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依据
根据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结合初步设计及初步设计审查意见,依据以下规范、规程及意见等进行设计: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001-97); 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 013-95);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 033-95); 4、《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 018-97);
5、《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 017-96); 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 7、《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 8、《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J012-97); 9、《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10、其它有关的规程、规范及设计指导意见。 二、路基横断面
1、路基横断面
正线:按山岭重丘区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双向双车道,总宽度24.5m,其中,行车道8.0m×2(含右侧路缘带0.5m),硬路肩2.5m×2,土路肩0.75m×2,中央分隔带2.0m。详见立交标准断面图。
匝道:详见立交标准断面图。 2、路基设计高及路拱横坡
路基设计高为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处路面标高。
行车道、路缘带及硬路肩设2%横坡,土路肩设3%横坡。 3、碎落台和护坡道
挖方路段边沟外侧设2m宽碎落台,并设倾向边沟的3%横坡;填方边坡排水沟内侧设2m宽护坡道,碎落台和护坡道均植树、植草绿化。
4、中央分隔带形式
第 1 页 共 5 页
中央分隔带采用凸起式,正线中央分隔带种草绿化,匝道中央分隔带采用20号水泥混凝土预制块全封闭。
5、路基边坡设计
填方段:填土路基段,路基边坡高度均小于或等于8m时,边坡按1:1.5设计;正线与匝道、匝道与匝道所形成的三角区域的路基边坡按1:2.5设计,并应注意修整边坡,路基填土已含加宽超填数量,不再另计。
挖方段:本立交共3处挖方段,主要位于A、B和E匝道上,挖方高度均小于3.0m,均为土质挖方段,设计边坡坡率1:0.5,采用浆砌片石护面墙。
6、用地范围
路堤坡脚或排水沟外缘3m,路堑边坡坡顶或截水沟外缘3m,桥梁上部构造水平投影边缘外侧1m以内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 三、路基设计
1、路基压实标准及压实度
为使路基获得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抵抗路面荷载下传产生的变形能力,保证路基、路面的综合服务水平,路基压实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路基压实度及填料强度应符合表4-1的要求。
路基压实度及填料要求 表4-1
填挖类型 路面底面以下深压实度 填料最小强度填料最大粒径度(cm) (重型击实) CBR(%) (cm) 填上路床 0~30 ≥95 8 10 方下路床 30~80 ≥95 5 10 路上路堤 80~150 ≥93 4 15 基 下路堤 150以下 ≥90 3 15 零填及路堑路床 0~30 ≥95 8 10 2、一般路基设计
土方路基的填筑应严格按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执行。为保证路基压实的要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根据土质、含水量、施工季节、天气状况及土的膨胀性等因素确定掺加石灰体积与剂量。
当地面横坡(或纵坡)陡于1:5时,需将原地面挖成宽度不小于1m的台阶,并设向内倾4%的横坡。对于半填半挖路基,当填方部分不足一个行车道时,应超挖至一个行车道宽度;纵向台阶挖至路床底标高后,还应将路床至少超挖3m长,以便填、挖路段路基、路面的过渡与衔接。
为了减少路基在构造物两侧产生不均匀沉降,减轻跳车现象,提高高速公路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对桥梁和涵洞两侧路基填筑需进行特殊处理。
① 台后路基处理范围
对桥梁、涵洞、通道台后处理范围见表4-2
桥涵构造物台后路基填土处理范围 表4-2 构造物类型 底部处理长度(m) 上部处理长度(m) 备 注 桥 梁 每侧≥3~4 每侧>(3+2H) 含台前溜坡及锥坡,且需超长0.3m压实。 涵 洞 每侧≥2~3 每侧>(2+2H) H为台后路堤高度。 ②台后路基填料要求
桥涵台背路基与锥坡要求采用碎石或碎石土填筑。缺透水性材料时,采用石灰土填筑(石灰含量按重量比5%计列)。台背路基与锥坡填土同时进行,要求从填方基底或涵洞顶部至路床顶面压实度均达到95%。
当路桥的施工顺序要求采用先填筑路基后施工桥台时,其压实机具要求同一般路基;当施工顺序采用先施工构造物后填筑路基时,对于大型机具难以压实的地方,应采用小型的手扶振动夯或手扶振动压路机薄层碾压。对涵顶50cm以内填土尽量采用轻型静载压路机压实,以达到规定的压实度标准。
施工注意事项未尽事宜应严格按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执行。 四、路基防护
根据路线经过区域的气候特点,为了保证路基的稳定性,针对设计中出现的不同高度、不同材料边坡的具体情况,拟定不同的边坡防护型式。
1、 路堤边坡防护
