产业体系,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区域空间、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争取在规划期内或更长一段时期内,将开发区建设成产业集群优势明显,生产力布局合理,科技支撑能力强,基础设施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努力打造**经济的升级版。
力争5年期间,开发区扩区面积17平方公里,进一步完善园区道路、供水、供电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平台支撑。培植2到3个产值过50亿元的产业集群。五大主导产业新增企业109家,新增工业用地10730亩,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4.1亿元,年产值192.4亿元,年工业增加值66亿元,年税收37亿元,年利润19.24亿元。新增就业人员21560人。
第五节 主导产业发展目标
一、钢构产业发展目标
充分利用园项目对上下游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引进一批与钢结构相关的产品生产项目,培育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大型生产、研发基地产业集群,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到2020年,新增企业32家,新增工业用地3910亩,钢构产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2亿元,新增产值62.5亿元,年工业增加值36.4亿元,年税收12.5亿元,年利润6.25亿元,就业人数8420人。
表5-1 钢结构及钢制品产业发展目标 指 标 新增就业岗位及安置移就业人数 行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 单位工业增加值(t/万元)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企业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 环保设施运行率 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比例 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通过ISO14001认证的企业 2015年-2020年 新增就业岗位8420个 ≥20% 8.2 60% 65% 95% 85% √ 100% 二、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目标
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成为带动效应强的基础产业,达到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逐步走上致富之路的目标。到2020年底,
新增农副食品加工企业33家,新增工业用地2900亩,农副食品加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亿元,年产值56亿元,年增加值8.95亿元,年利润5.6亿元,年税收11.2亿元。新增就业岗位5600个。
表5-2农副食品加工产业发展指标
指 标 新增就业岗位及安置就业人数 行业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 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t/万元)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 环保设施运行率 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比例 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通过ISO14001认证的企业 2015年~2020年 新增就业岗位5600个 ≥8% 14.5 60% 100% 100% 90% √ 100% 三、建材产业发展目标
到2020年,新增建材制品企业33家,新增工业用地2450亩,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亿元,年产值47亿元,年工业增加值3.61亿元,年税收9.4亿元,年利润4.7亿元,新增就业岗位4700个。
表5-3 建材制品业发展指标
指 标 新增就业岗位安置就业人数 行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 2015年~2020年 新增就业岗位4700个 ≥12% 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t/万元)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企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 环保设施运行率 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比例 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通过ISO14001认证的企业 9.5 50% 70% 100% 95% √ 100% 四、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目标
到2020年,新增纺织服装企业9家,新增工业用地1020亩,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4亿元,实现年产值18.4亿元,工业增加值2.02亿元,年税收2.76亿元,年利润1.84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840个。
表5-4 纺织服装制品业发展指标 指 标 新增就业岗位安置就业人数 行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 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t/万元)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企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 环保设施运行率 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比例 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2015年~2020年 新增就业岗位1840个 ≥8% 9.5 50% 70% 100% 95% √ 通过ISO14001认证的企业 100% 五、现代服务业发展目标
立足区位优势、交通条件、产业基础和商品物流需求,加快发展现代仓储、配送加工、多式联运、商品批发和信息服务“六位一体”的现代商贸及物流业,形成与武汉、黄石、鄂州、江西九江等城市相互连接配套的开放型、一体化、多层次、快捷高效、竞争有序的市场格局。以武汉新港罗霍洲港口物流新城建设为契机,搞好园区中心商贸及物流企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积极打造“长江物流”品牌,大力发展水运物流业。
到2020年,新增物流、服务企业2家,新增工业用地450亩,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亿元,实现年产值8.5亿元,年工业增加值5亿元,年税收1.275亿元,年利润0.85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000个。
表5-5 现代服务业发展指标 指 标 新增就业岗位及安置人数 行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 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t/万元)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企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环保设施运行率 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比例 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通过ISO14001认证的企业 2015年~2020年 新增就业岗位1000个 ≥15% 9.5 50% 70% 100% 95% √ 100%
表5—6 主导产业发展目标
序号 2 6 9 10 11 12 13 14 15 17 企业名称 钢结构及相关企业 “十三五”新增钢结构 “十三五”新增金属件企业 网架生产企业 金属表面着色企业 金属标准件生产企业 钢结构安装企业 钢结构设计企业 小计 农产品加工产业 “十三五”新增粮食加工 5 企业数量 用地面积(亩) 投资(万元) 产值(万元) 利润(万元) 税收(万元) 就业人数 10 5 5 3 3 3 3 32 600 2000 500 600 300 360 150 0 3910 400000 100000 120000 60000 72000 30000 0 782000 120000 300000 100000 120000 18000 72000 9000 6000 625000 100000 30000 10000 12000 1800 7200 900 600 62500 10000 60000 20000 24000 3600 14400 1800 1200 125000 20000 4500 1000 1200 600 720 300 100 8420 1000 备注 序号 20 21 22 23 24 26 29 30 31 32 33 34 企业名称 肉类加工企业 特色地方农产品园 食品包装装潢企业 小计 建材产业 “十三五”新增建材 室内装饰甲板类企业 墙纸、吊装材料类企业 油漆、涂料类企业 家装配件类企业 室内门窗类企业 小计 企业数量 用地面积(亩) 投资(万元) 产值(万元) 利润(万元) 税收(万元) 就业人数 5 20 3 33 5 5 5 5 10 3 33 600 750 300 200 300 300 2450 1000 1000 300 2900 200000 200000 60000 580000 120000 150000 60000 40000 60000 60000 490000 200000 200000 60000 560000 100000 150000 60000 40000 60000 60000 470000 20000 20000 6000 56000 10000 15000 6000 4000 6000 6000 47000 40000 40000 12000 112000 20000 30000 12000 8000 12000 12000 94000 2000 2000 600 5600 1000 1500 600 400 600 600 4700 备注 序号 24 26 29 30 31 32 34 企业名称 纺织、服装 “十三五”新建企业 开发回龙山林氏土布 开发蚕丝工艺品企业 小计 物流 “十三五”新扩建 汇总 企业数量 用地面积(亩) 投资(万元) 产值(万元) 利润(万元) 税收(万元) 就业人数 5 2 2 9 2 109 450 10730 600 300 120 1020 120000 60000 24000 204000 85000 2141000 100000 60000 24000 184000 85000 1924000 10000 6000 2400 18400 8500 192400 15000 9000 3600 27600 12750 371350 1000 600 240 1840 1000 备注 21560
第六章 产业项目支撑
**处于武汉城市圈核心层,按照“两型”社会标准确定产业发展方向,主导产业发展思路是将重点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载体,着力完善功能,培育产业,促进产业集聚。结合比较优势和发展实际,确定钢构、农产品加工、建材、纺织服装、现代服务等产业作为支撑未来发展的成长型产业。
第一节 做大做强钢构产业
钢结构产业符合国家支持政策,钢结构集合了现代建筑科学技术成果,具有低能耗、环保、技术先进等特点,适应两型社会发展要求。近几年来,我国钢结构行业迅速发展,已逐步进入民用建筑领域,北京奥运主场馆鸟巢、央视新大楼、国家大剧院、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一批大型钢结构工程成为旗帜性标识,标示着钢结构建筑已成为现代建筑行业代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应将钢结构作为支柱产业来大力发展,着力铸造支撑县域经济的脊梁。
充分利用“中国钢结构产业基地”的金字招牌,抢抓武汉城市圈及沿海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机遇,坚持以“特色产品做强”为目标,科学细分钢构产品在国内市场中的定位,紧紧抓住“提高吨钢利润水平”这一核心,扎实推行差异经营,着力打造**“钢构之都”。
5年期间新发展钢结构及其相关企32家,新增工业用地3910亩,钢构产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2亿元,新增产值62.5亿元,年工业增加值36.4亿元,年税收12.5亿元,年利润6.25亿元,就业人数
8420人。
一、高标准打造产业发展平台。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速度、高效益”的原则,规划建设好钢结构产业园,在不断完善城南工业园基础设施的同时,加大城北钢构产业园建设投入,两纵两横道路建设,完善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等配套基础设施。积极探索与国内大型钢结构集团合作建设钢构产业园,打造产业发展平台,筑巢引凤,吸引更多的钢构企业进入园区落户。
二、明确市场定位,调整产品结构。巩固提高轻钢结构,着力培育壮大湖北鸿路钢构集团;鼓励精诚、潮流、福鑫等具有二级安装施工企业申报具备一级安装施工资质企业,力争5年期间5家二级安装施工企业晋升为一级安装施工企业,扬威、百联等三级资质企业晋升为二级安装施工企业。重点发展重型钢构,立足辉创、武冶重工、中南钢构、中基钢构、精诚钢构等桥梁、专用设备及电厂重型设备制造企业,引导其向高铁钢构、民用住宅钢构、海洋钢构、航天钢构、压力容器专用设备、环保设备等领域纵深发展,努力拉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
