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2·台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陈敬宗,字光世,慈溪人。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永乐大典》。.书成,授刑部主事。又与修《五经四书大全》,再修《太祖实录》,授翰林侍讲。内艰归。 宣德元年起修两朝实录。明年转南京国子监司业。帝谕之曰:“侍讲,清华之选;司业,师儒之席。位虽不崇,任则重矣。”九年,秩满,迁祭酒。正统三年上书言:“旧制,诸生.以在监久近,送诸司历事。比来,有因事予告者,迁延累岁,至拨送之期始赴,实长奸惰。请以肄业多寡为次第。又近有愿就杂职之例,士风卑陋,诚非细故,请加禁止。”从之。
敬宗美须髯,容仪端整,步履有定则,力以师道自任。立教条,革陋习。六馆士千余人每升堂听讲设馔会食整肃如朝廷稍失容即令待罪堂下。僚属惮其严,诬以他事,讼之法司。.周忱与敬宗善,曰:“盍具疏自理。”为属草,辞稍迁就。敬宗惊曰:“得无诳君耶?”不..果上,事亦竟白。
①
满考,入京师,王振欲见之,令忱道意。敬宗曰:“吾为诸生师表,而私谒中贵,何以对诸生?”振知不可屈,乃贻之文锦羊酒,求书程子《四箴》,冀其来谢。敬宗书讫,署名而已。返其币,终不往见。王直为吏部尚书,从容谓曰:“先生官司成久,将荐公为司寇。”.敬宗曰:“公知我者,今与天下英才终日论议,顾不乐耶?”性善饮酒,至数斗不乱。襄城伯李隆守备南京,每留饮,声伎满左右。竟日举杯,未尝一盼,其严重如此。
十二年冬乞休,不允。景泰元年九月与尚书魏骥同引年致仕。家居不轻出。有被其容接者,莫不兴起。天顺三年五月卒,年八十三。后赠礼部侍郎,谥文定。
初,敬宗与李时勉同在翰林,袁忠彻尝相之。曳二人并列曰:“二公他日功名相埒。”.敬宗仪观魁梧,时勉貌稍寝,后二人同时为两京祭酒。时勉平恕得士,敬宗方严。终明世称.贤祭酒者,曰南陈北李。
(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一》)
注:①王振:明英宗时专权的宦官。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修《永乐大典》 与:参与。 .
B.盍具疏自理 理:道理。 .C.袁忠彻尝相之 相:观察。 .D.时勉貌稍寝 寝:丑陋。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诬以他事,讼之法司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B.返其币,终不往见 民到于今受其赐 ..C.位虽不崇,任则重矣 欲速则不达 ..
D.为属草,辞稍迁就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敬宗任国子监司业时,锐意革除内部弊端陋习,他上书给皇上,请求按生员在监学习时间的长短安排外放历事的顺序,得到了准许。
B.陈敬宗对监生和僚属要求严格,所掌监馆纪律严明、秩序井然,且注重以身立范,因而遭到下属的诬陷,所幸并未因此丧失皇帝的信任。
C.大权在握的宦官王振想与陈敬宗增进私交,示意他去拜谒自己,敬宗不予理会;后又送来厚礼,求其抄书,敬宗却将礼物返还,可见其端肃耿直。
D.陈敬宗曾与李时勉分任南北两京的祭酒职务,两人仪容、个性和治校方式虽有不同,但贤德、才能都被人们称颂,并称“南陈北李”。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六馆士千余人每升堂听讲设馔会食整肃如朝廷稍失容即令待罪堂下。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为诸生师表,而私谒中贵,何以对诸生?
- 1 -
(2)竟日举杯,未尝一盼,其严重如此。 二、(2012·衢州一中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张安世,字子孺,少以父任为郎,用善书给事尚书,精力于职,休沐未尝出。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上.奇其才,擢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
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秉政,以安世笃行,光亲重之。久之,天子下诏曰:“右将军光禄勋安世辅政宿卫,肃敬不怠,十有三年,咸以康宁。夫亲亲任贤,唐、虞之道也,其封安世为富平侯。”
大将军光薨后数月,御史大夫魏相上封事曰:“车骑将军安世事孝武皇帝三十余年,忠信谨厚,勤劳政事,国家重臣也,宜尊其位,以为大将军。”上亦欲用之。安世闻指,惧不敢当,请闻求见,免冠顿首曰老臣诚自量不足以居大位继大将军后唯天子稍哀以全老臣之命。上笑曰:“君言太谦。君而不可,尚谁可者!”安世深辞弗能得。 .尝有所荐,其人来谢,安世大恨,以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邪?绝勿复为通。有郎功高..