当路堤边坡高度不大于3m时,采用植草防护,美化路容;边坡高度大于3m时,采用拱型骨架防护,拱架内种草。对于路基临南川河一侧,边坡易受水流冲刷的路段,采用砌石护坡。铺砌高度根据设计频率(1/100)洪水位加0.5米。在边坡上部未铺砌的范围,采用植草护坡或人字形骨架防护边坡。
2、挡土墙路基
由于路线多位于南川河两岸阶地,为防止部分路段路基坡脚落空或路基挤占河道、匝道,采
第 2 页 共 5 页
用浆砌片石挡土墙来收缩坡脚、防护路基。全线共设下挡墙5段,共长301.97米(按单侧墙长计)。挡土墙选用的形式主要有:
浸水路堤挡土墙 设置在路基在受水流冲刷、浸淹的路段。
衡重式路肩墙 设置在正线路基挤占匝道的路段,主要防止正线路基侵占匝道,保证路基的稳定。
上述挡土墙墙身均采用M7.5浆砌片石砌筑,M10水泥砂浆勾缝,对个别路段挡土墙基础有特殊要求的,采用C15片石砼加固基础。挡土墙基础应坐在坚实的地基上,如密实的卵碎砾石土层、或基岩上;在设置衡重式路肩墙的路段,还应在夯实的地基上设置一层灰土垫层。
3、路堑边坡防护
AK0+151~AK0+440、AK0+480~AK0+785、BK0+285~BK0+380和EK0+000~EK0+080为土质挖方路段,结构松散,设计边坡坡率1:0.5,采用浆砌片石护面墙防护。
3、防护施工注意事项
① 浆砌工程施工时应首先在坡面上放样,施工时应保证厚度及砌筑质量,砂浆要求饱满,座浆充实。
② 种草防护路段,草籽应均匀播撒于边坡表面,并作好保护措施,当土质不宜于植物生长时,应在坡面先铺混有营养物资的种植土。路堑边坡种草边坡过陡时,可将草籽与营养泥混合,采用液压喷播。 五、路基路面排水
路面水由两侧土路肩分散排除,通过边沟或排水沟引入天然沟渠排除。所有排水沟、边沟采用M7.5 号浆砌片石加固。
路面端部土路肩上采用沥青混凝土拦水带结合泄水口和边坡急流槽,排除路面表面水。 超高段路面排水采用缝隙式排水管,结合集水井和横向排水管、急流槽等引排至排水沟;挖方及低填方路段是通过中央分隔带设置开口过水槽,将水排到路基内侧,连同内侧路面水,汇入边沟或经急流槽汇入排水沟中。
所有排水沟和边沟采用M7.5 号浆砌片石加固。 排水工程施工注意事项:
⑴路基施工中,为保证施工质量,应首先做好排水工程及施工场地的临时排水设施,然后再做主体工程。无条件时,至少应将排水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
⑵排水设施要求顺适,沟底平整,排水畅通。施工时应使其直线顺直,曲线圆滑。 六、取、弃土方案
由全线统一安排。 七、路面设计
1、路面结构
⑴正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行车道、路缘带路面结构如下: ① 沥青混凝土面层:4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I) 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I) 6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AC-25I) ② 基层:34cm水泥稳定碎石 ③ 底基层:20cm石灰粉煤灰土
⑵互通立交匝道收费站收费广场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组合如下: ① 面层:水泥混凝土面板26cm ② 基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 ③ 底基层:20cm石灰粉煤灰土 ⑶附属部位路面结构
土路肩顶部现浇C15无砂混凝土进行加固,厚度同面层厚度。 ⑷互通立交匝道
根据交通量调查情况,结合本地区其它公路匝道路面设计、建设经验,拟定互通立交匝道路面结构如下:
4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I) 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I) 6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AC-25I) 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30cm石灰粉煤灰土底基层 2、路面结构设计参数
路面设计采用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多层弹性连续体系理论,以设计弯沉值为路面整体
第 3 页 共 5 页
刚度的设计指标,以沥青混凝土面层和整体性材料基层的容许弯拉应力进行验算,沥青路面设计指标如表8-1。
沥青路面设计指标 表8-1 路面设计弯沉值一个车道上的弯沉设计一个车道上拉应力设计(1/100mm) 累计轴次(×106) 累计轴次(×106) 正线 24.1 950.6 938.0 匝道 29.0 381.2 375.9
计算采用设计参数如表8-2。
材料设计参数 表8-2
材料名称 20℃抗压回弹模15℃抗压回弹模劈裂强度量(Mpa) 量(Mpa) (Mpa) 备注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1000 1500 0.7 AC-16Ⅰ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1000 1500 0.7 AC-20Ⅰ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900 1200 0.6 AC-25Ⅰ 水泥稳定碎石 1000 1000 0.5 二灰土 600 600 0.35 土基 40 3、材料要求 ⑴沥青混凝土 ① 材料级配
沥青混合料材料级配 表8-3 通过下列方孔筛(mm)的重量百分比(%) 结构类型 31.5 26.5 19 6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上面层AC-16I 100 95-100 76-90 58-78 42-63 32-50 22-37 16-28 11-21 7-15 4-8 中面层AC-20Ⅰ 100 95-100 75-90 62-80 52-72 38-58 28-46 20-34 15-27 10-20 6-14 4-8 下面层AC-25Ⅰ 100 95-100 75-90 62-80 53-73 43-63 32-52 25-42 18-32 13-25 8-18 5-13 3-7 ② 沥青