优化产线流程。进一步细分市场对产品结构的长期或潜在需求,科学定位三线产品结构,有重点规划好产线的中长期发展。大型线应进一步提升设备装备能力,在现有机组基础上,适当增加新的坯型,彻底解决刮丝、偏心、弯曲等一系列质量问题,促进产品指标提升。中型线要加快推进铸机和轧机能力的升级改造,进一步提高低合金产品比例,科学控制“负差”轧制,打造成 “零成本生产线”。小型线要加快门架槽钢、履带钢等异型钢开发生产,尽快实现规格全覆盖。
与此同时,尽快完成异型钢生产线建设,充分发挥装备、技术等优势,专注于高精度高性能异型钢生产。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为三线完成配套产品生产。同时,紧盯国内外民营型钢生产线的产品定位,做好对应产品开发,抢占市场份额,巩固市场地位。
三、加快发展钢结构相关产业,拉伸产业“链条”。主要涉及市政设施、管结构及管道、船舶钢结构、研磨材料、焊接材料、防腐涂料等领域。抓配套引进,要根据钢结构产业的特点、产品涉及的领域、产业的产品链条、企业的关联度,抓好配套产业的发展,引进一批相关的项目和企业,协作配套,形成互促互依的紧密协作型的产业集群。在今后的招商引资工作中,避免简单的重复、低附加值的同类叠加,注重引进一批焊条、油漆、紧固件生产和金属冷、热处理等项目,为主导产业提供配套服务。推进技术创新,加大品牌建设力度,着力打造精品名牌,加强对管结构、组合结构、住宅钢结构及钢结构防火、防腐、防震等技术的研发,形成在行业内技术领先,通过一两个在国内知名的工程来扩大知名度。
四、建设钢铁专业市场。一是建设钢铁原材料市场,保障钢结构企业原材料供应。依托武汉新港**作业区和**周边的武钢、鄂钢、冶钢等大中型钢铁生产企业,充分发挥**承东启西,交通便利,易于接受中西部地区物资流、技术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多重辐射的独特区位优势,建设**钢材大市场,配套建设钢材初加工中心、行情信息中心、交易洽谈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满足钢结构产业原料供应。二是建设钢结构产品展销市场,扩大钢结构产品营销。采取政府规划引导,企业投资建设的方式,建设钢结构产品展销市场,为钢
结构产品销售提供便利条件。
五、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依托科研院所建立技术研发、产品检测中心。积极引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来**县建立钢结构产品研发中心;为企业和科研院校牵线搭桥,促进产学研合作,引导和支持钢构企业推进技术创新。县政府采取聘请技术顾问、客座教授、引进专家挂职科技副县长等形式,为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引进两至三家钢结构设计公司在**设立办事处,与**钢构企业携手研发、设计新产品,开发网架产品、金属标准件产品、着色产品、镀锌产品、氟碳涂料产品等附加值高的产品,使**的钢构企业走得更远。成立或引进2-3家钢结构安装公司,提供钢结构安装服务,打破钢构生产企业在设计、生产、物流、安装等过程中的瓶颈。
六、健全服务体系。要从产、供、销、技术研发、技术培训、信用担保等各方面健全钢结构产业集群社会化服务体系,为集群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指导钢结构行业协会运作,使之成为行业内部间加强配套协作、行业自律和资源信息共享的平台。搭建50家企业与大专院校等科研部门技术联姻平台,将湖北鸿路钢结构华中科技大学钢结构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成省级钢结构工程技术中心,将湖北省钢结构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成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为钢结构产业集群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成立第三方安装公司和物流公司,使**的钢构产品从设计、制造、运输、安装一条龙服务。进一步运作好担保公司和投资公司,促进银企合作共赢,为企业融资创造条件。
第二节 提升传统产业
一、建材业
充分利用**建筑业发达的产业资源,大力发展新型建材、绿色建材、新型建筑环保节能建材,扩大配套产品规模,增加配套产品种类,形成建筑带建材,建材促建筑产业关联更加紧密,实现建筑企业与建材企业强强联手。重点支持赛钻建材、科迪玻璃、星源建材等企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培植产值过亿元的建材龙头企业。
1、新型建材产业发展重点
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开发利用**及其周边地区的木材资源,依托双升木业等骨干企业,引进室内装饰夹板、墙纸、吊装材料、家装配件、室内门窗、油漆、涂料等多种类型的企业,拓宽产业发展空间,延伸产业链条,重点发展环保型实木复合地板、强化木地板、环保型多功能门窗,铝木型材、防腐木材、木塑制品等,进一步做大高档地板等家装产品。积极引进大板产品生产企业,向上游延伸地板产业链,逐步在开发区形成地板产业集群及品牌。此外,积极承接和发展环保、耐候、自洁净型建筑涂料,耐水、耐火、高强等功能性纸面石膏板等建筑装饰装潢材料。
新型墙体材料。依托山河集团等建筑企业,重点发展灰砂砖、开发生产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及各类多功能复合板等产品,积极发展轻质纳米碳酸钙、石膏板复合保温板、外装饰挂板等产品,注重发展品质优良的工业利废产品。不断推进传统墙体材料的改造升级,发展集防火、抗震、环保、保温、防水、降噪、装饰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建筑墙体和屋面系统等材料及产品。
保温绝热与建筑防水材料。发挥建筑业发达的潜在市场优势,重点承接和发展建筑外墙用安全环保型保温材料、节能自保温型建筑墙体及材料、真空隔热材料、热反射材料、相变材料等新型绝热材料,积极研发和生产固化块、憎水、粘结强度高、密度小和成本低的复合型保温涂料。重点承接和发展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自粘型防水卷材、热塑性弹性体(TPO)防水卷材等多样化新型建筑防水材料,积极发展高分子防水卷材,提高建筑防水材料的环保水平。
家具制造。依托伍龙家具、双升木业等企业,引进硬体家具和软体家具企业和技术,重点发展办公家具、家居家具。拓展上游链条,重点发展板材(包括木芯板、木夹板、刨花板、密度板)、铝木型材、常用五金、油漆、布料、贴皮纸等。拉伸下游产业链,建立销售网络。争取在机械设备上有所突破。
2、建材产发展策略
着力抢抓新型城镇化的机遇,重点推进建筑装饰装修材料产业集群发展。瞄准新型城镇化带来的家装市场空间,立足开发区产业发展基础,依托现有的骨干企业,集中有限的资源和力量,重点承接和发展新型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着力延伸产业链,努力在建设家装产业集群方面率先突破,逐步实现各个击破。积极优化产品结构,不断开发新品种,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制品,提升产品档次。
着力争取国家和湖北省相关工程和项目,推进开发区新型建材产业发展。针对当前新型建材价格较高、增长缓慢的现实,紧扣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的相关政策,重点跟踪和争取国家绿色建筑行动、新型建筑材料发展工程、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
范项目等相关工程和项目,不断降低产业成本,拓宽市场空间,吸引和推动开发区新型建材企业发展。
着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面对**县科研力量薄弱、科技人才不足的现状,创新发展理念,积极借助外脑、外智,重点推进骨干企业与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中国新型建筑材料工业杭州设计研究院、浙江大学新型建材科技研究中心等相关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应用,积极引进和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装备,促进建材产品转型升级,增强产品的功能,提高产业的集约化和绿色化发展水平。
着力推进企业整合重组,形成合力优势。针对**县新型建材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的特点,发挥新型建材作为全县主导产业的政策优势,争取县委、县政府的支持,推动建立**新型建材产业协会,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协作、共享信息、联合攻坚,形成和提高全县新型建材产业总体竞争力。鼓励和支持企业甘当配角,积极推动与国内大企业战略联盟和兼并重组,借助大企业大集团的综合优势,全面提升开发区新型建材产业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
二、纺织服装业
开发区纺织服装业涉及纺织、印染和服装。从纵向产业链来看,纺织服装业是从天然纤维原料如棉花、石化工业原料到纤维生产、纺织加工、服装制造直至最终消费者的一个整体功能网链结构模式。从横向产业链来看,纺织服装业包括上游的研发、设计,中游的辅料市场,下游的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
立足企业集聚的现有基础,依托“纺织之乡”品牌和湖北华立染织有
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充分利用武汉等周边地区纺织服装基地的整体优势,有重点地承接国内外纺织服装业产业转移,着力完善横向产业链,积极发展相关配套服务产业,逐步向集服装加工、市场交易、研发设计等为主要功能的现代化大型服装生产基地方向发展,全力打造产业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1、纺织服装业发展重点
纺织业。充分发挥**县纺织的优势,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重点发展高精梳纱线、丝光纱线、色纺纱线、差别化纤维、高支高密纯棉、多种纤维混纺纱线等,提高加工深度和精度;淘汰落后设备,鼓励采用紧密纺、低扭矩纺、赛络纺、嵌入式纺纱等高速、新型纺纱技术,自动络筒、细络联、集体落纱等自动化设备;推广原料精细管理和计算机自动配棉,提升纺纱过程质量控制、织物自动检测和分析技术;发展家用纺织品、高附加值的毛毯、中高档床上用品、手工艺制品等;积极培育产业用纺织品,着力发展工程用布、土工用布等产业用布,提升车用、医用等产业用纺织品制造水平;推广高效短流程、无水或少水印染技术,提升印染及后整理能力。
服装制造业。立足**产业发展基础,重点发展中高档休闲服装,积极发展纯棉、涤棉以及各种生态、功能性服装(各类抗菌、防紫外线、抗辐射、保温、吸湿排汗、环保等功能性服装)、女装等,拓展针织、鞋帽、玩具等,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进服装企业信息化集成制造系统和大规模定制技术的应用,推进纺织服装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的应用;推进建立设计创意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品牌推广中心,拓展高端针织服装等领域,提高**纺织
服装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
2、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策略
着力强化横向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国内外经验表明,完善产业链,建设产业集群,是纺织服装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产业链包括纵向产业整合和横向产业整合。目前,开发区纺织服装业主要集中于加工环节,上下游环节严重缺失,且没有核心龙头企业带动,短期内推进纵向产业链并非易事。最现实的途径是“联横”,即依托园区骨干企业,加大研发设计投入,提升设计创意水平,同时通过扩大规模吸引拉链、纽扣等辅料企业集聚,形成以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的专业化分工,提升产业集群优势。
着力加速中小企业集聚,变小企业为大产业。充分发挥**县要素资源等优势,大力推进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对产业有带动力的大型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同时,更要立足实际,通过建设中小企业创新园区、成片标准化厂房区等,实施标准厂房“免费出租、贴本出卖”等系列优惠政策,打造开发区投资成本“洼地”,吸引中小投资者、大学生、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在开发区集聚,壮大产业规模,带动配套企业进入,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变小企业集聚为大产业发展。
着力打造多方位的营销渠道,以市场带动产业发展。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推进开发区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建设,开展区域品牌的宣传,举办多种活动,协助企业拓展市场;支持企业联合组建销售渠道,加强与国内外经销商的合作,建立多层次的销售渠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开发区服装电子商务的发展,支持企业加入区域性电子商务联盟,开展与“淘宝网”、“京东商城” 等电商平台的合作,参
与“聚划算”等团购活动,拓展**纺织服装的市场渠道。