不调,自言,安世应曰:“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绝不许。已而郎果迁。莫府长史迁,辞去之官,安世问以过失。长史曰:“将军为明主股肱,而士无所进,论者以为讥。”安世曰:“明主在上,贤不肖较然,臣下自修而已,何知士而荐之?”其欲匿名迹远权势如此。
安世自见父子尊显,怀不自安,为子延寿求出补吏,上以为北地太守。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光。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 ..元康四年春,安世病,上疏归侯,乞骸骨。天子报曰:“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憾而上书大将军、.富平侯印?薄朕忘故,非所望也!愿将军强餐食,近医药,专精神,以辅天年。”安世复强起视事,至秋薨。天子赠印绶,送以轻车介士,谥曰敬侯。 .
(节选自《汉书·张安世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 识:通“志”,记住。 .B.其人来谢,安世大恨 恨:遗憾。 .C.绝勿复为通 通:通报,举荐。 .D.是以能殖其货 殖:增加。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君而不可,尚谁可者 .②归而求救国之策 .
B.①朕所不及,得数问焉 .②或师焉,或不焉 .C.①富于大将军光 .②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①送以轻车介士 .
②奚以知其然也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皇上巡视河东,曾经丢失三箱书,张安世把书中的内容详备地写出来,皇上认为他的才能不同一般,提拔他做了尚书令,调任光禄大夫。
B.张安世选贤举能却不愿接受别人的道谢。他极力隐藏名声,疏远权势。
C.霍光死后,有人奏请皇上让张安世接任大将军之职。张安世得知此事,不喜反忧,向皇帝极力推辞但没有成功。
D.张安世对家人的要求尤其严格。他认为父子俱为显贵,内心不安,便请求将儿子调离
- 2 -
京城做北地太守。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免冠顿首曰老臣诚自量不足以居大位继大将军后唯天子稍哀以全老臣之命。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军为明主股肱,而士无所进,论者以为讥。 (2)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 三、(2012·杭州十四中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元绛,字厚之,其先临川危氏。唐末,曾祖仔倡聚众保乡里,进据信州,为杨氏所败,.奔杭州,易姓曰元。祖德昭,仕吴越至丞相,遂为钱塘人。绛生而敏悟,五岁能作诗,九岁谒荆南太守,上诸朝,贫不能行。长,举进士,以廷试误赋韵,得学究出身。
再举登第,调江宁推官,摄上元令。民有号王豹子者,豪占人田,略男女为仆妾,有欲告者,则杀以灭口。绛捕置于法。甲与乙被酒相殴击,甲归卧,夜为人断足。妻称乙,告里.长,执乙诣县,而甲已死。绛敕其妻曰:“归治而夫丧,乙已伏矣。”阴使信谨吏迹其后,望一僧迎笑,切切私语。绛命取僧系庑下,诘妻奸状,即吐实。人问其故,绛曰:“吾见妻.哭不哀,且与伤者共席而襦无血污,是以知之。”
安抚使范仲淹表其材,知永新县。豪子龙聿诱少年周整饮博,以技胜之,计其赀折取上..腴田,立券。久而整母始知之,讼于县,县索券为证,则母手印存,弗受。又讼于州,至击.
登闻鼓,皆不得直。绛至母又来诉绛视券呼谓聿曰券年月居印上是必得周母他牍尾印而撰伪券续之耳。聿骇谢,即日归整田。
绛为官精明,然不苛暴。知通州海门县,淮民多盗贩盐,制置使建言,满二十斤者皆坐徒。绛曰:“海滨之人,恃盐以为命,非群贩比也。”笞而纵之。擢江西转运判官、知台州。.州大水冒城,民庐荡析。绛出库钱,即其处作室数千区,命人自占,与期三岁偿费,流移者皆复业。又甓其城,因门为闸,以御湍涨。后人守其法。 .后绛入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寻拜三司使、参知政事。绛所至有威名,工于文辞,为..流辈推许。虽在中书,而蕃夷书诏,犹多出其手。数请老,神宗命其子耆宁校书崇文院,慰留之。既得谢,帝眷眷命之曰:“卿可营居京师,朕当资币金,且便耆年仕进。”绛曰:“臣有田庐在吴,乞归鬻之,即筑室都城,得望属车之尘,幸矣。敢冀赐邪?”既行,追赍白金千两,敕以蚤还。绛至吴逾岁,以老病奏,恐不能奉诏。三年而薨,年七十六。赠太子少师,谥曰章简。
(《宋史·列传一百二》,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绛命取僧系庑下 系:捆绑。 .
