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卷第2期 哈尔滨学院学报 J0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V0l_35 No.2 2014年2月 Feb.20l4 【文章编号]1004--5856(2014)O2一OO46—04 皖北地区战略性新 业 \I 业创新发展研究 雷 宇 (安徽科技学院管理学院,安徽凤阳233100) [摘 要]文章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出发,分析了皖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意义, 明确了皖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主要就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着力引进和壮大一批 领军大型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因地制宜,错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注重政府、银行、企业主体作用,拓宽战略性新兴企业融资渠道;完善政策体系,搭建服务平台,全方位支 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皖北地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5856.2014.02.010 2010年10月18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简 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 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相对于传统产业和 成熟产业而言的,“战略性”是产业发展必不可 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兴”是指市场尚未形成 规模,有待形成与完善。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 国家长远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它既要对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更要对 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起到引领 作用。 称为《决定》),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我 国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将新能源、 新材料、信息产业、新医药、生物育种、节能环 保、电动汽车等七大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0年,安徽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和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提出了“十二 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目标、重点任 务和重大举措。2012年4月11日,安徽省政 府公布了《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 皖北地区包括淮北、毫州、宿州、蚌埠、阜 阳、淮南六市以及沿淮部分县(市),皖北六市 人口占安徽全省的46%,2010年GDP占全省 的30.9%,工业增加值占26.8%,财政收入占 展规划》,该规划提出,到2015年要力争新兴产 业产值超过1万亿元,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 料等产业产值超过千亿元。 一20.4%。 皖北在安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 足轻重的地位,促进皖北地区跨越式发展,是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 要求,是加速安徽崛起的潜力所在。因此,研究 皖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措施与路 径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推进产业结构升 、皖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 展的意义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以重大技术突破 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 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 [收稿日期]2013—05—03 [基金项目]安徽科技学院校级课题,项目编号:SRC2013333;安徽省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 2013SQRWO47ZD。 [作者简介]雷 字(1982一),女,湖北松滋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研究。 第2期 雷宇:皖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研究 47 级、振兴皖北的必由之路。战略性新兴产业以 创新为主要驱动力,辐射带动力强。加快培育 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皖北地区调整 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提高产业综合竞争 力,带动皖北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安 徽“振兴皖北”的目标。 2.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提升皖北竞争优 势,抢占发展先机的先决条件。战略性新兴产 业是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契机,是工业化发展的 转折点。皖北地区应抢占发展先机,加大投入 力度、加速核心技术转化、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对提升皖 北地区竞争优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皖北 在安徽省内率先崛起具有重要意义。 3.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破解资源环境约 束,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皖北地区大部 分城市是自然资源相对稀缺、约束性因素不断 增多的老工业城市,特别是淮北,已经被国务院 确定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经济加速 发展和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日益凸显。战略性 新兴产业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合理利用资源,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 境友好型”发展模式。 二、皖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现状 近年来,皖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发 展。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节能环保等领域已 经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如蚌埠玻璃战略性新 兴、光伏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基地)、毫州现 代中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已经启动建 设。