着力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合力打造区域品牌。针对纺织服装企业规模小、自我服务能力弱的特点,强力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进服装设计师服务平台、多媒体信息接口以及经贸、海关、商检、银行、担保公司、税务、工商等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产品开发、设计研发、质量检测和认证、信息化服务、教育培训、市场开拓、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配送等专业服务,拓展投融资、技术转让、法律服务、市场推广等新型服务功能;大力推进企业标准化生产与认证,鼓励企业采用国际先进的产品标准和质量管理标准,全面提高开发区纺织服装的质量、安全、节能和环保水平;建立园区纺织服装业协会,推动企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协作,引导企业合力培育和发展纺织服装区域品牌。
着力搭建跨区域技术创新联盟平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开展科技入园区活动,全面提升开发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积极牵线搭桥,帮助园区企业与国内知名的纺织院校加强科研合作,建立纺织服装技术创新联盟;重点推进纺织服装企业经营系统的建设,提升设计研发和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第三节 做优做精农产品加工业
把握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城镇化发展带来的食品消费增长机会,发挥**县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饲料加工业,壮大食品加工业基地,推进开发区食品加工业改造升级,带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力争“十三五”期间主要农产品加工率达到70%,农业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之比达到
1:1.5以上。其中粮油深加工、乳制品精加工、肉类蛋制品精加工有所突破,到2020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家,过5亿元的达到3家,过2亿元的达到10家以上。
一、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重点
以现有产业优势为依托,做强做大粮食、油料和水产品加工业,丰富拓展特色产品加工业,延伸产业链,强化食品安全,提升品牌知名度。
粮食精深加工。在稻米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上做文章,重点发展精米、特种米(包括胚芽精米、营养强化米、蒸谷米及其他专用米)、碎米深加工(包括米粉类制品)、米糠综合利用等产品,提高稻米及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率。加快传统粮食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推进技术创新、品牌创新和营销创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影响力。支持东坡粮油集团适时调整产品结构,组建企业集团,提高品牌集中度和核心竞争力。
油脂深加工。发挥**市及周边县市区油菜籽高产优质的优势条件,深度开发生产精炼油、高级烹调油、营养专用油和保健油品,加强质量管理和市场营销,推进**食用油进入商场、超市,站稳省内市场,逐步扩大市场规模,形成质量和品牌优势。适时拓展油脂化工,发展药用棉酚、食品级油菜籽蛋白、工业用脂肪酸等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水产品加工业。发挥**县沿江、湖泊水产的资源优势,按照“一保鲜、二保活、三加工”的原则,重点发展分割、切片加工,推广标准化生产加工技术,加强保鲜技术攻关,促进优质水产品加工出口。抓好
新型盐干品、熏制品、调味制品的开发,综合加工开发利用不可食部分,提高水产品的综合利用价值。
特色食品加工。发挥**县规模化养殖和种植基地优势,积极发展家禽熟制品(如发展消毒分级的洁蛋、液态蛋、软包装卤蛋和方便蛋制品)和禽肉制品,开发出适于不同地域风味的鸡、鸭、鹅等**县地方特色食品;突出营养功能和风味特色,开发以大米为主体的方便食品、休闲食品和营养食品,发展膨化食品、糕点、糖果、肉松等休闲食品;积极发展低温脱水蔬菜产品、冷冻或速冻菜、保鲜菜等产品,开发食用菌保健食品,拓展浓缩果汁及果汁饮料、板栗粉等果蔬加工业。
二、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策略
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组织、公司租赁土地等产业经营模式,走以农产品加工引领农业,以现代农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新路子,做强东坡粮油、永信食品、馥雅食品、永康油脂等龙头企业。培植年产值过亿元的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以上,年产销过5000万元的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以上。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开发特色农产品资源,推行标准生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知名品牌。永信食品、东坡粮油、馥雅食品3家企业争创“国家名牌产品”。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数量达到2个以上,湖北名牌和湖北著名商标数量分别达到10个以上,创建农业特色品牌10个以上。同时,配套建设仓储、物流设施,搭建电商平台和直销网络,扩大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培育和壮大农产品加工园区,引导农产品加工业集中集聚发展。马曹庙(农产品)工业园重点建设以东坡粮油集团为龙头的优质稻米加工业;重点抓好1500亩起步区的规划与建设,加快已签约项目的落户和开工,同时推进马曹庙(农产品)工业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项目落户奠好基础。重点建设以永信食品、馥雅食品、永康油脂、新华杨为龙头的花生、食用油以及禽类饲料加工业。
延伸食品产业链。发展食品设计、食品包装业,提升农产品加工业产前、产中和产后配套服务水平,延伸产业链。
第四节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以建设临港经济示范区为契机,按照“产城一体、宜居宜业、功能完善、生态优美”的原则,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形成与工业化战略相适应、与工业化水平相吻合的产业服务体系,增强对主导产业的支撑能力。
遵循现代产业发展规律,加快园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科技创意和商务服务业,培育新型服务业态。
一、现代物流业
以长江岸线、大广高速、鄂黄高速、武合高速、江北一级公路、京九铁路以及规划的江北铁路、江北快速通道为依托,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推进园区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与运输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专业化集散、存储、加工配送中心项目,建成以货物中转、配送、货运代理、商品展示以及电子商务为一体的现代物流区。
大力发展仓储、流通加工、物流配送、信息系统交换及冷链物流,
推进物流产业规模化、信息化、标准化发展。引进国内B2B、B2C类等电子商务企业,重点支持钢材贸易等项目建设,延伸服务领域,推动专业化现代物流企业发展。
鼓励物流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改造重组、股权置换、合资合作、组成联盟等形式,整合现有物流资源,优化物流业发展的区域布局,实现物流组织结构的网络化,低成本扩张企业规模,加速物流资源和资本的集中,培育大型物流企业。
加快用信息化武装物流企业,积极引进和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装备,发展全球货况追踪系统、订单管理系统、供应链事件管理系统、物流作业流程管理、无线射频技术等。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提高物流智能化和标准化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高竞争力。
加快建立城镇、企业等多层次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重点打造以陆路为主的现代物流配送网络;依托**县钢结构产业集群、武汉新港**港区、**客运物流中心,着力构建武钢**钢材物流工业园、中国中部钢结构钢材物流园配送中心、武汉新港**钢材大市场。争取到“十三五”末,全社会物流总成本下降5个百分点。依托交通大动脉,完善金属制品、纺织服装、食品等支柱产业的现代物流体系。
二、商务服务业
结合企业产权制度和市场体系建设,建立一批从事产权转让、信息咨询、工程监理、房地产咨询评估、环境影响评估、资产评估、法律服务、要素流动、破产与清算和就业服务的中介组织;鼓励发展建筑设计、装饰工艺、项目咨询、广告策划等创意商务;积极发展项目
策划、财务顾问、并购重组等投资与资产管理服务业,支持发展市场调查、工程咨询、管理咨询、资信服务等咨询服务业。
三、金融保险业
发挥大型金融机构的综合性服务功能,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绿色经济、支持企业跨境经营。更好地发挥信用融资、证券、信托、理财、租赁、担保、网商银行等各类金融服务的资产配置和融资服务功能。完善银企对接机制,引导银行调整信贷结构,创新金融产品,增加有效信贷投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大直接融资力度,大力支持企业上市,提高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能力。抓融资平台。成立城市投资公司开发区分公司,增强造血功能。管委会与多家银行签订合作协议,积极为企业融资牵线搭桥。另外,积极谋划 4家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四板)上市。推动银企合作,引导银行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第五节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一、电子信息业。培育国家重点发展的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通信设备、太阳能光伏、风电、汽车零配件等领域,抢抓东风集团、富士康、冠杰等国际知名企业在武汉落户机遇,引进一批与之配套的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光电子企业、风力发电企业和IT企业落户**。5年期间新增电子信息行业企业10家,到2020年实现产值15亿元。
二、医药化工业。把引进国内外著名生物医药企业与培植壮大现有企业相结合,着力开发医药原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等高附加值产品;依托武汉80万吨乙烯项目,拓展延伸乙烯下游产业链,发展以聚乙烯、聚氯乙烯为主的合成树脂。5年期间发展规模以上医药化
工企业15家,到2020年全县医药化工业产值突破30亿元。
三、新材料产业。大力支持现有新材料企业发展壮大,重点支持湖北天马研磨材料有限公司发动机用高精密聚脂研磨砂带新产品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建设;加快新材料企业引进,重点发展精细化工新材料、高分子功能材料、碳材料、高性能密封材料、有色金属新材料、节能环保型建筑材料等。5年期间发展新材料企业15家,到2020年全县新材料实现产值20亿元。
四、现代服务。现代服务业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它既包括随着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态,也包括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提升,以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业、信息传输和计算机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房地产业及居民社区服务业等为代表。
加快建设信息平台和电商平台,逐步实现大宗商品的物联网应用。围绕工业转型升级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发展金额融、保险、交通运输、科技、商务、人力资源服务和节能环保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增强服务功能,提升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发展。
第六节 强化专业园区建设
把握产业发展趋势,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坚持企业向园区集中、资源向园区汇聚,推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增强产业集聚度,提高产业竞争力。加快推进**县城北工业园、武汉新港**产业园华中闽台产业新城、马曹庙(农产品)工业园等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完善提升园区服务功能,努力为入园企
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降低企业商务成本。
力争5年期间园区工业集中区新增规模17平方公里(其中**经济开发区扩区面积7平方公里,武汉新港**产业园10平方公里),入园项目121个以上,到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20亿元。培植2到3条产值过50亿的产业集群。
