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 妍
(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430063)
[摘要]: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趋势,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活力也对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构成了威胁。随着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经济全球化带来金融风险正日益加大,本文就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危机、对中国良好应对金融危机的启示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字]: 经济全球化 金融危机
经济全球化浪潮正在席卷全世界,作为一种趋势,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活力,另一方面对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构成了威胁,经济全球化是全球金融活动和金融风险联系日益紧密的过程。随着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在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更大的金融风险,尤其在2008年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遭受了巨大的冲击,因此,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危机,成为当前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概念最早是由T.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美国经济学家保罗·斯威尔指出:“全球化不是某种条件或某种观念,而是一种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的进程。自四五百年前资本主义制度作为一种活生生的社会形态存在以来,这一过程就开始了。”
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最主要方面,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并于90年代形成高潮。经济全球化是各国的货物、服务、资本、技术和人员跨越国界大规模、高速度地流动,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经济上相互联系与依存、相互渗透与扩张、相互竞争和制约的程度日益加深,并不断向纵深发展的态势、进程和趋势,是一种由贸易扩张和技术创新引发的历史进程,是全球金融活动和风险发生机制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的一个过程。它包括:其一,经济全球化不仅是一个金融活动越过民族藩篱的过程,而且是一个风险发生机制相互联系而且趋同的过程;其二,从主体上说,是强烈反映若干发达国家和政治组织意图的进程;其三,经济全球化在范围上是逐渐扩展的,在程度上是不断加深的。
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
- 1 -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是贸易全球化和生产全球化的产物,是二者在其发展中对金融服务的必然要求。生产全球化导致了跨国公司的产生,跨国公司海外投资的迅速增加促使跨国银行在海外开设大量的分支机构,以满足跨国公司全球范围内资本流动的需要:贸易全球化的发展带动了各国间货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交换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经济全球化一方面有助于更好地为实质经济服务,促进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另一方面又具有背离生产和贸易并独立运行的虚拟资本的特性,其运行速度更快,覆盖面更广,也是风险最大和最脆弱的经济领域。
二、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危机
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经济市场全球化、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机构全球化和经济监管与协调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也是经济风险和经济危机全球扩散的过程,具体体现在:
1、经济市场全球化加速了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传染
由于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经济创新和经济监管自由化,使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经济市场和经济机构紧密连接,逐步形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当代经济市场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正在超越国界和时空的限制而趋于国际一体化,不仅表现在国内国际市场连成一体,而且体现在国际经济市场的一体化发展上。世界范围内主要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黄金市场已日益形成一体,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各国经济市场上的利息率、市盈率、股指、贴现率、汇率等彼此作用,相互联动。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市场全球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离岸经济市场的急剧扩大,实现了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国际借贷而不受任何一国法令的管辖,促进了离岸经济市场和国内经济市场的一体化发展。目前分布在西欧、中美洲、亚洲、中东和美国等主要地区的离岸市场已有40多个,经营的币种涉及20多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世界货币存量的一半要通过离岸市场周转。二是资本市场的全球化为投资者和借款者可以在任何国家的资本市场进行投资和筹资提供了条件。例如,作为全球性货币市场典型的欧洲货币市场,集中了国际业务总额的1/5,有1200多家各国经济机构参与市场活动,有65%以上的欧洲债券在此发行和流通。这两个方面都给国际巨额资本的跨国流动提供了便利,也加大了国际监管的难
- 2 -
度,从而使国际金融风险和危机的形成和传递具有了必然性。
2、资本流动全球化使金融危机的传染性更强