2011年,皖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 长,六市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新 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等 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共372家,占全省 的24.02%,完成产值731.4亿元,占全省 17.7%,同比增长67.15%,高于全省5个增长 点。 (一)皖北地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 业的优势 1.皖北地区具有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 业的基础。首先,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皖北 地区已经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技 术。如丰原集团生物能源、生物化工和生物材 料技术,秸秆纤维素利用转化技术等;安徽华皖 碳纤维有限公司亚砜一步法碳纤维原丝生产技 术等。其次,在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战略性新 兴、生物医药等领域,皖北地区拥有一批优势企 业,如安徽意义环保设备公司、艾尼科环保技术 公司等在国内环保装备行业均处于领先地位。 最后,皖北地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还拥有 一批优势产品,如蚌埠华益导电膜玻璃有限公 司年产2 000万片ITO玻璃,规模全国第一等。 2.区域特色逐步呈现,集聚强劲发展态势。 近年来,皖北各市充分依托高新区、开发区等平 台,引导各种要素向园区集聚,促进产业链向上 下游延伸,逐步形成了新兴产业集中区域,如蚌 埠和亳州的生物产业,都具备了相当的规模。 蚌埠以国家发酵工程研究中心为依托,强化核 心技术研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千吨级木糖醇 联产柠檬酸5万吨多组分小肽蛋白饲料列入国 家高新技术产业化;以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 物环保为主导的现代生物产业体系已经形成, 毫州以培育中药及保健品、生物生化制药及制 品、动物疫苗和诊断试剂,发展生物医学材料、 临床诊断治疗康复等基本医疗设备为主导,力 争“十二五”末,生物医药实现产值60亿元以 上。2011年,蚌埠市和毫州市的生物产业产值 分别为147.1亿元和103.2亿元,两市占全省 的42.3%。 3.自然资源禀赋优势。皖北六市十八县 中,淮北淮南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淮北年产原 煤两千多万吨,居华东之首,全国第四;淮南煤 炭的远景储量444亿吨,探明储量153亿吨,约 占安徽省的71%,华东地区的32%。毫州物华 天宝,物产富饶,尤其盛产中药材,是国家中药 材生产基地,享有“药都”之称。紧靠蚌埠的凤 阳县,拥有极为丰富的石英资源,矿石远景储量 在100~120亿吨(不包括地下部分),具有“中 国优质石英砂原料基地”(全国唯一)和“中国 日用玻璃产业基地”称号。这些独特的自然资 源禀赋为皖北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奠定了坚实 的物质基础 4.“振兴皖北”战略及“合芜蚌自主创新综 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立带来政策优势。安 徽省一直把“振兴皖北”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 一个重大战略,在2008年出台的系列扶持皖北 发展的l0条政策基础上,2010年又推出“升级 版”的“新10条”,在财税体制、基础设施建设、 金融、人才等要素投入方面给予了突破性优惠, 一次性投入25亿元,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引导、资金和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同等条件下有 48 哈尔滨学院学报 重点地向皖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大项目 加大倾斜。“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 验区”的建立,为皖北地区的中心城市蚌埠带 来了发展机遇,蚌埠作为皖北经济发展的“增 长极”,应充分抓住机遇,培育创新型产业,带 动皖北其他市县的发展。 从2011年总体上看,皖北地区战略性新兴 产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 视,但整体发展势头良好,已成为加快产业结构 调整升级的强劲推动力。 (二)皖北地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 业存在的问题 1.新兴产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且领军企 业较少,辐射联动作用较弱。在新兴产业领域 居行业龙头地位、带动力强、规模超百亿甚至十 亿的大企业很少,在这样缺乏领军企业的情况 下,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联动效应不足。 2.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 竞争是核心技术的竞争。从总体上看,皖北地 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依然较弱,存在“创新不 多、能力不强、动力不足”的现实问题。首先, 存在关键技术自给率较低,核心技术掌握较少, 技术集成能力薄弱等因素,很难保证战略性新 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研发投入不足。 多数企业主要从事组装加工,低附加值产品比 重高,精深加工少,高端产品开发和生产应用不 配套,产学研互动性不强,一体化进展缓慢,科 研成果受到限制,科研优势难以转化为产业优 势。 3.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同构化严重。从 区域看,以2011年统计数据为例,蚌埠基础较 好,发展较快,新兴产业年产值接近300亿元, 属于第一梯队;淮北、毫州新兴产业年产值为一 百多亿,属于第二梯队;宿州、阜阳、淮南三地年 产值不足百亿元,属于第三梯队。由此可见,地 区间发展极不平衡。从产业结构看,各地产业 同构化现象较为严重,皖北六市大都以高端装 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作为发展重 点,其它产业尚处于起步或培育阶段。如果一 味追求“大而全”“小而全”,则难以体现出区域 特色和区位优势,必将出现重复建设、产能过 剩、资源浪费等问题。 4.融资渠道狭窄,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匮 乏。商业银行风险投资体系尚不完善,对新兴 产业及企业又缺乏足够的了解,使得企业向银 行融资存在许多障碍,导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 融资渠道狭窄、融资规模偏小、融资机制不灵 活;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创业投资、场外 交易等多种直接融资支持和政策性融资支持等 制度尚不健全;国外风险投资公司由于受政策 制约,资金进入国内的数额也十分有限。皖北地 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多为中小民营企业,资金实 力差,融资能力有限,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5.扶持政策体系不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尚 未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需 要政府部门的有效规划、良好配合与有力支持, 同时,也需要相关配套政策、制度体系和法律体 系的保障。皖北各市虽然能有效贯彻国家及安 徽省相关的产业发展政策,但针对本区域战略 性新兴产业的扶持政策、保障机制、激励制度等 尚处于不系统、不完备状态。另外,战略性新兴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与之配套的相关服务体系。 目前,皖北地区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技 术、信息等配套服务平台还未真正建立。 三、皖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 展的对策 1.