通过以上努力,基本实现钢构和农产品深加工两大龙头产业。建材、纺织服装、现代服务三大主导产业,五大产业支撑开发区的经济腾飞,开发区经济支撑**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第七章 园区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
开发区是湖北省级开发区,总规划面积25.85平方公里,按照“一区五园”的发展模式,由城南工业园、城北钢构产业园、金锣港高新技术产业园、武汉新港**港口产业园、开发区马曹庙(农产品)工业园等组成。根据开发区产业现状、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及理由,确定发展的主导业是钢结构、农产品加工、建材、纺织服装和现代服务等。
第一节 空间布局
一、城南工业园
城南工业园区位于**县城南郊,江北公路与团黄公路交汇处,规划区域涉及**镇临江铺村、罗家沟村、方家墩村三个村。园区于2002年9月开始建设,目前建成面积4700亩,已落户企业49家,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实现 “六通一平”,为企业投入生产提供了有效保障,
二、城北钢构产业园
城北工业园(包含十里湖工业园)位于**镇张家湾村、十里湖村地段,紧邻大广高速、江北一级公路和规划建设中的江北铁路。于2008年1月动工建设,目前已建成面积3000亩,落户项目30余家。园区两纵两横道路框架已建成,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基本建成。
三、金锣港高新技术产业园
金锣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位于**县城北部,紧邻武汉市双柳区,与
武汉市新洲古龙工业园一河之隔,紧靠江北一级公路和规划中的江北快速通道。规划总面积5平方公里,园区建成道路“三纵三横”,对接**主城区。区内土地平坦,易于建设和开发。
四、武汉新港**港口产业园
武汉新港**港口产业园位于**县城东南面,东连大广高速,北至杨汊湖文化创意商旅产业新城,南临长江的武汉新港**港区,江北铁路、阳黄公路、省道方团线贯穿其中,规划建设用地14.7平方公里。该区地域开阔,适宜大规模项目建设。华中闽台产业新城是**港口产业园中首批启动项目。该项目由湖北闽鑫工业园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开发,规划用地面积13500亩,总投资额达100亿元,一期1200亩园区已建成,二期已启动建设。
五、开发区马曹庙(农产品)工业园
开发区马曹庙(农产品)工业园地处武英高速以南、大广高速以东,位于**县马曹庙、上巴河、总路咀等三镇结合部,距武汉市中心70公里,距黄州火车站15公里。318国道穿园而过,武英高速总路咀镇出口及黄鄂高速马曹庙镇高速出口分别处于园区的北边和西边。马曹庙(农产品)工业园规划面积4.2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规模12.34平方公里。规划到“十三五”期末园区人口规模5.3万人。目前正在进行园区总体规划、环境评价、园区一期控制性详规等工作。
第二节 产业布局
园区的产业布局,以主导产业作为规划设计的重要因素,根据当地经济、环境条件,努力把同类产业聚集在一起,同时考虑各园区原有企业布局,具体产业布局如下:
一、城南工业园
属综合型园区,兼有多种产业类型,应重点布局钢构业、建材业,配套物流设施。
二、城北钢构产业园
园区主要定位发展钢构产业。已落户辉创钢构、扬威钢构、同信钢构、武冶重工、福鑫钢构等企业12家。
三、金锣港高新技术产业园
该产业园围绕承接产业转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工业企业质量,重点引进电子信息软件、机械一体化、汽车配件、新能源、新材料生产、新技术应用,以及研发中心、科研基地等科技孵化器等项目和配套商贸办公生活项目。
四、武汉新港**港口产业园
依托武汉新港**港区开发建设,发展临港产业,同时借助开发区产业集群优势,实现联动发展。按照“一园带三区”构想(综合产业园区、商贸物流园区、钢构新型建材产业园区)设计。**港口产业园实行统一管控、多点运作、利益共享、整体推进的办法分步组织实施,重点发展商贸物流、机电、新材料、高档纺织、品牌服装生产等项目。力争到“十三五”末,园区总投入达到100亿元,临港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将**建成长江之滨的港口新城。
首期启动的华中闽台产业新城,定位为“以一类产业为主先进制造业园区”、“国际商贸物流园区”及“综合服务中心”等三个功能区,打造以制
造业为主,集交易、物流、商贸居住等复台型产业配套的产业新城。重点围绕金属深加工产业引进机械设备、汽车零部件、机电电器(气)、五金配件生产制造企业;围绕食品产业引进品牌食品饮料生产企业;围绕科技孵化基地引进高新技术应用、新产品研发及成长型微小企业;以及专业市场、商贸物流、住宅开发等产业项目。
五、马曹庙(农产品)工业园
**县是国家命名的粮棉大县,马蹄、林果、畜牧、水产、烟叶、中药材等名优特产品均有较大规模的生产基地。开发区马曹庙(农产品)工业园遵循引导产业聚集发展原则,立足现有农业资源和产业优势,按照推进粮油加工、畜禽产品加工、水产品加工、蔬果加工和林特产品加工等产业集聚建设的思路,建成集农产品加工、销售、仓储、物流、研发于一体,基础设施完善、配套功能齐全的专业园区。按照“双心联动,一轴两带九片区”的战略构想进行产业布局,主要产业为农产品深加工和物流园区。双心:在马曹庙镇镇区,黄鄂高速下道口处形成一个集行政办公、居住、公共服务的功能核心,在318国道与308省道交接处(标云岗集镇)形成一个产业服务、商业服务、居住的功能核心。一轴:沿318国道形成的发展轴线。两带:沿318国道、308省道形成的两个带型产业布局。九片区:沿产业轴依次布局纺织服装加工,粮油加工,物流,行政、商业服务、交易市场,畜禽产品加工,商服、居住、交易市场,特色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共九个片区。主要引进农产品生产、深加工、研发以及其他配套产业项目,规划期间,重点发展荸荠、莲藕、水产品、禽蛋、油茶、粮食、中药材等深加工项目;围绕食品产业引进品牌食品饮料生产企业。
第八章 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
坚持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坚持生态立县,建设绿色**,是落实省委确定的建设“四个大别山”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开发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坚持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环境保护优先的原则,加强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重点抓好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建设。
第一节 加强生态建设
按照开发区各园区产业发展空间架构,园区应该建设生态景观带和绿色隔离带等生态屏障,并结合园区产业发展,完善生态型园区配套能力,形成功能齐全的生态保障体系。
建设生态隔离带。在各园区内建设生态廊道,通过道路绿化带、集中园林等构建开放式生态防护廊道;通过园林公园、道路林荫等构建各类绿地,为开发区发展提供生态隔离空间。
园区的开发应是有约束的开发,应根据功能分区,对每个园区分析其资源特征、功能定位要求、产业发展重点等,提出相应的保护控制原则和建设容量的控制要求,最终实现打造生态型开发区的总体定位目标。
第二节 加强环境治理
打破镇、园区的界限,统筹环保设施建设,共建共享污水和垃圾处理厂(场),避免重复建设,发挥规模效应;合理安排园区排污管线
和排污口,最大限度减少二次污染。各园区要实行雨污分流改造,提高截污率,形成较为完整的污水处理系统。把好环保关口,对新的项目要坚持环保“三同时”; 坚持 “绿色招商”,控制污染源头,并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权”制度,把碳排放强度降低作为企业入园重要条件之一。
不断加大工业污染源治理力度,完善污染行业新开工项目报告制度,健全新开工项目管理部门联动机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项目核准程序。重点解决建材废料处理和废水排放问题。
水环境整治。各园区应实施水域清水工程,加强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切实保护水环境。新建一座污水处理厂,对污水进行水质深度处理技术提级改造,提高开发区污水处理和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力保园区污水处理率达到100%,主要水环境区域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大气环境治理。各园区应严格控制污染源排放总量。根据园区产业集聚的总体情况,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采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园区气化率达到98%以上,烟尘控制区覆盖率保持100%。
固体废物处理。坚持固体废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逐步实施垃圾的分类收集;科学规划建设垃圾收集转运站,全面采取封闭转运措施,减少垃圾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各园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分类收集垃圾的区域面达到60%以上。
第三节 推进节能减排
按照差异化的要求,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走
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提高高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坚持“上大压小、淘汰落后”方针,指导和督促企业加强节能基础管理,推广运用节能设备,完善能源管理体系。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对生产规模小、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重的企业和能源浪费严重、效益低、高污染的企业坚决予以关闭。在加工技术领域,合理选材、优化生产工艺,优选环保设施;在技术和设备的使用上,强化清洁生产意识,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构建技术研发服务平台,着力抓好节能减排技术标准示范企业建设。对园区电力路灯予以改造,更换为太阳能路灯。
普及清洁能源,大力发展管道天然气。逐步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替代煤炭,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天然气管道布局网络,在已铺设12千米管道的基础上,新铺设12千米,逐步实现与供排水管道同步布局。
发展现代服务业。以专业化分工和提高社会效率为重点,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满足城市化建设需求和方便生活为中心,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围绕产业结构和城区功能升级,在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扶持现代物流企业发展,促进工业和服务业协调联动。2018年将建成多功能电子商务中心,集电子商务、行政审批、服务体系、企业筹建办公等多功能为一体。积极鼓励园区企业在已有电商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销售终端。
第四节 发展循环经济
以建设“生态**、美丽港城”为目标,加快实施产业园区化、园区生
态化,以生态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以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为特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发展循环型工业。以科学发展理论为指导,按照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把做大园区规模和可持续发展、环境安全有机结合起来,以优势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鼓励和引导园区企业走“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模式。
推进生态产业园区建设,支持和引进以改善环保、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改造和可循环利用资源的建设项目入驻园区,将园区内一系列彼此关联的产业链整合成生态工业网络体系,形成生态产业链,推进行业间废弃物循环利用。
加强企业之间协作配套,利用关键链接技术,推动资源梯级利用和废物循环利用,建立循环型企业;围绕核心企业,实施关键链接项目,引导原料、产品配套和废物利用企业共同构建循环型产业园区;整合能源、水、原料配备关系,形成企业间相互合作机制,发展循环型园区;结合区域产业规划,立足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发展园区各具特色的循环型产业体系。
推进企业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确保企业单位产品能耗、物耗、水耗及污染物排放量低于长江**区段要求的水平。促进企业能源消费、工业固体废弃物、包装废弃物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落实相关优惠政策,支持永康油脂、东坡粮油、田田药业等企业大力实施煤渣综合利用、循环用水、水蒸