由于追求收益的本性,剩余资本通过各种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地流动。20世纪70年代初,发达国家首先解除了对资本的控制,目前,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已取消了外汇管制。90年代初,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实行了资本自由化,这些开放性的措施使国际资本市场日益活跃起来,大量资金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流动。8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资本流动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一是世界投资总量急速扩大,从1982年至1992年的12年中,平均年增长率接近15%:二是资金流向日益扩大,虽然发达国家仍然为受资的主体,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已开始逐渐成为接受投资的新兴对象:三是投资形式多元化,作为过去国际投资主要方式的商业贷款和官方贷款急剧下降,而各类证券、股票和直接投资的规模则不断扩大:四是资本来源分散化,20世纪90年代以前,世界资本主要来源于美国(约占15%)、石油输出国组织(占13%)和英德日等发达国家(各占10%),但90年代后,美国的地位开始下降,资本输出维持在10%左右,东亚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由资本净输人国变成了资本净输出国。资本流动全球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资金的余缺,使有限的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优的配置,但资本的全球流动也使国际经济市场更加动荡,加强了金融风险和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染。
3、金融机构全球化催生了金融危机的微观基础
为了更好地为生产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服务,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增强抗风险的能力,国际上许多经济机构也把触角伸向海外,通过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或通过同业或跨业间的收购、兼并等方式,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低的成本实现全球化经营的战略,而WTO《经济服务协议》的签订进一步推动了经济业务和经济机构的跨境发展,出现了全球性经济机构合并和兼并浪潮,巨型跨国经济机构不断涌现。银行与非银行经济机构兼并形成的混业经营模式使微观经济主体的业务自由大大加强,金融机构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微观基础。但宏观和微观经济运行的风险也在同时增加,宏观经济风险往往是从某个微观主体开始的。经济机构的全球化,形成了全球的经济网络,沟通了各国的经济市场,也畅通了金融危机跨国传染的渠道。
- 3 -
4、经济协调和监管全球化证明了金融危机的严重性
经济全球化意味着经济风险的国际化,开展国际业务的经济机构一旦发生危机,不仅危及本国经济信用秩序,而且会波及其他国家,甚至造成世界信用秩序崩溃。经济体系特有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在全球背景下更易引起国际经济界的连动效应。一方面,单个国家的干预力量在强大的国际市场方面前显得无能为力:另一方面,一个国家的经济风波会很快传递到相关的国家,在当前的国际外汇市场上,日交易额达2万亿美元,仅仅从稳定汇率角度看,各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已经很难单独依靠自身的力量来有效地干预市场,于是国际性的机构在此方面应发挥更积极主动的作用。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特别是美、英、法、德、日、加、意七国政府首脑及财政、经济巨头经常共同研究面临的经济间题,协调彼此的经济政策。世界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参与调控地区性、全球性的经济活动中也正发挥更大的作用。经济协调和监管的全球化实际上从反面说明了经济全球化产生的金融风险已经大到必须加强经济监管的国际合作的程度。
三、对中国良好应对金融危机的启示 1、强化金融监管
加强风险管理,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风险评级和风险预警机制;积极发展综合经营,提高金融体系抵御风险的能力。积极稳妥推进海外扩张,通过资产在各地区的配置实现风险的配置,有效降低总体风险。稳步推进衍生产品市场发展,为各行业创造应对利率、汇率风险的避险工具。
2、调整外汇储备
要完善对外汇储备资产的多元化策略,将从美元资产为主到多种货币资产,同时优化美元资产的投资结构;尽可能购买有助于培育国内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和先进设备;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支持国内居民对外金融理财与投资,以鼓励“藏汇于民”。
3、刺激内需,优化产业结构
扩大就业,提高人民可支配的工资收入;由国家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例如医保、教育、养老保障等,促使公众减少“预防性”储蓄,增加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出台相应政策促进出口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出口企业要积极开拓新市场,落实市场多元化战略。
- 4 -
4、加强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
我国应设立房地产等行业风险预警机制、危机升级后的处理措施,以避免危机发生或有效应对危机。金融机构应建立和完善个人征信系统,实行严格的贷款审核制度和风险管理措施。推进资产证券化,增加融资渠道,实现信用风险的分散和转移,同时加强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
[参考文献]:
[1]梅育新.国际金融传染机制的新特点[J].中国金融,2007(18).
[2]王先柱,高波.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兴起、危机成因及启示[J].现代科学管理,2008(10).
[3]陈学彬.当代金融危机的形成、扩散与防范机制研究[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4]阮明烽,叶光亮.中国离金融危机有多远?[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2(3) [5]王元龙.中国金融安全[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 5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