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当代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

2021-01-23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浅析当代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当代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

□陈朵怡

要:历史悠久的中国画经过数千年岁月的洗礼而经久不衰,其多变的形式能够让艺术家尽情创作,表达出内心深处对生活的

感悟。如今,中国画的传承面临一些问题,但是中国画的创作队伍正在逐步壮大,新的种子不断萌芽,新时代的艺术家在继承传统艺术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

关键词:中国画传承发展写意工笔

一、东方艺术的璀璨明珠:中国画的历史

中国画是充满我国民族特色的产物,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艺术结晶,是世界艺术体系中独一无二的存在。其独特的审美成为东方艺术的典型代表,也影响了许多其他国家的艺术。中国画使用毛笔蘸取墨汁在宣纸上作画,墨色醇厚,不论是生宣还是熟宣都能展现出独特的美感。中国画是中国古人在长期的绘画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绘画体系,是中国艺术的瑰宝。中国画与西方绘画有许多不同,不讲究焦点透视,也不在意外形轮廓,而是注重作者情感的抒发,即“以形写神”。西方绘画大多讲究明暗透视,关注外形是否准确,通常以较多的笔触、丰富的色彩表现物体。中国画以精炼的笔触,三两笔就勾勒出事物的形状。

按照表现形式划分,中国画可以分为写意和工笔等类型。写意画跳出了自然的束缚,画家以笔墨作为情感的载体,在宣纸上抒发自己的情感。它脱离了空间的束缚却不离大形,避免过于随意,赋予对象独特的思考。工笔画讲究一丝不苟,注重线条和细节之美,这是其区别于写意画的重要特点。工笔画的技法主要有“描、分、染、罩”等,其中白描是基础,力度的变化、笔墨的浓淡和线条的流畅程度等,都是评判作品好坏的标准。

中国画独特魅力之处除了材质、技法以外,还在于其包含深层次的文化底蕴。文人墨客热爱吟诗作赋,他们将诗歌融入绘画,赋予其内涵和寓意。明代唐寅作《桃花庵诗图》(图1)勾勒出桃花娇艳欲滴之美,而诗句则升华了画作的整体内涵,表明了唐寅安贫乐道的旷达胸怀和诗酒逍遥的人生境界。这种诗画合一的艺术手法表明中国画家的艺术修养与文学素养兼备,这是中国画独具特色的地方。中国画历经上千年的发展历史,名扬海内外。它借助与西方绘画全然不同的媒介与思想进行创作,画面高雅,意境深远,是东方艺术的一颗璀璨明珠。

化地学习画者的人品、性格,学习传统美学、传统哲学、传统画论,从而在各方面向传统艺术的内核靠拢。

中国画具有独特的审美,但依托传统文化,一直拥有一个大体的方向。每位画家都要肩负其传承的使命,明确画理,讲究个人修养,向他人传递中国画的正确审美和精神内核。如今,国外有许多人参观中国画画展或是收藏中国画作品,但他们对作品背后的故事、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等不甚了解,忽视了东方艺术背后的思想理

二、传统与挑战:中国画的传承

1.传承的重要性

中国画的创作非常讲究传承,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特殊绘画材质和创作手法共同决定的。与其说传承画技,不如说是继承文化遗产。要想学好中国画,就要勤向师长、友人、先人学习。向他人学习是学习中国画的良好途径,因为这样可以取他人之长,快速进步。技法是学习中国画需要掌握的基础,它是前人经过无数次失败后得出的技巧。每个人的技法不尽相同,画面具有各自独特的风格。临摹大师的作品,学习他们的技巧,这是初学者的必经之路,要通过临摹提升自己水平。但是,一味学习他人的技巧而不进行自我吸收和变通,就会如齐白石所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所以,不能照搬前人的方法,要学习前人的技法作为基础,从中发展出自己的变化。

除了技法上的传承之外,思想上的传承也极为重要。中国画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品质,在学习中国画时,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