气回收利用、工业“三废”无害化、资源化再生利用等一批资源综合利用的示范项目,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力争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园区经济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加强产品废弃物的回收利用,2020年企业边角废料回收率达到65%以上,边角废料再利用并将由低质量、高能耗向高质量、低能耗、多品种、高技术的方向发展。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切实加强开发区绿色建筑综合能力建设。以打造中国一流再生资源产业集团为目标,支持赛钻建筑材料建设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及“城市矿产”基地项目。
要围绕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积极开展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
第五节 推行绿色建筑
根据(《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GB/T50905—2014)要求,大力推进绿色建筑,鼓励企业使用新型环保建材,包括推广使用高强钢、高性能混凝土、防火与建筑保温材料等绿色建材。
在建筑设计上,考虑有良好的采光、有较理想的通风效果,从而利于节能;在建筑材料上选用密封性能好的门窗及隔热玻璃,达到节能效果。在电气和仪表上,尽量采用节能的电气和仪表设备,所有变配电设备、水泵、风灯、照明灯具等,均采用节能型产品,变配电采用电容补偿方式,降低无功能耗,达到节能目的。对各类能源的消耗进行计量设计,加强车间管理,指导生产方法和生产工艺参数的调整,使单位成本能耗处于最低水平,达到节能目的。结合园区输电设施新
建、扩建、改造,优化供电设施布局方案,降低建设投资,减少线路损失。
实施园区扩绿增绿工程。在园区内新建公园、街头绿地,绿化主干道。同时,鼓励企业加大厂区绿化面积,积极开展“大树进厂”活动。
第九章 要素保障
第一节 强化用地保障
一、落实规划用地。原城南工业园、城北工业园规划用地10500
亩,已经占用土地7300亩,公共用地(道路、沟渠、管网、绿化)约占44%,折合3200亩,合计用地10500亩,已经无地可征。
十里湖钢构高新产业园规划用地3000亩,企业已经占用1500亩,公共用地(道路、沟渠、管网、绿化)约占44%,折合660亩,合计用地2160亩,还应征840亩。金罗港高新产业园规划征地7000亩产,已经征用1927亩,还应征5073亩。武汉新港华中闽台产业新城规划13500亩,已经征用5000亩,还应征8500亩。马曹庙(农产品)工业园规划用地6435亩,已经征用500亩,还应征5935亩。金罗港高新产业园、武汉新港**港口产业园、马曹庙(农产品)工业园等规划用地20348亩(约13.56平方公里),公共用地(道路、沟渠、管网、绿化)按40%计算,折合8139.2亩产,实际可用净地约12208.8亩,规划期内需用地8350亩,用地基本有保障。
二、加强土地管理。开发区对土地实施合理规划布局,实行建设用地(土地)的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收储、统一出让、统一管理;开发区投资项目需新增建设用地的,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优先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建设项目搬迁安置用地报批先于项目实施,涉及征用耕地的,争取省政府支持占补平衡。
三、强化土地储备。贯彻“应收尽收”原则,根据城市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市场供求关系,制定土地收储和出让计划,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对开发区内商业性用地实行招、拍、挂,实行协议出让。
四、实行灵活供地。积极探索开发区工业用地年租制度和“先租后
买”供地方式,实行中短期的工业用地出让政策,具体出让年限可根据产业本身的特点和项目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企业可分期交纳土地使用费用。制定产业梯度用地政策,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设立不同产业的投资强度、产出效率标准,对高投资高产出效率的企业进行适当政策优惠。优化土地利用机制,优先满足高技术项目、研发中心等用地需求,确保高技术项目优先发展。开发区内凡利用政府投资、社会捐助及自筹资金建设的基础设施、公益设施的,可采用划拨方式供地。对原工业用地不能满足要求的,项目建设确需用地且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创造条件保障第一优先供地,并纳入招商企业服务管理。借鉴发达地区做法,对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在项目用地上试行“先征后转,先依法出让,后报批”。为减轻“政府征地、政府开发”所带来财政负担和征用困难,可借鉴沿海发达地区的园区开发经验,探索通过土地批租、以土地作为投资、科技地产开发等多种用地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开发利用效率。
五、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按照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的原则,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广多层标准化厂房,鼓励企业实施“零增地”技改,促进节约集约用地。鼓励现有企业出租闲置厂房,降低企业投资成本,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鼓励企业租用土地或标准厂房进行生产投资。加大园区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对已审批征用但闲置的土地,要限期开发,超期的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对尚未达到法定收回期限的闲置地等,通过协商和合理补偿,动员土地使用者退出土地。
第二节 加大项目投资保障
园区建设在继续发挥银行信贷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创新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的投资积极性。
一、改进招商引资方式方法
围绕提升传统支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引进精深加工产业,发展下游产品,促进支柱产业的做大做强。围绕壮大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化工医药等接续产业,积极引进产业关联性强、带动性强的企业,加快形成新的特色优势产业;围绕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先进制造业。围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引进大型物流企业和优势服务外包企业;围绕提升经济外向度,大力引进国际国内的加工贸易企业,推动**加工贸易产业加快发展。
提高利用外资能力,改善利用外资结构。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投资密度大、产业链长、发展前景好的大项目、大企业,引导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以及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
着力引进大项目。加强对世界500强企业国际化战略的跟踪研究,加大与国内500强企业的合作,着力引进中央大型企业、中国名牌企业在**投资落户。
明确招商重点,完善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引进扶持计划,根据**县实际,瞄准重点区域、重点企业,主动对接,积极推介,做好重点产业项目入园建设推进的跟踪服务工作。突出**县资源型产业的特点,重点引进有资源、有优势和对就业吸纳能力较强的项目。吸引房地产
商投资标准化厂房建设,缩短企业的投入产出周期。
二、创新投融资机制
一是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等还刚起步,应按照“整体规划、分片推进、基础先行、重点突出”的原则,大胆创新园区建设模式。在更多领域向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敞开大门,通过PPP 模式(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等融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以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特许经营、项目融资等形式,广泛参与园区建设。深入挖掘园区无形资产,对园区设施的经营权、使用权、管理权等,进行拍卖转让,对一些能获得盈利的园区供水、供电、停车场等全面推向市场,采取“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管理模式,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园区公共设施建设。
二是利用政府投融资平台,以城投公司为载体筹集资金。城投公司要通过对规划区内的土地实行统一征用、统一出让,以及从事房地产开发、旧城改造等方式筹集城市建设资金;代表县政府进行城建资金举债和还贷,进行招商引资,多渠道、多形式筹集城建资金。
三是扩大社会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加大对工业投入。积极培育上市资源,鼓励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后上市融资,争取有2家以上企业上市。
第三节 加强人力资源保障
一、加强智力引进和培育。加强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展“高校教授服务团进**”活动,引进高校教授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关;开展“研究生创新实践”活动,建立大学生实践实习基地。健全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按照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的总体要求,积极选送优秀企业技
术人才到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深造,加快人才培养。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培育和引进等系列工程,面向国内外,多形式或候鸟式地广纳高层次研发人才和紧缺专业人才,重点引进支撑主导产业的经营管理人才;注重高端人才的引进,更加关注引进人才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缩短智力优势与经济优势之间的转化时间。积极培育发展高技术人才的载体,形成有利于人才聚集的相对优势,鼓励和引导具有制造优势的企业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两端提升,获得全国名牌产品的企业向国家和省人事部门申请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政府给与政策支持、资金补助。鼓励有条件企业与有技术优势的院校合作办学,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开发区管委会给予培训补贴。定期组织企业老板到省外、境外考查培训,帮助企业家开阔思路。
二、建立人才奖励机制。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建立人才引进长效机制,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服务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设立开发区人才专项发展基金,对落户开发区的高管人才、掌握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人才以及创办科技型企业的领军人才等给予扶持和奖励。
三、优化人才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落实各类人才优惠政策,重点支持具有敏锐洞察力和技术思维的投资者、创业者和行业领军式的职业经理人、高技术人才。对引进对象资格认定、劳动合同或聘用协议签订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保障企业和人才双方权益。对引进人才在生活补贴、提拔任用、职称评定、配偶就业、子女就学、居住条件等方面给予全方位关心,让其无后顾之忧。
为了使引进的技术人才、大学生能安居乐业,新建科技人才新村,根据人才类型分别由政府和企业适当补贴房租费,为人才提供轻松的学习、交流、创新等环境,保证人才引得进、留得住。规划期间,在城区新建500套公共租赁住房,配套完善文化、生活、娱乐、体育等完善的设施,每套居住面积为30-50平方米,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占地约20亩,投资约5000万元。
第四节 完善园区基础设施
按照适度超前原则,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推动园区基础设施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运用PPP、BT、BOT、物业租赁、要素资本化等新型投融资方式,吸纳各方面资金建设基础设施,建造标准厂房、专业市场、仓储设施等。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优先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优先安排上报争取国家和省里更多的支持。
