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植物病害防治

2021-05-20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植物病害防治
植物病害防治

植物病理学末考备考提纲性复习资料

1、病害三⾓:在病害形成过程中,这种需要有病原⽣物、寄主植物和⼀定的环境条件三者配合才能引起病害的观点.

2、病原物:任何诱发病害的因素。包括⽣物与⾮⽣物病原物两类。3、致病性:指病原物在寄⽣过程中侵染和危害植物,使其发⽣病害的能⼒。4、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病后所表现的病态。包括病状与病症两种类型。5、病状:寄主植物的不正常表现。

6、病症:病原物在植物病部的特征性表现。

7、病状可分为以下五类:变⾊、坏死、腐烂、萎焉、畸形

8、病症可分为以下六类:粉状物、雾状物、点状物、颗粒状物、索状物、脓状物(细菌所特有)。9、病害的分类: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物侵染造成的病害,因病原⽣物能够在植物间

传染,因⽽⼜称为传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没有病原⽣物的参与,只是由于植物⾃⾝的原因或者由于外界环境条件所形成的病害,在植物间不会传染)。

10、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真菌、细菌、病毒、线⾍、寄⽣性种⼦植物、原⽣动物。11、⾮侵染性病害的特点

★没有病症,后期可能会有腐⽣菌出现。

★⽥间的分布受地形、地物的影响较⼤,发病较普遍,⾯积较⼤。★不具有传染性,⽥间没有发病中⼼。★在适当条件下,有的病状可以恢复。

12、营养体:真菌营养⽣长阶段所形成的结构。

13、菌丝:绝⼤多数真菌的营养体是丝状体,丝状营养体上的单根细胞。菌丝的特点(顶端⽣长;⽆限⽣长;各部分都有潜在的⽣长能⼒。)14、⼦实体:真菌产⽣孢⼦的结构。

15、⽆性孢⼦的类型:游动孢⼦、孢囊孢⼦、分⽣孢⼦、厚垣孢⼦。共四种。

16、有性孢⼦的类型:休眠孢⼦囊、卵孢⼦、接合孢⼦、⼦囊孢⼦、担孢⼦。共五种。17、真菌的⽣活史:真菌从⼀种孢⼦开始发育,经过⼀定的营养⽣长和繁殖阶段,最终⼜产⽣同⼀种孢⼦的过程。(包括⽆性阶段和有性阶段。)

18、真菌的命名:种名=属名(⾸字母⼤写)种加词(⼩写)。要求斜体印刷。19、植物病害的概念:由于受到病原⽣物或不良环境的持续⼲扰,其⼲扰强度超过了

植物能够忍受的程度,使植物正常⽣理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在⽣理和外观上表现出异常,这种偏离了正常状态的现象。20、转主寄⽣:有些锈菌必须在两种分类上很不相近的寄主上寄⽣才能完成⽣活史。21、多型现象:许多锈菌可产⽣两种以上的孢⼦。22、、半知菌的⼀般特性

■营养体:发达的有隔菌丝,极少数为单细胞的。可形成⼦座、菌核等组织体。

■⽆性繁殖:产⽣分⽣孢⼦,极少数不产⽣任何形式的孢⼦。分⽣孢⼦散⽣、聚⽣、裸露或⽣长在由菌丝形成的包被内。■准性⽣殖

23、营养体形态和有性孢⼦类型表门营养体⽆性繁殖有性繁殖根肿菌原⽣质团游动孢⼦休眠孢⼦卵菌⽆隔菌丝游动孢⼦卵孢⼦

壶菌原⽣质团或⽆隔菌丝游动孢⼦休眠孢⼦接合菌⽆隔菌丝孢囊孢⼦接合孢⼦

⼦囊菌单细胞或有隔菌丝分⽣孢⼦⼦囊孢⼦担⼦菌有隔菌丝分⽣孢⼦担孢⼦

半知菌单细胞或有隔菌丝分⽣孢⼦罕见或⽆

24、原核⽣物:含有原核结构的单细胞的⽣物。⼀般由细胞膜和细胞壁或只有细胞膜包

围细胞质的单细胞微⽣物。主要有细菌、植原体和螺原体等。原核⽣物的分类:三域系统:古菌域、细菌域、真核域。25、细菌的⼀般性状

★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植物细菌⼤多为杆状。★细菌的细胞壁由肽聚糖、脂类和蛋⽩质组成。★细胞壁内是半透性的细胞质膜。

★⼤多数的植物病原细菌有鞭⽑(极鞭、周鞭)。

26、病毒的特点:◆植物病毒病种类多,繁殖快;◆主要通过介体传播;◆难以防⽌。27、植物病毒概念:是由核酸和保护性蛋⽩⾐壳构成的、只能在寄主细胞内完成⾃⾝复

制的⼀类⾮细胞⽣物,⼜称作分⼦寄⽣物。特点:◆形体微⼩,缺乏细胞结构;◆基因组只含有⼀种核酸(DNA或RNA);◆依靠⾃⾝的核酸进⾏复制;◆缺乏完整的酶和能量系统;◆为细胞内专性寄⽣物。28、病毒粒体:形态完整、具有侵染性的病毒个体,是病毒的基本单位。形态有:球状、杆状、线状、弹状等。29、病毒的理化特性

★稀释限点:把病组织汁液加⽔稀释,使病毒失去了侵染⼒的最⼤稀释程度。

★钝化温度:把病组织汁液在不同温度下处理10min钟后,使病毒失去侵染⼒的最低处理温度(55-70摄⽒度)。★体外存活期:在室温(20-22摄⽒度)下,病汁液保持侵染⼒的最长时间,⼤多数病毒的存活期为数天到数⽉。30、植物病毒的分类依据:

★构成病毒基因组的核酸类型(DNA或RNA)。★核酸是单链还是双链。

★病毒粒体是否存在脂蛋⽩包膜。★病毒形态。

★基因组核酸分段状况(即多分体现象)等。

★根据核酸的类型和链数可将植物病毒分为五⼤类群:双链DNA病毒、单链DNA病毒、双链RNA病毒、负单链RNA病毒、正单链RNA病毒。

31、植物病毒的命名

★不采⽤拉丁⽂双名法进⾏命名。★种名以寄主名称加上症状来命名。★属名采取专⽤国际名称。

★典型成员寄主名称(英⽂或拉丁⽂)缩写主要症状描述(英⽂或拉丁⽂)缩写Virus。类病毒的命名只在病毒名后加vd即可。32.植物病毒病的特点

◆病状表现为:变⾊、坏死和畸形。◆与其他侵染性病害的区别1有病状,但⽆病征。

2新⽣幼叶更严重,其他病则⽼叶易发病。◆与⽣理性病害的区别

1有发病中⼼,有病理变化过程。2植株上症状不均⼀,新叶、新梢严重。3病毒病具有传染性。

33.植物线⾍分布于侧尾腺纲和⽆侧尾腺纲的垫刃⽬、滑刃⽬和三⽭⽬。34.寄⽣性植物的分类

■根据获得营养的⽅式分为:全寄⽣和半寄⽣两类。■根据寄⽣部位分为:根寄⽣和茎寄⽣两类。

35.柯赫⽒法则:⼜称柯赫⽒假设,⽤来诊断和鉴定侵染性病害。共四条:■共存性观察:致病的⽣物必须与症状有联系。■分离:必须分离得到病原⽣物并进⾏纯培养。

■接种: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表现出相同症状的病害。■再分离:重新分离得到这种病原⽣物。36.侵染性病害的两⼤特征:

◆有病程和发病中⼼,病株由少到多,病状由轻到重。◆发病部位多可见病征。37.侵染性植物病害的诊断

★真菌病害:多产⽣病症,如霜状物、霉状物、粉状物,从病键交界处做镜检或分离,按柯赫⽒法则进⾏鉴定。

★细菌病害:初期呈⽔渍状或油渍状边缘,半透明,后期常出现斑点、腐烂、坏死、萎焉、肿瘤等症状,喷菌现象或进⾏实验室检测。

★病毒病害:症状⼀般为花叶、矮缩、坏死、畸形等,⽆病症,通过电镜、⽣物化学或分⼦⽣物技术鉴定。

★线⾍病害:引起植株黄化、矮化、茎或叶坏死、⾍瘿或根结等症状,分离镜检⾍体。38.寄⽣性植物引起的病害有:菟丝⼦、寄⽣藻等。

1.病害循环:病害从前⼀个⽣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个⽣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称侵染循环。

2.侵染过程:病害在植物个体上的发⽣与发展。

3.病害交替:病害在植物群体上的随⽣长季更替的发⽣发展。4.病原物的越冬越夏:

★场所:⽥间病株;种⼦、苗⽊和其他繁殖材料;⼟壤;病残体;肥料;⽣物介体。

★越冬⽅式:1休眠:各种休眠体的卵孢⼦、厚垣孢⼦、菌核、冬孢⼦、闭囊壳等。2腐⽣:在⼟壤、肥料和病残体上腐⽣,如棉花⽴枯病菌。3寄⽣:活体营养⽣物,如锈菌、病毒。39.病原物的传播:

★⾃然动⼒传播(⽓流传播;⾬⽔传播;⽣物介体)。

★⼈为传播(种⼦、苗⽊及其他繁殖材料;农产品;包装材料;农事操作)。★主动传播(游动孢⼦、细菌、线⾍的游动;菌丝、菌索的延伸;孢⼦弹射)。40.接种:⾃然条件下,病原体通过某种⽅式与植物寄主接触的过程。41.各种病原物接种体:

★真菌:孢⼦、菌核、菌丝⽚段;★细菌:细胞;★病毒:病毒粒体;★线⾍:幼⾍、卵;

★寄⽣性种⼦植物:种⼦、菟丝⼦茎段。42.病原⽣物的侵⼊⽅式与途径直接侵⼊⾃然孔⼝伤⼝介体⽣物真菌-原核⽣物-病毒--线⾍--寄⽣性种⼦植物---43.初侵染:在作物⽣长季节,由经过了病害休眠期的病原体引起的⾸次侵染。再侵染:由初侵染病株上产⽣的病原传播体引起的侵染。44.病害流⾏:病害普遍⽽严重发⽣称为病害流⾏。

45.影响病害流⾏的因素:寄主植物、病原物、温度、湿度、⾬⽔。46.病害流⾏的类型:

★积年流⾏病:单循环病害和寡循环病害,多年积累⼤量菌源后流⾏。★单年流⾏病:多循环病害,如⼩麦条锈病、马铃薯晚疫病等。47.病害的调查与记载:

★病害调查分为:⼀般调查(了解某作物病害的发⽣情况)、重点调查(针对某⼀病害分布、发病率、损失、环境影响和防⽌效果等)、调查研究(了解并解决病害的某⼀问题)。★病害的记载:

1普遍率:是发病的普遍程度,也称发病率。普遍率(%)=病叶(病穗、病株数/调查总叶(穗、株))×100% ;2严重度:指发病的严重程度,常⽤病斑⾯积百分⽐或病级表⽰。平均严重度=∑(严重度病叶数)/调查总叶数×100% ;

3病情指数=普遍率×平均严重度;

4病情指数=∑(病级数×各级病叶)/(调查总数×最⾼级数)×100% 。

48.致病性:是指病原物破坏寄主,诱发病害的能⼒。1毒性: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相对致病能⼒,以强毒⼒、弱毒⼒和⽆毒⼒表⽰,⽤于⽣理⼩种.品种。2侵袭⼒:病原物具有的与致病⼒有关的⽣长和繁殖能⼒。⼀般反映产孢的迟早、产量⼤⼩、保持活⼒的时间长短。49.病原物的致病作⽤:

★机械穿透:真菌、线⾍和寄⽣性种⼦植物。★营养和⽔分的掠夺。

★化学致病:1酶(⾓质酶、果胶酶、纤维素酶、⽊质素酶、蛋⽩酶)。2酶素(多糖、糖肽或多肽等)。

3⽣长调节物质(吲哚⼄酸、⾚霉素、细胞激动素和⼄烯等)。4多糖。

50.抗病性:植物抵抗病原物侵染及减轻损害的能⼒,是可遗传的特性。51.植物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抗病的类型):★免疫:植物⼏乎完全抵抗病原物,表现为绝对抗病。★抗病:植物表现较强抗性,轻微发病,分为⾼抗和中抗。★感病:植物发病较重,分为⾼感和中感,为亲和性互作。★耐病:植物忍耐病害发⽣的特性,严重损失较⼩。

★避病:植物避免或减少与病原物的接触⽽减轻发病的现象,分为时间避病和空间避病。52.⽣理⼩种:指病原物种、变种或专化型内形态结构相似,但对植物不同品质致病⼒不同的⽣物类群。

54.⼩种专化抗性:寄主品种和病原物⽣理⼩种间有特异的互作,即寄主对某个或⼏个⼩种有抗性,⼜称垂直抗性。

★遗传上,由个别的主效基因控制,呈质量性状。

★⽣产上,表现⾼抗,应⽤较多,但抗性不稳定,不持久。

55.⾮⼩种专化抗性:寄主品种和病原物⽣理⼩种间没有特异的互作,即寄主对多数⼩种反应⼀致,⼜称⽔平抗性或⼀般抗性。

★遗传上,由多个微效基因控制,呈数量性状.★⽣产上,表现为中抗,抗性较稳定、较持久。

56.基因对基因学说:寄主中的抗病或感病基因与病原物种的⽆毒或毒性基因互相对⽴。寄主中产⽣⼀个抗病基因,病原菌迟早会产⽣⼀个毒性基因。

57.潜育期:从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建⽴寄⽣关系到寄主症状出现的⼀段时间。58.植物病害防治原理:回避、杜绝、铲除、保护、抵抗、治疗。

59.植物病害防治⽅法:植物检疫、农业防治、抗病性利⽤、⽣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60.植保⼯作⽅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61.综合防治:是从农业⽣态系统出发,根据有害⽣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然控制因素的作⽤,因地制宜地协调应⽤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态和社会效益。62.植物检疫:是利⽤⽴法和⾏政措施防⽌或延缓有害⽣物的⼈为传播,具有强制性和预防性。63.植物检疫的重要性:■惨痛的历史教训;■植物检疫的特点;■法制性、全局性、长远性、经济性。

64.植物检疫的任务:防治危险性有害⽣物传⼊传出、控制已发⽣区、紧急防治新发⽣区。65.植物抗病育种途径:引种、选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细胞⼯程、基因⼯程育种等。66.植物抗病性的鉴定

1⽥间⾃然鉴定:在⾃然诱发病圃中进⾏,创造有利于病害发⽣的环境条件。2室内⼈⼯接种

⊙苗期鉴定(温室鉴定):可对单株进⾏鉴定,能反映定性的差异,已⼴泛应⽤于麦类锈病、⽩粉病、稻瘟病以及其他多种病害的抗病性鉴定。⊙离体鉴定

⊙⽣化⽅法:测定酶的活性。⊙⾎清⽅法:⽤于病毒病抗性评价。67.抗病品种的合理利⽤

1不同抗性品种合理布局(基因部署):在空间上使抗病的基因型多样化。2品种轮换(基因轮换)

在时间上使抗病的基因型多样化。3利⽤多抗品种(基因累加)

在病害⼤流⾏的年份可以综合利⽤多种抗性品种。4利⽤耐病品种68.杀菌剂的作⽤⽅式:

★化学保护:主要是预防,⼤多杀菌剂具有保护作⽤,发病前使⽤。

★化学治疗:具有内吸作⽤,减缓病情,恢复健康,可在侵⼊前或侵⼊后尚未发病时使⽤。★化学铲除:杀死病菌,保护植物,分为局部铲除、表⾯铲除、系统铲除三种策略。

★化学节育:抑制病原菌的⽣长、发育和繁殖,如嘧菌酯等酯类和三唑酮等唑类。69.化学防治法:

★种⼦处理:浸种、拌种和包⾐。适合于种⼦带菌病害和⽲⾕作物⿊穗病、纹枯病、⾕⼦⽩发病。

★⼟壤消毒:浇灌法、沟施法、撒播法和注射法。适合于⼟传病害如猝倒病、⽴枯病、黄萎病、青枯病、根结线⾍病。★叶丛喷药:喷雾法、喷粉法。适合于⽣长期⽓传病害,⼀般每隔10-15天喷⼀次,共喷两到三次。

70.⼩麦锈病:包括条锈(黄锈)、叶锈(褐锈)、杆锈(⿊锈)三种,我国主要以叶锈和条锈为主,杆锈发⽣较少。71.⼩麦三种锈病的共同点:在受侵染的叶⽚或杆上出现鲜黄⾊或红褐⾊夏孢⼦堆,表⽪破裂,孢⼦飞散,呈铁锈状,后期病部还⽣成⿊⾊的冬孢⼦堆。.⼩麦三锈病原菌都属于担⼦菌亚门,同科同属⽽不同种,即锈菌⽬、锈菌科、锈菌属。72..⼩麦三种锈病的区别:条锈成⾏叶锈乱,杆锈是⼀个⼤红斑。73.⼩麦三种锈病病原物相同点:

★锈菌均为专性寄⽣菌。★多型,存在多种孢⼦。★转主寄⽣。★⾼空、远程传播(洲际性病害)。74.病原物远程传播的条件:★菌源地有⼤量孢⼦。

★适宜的⽓流、⽔平风⼒、降⾬条件。★孢⼦降落时有⽆感病寄主。

75.⼩麦三种锈病的发病因素及防治⽅法

★发病因素:A.品种因素:⼩麦不同品种对锈病的抗性差异⼗分明显,其机制也⼗分复杂。B.菌源:菌源基数⼤,病重。

C.⽓候:三种锈病夏孢⼦萌发需⽔膜的饱和湿度和温度均不相同。D.栽培条件:条锈早播种,杆锈迟播种,低凹、粘⼟病重、偏施、迟施氮肥病重。

★防治⽅法:A.选育抗病品种:抗病良种来源于引种、杂交、组织培养、转基因品种;品种的合理布局。

B.药剂防治:1条锈病:⼀般在拔节--抽穗阶段,病叶达1%时喷第⼀次药,7-10天后根据病情再喷⼀次。2 叶锈病:孕穗—抽穗阶段病叶达5%时喷药。⽬前可⽤粉锈宁、速保利等三唑类杀菌剂拌种或成株期喷雾。

C.栽培防治:1调节播种期:秋苗易发⽣条锈病和叶锈病的地区,避免早播;杆锈病的地区适当早播可促进⼩麦早熟。2合理施肥:氮肥不宜过多过晚施⽤,增施磷肥可减轻病害。3铲除⾃⽣麦苗。

4加强⽥间管理:北⽅麦区,春季早旱应适时灌⽔,南⽅地区应加强开沟排涝。76.⼩麦⽩粉病的症状

主要为害叶⽚,严重时也为害叶鞘、茎杆和穗部。表⾯呈粉状,后期灰⾊,上⾯散⽣⿊⾊⼩颗粒,周围组织褪绿。77.⼩麦⽩粉病的发病因素★寄主抗病性的显著差异。

★⽓候条件(温度、湿度、⽇照)影响病菌分⽣孢⼦发育。★品种抗性有明显差异。78.⼩麦⿊穗病的类型及症状:

◆散⿊穗:扬花期发病,抽穗早,初有灰⾊膜,破裂后,植株或多数⼩穗变为⿊粉。◆腥⿊穗:穗形正常,颖壳外张,⿊粉鱼腥味,籽粒变为菌瘿。

◆秆⿊粉:秆、鞘、膜凸起,内有⿊粉,与叶脉平⾏成条纹,看上去呈凸起条斑。◆坚⿊穗:穗呈⿊粉,外有质膜,膜不易破裂。79.⼩麦⿊粉病的侵染⽅式:花期侵染型、幼苗侵染型。◆花期侵染型侵染循环图⼩麦扬花期侵⼊花器穿透⼦房壁孢⼦进⼊病菌以菌丝态潜⼊种胚越夏随⽣长点向上⽣长随植株⽣长进⼊穗原基形成冬孢⼦且穗呈⿊粉◆幼苗侵染型侵染循环图菌瘿

孢⼦萌发从芽鞘侵⼊随植株进⼊⽣长点

菌瘿脱离时,破裂散发出冬孢⼦冬孢⼦在种表、⼟壤、肥料中越冬80.⼩麦⿊穗病防治⽅法:

◆策略:麦类⿊穗病有两种类型,花期侵染型存在再侵染,⽽幼苗侵染型没有再侵染,此外,病菌在越夏场所,各病害有主次之分,所以防治应有所侧重,⽆再侵染,以种⼦为主(⼟肥次之)。

◆⽅法:⊙严格种⼦调运:调运种⼦时,应注意有⽆病史和必要的检验⼯作。⊙种⼦处理:冷浸⽇晒、⽯灰⽔浸种、温汤浸种、药剂拌种。81.杂粮病害的分类:杂粮病害叶部病害穗部病害根茎部病害全株性病害

叶斑病:⼤斑、⼩斑、寡孢霉叶斑病锈病

穗腐病、⽩发病

⿊穗病:丝⿊穗、瘤⿊粉纹枯病、茎基腐病矮花叶病、粗缩病82.⽟⽶⼤⼩斑病⽐较表:病名⼤斑病⼩斑病发病部位

主要在成株叶⽚幼苗和成株叶⽚病斑形态梭形椭圆形

病斑⾊泽初⽔渍状⼩点→梭斑→灰褐⾊⾄橘黄,边缘暗褐,重者青枯。

淡褐⾊⽔渍状透明斑→椭圆形褐⾊斑、⾚褐同⼼纹、边缘紫⾊病斑⼤⼩与数⽬

⼤⽽少⼩⽽多

发⽣时期

⽣长后期全⽣育期

病征后期在病斑上易产⽣⿊褐⾊绒⽑状霉层。

潮湿⽓候下,病斑上⽣⿊褐⾊绒⽑状霉层。

83.⽟⽶⼤⼩斑病病原物⽐较表:⼤斑病菌⼩斑病菌

形态特征分⽣孢⼦梗单⽣或2-6根丛⽣,2-8隔膜,褐⾊。分⽣孢⼦圆筒形,两端略尖,隔膜多4-7个。分⽣孢⼦梗单⽣或2-3根束⽣,隔膜3-15个,尖端略细,⾊淡,下端较粗,⾊深,分⽣孢⼦长椭圆形,中间细胞稍宽,隔膜3-13个。

⽣物学特性孢⼦形成适温:20℃,PH范围:2.6-10.0,最适5.7,菌丝发育适温:28-30℃。

孢⼦形成适温:20-30℃,PH范围:2.6-10.0,最适8.7,菌丝发育适温28-30℃。

84.⽟⽶⼤⼩斑病的发病因素:

★⽓候条件:⾼温⾼湿时晴时⾬是⼤⼩斑病最适合的发病条件,⼤斑病的发病程度主要取决于温度和⾬⽔。★菌源基数。

★品种因素:品种单⼀发病重。

★⽣育期与长势:抽穗前后最易感病,植株⽣长健壮,叶⾊深不易感病。

★耕作与栽培措施:⽟⽶连作地病重,轮作地病轻,单作地病重,间套作地病轻。此外,栽培过密的⽟⽶地块要⽐栽培较稀的地块病重;远离村边或⽟⽶秸秆的⽟⽶地块病轻,地势低洼的地块病重。85.防治⽅法:

采⽤以抗病品种为主,结合消灭菌源,加强栽培措施和药剂防治等防治措施。■选⽤抗菌品种。

■加强栽培管理,减少菌源。■药剂防治。

86.⽟⽶瘤⿊粉病的侵染症状:

局部侵染,在⽟⽶全⽣育期任何地上部分的幼嫩组织均可受害。叶⽚受害常出现成串排列的病瘤,外膜破后散出⿊褐⾊粉(冬

孢⼦),严重时全穗形成⼤的病瘤。87.⽟⽶瘤⿊粉病病原物:

担⼦菌亚门⿊粉菌属,冬孢⼦球形或椭圆形、暗褐⾊、厚壁,表⾯有细刺,冬孢⼦萌发产⽣⽆⾊、纺锤形的担孢⼦。有再侵染现象。

88.⽟⽶丝⿊穗病侵染症状:

系统性病害,只侵染雌穗和雄穗。(相见课本)89.⽟⽶丝⿊穗病病原物:

担⼦菌亚门⿊粉菌属,冬孢⼦在⼟壤、病残体、种表越冬,幼芽期侵⼊→⽣长点→花芽和原始穗,形成丝⿊穗,⽆再侵染。90.防治⽅法:丝⿊穗防治⽅法:

丝⿊穗防治策略应以种⼦处理为主,种植抗病品种,及时消灭菌源的综合防治措施。★种植抗病品种。★杜绝和减少初侵染源。★种⼦处理。★加强栽培管理。瘤⿊粉病防治⽅法:◆减少菌源。◆选⽤抗病品种。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避免偏施、过施氮肥,适时增施磷钾肥)。◆种⼦处理。

91.⽟⽶茎基腐病、⽟⽶纹枯病、⽟⽶矮花叶病、⽟⽶粗缩病等详见课本。92.⽟⽶矮花叶病的传播媒介:⽟⽶蚜。⽟⽶粗缩病传播媒介:灰飞虱。93.⾕⼦⽩发病症状:

⾕⼦⽩发病在幼苗初期侵染,系统发病,受害植株在不同⽣育时期。

●灰背:受病的嫩叶变成黄绿⾊,并产⽣与叶脉平⾏的黄⽩⾊条纹,潮湿条件下在叶⽚背⾯⽣长有⽩⾊霉状物,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囊。

●枪⾕:感病⼦叶通常变褐枯死。幼苗⼦叶虽然枯死,但新叶仍然照常抽出,并继续⽣长,其后依次新⽣出的叶⽚都明显产⽣灰背症状。病株⼼叶不能正常展开,初为黄⽩⾊,后变为黄褐⾊,直⽴在⽥间,形状好像⼀杆枪。●⽩发:枯死的新叶破裂成细丝,并散出黄褐⾊粉末,即病菌的卵孢⼦,最后残留下的叶脉呈灰⽩⾊。

●看⾕⽼:多数病株不能抽穗逐渐枯死,⼀部分病株能抽穗,抽穗上的⼩花内外颖伸长并屈曲成⼩卷叶状,全穗膨松,短缩,直⽴,呈鸡⽑帚状或刺猬状。第⼀套

⼀、名词解释(5×3=15分)

真菌的营养体病原⽣物内含体营养体亲和性垂直抗病性⼆、问答题(4×10=40分)

1. 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按照原理有哪些?每⼀类列举2~3种具体的办法。

2. 当前在农作物抗病品种选育和使⽤⽅⾯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应采取哪些改进措施?3. 植物侵染性病害发⽣和流⾏的基本因素各有什么不同?4. 何谓病害循环?为什么说它是制订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四、选择填空(10分)

1. 植物病毒的核酸类型主要为()。A . ssRNA B. -ssRNA C. dsRNA D. dsDNA2. 蠕传病毒属的传播介体为()。A. 叶蝉B.飞虱C. 蚜⾍D 线⾍

3. 烟草花叶病毒常简称()A. TMVB. CMVC. PVYD.SBMV

4.()病害通过喷菌现象可进⾏简易鉴别。A. 真菌B.病毒C. 线⾍D.细菌

5. 下列()属于真菌的营养体。A. 菌核B. 假根C. 双核菌丝D. 菌索

6. 有些真菌在完成其⽣活史的过程中需要两种亲缘关系相距较远的寄主,这种现象称为()。A. 专化型B. 专性寄⽣C. 单主寄⽣D. 转主寄⽣

7. 下列担⼦菌中属于裸果型的是()。A. 锈菌B. ⽊⽿C. ⿊粉菌D. ⾹菇

8. 有些病原物侵⼊寄主后常具有潜伏侵染特性,这类病原物最可能是()。A. 弱性寄⽣物B. 专性寄⽣物C. 腐⽣物D. 活体寄⽣物

9. 病原物侵⼊寄主后产⽣对寄主有害的代谢产物⽽致病,⼀种瘤肿症状可能是由于病原物分泌()所致。A. 酶

B. ⽣长调节物质C. 植保素D. 毒素

10. 发病部位出现的霉状物是()。A. 线⾍B. 病毒C. 真菌D. 细菌?