B.豪子龙聿诱少年周整饮博 博:斗殴。 .C.恃盐以为命 恃:依靠。 .
D.寻拜三司使、参知政事 寻:不久。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因门为闸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B.则杀以灭口 以技胜之 ..C.为杨氏所败 为流辈推许 ..D.又讼于州 以其无礼于晋 ..
3.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元绛“为官精明”和“不苛暴”的一项是( ) A.绛敕其妻曰:“归治而夫丧,乙已伏矣。”
绛曰:“海滨之人,恃盐以为命,非群贩比也。”
B.绛曰:“吾见妻哭不哀,且与伤者共席而襦无血污,是以知之。” 县索券为证,则母手印存,弗受。 C.绛捕置于法。
即其处作室数千区,命人自占,与期三岁偿费。
- 3 -
D.以技胜之,计其赀折取上腴田,立券。 既行,追赍白金千两。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绛至母又来诉绛视券呼谓聿曰券年月居印上是必得周母他牍尾印而撰伪券续之耳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阴使信谨吏迹其后,望一僧迎笑,切切私语。
(2)臣有田庐在吴,乞归鬻之,即筑室都城,得望属车之尘,幸矣。 四、(2012·宁波鄞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留侯论
[宋]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固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迎。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而愚以为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选自《古文观止》卷之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 见:表现。 .B.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 轻:轻率。 .
C.养其全锋而待其敝 敝:通“弊”,弊端。 .D.不称其志气 称:相称。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其末可乘而.A.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而归臣妾于吴者.B.市人之言语多于.
仆妾之役而命以.C.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 4 -
状貌乃如妇人女子而其.D.
臣从其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亮出中心论点,即“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并以此为基础,
指出有匹夫之勇与天下大勇之分
B.张良一生可写可论者甚多,作者只选取圯上受书和辅佐高祖两件事,前者说明张良之“忍”的难能可贵,后者强调张良之“忍”的巨大作用,选材紧扣题旨,行文不枝不蔓。
C.对张良“圯上受书”之说,作者大胆“翻案”;一是除去“圯上老人”身上的神奇诡异之气,二是指出老人“其意不在书”,而在折其刚锐之气,使张良能忍小忿而就大谋。
D.这篇散文言简意赅,分析透彻,作者广征史实,不仅引用勾践卧薪尝胆等善于隐忍的正面例子,而且引用项羽等不善于隐忍的反面例子,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2)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黄宪字叔度,汝南慎阳人也。世贫贱,父为牛医。
遇宪颍川荀淑至慎阳,遇宪于逆旅,时年十四,淑竦然异之,揖与语,移日不能去。谓.宪曰:“子,吾之师表也。”既而前至袁阆所,未及劳问,逆曰:“子国有颜子,宁识之乎?”.阆曰:“见吾叔度邪?”是时,同郡戴良才高倨傲,而见宪未尝不正容,及归,罔然若有失.
也。其母问曰:“汝复从牛医兒来邪?”对曰:“良不见叔度,不自以为不及;既睹其人,..则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固难得而测矣。”同郡陈蕃、周举常相谓曰:“明月之间不见黄生,则鄙吝之萌复存乎心。”及蕃为三公,临朝叹曰“叔度若在,吾不敢先佩印绶矣”。太守王.
龚在郡,礼进贤达,多所降致,卒不能屈宪。郭林宗少游汝南,先过袁阆,不宿而退;进往.
从宪,累日方还。或以问林宗。林宗曰:“奉高之器譬诸氿滥虽清而易挹叔度汪汪若千顷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
宪初举孝廉,又辟公府,友人劝其仕,宪亦不拒之,暂到京师而还,竟无所就。年四十.八终,天下号曰“征君”。
论曰:黄宪言论风旨,无所传闻,然士君子见之者,靡不服深远,去瑕疵。将以道周性全,无德而称乎?余曾祖穆侯以为宪鰤然其处顺,渊乎其似道,浅深莫臻其分,清浊未议其方。若及门于孔氏,其殆庶乎!故尝著论云。 .
(《后汉书·黄宪传》)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淑竦然异之 异:以……为异。 .B.子国有颜子 国:郡县。 .C.先过袁阆 过:拜访。 .D.宪亦不拒之 拒:抵御。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而见宪未尝不正容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不自以为不及 ..