一、完善路网结构。在园区主干路网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次干道和支路建设,完善路网体系,确保园区主干道、连接园区外主要道路、高速接入口、客货运枢纽等重要道路畅通,构建与园区加快发展相适应的内部交通网络。优先发展中心城区到开发区的城市公共交通,提升开发区公共交通承载能力。规划期间工业园区拓展面积8.5平方公里,将新建城市道路49.06公里(平均路宽30米)。
二、加大对开发区供水供电供气能源保障。做好园区内部电力资源调配,确保企业用电需求及重大项目输变电调配需求;用好用足国家和省优惠政策,为企业争取优惠电价。加快推进园区供气等能源设施建设,积极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进一步完善供水管
网,切实保障企业和居民生活用水。增加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设施投入,逐步完善园区雨污管网,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
三、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电子政务、招商引资网络平台以及多层次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园区资讯网上发布、资源共享,畅通与外界的信息沟通渠道。大力推进基础通信网和信息交互网建设,不断提高宽带、无线网络覆盖率。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全面提升开发区信息化应用水平。
四、不断完善综合配套设施。优化公共交通、行政办公、商贸服务、科技研发、生活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集居住、商贸、金融、娱乐为一体城市综合体,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实施开发区道路景观工程,做好园区亮化、绿化,配套完善道路绿化带、雨污管网、路灯等附属设施,打文明和谐、宜业宜居的新开发区。
第五节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加强创新主体培育。支持企业设立研发中心,鼓励企业承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鼓励龙头企业实行开放式自主创新,采取智力与技术入股方式与产业链的中小企业建立创新联合体,鼓励企业与国内外大公司共同建立企业研发机构。按照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鼓励企业和大学、科研院所通过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行业研发中心、重大创新平台和公共实验室等,集中力量重点做好关键技术研发、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等,着力提升本地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培育一批集技术创新、工程创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优势企业。加快实施品牌战略,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营销创新,打造具有自主知识核心
技术的知名品牌。
建设创新平台。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整合国家、省级技术创新、科技奖励等各有关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主导高技术产业重大项目攻关,加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力度。整合开发区现有各类研发机构和平台,打造信息技术、物联网、工业设计、公共服务、投融担保等创新中心,为全区转型升级提供强劲的创新驱动力。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坚决打击技术仿冒与产品盗版,营造较好的环境氛围。
第十章 市场和效益分析
第一节 市场分析
一、 钢结构产业市场分析
由于钢结构具有结构牢固、造型美观、施工简便、可回收利用、造价低等特点,在未来城镇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将占据相当比重。
从市场前景看,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建筑钢结构将更多的运用在能源、基础设施、高层住宅等领域,公路、铁路桥梁建设中钢结构比重将不断增加,城市地铁、轻轨、立交桥、高架桥等城市公共设施将越来越多的采用钢结构。随着城市的发展,土地资源日益紧缺,高层住宅会越来越多,钢构使得建筑物单位土地成本降低,建筑钢结构市场将保持较快增长势头。随着绿色环保建筑理念的普及,钢结构住宅设计规范及配套技术日趋成熟,钢结构建筑广泛受到青睐。
由于我国钢材价格、劳动力成本都低于国际水平,对轻钢结构集成化住宅的研发、推广产生积极影响,钢结构替代传统材料正在加速。钢结构具有预制化生产、现场化安装、工期短等优势,在当前人工成本快速上升的形势下,这对商业建筑、工业建筑在抢占商机、节省成本上表现尤为明显。
目前,我国钢结构产业正处于难得的发展机遇期。预计到2016年,我国钢结构产量有望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5000万吨~6500万吨。钢结构制造企业综合技术水平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实现钢结构强国目标。可见钢结构产业发展机遇良好,市场前景广阔。
二、农产品加工产业市场分析
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农村、农民关系密切,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其发展,国家计委于2002年启动了农产品深加工专项工程项目。我国是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粮食连续十多年大丰收,粮食、油料、水果、肉类、蛋类、水产品等总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农产品供给已
由长期短缺转变为供求总量大体平衡,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为提高进一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创造了条件。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供应的结构性过剩问题比较突出,农产品加工转化工业发展滞后,农产品缺乏一个稳定的产业转化基础,没有形成“增产-转化-再生产”的良性循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深加工存在很大差距。发达国家的农业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是1:3倍以上,而我国还不到1:0.8;**县不到1:1。
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产品面向市场的主要后续加工业,是整个工业中为国家提供积累和吸纳城乡就业人数最多、与农业关联度最强的产业。国家发改委将粮油、乳品、肉制品、果蔬、特色资源的深加工以及食品机械等列为农产品加工重点发展行业。
**县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自主成长型企业,这类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都是通过优胜劣汰逐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他们都有自已稳定的市场,而且都是随着市场前景的变化而成长,市场风险较小;另一种是连锁企业,这类企业规模较大,应变能力较强,产品研发能力较强,市场营销策略较高,市场风险更小。但是企业要做强做大,还必须有自已的品牌,自已的名牌。管委会要通过招商引智,帮助企业打造自已的品牌、自已的名牌,让企业更快成长,不断壮大,走得更远。
**是一个农业县,家禽家畜养殖和淡水养殖业发达,特色农产品很多,农产品资源丰富,发展农产品加工前景很大。
三、 建材产业市场分析
**县花岗岩石材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有外商投资建厂,石材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地,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逐渐形成了板材、墓碑等多个品种,内销、外销多种市场,规模企业、小型加工等多个层次的石材工业格局,成为鄂东石材开发中心和产业基地,辐射并带动整个华中地区乃至全国的新兴石材工业园。
双升木业是**县山河集团下属的企业,其主产品是主要是建筑模板,年生产30000立方米,全部销往山河集团所在的建筑工地,基本上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其生产的门窗等建筑用品也畅销国内二十多个省市。
建材是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材料的统称,分为结构材料、装饰材料和某些专用材料。据有关部门预测,今后10年,围绕居住的消费将一直占据社会总消费的主流。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势必带动建材产品的需求结构变化和新产品开发。新型墙体材料及复合多功能墙体、节能型门窗及屋面材料、防火抗震隔音保温材料、玻璃纤维及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品及各种新材料、共同基础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材料等将成为新的需求增长点。未来产品需求的绿色化、多功能化和高品质化发展趋势将更加突出,兼具绿色、节能、环保等多种功能的高品质建材产品将成为未来新的发展主体,其市场空间也将随之进一步扩大。
家具业主要以伍龙家具有限公司为代表,公司坚持“创新赢市场,诚信求永远”的经营理念,以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加上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创造家私行业的精品名牌。主要产品有教学家具、办公家具及宾
馆酒店家具三大系列,深受鄂东南地区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在省第二届林博会上荣获“畅销产品奖”。公司在创造时尚前卫产品的同时,积极创建企业文化,创建自已的品牌。
山河建设集团是建筑行业特级企业,年产值过300亿人民币。另**县有各类建安企业70余家,从业人数10万余人。如果将建材、建筑、装饰、家具等行业的深度结合,形成生产、销售、使用一条龙的产业链,建材产业将会过100亿人民币。
近年来实木地板、实木家具价格一路飚升,木材加工企业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县的建材行业还处在起步阶段,成长空间较大,市场前景看好。
四、纺织服装产业市场分析
1、纺织服装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随着美国、欧洲、日本等大的经济体的经济复苏,纺织品服装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但消费将更加趋于理性。多国的发展数据显示,当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时,服装消费开始快速增长;当人均GDP为5000-8000美元时,服装消费增长速度最快。我国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国内服装消费进入加速增长期。
2、纺织服装产业转移仍将持续,企业布局调整尚未成形。随着经济转型加快和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特别是国内外消费市场格局变化,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工业企业将重新选择生存成本更低、成长空间更大、目标市场更近的地区,产业转移的步伐将适时加快。为了让企业能在中西部地区获得更好的投资环境,商务部陆续授予中西部31个城市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并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推动产
业有序转移与合理布局。纺织服装产业呈现明显的集群化特征,专业化市场快速发展。中西部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快速发展,并带动着产业集群发展。
3、新创意、新设计、新工艺、新的营销模式等层出不穷。国际金融危机加速了科技创新和低碳技术发展的进程,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将成为纺织工业发展的主流。从直接的销售到供应商的订单,从服装设计、裁剪到缝纫加工,从产业上、中、下游一直到批发零售终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消费者导向体系。这一体系可提升产品品质,增强产销效率,降低成本。
4、纺织服装产品更趋多元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纺织服装产品的消费观念发生变化,从简单的遮体、保暖发展到更加注重时尚、功能、流行等,在个性化、多样化、时尚化和差别化等方面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服装方面,消费者在注重功能性的同时,更加注重舒适性、安全性,追求随意舒适已成为纺织品服装消费的新时尚,高档纯棉织物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轻薄透气的机制或针织纯棉面料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纺织服装产品更加宽泛和多样化,服用、家用、产用纺织品多元发展。目前,我国家用纺织品的产量约占本国纺织产业总量的23%左右,而日本和美国的这一比例均达到三分之一,这表明中国家纺市场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此外,占人口54%的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仅是城镇居民的18%,未来一段时间,中国政府更加注重民生工程,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将直接带动衣着消费的更快增长,特别是农村等新兴市场的家纺需求将显著增加。