五、填空题(共20分)

1. 植物病原真菌的五个亚门分别是2. ⼦囊菌分纲的依据是:

3. 植物病害根据病原的性质分为:4. 初侵染源主要有。

5. 植物线⾍病害的症状特点为。6. 植物病毒的鉴定⽅法主要有:7. 病原菌的⽣理⼩种8. 真菌病害的病征主要有。9. 植物病毒的⾮介体传播⽅式有10. 真菌产⼦囊孢⼦的⼦实体有:。第⼀套答案

⼀、名词解释(本⼤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1. 真菌的营养体:指真菌营养⽣长阶段所形成的结构。2. 病原⽣物:引起植物发⽣病害的有害⽣物。

3. 内含体:指植物感染病毒后,有些产物会与病毒的核酸、寄主的蛋⽩等物质聚集起来,形成的具有⼀定形状的复合体。4. 营养体亲和性:⼜称为体细胞亲和性和菌丝体亲和性,指真菌的菌株间菌丝能够融合并交换细胞质或核物质的特性。5. 垂直抗病性:当⼀个品种只抵抗⼀种病原物的某些⼩种⽽不抵抗其他⼩种,这种抗病性称作垂直抗病性。⼆、问答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第1题

(1)回避:选⽤⽆病繁殖材料、采⽤防病栽培技术;(1.5分)

(2)杜绝:植物检疫、排除传病昆⾍介体、种⼦和⽆性繁殖材料的除害处理。(1.5分)(3)铲除:⽣物防治、拔除病株、⼟壤消毒;(1.5分)

(4)保护:保护性药剂防治、防治传病介体;(1.5分)

(5)抵抗:选育和利⽤具有⼩种专化抗病性的品种、利⽤化学免疫和栽培(⽣理)免疫;(6)治疗:化学治疗、热⼒治疗。(1.5分)

第2题当前农作物抗病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1)抗病品种在推⼴使⽤过程中因机械混杂、天然杂交、突变以及遗传分离诸多原因会出现感病植株,多年积累后可能导致品种退化、因⽽必须加强良种繁育制度,保持种⼦纯度。在抗病品种群体中及时拔除杂株、劣株和病株,选留优良抗病单株,搞好品种提纯复壮。(2)当前所应⽤的抗病品种多数仅具有⼩种专化抗病性,推⼴应⽤后,就可能使病原菌群体中能够侵染该抗病品种的毒性菌株得以保存和发展起来,成为稀有⼩种。抗病品种推⼴的⾯积越⼤,这些稀有⼩种积累的速度也越快,逐渐在病原菌群体中占据数量优势,成为优势⼩种,此时抗病品种就逐渐丧失抗病性,成为感病品种,这种抗病性“丧失”现象,是抗病品种应⽤中最重要的问题。⼩麦的抗锈品种、抗⽩粉病品种,⽔稻的抗病品种,马铃薯的抗晚疫病品种等抗病性迅速丧失现象尤为严重。除少数品种抗病性可维持较长时间外,⼀般应⽤5年左右就会丧失其抗病性,不得不被淘汰。(3分)(3)为了克服或延缓品种抗病性的丧失,延长品种使⽤年限,除了在育种时尽量应⽤多种类型的抗病性和使⽤抗病基因不同的优良抗源,改变抗病性遗传基础贫乏⽽单⼀的局⾯以外,最重要的是搞好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在病害的不同流⾏区采⽤具有不同抗病基因的品种,在同⼀个流⾏区内也要搭配使⽤多个抗病品种。(2分)

(4)此外,有计划地轮换使⽤具有不同抗病基因的抗病品种,选育和应⽤具有多个不同主效基因的聚合品种或多系品种等也是可⾏的措施。合理使⽤抗病品种可以充分发挥其抗病性的遗传潜能,防⽌品种退化,推迟抗病性丧失现象的发⽣,延长抗病品种的使⽤年限。(5)研究与推⼴适宜的栽培⽅法,使“良种”与“良法”配套,是保证植物正常⽣长发育,充分表达其抗病性的基本途径。在诸多健⾝栽培措施中,⽔肥管理是中⼼,必须研究抗病品种的需肥需⽔规律,制定合理的施肥、灌⽔⽅案。(2分)第3题

(1)侵染性病害的发⽣条件:要有感病植株,病原物和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三者共同作⽤的结果。(4分)

(2)流⾏的基本条件:⼤量的强致病⼒强的病原物、⼤⾯积集中栽培的感病寄主植物、有利于病原物发⽣和繁殖的环境条件。(4分)

(3)区别:前者只论病害的发⽣,个体的、定性的;后者强调群体发病情况,定量的。第4题

(1)定义:病害循环是指病害从前⼀⽣长季节发病,到下⼀⽣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2)病害侵染循环主要牵涉到三个基本环节: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病原物的传染途径。(3分)(3)从上述三个⽅⾯分别阐述可明确为何是制定防治措施的主要依据。(4分)四、选择填空(本⼤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1、A;2、D;3、A;4、D;5、C;6、D;7、B;8、A;9、B;10、C。

五、填空题(本⼤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鞭⽑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囊菌亚门,担⼦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2、有⽆⼦囊果、⼦囊果的类型及⼦囊的排列等。3、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

4、⽥间病株、种⼦,苗⽊和其他繁殖材料、⼟壤、病植株、粪肥。5、有⾍瘿或根结、胞囊、茎(芽、叶)坏死、植株矮化黄化、缺肥状。6、⽣物学实验、电⼦显微镜技术、⾎清学技术、PCR检测等

7、指⼀种病原菌的种内对寄主植物的不同品种具有不同致病⼒的专化类型8、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锈状物,颗粒状物等。9、机械传播,⽆性繁殖材料和嫁接传播,种⼦和花粉传播。10、闭囊壳、⼦囊壳、⼦囊盘、⼦囊座第三套

⼀、是⾮判断题(本⼤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者在括号内划“+”,错误划“-”。1. 导致植物发病的⽣物因⼦称为病原。()

2. 药害、肥害和菟丝⼦害均属于⾮侵染性病害。()3. 乳酚油、⽔、⼄醇均可作制作临时玻⽚的浮载剂。()4. 原核⽣物病害的病征是脓状物。()