加强自主创新,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核 心竞争力。首先,以掌握关键技术为突破口,以 开发高端产品为切人点。重点围绕光伏、生物、 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加大专业人才引 进和培养的力度,加强产学研合作并建立企业 技术中心,组织开展产业链关键和共性技术、关 键产品和缺失环节等攻关课题研究。 其次, 继续强化创新平台建设,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中心服务功能,引 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国家和省级工程技 术中心,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 2.因地制宜,错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由于皖北各地区在经济、社会、产业、技术、资源 禀赋等条件方面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所以, 培育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因地制宜,错位 发展。如蚌埠市,作为皖北地区的中心城市,通 过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建设,可以在电子信 息、生物、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领域推进集群发 展等;亳州市重点培育中药产业,壮大中药饮 片、中药提取物、中药产品产业规模;阜阳市重 点培育以中西药为主的新医药产业;宿州市重 点培育以碳纤维为主的新材料产业;淮北市重 点发展生物化工,兼顾以煤机为主的高端工程 机械;淮南市重点发展生物制药,兼顾以煤机为 主的高端工程机械。 第2期 雷 字:皖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研究 49 3.着力引进和壮大一批领军大企业。充分 格、信贷等方面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发挥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同时针对 另一方面,应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建立与战略性 薄弱领域和关键环节,重点引进一批掌握核心 新兴产业相关的技术、人才、信息等多方面的资 技术、带动力强的行业领军企业,带动配套产业 源共享和交流平台,建立一个由企业、政府、行 完善。瞄准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积极培育 业协会、科研部门等多方参与和共享的综合信 壮大。 另外,重点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如 息平台,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企业的发 毫州现代中药产业基地、淮南公共安全产业基 展。㈨ 地、蚌埠生物产业基地等,促进产业集聚和集群 [参 考 文 献】 化发展。 [1]赵周华.包头市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 4.注重政府、银行、企业主体作用,拓宽战 优势、定位和对策分析[J].前沿,2012,(1). 略性新兴企业融资渠道。在战略性薪兴产业的 [2]赵鸿雁.战略性新兴产业安徽发展机遇和对策研究 融资方面,政府层面的肯定和扶持会给社会各 [J].蚌埠学院学报,2012,(1). 界的投资主体更多的信心和投资偏好,并且,政 [3]吴慈生,沈玉龙.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分析与建议[J].安徽科技,2012,(2). 府的金融支持也会给战略性新兴产业注入很多 [4]金华,王冬舒.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 的活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起步阶段一般都需 问题及对策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2,(3). 要巨额资金的支持,特别是在研发方面,政府的 [5]吴其旺,倪合金.安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直接融资和税收方面的优惠成为战略性新兴产 的路径与措施研究[J].江东论坛,2011,(4). 业发展的坚强后盾。 在融资渠道方面,鼓励 [6]王翔子,柳康静.加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 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模式。以政府为 研究——以安徽铜陵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J]. 主导,建立银企洽谈会议制度,不定期举办专题 现代商贸工业,2011,(8). 融资洽谈会,推介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战 [7]肖立新.广西蚕桑产业科研创新发展对策研究[J]. 略性新兴企业和项目。建立风险投资引进和退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10). 出机制,吸引国内外风险资本的进入,扶植战略 [8]刘舜,王伟华.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问题与 对策——以河北省为例[J].中国流通经济,2012, 型新兴企业发展。 (3). 5.完善政策体系,搭建服务平台,全方位支 [9]刘飞.“十二五”时期发展河南战略性新兴产业问 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一方面,在执行对战 题研究[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1,(9). 略性新兴产业的优惠政策外,皖北各市还应通 [1O]李晶,刘小峰.福建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 过完善激励与约束政策体系,在财政、税收、价 径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2,(2). 责任编辑:魏乐娇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the Strategic New Industry of Northern Areas in Anhui LEI YU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Fengyang 233100,China) Abstract:The signiifcance of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North—Wan—area strategic new industry is analyzed,whose current state is also introduced.Based on the problems,it is sugges— ted to introduce and strengthen a group of leading enterprises,improv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promote their core competitive power.It is also important to consider the local environment and develop accordingly.The financial factors,such as the funbtion of government,banks,and enter— prises,should be convenient for financing.It is also suggested to improve the policy system and build up service platform to suppo ̄its full development. Key words:Northern areas in Anhui;to cultivate;the strategic new indust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