入园企业湖北华立染织有限公司作为我国生产干湿PU革、PVC、静电植绒、鞋材箱包贴合和民用布等五大系列工业革基布的专业厂家之一,公司生产的“楚天华立”牌工业革基布和民用绒布,在国内占有较多的市场份额,具有良好的声誉。公司生产的“楚天华立”牌色布也是中国铁路单位长期指定供货商,深得客户的信赖。另外公司能够定织各类坯布、并能加工或来料加工成各类印花布、染色布、漂白布、牛仔布及床上用品布等。公司年生产能力4500多万米,60%以上出口,出口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的面料具有多样化,差异化,高优品质等特点,深具市场潜力,是国内外贸易商,成衣业者的最佳选择。
**县的纺织服装行业历史优久,以回龙山为龙头的纺织业盛名一时,林氏家族的纺织历史辉煌,**市蚕种场在总路咀镇,**县有养蚕织丝的传统。只要面料和款式紧跟市场需求,追求时尚,创新产品,**纺织服装业的春天一定回来临。
五、现代服务产业市场分析
现代物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是产业升级和企业重组的关键推动力。政府从产业发展高度将发展现代物流作为支持经济持续发展、改善投资环境、提高社会经济效益、降低社会成本、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重要策略,生产企业把物流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和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机会。传统物流(运输、仓储等)企业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重新打造企业、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再发展的战略目标。
**正在建设武汉新港**罗霍洲作业区,即将开工建设江北铁路、顺风物流快递空港初步选址和已经通车的大广高速、武英高速、武鄂
高速连接线等快速通道一起,形成了海、陆、空的立体交通网。现有的货物主要是原材料和材料半成品,货物流量较大,物流和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
**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一是具有极大的潜力和市场空间。现代制造业的的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和人口资源形成的服务市场,可以培育出一批具有规模经济的龙头企业。二是息网络基础设施已有相当规模和水平。互联网用户、广电网与移动用户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是现代服务业是技术、资本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可以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四是现代服务业仍处于发展阶段,相关体系与标准尚未健全,同时现代服务业服务模式具有鲜明的区域和文化特色,这就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留下广阔的空间。
第二节 经济效益分析
一、产业经济效益
1、钢结构产业。规划到2020年底建成投产的钢构企业65家,累计用地7700亩,累计完成投资129.8亿元,实现总产值99..9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6.4亿元,实现年税收18.11亿元,实现利润6.8亿元,累计就业16620人。
2、农产品加工业。规划到2020年底建成投产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42家,累计用地3830亩,累计完成投资99.77亿元,实现总产值66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8.95亿元,实现年税收12.7亿元,实现年利润5.74亿元,累计就业7600人。
3、建材业。规划到2020年底建成投产的建材、家具企业41家,
累计用地2850亩,累计完成投资55亿元,实现总产值47.6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61亿元,实现年税收9.49亿元,实现利润4.73亿元,累计就业8500人。
4、纺织服装业。规划到2020年底建成投产的纺织、服装企业20家,累计用地1387亩,累计完成投资23.42亿元,实现总产值20.8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02亿元,实现年税收3.1亿元,实现利润1.87亿元,累计就业2640人。
5、现代服务业。规划到2020年底建成投产的物流、服务企业3家,累计用地550亩,累计完成投资10亿元,实现总产值1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亿元,实现年税收1.5亿元,实现利润0.95亿元,累计就业1200人。
二、汇总经济效益
到2020年底,五大主导产业新增企业109家,新增工业用地10730亩,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4.1亿元,企业总产值达到192.4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55.98亿元,实现年税收37.1亿元,实现利润19.24亿元。新增就业人员21560人。
表10-1 五大主导产业(2020年)经济效益分析
企业 序号 产业分类 数量 1 2 3 5 金属 6 构件 7 9 延伸 10 产业 11 链企业 12 钢结构安装业 3 150 30000 9000 900 1800 300 金属标准件业 3 360 72000 72000 7200 14400 720 金属表面着色业 3 300 60000 18000 1800 3600 600 小计 网架生产业 14 5 1073.02 600 153000 120000 108889 120000 10319.04 12000 21333 24000 2200 1200 “十三五”新增 5 500 100000 100000 10000 20000 1000 钢 结 构 现有企业 “十三五”新增 小计 现有企业 24 10 34 9 (亩) 3217.97 2000 5217.97 573.02 (万元) 463300 400000 863300 53000 (万元) 365339 300000 665339 8889 (万元) 5563.73 30000 35563.73 319.04 (万元) 54801 60000 114801 1333 人数(人) 7000 4500 11500 1200 用地面积 投资 产值 利润 利税 就业 备注 企业 序号 产业分类 数量 13 14 16 17 18 20 延伸 21 产业 22 链企业 23 25 26 建材、家具 小计 现有企业 “十三五”新增 28 8 5 食品包装装潢业 3 特色地方农产品园 20 农产品加工 钢结构设计业 小计 现有企业 “十三五”新增 小计 肉类加工业 3 17 9 5 14 5 用地面积 (亩) 1410 930.72 600 1530.72 1000 1000 300 2300 400 600 投资 (万元) 0 282000 419734 120000 539734 200000 200000 60000 460000 60000 120000 产值 (万元) 6000 225000 100172 100000 200172 200000 200000 60000 460000 6000 100000 利润 (万元) 600 22500 1430.93 10000 11430.93 20000 20000 6000 46000 300 10000 利税 (万元) 1200 45000 15026 20000 35026 40000 40000 12000 92000 900 20000 就业 备注 人数(人) 100 2920 2000 1000 3000 2000 2000 600 4600 800 1000 企业 序号 产业分类 数量 27 29 30 31 32 33 34 25 纺织、26 服装 27 29 延伸 小计 开发回龙山土布 16 2 “十三五”新扩建 5 延伸 产业 链企业 小计 室内装饰甲板类业 墙纸、吊装材料类业 油漆、涂料类业 家装配件类业 室内门窗类业 小计 现有企业 13 5 5 5 10 3 28 11 用地面积 (亩) 1000 750 300 200 300 300 1850 367.71 600 967.71 300 投资 (万元) 180000 150000 60000 40000 60000 60000 370000 30200 120000 150200 60000 产值 (万元) 106000 150000 60000 40000 60000 60000 370000 24088 100000 124088 60000 利润 (万元) 10300 15000 6000 4000 6000 6000 37000 465 10000 10465 6000 利税 (万元) 20900 30000 12000 8000 12000 12000 74000 3613 15000 18613 9000 就业 备注 人数(人) 1800 1500 600 400 600 600 3700 800 1000 1800 600 企业 序号 产业分类 数量 30 31 33 34 35 37 主业 38 汇总 39 延伸产41 业链企业 合计 77 合计 84 “十三五”新扩建 32 物流 产业 链企业 开发蚕丝工艺品业 小计 现有企业 “十三五”新扩建 小计 现有企业 2 4 1 2 3 52 用地面积 (亩) 120 420 100 450 550 5589.42 4750 10339.42 投资 (万元) 24000 84000 15000 85000 100000 1041234 945000 1986234 产值 (万元) 24000 84000 15000 85000 100000 519488 785000 1304488 利润 (万元) 2400 8400 1000 8500 9500 9078.7 78500 87578.7 利税 (万元) 3600 12600 2250 12750 15000 77923.2 147750 225673.2 就业 备注 人数(人) 240 840 200 1000 1200 12000 9500 21500 5980 1196000 1139000 113900 223600 12060 企业 序号 产业分类 数量 42 汇总 171 用地面积 (亩) 16319.42 投资 (万元) 3182234 产值 (万元) 2443488 利润 (万元) 201478.7 利税 (万元) 449273.2 就业 备注 人数(人) 33560
第三节 生态效益分析
开发区产业链设计遵循了“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兼顾了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目标,与传统工业相比,能够产生较大的生态环境效益。
一、实现物质闭环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 园区通过物质流或能量流传递等方式将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组合,使一家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企业的原料或能源,在产业系统中建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实现废物产生最小化。
二、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减轻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压力
通过建立生态工业园,园区内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大大降低,从而降低CO2、COD、SO2等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保障区域的生态环境安全,降低生态环境风险。
第四节 社会效益分析
一、促进农民致富及社会稳定
开发区在建设期内近期能提供1.5万就业岗位,园区企业达产后,就业居民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将由2014年**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00元达到2020年底的24000元,当地居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达到开发区的长治久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随着开发区规划项目的展开,提供就业岗位总量1.5万个,对促进**城镇化建设,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扩大招商引资,进一步推动经济
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将为政府财政带来较大的财政收入,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二、推进**县的生态文明建设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对园区进行规划、建设和改造,开展资源再利用和循环利用等节能减排的创新实践,探索总结企业间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形成能够带动**县工业发展模式转型的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为**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十三五”期间开发区将经进入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全新发展阶段。在土地、能源、环境容量等资源要素新增指标有限的条件下,按照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在更高的平台上推动开发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必须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改变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加快推进开发区转型发展,力争在临港经济示范区建设中再创辉煌。