图1

14

美术时空ARTEDUCATIONRESEARCH念,这就需要画家传播中国画的内在精神。其实,国内亦有一些人对于中国画所追求的艺术精神不甚了解,所以只有传承才能传播,才能让更多的人欣赏中国画、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2.中国画传承面临的问题(1)西方艺术大量涌入近代以来,中国画不再像以往那样在封闭的环境中独自发展,而是和油画、版画、雕塑等共同发展,这种情况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尤为明显。改革开放以后,频繁的对外交流,使大量优秀的西方艺术作品涌入国内。一时间,各种新颖、色彩鲜艳的画作吸引了一些国人的眼球,被大力追捧,导致一些学生认为学油画很时髦,而学中国画有些落伍,学习热情不再高涨。(2)课堂教育缺失如今,学校更重视文化课,学生很难把精力投入艺术学习,课余时间也较少。如此一来,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学习的中国画就遭到了冷遇。美术课堂教学涉及中国画的题材不多,而且由于使用材料多、纸张尺寸大等问题,能在课堂上当堂练习的次数少之又少。缺少对于少年儿童的启迪,中国画的传承就变得更加困难。(3)师承关系淡化中国画非常讲究师承关系,古代画论对中国画的师承就有记载。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指出:“若不知师承传授,则未可议乎画。”明代沈周与文徵明、近代齐白石与李苦禅等赫赫有名的画家,皆以师承相传。这其实不单单是艺术方面的教诲,更包含品位、修养、做人之道等方面的传承。拥有优良品质的画家,往往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师承并非一味跟随老师学习,而是包含老师授课、临摹写生和传统画论等多个方面,但毫无疑问,老师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如今的中国美术教育以美术学院为主,从事中国画创作的人首先会问毕业院校,私人传授并不被大众广泛认可。大学不断扩招,录取人数逐年增加,每年都有大量学生进入学校学习,造成一名教师教授多名学生、师资力量不足等现象。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张伟平认为,对传统的忽视使学生离中国画的传统核心越来越远。学生若基础不好,往往首先想到的不是以传统的中国画教学方法训练他们,而是让他们练习素描等西式的造型方法。如果能够更加注重师承,吸取师徒、自学模式的长处,就不仅是对绘画知识的补充,而且是对师德、品质、为人方面的升华。西融合的观点,但也经历了无数次实践后才得出相应的方法。每个民族的艺术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当代艺术家可以学习其他艺术体系中优秀的、适合中国画发展的方面,从而赋予中国画新的生命活力,促进中国画的不断发展。2.树立创新意识中国画的灵感来源于生活,画家通过描绘出生活中的事物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八大山人作为写意派画家,在艺术创作时打破世俗偏见,加入趣味元素进行创新,摸索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夸张且极具抽象意味。八大山人热爱生活,细心观察自然界动物的一举一动,其所画的鸟、鱼形象生动且白眼向人,表现出八大山人不在意世俗眼光的孤高桀骜。这种创新赋予了中国画丰富的画面表现形式,也提高了其精神内涵。新时代的艺术家在传承传统艺术形式的同时,也要大胆创新,新颖的思想才是中国画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艺术的创作形式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宣纸、毛笔也不再是中国画必须借助的媒介,一些新兴科技正在悄然丰富中国画的作画方式。电脑、数位板、压感笔等现代电子设备,让艺术家可以随时随地在电脑上运用水墨纹理的笔刷进行中国画创作,熟练的艺术家甚至能创作出与纸制中国画相同的画面感。此外,当下新颖的彩墨画、装裱技术等都是创新的实际体现。中国画不能故步自封,若不做出改变,将很难与时代接轨。中国画的发展要树立创新意识,要以一种包容、接纳的态度迎接新时代的发展。结语从古到今,传承和发展一直是民族艺术面临的难题,中国画也不例外。作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新一代艺术家在如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更要肩负起传承和发展的重任。中国画已传承千年,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艺术,中国画艺术家要学会汲取先人的手法和智慧,虚心求学,传承其绘画方法和思想文化内核。时代在发展,中国画也在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往来愈加频繁,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在碰撞中融合发展。虽然绘画理念截然不同,但各有所长。为了更好地发展中国画,一些画家舍弃了中国画中一些陈旧的观念,融入西方绘画的优秀理念,给中国画带来了新的生命力。中国画的创新应紧跟时代的发展,徐悲鸿说:“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艺术要遵循社会的发展规律进行创作,不可止步不前。我们应该秉持新的时代思想,对古老的中国画艺术保持一颗谦卑之心,传承、发展中国画艺术,使其在中国乃至世界继续展现出迷人的魅力。参考文献:[1]李萌.对当代中国画发展的认识和思考.戏剧之家,2015(8).[2]何明.创新是中国画发展的必由之路.美术界,2005(9).[3]安祥祥.中国画传承问题浅谈.艺术教育,2014(11).[4]丁尔丁.中国画传承与创新的再认识.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韩新媒体学院)编辑张泽三、机遇与挑战:中国画的发展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节奏不断加快,许多事物为了不被时代淘汰都在做出改变。中国画在当下的发展是一个严肃的课题,要想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就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首先,必须在尊重历史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中国画画技和思想等优秀的方面,摒弃一些不利于其今后发展的观点,不能一味继承,要以“古为今用”的原则发展当今的中国画艺术。在多元化融合的趋势下,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也在渐渐融合,一些知名画家如吴冠中、徐悲鸿等将西方艺术中的一些优秀理念、风格融入中国画,发展出了不同于古代传统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当然,融合新元素不应盲目,徐悲鸿、吴冠中等人虽秉承中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