- 5 -
军中无以为乐 ..C.则鄙吝之萌复存乎心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 .D.其殆庶乎 .
其皆出于此乎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黄宪家世贫贱,但十四岁时即被当时贤达誉为“师表”,并将其与孔子得意的弟
子颜回相提并论,足见其德行操守出众。
B.第二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对比、衬托等手法来表现黄宪的博大胸怀与深厚学识;“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是对黄宪极高的评价。
C.对于仕途,黄宪既不刻意回避,也不积极钻营,朋友劝他到京师做官,黄宪虽“竟无所就”,也不改黄宪在时人心中形象
D.本文写人物,通篇没有正面着墨人物事迹,只是借别人的言论如绿叶烘托红花写出,体现出不同于一般人物传记的鲜明特色。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奉高之器譬诸氿滥虽清而易挹叔度汪汪若千顷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守王龚在郡,礼进贤达,多所降致,卒不能屈宪。
(2)黄宪言论风旨,无所传闻,然士君子见之者,靡不服深远,去瑕疵。
- 6 -
参考答案
一、1.B 解析:“理”为“申辩”的意思。
2.D 解析:A项,“以”均为介词,拿、用。B项,“其”均为代词,他的,他们的。C项,“则”均为连词,表转折,却,但。D项,“为”前一个为介词,替、给;第二个为判断词“是”。
3.A 解析:陈敬宗上书皇帝请求革除国子监内部弊端陋习,不是在他任国子监司业时,而是在升任国子监祭酒之后。
4.答案:六馆士千余人/每升堂听讲/设馔会食/整肃如朝廷/稍失容/即令待罪堂下。 解析:结合原文,理解大意,是断句的基础。只要抓住这段话的核心内容是讲设馆讲学,纪律严明,就不难作出准确判断。
5.参考答案:(1)我是各位监生的老师和表率,却私底下去拜见得势的宦官,那我还有什么脸面去面对各位监生?
(2)敬宗整天举杯喝酒,从不看一眼歌伎,他严肃稳重到了这种地步。 解析:(1)句要准确理解“表”(表率),“私谒”(私底下去拜见),“何以”(“凭什么”“还有什么脸面”)。(2)要准确译出“竟日”(整天),“盼”(看),“严重”(严肃稳重)。
参考译文:陈敬宗,字光世,浙江慈溪人。永乐二年中进士。被选拔为庶吉士,到文渊阁进学,参与编修《永乐大典》。该书编撰完成后,被授刑部主事。又参与编修《五经四书大全》,又修纂《太祖实录》,被授予翰林院侍讲一职。因为母丧而离职回家。
宣德元年起用他编修两朝史实记录。第二年转任南京国子监司业。皇帝对他说:“侍讲这职务,是清高显贵的位置;司业这职务,是学官的席位。职位虽然不高,但责任重大呀。”宣德九年,满了一秩(十年),被提升为祭酒。正统三年上奏章说:“按照旧例,各位监生按入国子监的时间长短,拨送给各个部门历事实习。近来,有些监生因事请假,耽误了好几年的时间,到了快拨送历事时才赴监,(根本没有坐监学习)这实际上助长了奸猾懒惰的风气。请求按他们在国子监学习时间的长短来安排(外放历事的)次序。近来又有些监生贪图眼前小利,愿意改就杂职,造成了读书人的学风卑陋,这真不是小事,请求加以禁止。”皇帝同意了。
陈敬宗须髯美丽,容貌端正,步态稳健,力求用老师的规范约束自己。立了教规,革除陋习。六个监馆有读书人一千多,每当开堂听讲,或是设宴会餐时,都整齐有序,威严肃穆像朝堂上一样。士人稍有仪容上的失误,敬宗就让他们在堂下等待受责罚。下属害怕他的严厉,就用其他的事诬陷他,把他讼告到法司。周忱和陈敬宗关系友好,说:“为什么不写奏疏来为自己辩白。”他替陈敬宗写了初稿,言辞显得曲意将就。敬宗吃惊地说:“这不是欺骗君主吗?”终究也没有上奏疏,他被诬告的事后来也终于真相大白。