5. ⽩粉病在⽣长后期形成的⿊⾊⼩粒点是⽩粉菌的⼦囊壳。()6. 垂直抗病性是只对病原物特定⼩种有效的抗病性。()

7. TMV、CMV和PVY分别代表烟草花叶病毒、黄⽠花叶病毒、马铃薯Y病毒。()8. 菌物的孢⼦经过萌发、⽣长发育,最后⼜产⽣同⼀种孢⼦的过程,称为⽆性繁殖。()9. 核酸多分体现象是指植物病毒的基因组分布在不同的核酸链上,分别包装在不同的病毒粒体⾥。()

10. 完全锈菌⼀⽣中可产⽣性孢⼦、锈孢⼦、夏孢⼦、冬孢⼦、担孢⼦等5种不同类型的孢⼦。()⼆、填空题(本⼤题共15⼩题,全部50个空,每空0.5分,共25分)

1. 植物病害病状⼤体上分为五⼤类型,即____、_____ 、___ 、___和____ 。2. ⼀种病原物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和传染性。

3. 病原物从寄主植物获得养分,有两种不同的⽅式,即____和____。4.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即____ 、____、____和____ 。5. ⼩麦⽩粉病和条锈病的病征分别是___ 和____ 。

6. 根据病毒侵⼊⽅式,病毒的传播可分为___ 和____ 两⼤类。7. 菌物典型的营养体是,根据是否有隔膜可分为____ 和____。

8. 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场所有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9. 菌物的菌组织体有____、_____和____。

10. 植物侵染性病害按照再侵染的有⽆和作⽤,将其分为_______和______。11. 单年流⾏病害流⾏的季节性变化⼀般经过_____、______和___三个时期。

12. 植物病害的病理变化过程分为三阶段,即⽣理病变、____和___ 。

13. 植物病害的防治⽅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14. 病原物致病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

15. 承载菌物分⽣孢⼦的结构称为载孢体,载孢体主要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三、名词解释(本⼤题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多分体病毒⼩种专化抗性:植物检疫:系统侵染性病害:孢⼦多型性现象:

四、问答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柯赫⽒法则的主要内容?(8分)

2. 简述植物真菌病害和细菌病害的主要诊断要点。(7分)

3.为何农业防治与其它防治⽅法结合能有效控制⼀些难于防治的病害?(10分)

4.如何根据真菌病害的特点选择相应的制⽚⽅法镜检(⾄少包括3种不同的制⽚⽅法) 。5.何谓病害循环?为什么说它是制订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10分)第三套答案

⼀、(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2(-);3(-);4(-);5(-);6(+);7(+);8(-);9(+);10(+⼆、(共15⼩题,全部50个空,每空0.5分,共25分)1. 变⾊、坏死、腐烂、萎焉、畸形。2. 寄⽣性、致病性。3. 活体寄⽣、死体寄⽣。

4. 接触期(准备期或侵⼊前期)、侵⼊期、潜育期、发病期。5. 粉状物(粒状物)、锈状物。6. 介体传播、⾮介体传播。

7. 菌丝(体)、有隔菌丝、⽆隔菌丝。

8. ⽥间病株、病残体、⼟壤及粪肥、种⼦及苗⽊、⽣物介体、温室及贮藏窖。9. 菌核、菌索、⼦座。

10. 单循环病害、多循环病害。或单程病害、多病程病害。11. 指数增长期(始发期)、逻辑斯蒂期(盛发期)、衰退期。12. 组织病变、形态病变。

13. 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物防治、抗病品种的利⽤。14. 病原物分泌的酶、毒素、⽣长调节物质。

15. 分⽣孢⼦梗、分⽣孢⼦梗束、分⽣孢⼦盘、分⽣孢⼦器、分⽣孢⼦座。三、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 ⽣理⼩种:指⼀种寄⽣物种内对寄主植物不同品种具有不同致病⼒的专化类型。

2. IPM,即有害⽣物综合治理。是对有害⽣物进⾏科学管理的体系。从农业⽣态系统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然控制因素的作⽤,因地制宜地协调应⽤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平之下,已获得最佳的经济、⽣态和社会效益。

3. 病征:在发病部位形成的病原物结构。

4. 系统侵染性病害:指病原物侵⼊寄主后,从侵⼊点向四周各组织器官蔓延,最终引起寄主植物绝⼤多数部位或全株发病。5. 潜伏侵染:指病原物侵⼊寄主后并不⽴即表现症状,⽽是在⼀定的环境条件下或特定的发育阶段才出现症状的侵染现象。四、问答题(共5⼩题,45分)1.柯赫法则包含的主要内容:

(1)在病植株上常伴随有⼀种病原⽣物存在。(2分)

(2)该病原⽣物可离体的或⼈⼯培养基上分离纯化⽽得到纯培养。(2分)(3)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康植株上能引起同样的症状。(2分)

(4)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得到纯培养,性状与原来(2)的记录相同。(2分)2.真菌病害:⼤多数真菌病害在病部产⽣病征(1分),如霉状物、粉状物、点粒状物等,或稍加保湿培养即可长出⼦实体来(2分)。诊断时可根据病部是否有明显的病征或保湿后能否看到真菌病害的特点进⾏判断(1分)。

细菌病害:⼤多数细菌病害的症状有⼀定特点,初期病部呈⽔渍状或油渍状,半透明,病斑上菌脓外溢(1分)。常见的症状有斑点、腐烂、萎焉和肿瘤(1分)。为了和真菌病害区别,可通过观察喷菌现象进⾏简易诊断(1分)。

3. 农业防治是在农业⽣态系统中,利⽤和改进耕作栽培技术及管理措施,调节病原物、寄主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创造有利于作物⽣长,不利于病害发⽣的环境条件,控制病害发⽣和发展的⽅法。(3分)