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沥青选用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AH-90号。其各项指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附录C“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的规定。
③ 石料
上面层直接与车轮接触,要求石料具有良好的抗滑、耐磨性能,中、下面层骨料选用当地各项指标符合要求的石灰岩。
各层集料要求干燥、洁净、无风化、无杂质,各项技术指标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
④ 矿粉(<0.075mm)
矿粉采用由石灰岩磨制的石灰石粉,其亲水系数应小于1.0,含水量不大于1%,视密度不小于2.5t/m3,小于0.075mm颗粒含量不小于80%。
⑤ 抗剥落剂
片麻岩与沥青的粘附性不满足规范要求,为3~4级,掺加沥青用量的3‰AST-3型抗剥落剂后,要求其粘附性达到5级。施工中上面层沥青混合料中应掺加沥青用量3‰~4‰的抗剥落剂,以提高骨料与沥青的粘结力。
⑥ 封层及粘层
封层:下封层采用层铺法双层沥青表处,第一层采用S12(5~10mm),第二层采用S14(3~5mm)规格,S12、S14均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选定。封层沥青采用PC-2阳离子慢裂乳化石油沥青。基层铺筑结束待表面稍干后,应立即进行下封层的施工,除中央分隔带外全断面铺设(延伸至路肩边缘处),中央分隔带开口部分贯通铺设。粘层油用于沥青混合料与路缘石的接触面上,以及在铺筑上层沥青混凝土前其下面的沥青混合料已被污染时。粘层可采用快、中凝液体石油沥青或煤沥青,其规格和质量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粘层油的要求。
⑵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基层应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为尽可能减少基层的收缩裂缝。 ① 集料的级配组成见表8-4
水泥稳定碎石集料级配组成 (方孔筛) 表8-4
通 过 下 列 筛 孔 (mm) 的 重 量 百 分 率 (%) 40 31.5 26.5 19 9.5 4.75 2.36 0.6 0.075 100 90—100 72-89 47-67 29-49 17-35 8-22 0-7 ②压实度
压实度不小于98%,其七天浸水抗压强度不应小于3.0MPa。
第 4 页 共 5 页
⑶二灰土底基层
①石灰采用当地石灰岩烧制的石灰,石灰等级不应小于Ⅱ级。石灰质量一定要在检验合格后使用。
②粉煤灰: 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粉煤灰中SiO2、Al2O3和Fe2O3的总含量不小于70%,烧失量不应超过20%,比表面积大于2500cm2/g,采用湿粉煤灰的含水量不超过35%。 ③土:土最好选用Ip=12~18之间粘性土,土中土块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15mm,有机质含量不大于10%。
④压实度不小于95%,其七天浸水抗压强度不应小于0.5MPa。
4、水泥混凝土路面
收费站设置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水泥标号采用42.5级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的设计弯拉弹性模量为30×103MPa,弯拉强度为5.0MPa。碎石采用石灰岩碎石,最大粒径应不大于40mm,含泥量小于1%,针片状含量不大于15%,硫化物与硫酸盐的含量不大于1%。
基层及底基层材料及技术要求同沥青混凝土路面。 ⑴收费广场水泥混凝土面板的平面尺寸及接缝设计 ① 平面尺寸
板块的平面尺寸划分参照《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的规定,结合收费岛的平面尺寸、形状以及路面排水的要求,纵缝以收费岛中心划分,适当地加大了板块长度。除岛头面板只采用边缘钢筋加强外,其余板块均用钢筋网顶面进行加强,钢筋网的位置距离板顶面9厘米。 ② 接缝设计
纵缝:考虑到施工及营运中汽车频繁启动、地基强度等因素,纵向缩缝采用假缝,并加拉杆,;纵向施工缝采用平缝加拉杆型式。
横缝:横缝均设置了传力杆;刚柔路面衔接处横向缩缝采用平缝。 ③ 拉杆及传力杆
拉杆一般设置于纵缝处,采用φ16螺纹钢筋;在刚柔路面衔接处的缩缝内亦设置了拉杆。
传力杆一般设置于横缝内,采用φ32光圆钢筋,传力杆间距30cm,杆长70cm。 5、施工注意事项、
⑴各种路用材料在进行技术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 5 页 共 5 页
⑵路面开工前, 应按照《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对沥青混合料、水泥混凝土、水泥稳定碎石、二灰土先进行室内配合比设计及有关试验,进一步确定混合料的配比、沥青用量、压实度等。并在施工中严格控制。
⑶为保证施工质量,沥青混合料、水泥稳定碎石及二灰土均采用拌和站拌和,并采用半幅全断面机械摊铺法施工。
⑷基层、底基层的养生不得少于七天。养生期间除洒水车外,应禁止一切车辆通行,施工车辆应从便道进出施工地点。
⑸禁止在不利季节、不利时间进行路面施工。严禁在雨中施工和雨后立刻施工。
⑹基层、底基层所采用的石灰,其存放时间不宜过长。如果存放时间较长时,应采用覆盖封存措施,妥善保管。每存放10天应对石灰进行活性氧化物CaO+MgO含量的检测,当其含量低于规范要求时,应进行当量换算而增加石灰剂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