第一节、创新体制机制
一、完善行政管理体制
--强化行政管辖。开发区实现事权集中、管理统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既有利于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也有利于加快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四化同城、五位一体”建设。
--落实行政管理权限。政府应授权予开发区管委会经济、行政和社会管理权,并代表政府真正对开发区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充分发挥开发区管委会在经济建设中的职能作用。在国家法律法规许可范围内,凡是有利于开发区发展的计划、经济、科技、规划、项目审批、环境保护、建设、人事等管理权限,原则上都下放给开发区。
--创新财政管理体制。由开发区负责统一组织辖区内的各项财政收支管理,编制和实施财政预决算;开发区实现的地方财政收入,除按规定上缴中央外,全部留归开发区用于开发建设和滚动发展。开发区土地出让金收入划归区本级基金收入,由开发区统筹安排用于开发区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积极支持开发区争取中央和省级专
项资金和重点项目投资。 二、创新产业发展机制
--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在规划建设开发区时应通过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有意识地引导与产业集群相关的企业到园区发展,通过产业链的拉伸,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延展产业链,增强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以循环经济为导向,鼓励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构筑强竞争力的产业链。严格按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进行项目招商引资,围绕龙头项目、重点产业、知名品牌开展产业链招商;尽可能地促使同类企业向特色产业功能区集聚,优化企业间的生产协作和配套体系,形成若干个各具特色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争取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在开发区投资布局;以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为突破口,引导财政、税收、金融、人才与土地等政策向龙头企业倾斜。 三、建立项目推进机制
一是优化协调机制。建立由开发区管委会牵头、各相关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与宏观指导,加强转型升级重大项目建设部门联动,解决开发区建设重大问题,推进项目实施。
二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项目的实施。根据国家产业政策,依据规划产业导向,选择投资项目;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对产业转型升级项目进行发掘、培育、扶持和组织实施;按照转型升级企业投资项目放开放活,同时相应加强引导监管的要求,
发挥市场基础性配置作用,引导资源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势项目集中;调整和理顺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强化经济杠杆调节,努力营造有利于低效企业退出的“腾笼换鸟”机制。
三是促进行业管理。各重点产业由核心企业牵头成立开发区行业协会,协会加强对园区产业的指导、引导和协调,促进行业自律,加强技术咨询,推进企业间资源共享,带动开发区产业集群健康有序发展。扩大协作,鼓励行业内部加强专业化分工,以联合求发展;利用行业协会,协调市场战略,避免过渡竞争,以利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四是加强咨询论证。按照高品位策划、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在制订规划、项目论证、技术选择等关键节点提供智力支撑。 五是建立绩效自评机制。绩效评估指标主要包括产业竞争力、要素利用、创新提升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第二节 强化产业的政策支撑
用足用好国家、湖北省、**市、**县有关鼓励创新、产业发展、创业投资等政策,争取国家和湖北省的倾斜支持,重点是继续用好用活贫困县各项优惠政策,继续争取国家和湖北省在政策、资金、技术和人才方面重点扶持开发区的产业发展。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促进开发区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
一、产业引导政策
切实加强对发展主导产业的政策引导,加强对主导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和资金支持,定期发布开发区产业发展导向目录和相关政策,引导创业风险投资、商业信贷、产业投资、民间资本、外资等资金向无污染、低能耗、高技术含量、高产出的优势高科技项目倾斜。
拟订产业发展目录,从规划引导、项目安排、资金配置等多方面落实差别化产业政策。对企业在项目审批、争取上级扶持资金、企业上市培育等方面优先给予支持。落实好中央和省级对企业技术改造、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专项支持政策,优先安排申报国家和省财政奖励节能技改项目,对符合条件的产业项目优先规划布局。加大对特色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一批有影响力、有定价权、处于产业链高端的资源优势企业。鼓励企业申报省重点培育和发展出口名牌,在境外认证、注册等方面争取上级资金支持。
对工业园区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进退机制,全面推行优胜劣汰。
二、强化财政资金引导
进一步划分公共事业投资和产业投资,并实行不同的投资管理模式,集中政府有限的财力,放大政府投资效应,充分发挥政府投资以及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引导和推动作用。由**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创业投资引导资金,支持符合产业导向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初创期企业发展,对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给予一定的资助和奖励。
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贴息、奖励、补助、担保等多种方式,引导银行资金和社会民间资本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支持开发区服务支撑体系建设,支持开发区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组建园区投资公司,以股份制的方式吸收企业、社会各方面的资金参股,重点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探索设立政府新兴产业基金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
服务业。以经营性的方式开发建设园区的公共设施;鼓励大型企业参与建设园区内的关键共性的工程研究中心、质量检测中心、职业培训中心等,政府给与一定补助,建成后有偿服务。
第三节 完善金融服务
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行业扶持基金等,为初创期企业提供服务。鼓励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到开发区设立分支机构。鼓励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支持企业通过债券融资,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优化金融服务,深化银政企合作,鼓励金融机构探索对开发区内企业开展股权质押、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质押生产设备和产成品等动产抵押贷款方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开发区可创建区域债券模式,试点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逐步培育成为区域集优债的主要发行平台;根据开发区的特点,开发区可创建知识产权投融资模式,为科技型企业放贷。
第四节 建立创新激励机制
创新是现代企业发展的灵魂。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产品更新换代日趋加速,企业的发展必须由传统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优化财政科技投入机制,资助重点产业的研发活动,特别是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资助能够带动下游产业技术创新和过程创新的战略性、储备性技术,能够占领未来战略制高点的现有产业技术等目标研究,资助重点产业的技术研究和基础研究。
加大对新增创新平台奖励力度。增加对产业基础技术研究开发的财政投入。各类行业专项资金要给予开发区重点倾斜,支持开发区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
实施创新创业启动资金扶持计划,对科研成果产业化项目给予一定金额的启动资金支持和其他优惠。积极争取省科委城乡科技统筹方面的扶持,争取建立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市级重点企业对口支援制度,在技术改造、技术研发和关键技术攻关方面实施科技扶贫政策。
政府增加专项科研经费,鼓励园区内企业设立科研经费预算,积极扶持园区研发机构的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新产品开发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第五节 强化规划引导
一、注重相关规划的衔接
从战略高度审视产业规划与相关规划的互补关系,发挥规划体系的整体功能,不仅要注重产业规划实施,同时要强化产业规划与**县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各专项规划之间的衔接与协调,保持规划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延续性,使**县的发展规划体系与开发区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产业规划正式批准实施后,开发区应跟进制定相关实施方案,明确年度实施任务,并分解到相关部门、片区,列入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增强规划的可实施性和指导性。
二、强化实施过程的评估与监督
实行动态跟踪评价管理,及时发现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存在的问题,并适时进行调控或对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完善,以提高规划的
科学性和有效性,达到规划指导性和实施性的有机融合,发挥规划的引导、规范和监督职能。
三、制定行动方案
从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角度,梳理出台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创新政府服务的举措,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推进产业发展,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载体,加快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研发设计、营销商贸、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旅游服务等产业发展。
第六节 加强组织领导
开发区要根据本规划,制定工作计划和落实措施,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工作分工,完善工作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和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估各部门负责人年度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要跟踪分析本规划实施情况,对园区重大项目和配套体系建设实施动态管理,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开发区报告研究。做好督促检查工作,定期组织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