农业防治的主要措施有:使⽤⽆病种苗、建⽴合理的种植制度、加强栽培管理和保持⽥园卫⽣等。(4分)

从农业防治的原理和措施可看出,它不仅能降低病原物基础数量,改善环境条件,还能提⾼植株抗病能⼒。从病害发⽣的三⾓关系发现,农业防治是⼀种治本的措施,如果和其它防治⽅法相结合,能有效地控制⼀些难以防治的顽固性病害。(3分)4. 真菌病害的特点:在病部⼀般会出现病征,主要有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点粒状物等。(3分)根据上述特点可选择的制⽚⽅法主要有:

(1)挑⽚法:适合⽤于观察多种病征形式,如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点粒状物(⽩粉病的闭囊壳)。(2分)

(2)撕⽚法:适合⽤于观察病原物在寄主表⾯的着⽣情况,多产⽣霉状物、粉状物等。如观察霜霉病菌的孢囊梗、⽩粉病菌的吸器、分⽣孢⼦梗和孢⼦链等。(2分)

(3)徒⼿切⽚法:适合⽤于观察多种病征形式,尤其适宜形成分⽣孢⼦器、分⽣孢⼦盘、⼦囊壳、⼤型⼦实体等材料,除观察⼦实体的结构外,还可观察⼦实体与寄主间的关系。(4)除上述常⽤的制⽚⽅法外,还有粘贴法、刮⽚法、剥⽚法等。(1分)

5.病害循环是⼀种病害从寄主前⼀⽣长季节发病到后⼀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有⼈称作侵染循环。(3分)

它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病原物的越冬越夏、病原物的传播以及病原物的初侵染和再侵染。这三个⽅⾯是制定病害防治的主要依据,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主要是根据病害循环的特征拟制的。从中可了解病原物越冬的⽅式、场所;侵⼊和传播的⽅式;有⽆再侵染,是单病程病害还是多病程病害等,由此可见病害循环确实是制订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4分)第四套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下列哪类病害可通过喷菌现象进⾏简易诊断?【A 】A.细菌病害B.菌物病害

C.病毒病害D.线⾍病害

2. 下列哪类真菌具有孢⼦多型现象?【C 】A.⽩粉菌B.炭疽菌C.锈菌D.霜霉菌

3. 有些真菌在完成其⽣活史过程中,需要在两种亲缘关系较远的寄主上⽣活,这种现象称为【D 】。A.多型寄⽣B.专性寄⽣C.单主寄⽣D.转主寄⽣

4. 下列哪种结构不属于菌物的营养体【B 】。A. 假菌丝B.吸器C.原质团D.有隔菌丝

5. 病毒侵⼊植物的途径为【C 】。A.⽪孔B.⽓孔C.微伤⼝D.直接穿透

6. 反映病害发⽣普遍程度的指标是【A 】。A.发病率B. 损失率C.病情指数D.严重度

7. 孢囊孢⼦是下列哪类菌物的⽆性孢⼦【C 】。A.半知菌类B.卵菌门C.接合菌门D.担⼦菌门

8. 霜霉菌的有性孢⼦为【D 】。A.⼦囊孢⼦B.接合孢⼦

C.担孢⼦D.卵孢⼦?

9. 马铃薯晚疫病曾经在历史上⼤流⾏,它与下列哪个重⼤事件相关?【C 】A.孟加拉饥馑B.波尔多液的诞⽣C.爱尔兰饥荒D.郁⾦⾹狂热现象

10. 下列病害中不具有病征的是【D 】。A.⼩麦⽩粉病B.⼩麦条锈病C.莴苣霜霉病D.冬⽠根结线⾍病

⼆、填空题(本⼤题共13⼩题,全部40个空,每空0.5分,共20分)1. 植物病害病状⼤体上分为五⼤类型,即变⾊、坏死、腐烂、萎蔫和畸形。2. ⼀种病原物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是寄⽣性、致病性和传染性。

3. 病原物从寄主植物获得养分,有两种不同的⽅式,即活体营养和死体营养。4.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即接触期、侵⼊期、潜育期和发病期。5. TMV、CMV和PVY分别代表烟草花叶病毒、黄⽠花叶病毒和马铃薯Y 病毒。6. 霜霉病和锈病的病征分别为霉状物和锈状物。

7. 根据病毒侵⼊⽅式,病毒的传播可分为介体传播和⾮介体传播两⼤类。

8. 菌物的孢⼦经过萌发、⽣长发育,最后⼜产⽣同⼀种孢⼦的过程,称为⽣活史。

9. 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场所有⽥间病株、病残体、种⼦等繁殖材料、⼟壤、昆⾍介体、温室等。10. 菌物的菌组织体有菌核、菌索和⼦座。

11. 植物侵染性病害按照再侵染的有⽆和作⽤,将其分为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12. 单年流⾏病害流⾏的季节性变化⼀般经过始发期、盛发期和衰退期三个时期。

13. 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主要有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物防治、化学防治和抗病品种的利⽤等。三、名词解释(本⼤题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活体寄⽣物:只能从活的寄主植物组织和细胞中吸收营养才能⽣存的寄⽣物。⼩种专化抗性:指植物只对⼀种寄⽣物的单个或少数⼏个⼩种抵抗的抗病性。

植物病害:植物在⽣长发育和贮藏运输过程中,由于有害⽣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超过了植物的适应能⼒,使其正常的⽣长发育受到抑制,代谢发⽣改变,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甚⾄死亡的现象,称为植物病害。⾮偱回型病毒:指被⽣物介体取⾷后不需要在体内循回,可⽴即被传播的病毒。

基因对基因学说:由Flor(1956)提出的⼀个学说,对应于寄主⽅⾯的每⼀个决定抗病性的基因,病菌⽅⾯也存在⼀个致病性的基因。寄主-病原物体系中,任何⼀⽅的每个基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