到了要考察官吏政绩的时候,陈敬宗进京师,宦官王振想见他,拉拢他,让周忱示意。陈敬宗说:“我是各位监生的老师和表率,却私底下去拜见得势的宦官,那我还有什么脸面去面对各位监生?”王振知道不能使他屈服,就送给他漂亮的丝织品、羊、酒,求他抄写程颐的《四箴》,希望敬宗来道谢。敬宗写完,在后面署了名而已。把馈赠的礼品全部送还,最终也没有去见王振。王直当时是吏部尚书,随口对他说:“先生任祭酒一职很久了,想接下来推荐你做司寇。”敬宗说:“您是了解我的,现在能整天和天下有才华的人讨论切磋,难道不是快乐的事情吗?”敬宗生性爱喝酒,能喝几斗而不醉。襄城伯侯李隆守备南京城,每次留敬宗喝酒,召很多歌伎在旁边。敬宗整天举杯喝酒,从不看一眼歌伎,他严肃稳重到了这种地步。
正统十二年冬天,请求辞去官职,未得到允许。景泰元年九月,和尚书魏骥一同告老辞官。住在家里轻易不外出。有被他接见的人,没有不因而感动奋起的。天顺三年五月辞世,享年八十三岁。去世后被授予礼部侍郎的官衔,谥号文定。
当初,陈敬宗和李时勉同在翰林院,袁忠彻曾经观察过他们。拉着两个人并排说:“二位日后功名将相等。”敬宗仪态魁梧,时勉相貌稍显丑陋,后来两人同时分别做了南京和北京的祭酒。时勉平和宽容,敬宗则正直严厉。整个明代世人认为称得上贤明祭酒的,就只有南边的陈敬宗和北边的李时勉。
二、1.C 解析:通:交往,往来。
2.C 解析:A项,①连词,表假设,如果;②连词,表顺接。B项,①代词,你;②语
- 7 -
气词,不译。C项都是介词,比。D项,①介词,用;②介词,凭。
3.D 解析:“便请求将儿子调离京城做北地太守”有误,原文是“上以为北地太守”。 4.答案:免冠顿首曰/老臣诚自量不足以居大位/继大将军后/唯天子稍哀/以全老臣之命。 解析:解答此题只要抓住“曰”等标志性词,就基本可以推测出大意,再根据一定的语感,就能判断出这几句话的意思,断句就可完成。
5.参考答案:(1)将军作为圣明皇帝的辅佐大臣,却对贤良士人没有举荐提拔,舆论拿这个作为批评焦点。
(2)天子非常敬畏大将军霍光,然而内心亲近张安世,亲密程度胜于霍光。 解析:(1)翻译句时,要准确理解“股肱”“论者”这两个要点,全句大意要贯通。(2)句要译准“尊惮”“内”“密”介宾短语后置等几个要点,全句通顺。
参考译文:张安世,字子孺,年轻时因父亲关系做了郎官,因擅长书写而供职尚书,尽力于职责,例行假日没有外出过。皇上巡视河东,曾经丢失三箱书,下诏询问没有人能知道。只有张安世记住了书的内容,把书中的内容详备地写出来。后来悬赏征求找到了那些书,用来校对没有什么遗漏的,皇上认为他的才能非凡,提拔他做了尚书令,调任光禄大夫。
汉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执掌政权,因为张安世品行忠厚,霍光亲近重用他。过了一段时间,天子下诏说:“右将军光禄勋张安世辅佐政务,担任宿卫,严肃恭敬,从不怠慢,在任十三年,上下都能康乐安宁。信任亲人任用贤人,是唐虞时代的治国原则,就封张安世为富平侯。”
大将军霍光死后几个月,御史大夫魏相呈奏密章说:“车骑将军张安世侍奉汉武帝三十多年,忠诚信实,谨慎宽厚,勤于政事,日夜操劳,从不懈怠,是国家重臣,应该提升他的职位,就让他担任大将军职务。”汉宣帝也正想任用他。张安世听说了皇帝的旨意,恐惧不安,不敢接受任命,找机会请求面见皇帝,脱帽叩头说:“我想自己实在难以胜任重大职务,接替大将军霍光,恳请皇帝稍加哀怜,来保全我的性命。”皇帝笑着说:“你的话太过谦虚。倘若你不能胜任,那谁还能胜任呢!”张安世坚持拒绝还是没有得到许可。
曾经推荐了某人,那人来道谢,张安世非常遗憾,认为推荐贤良,介绍有才能的人,哪里有私下感谢的道理?于是跟这个人断绝了关系,不再跟他来往。有个郎官功劳很大,官职得不到升迁,自己找张安世谈起这事,张安世回答说:“您的功劳大,英明的皇上是知道的。臣下为朝廷供职,有什么功劳大小可以自夸呢!”拒绝不答应。没多久,那位郎官果然升迁了。莫府长史升了官,告别长官去赴新职,张安世询问自己执政有何过失。长史说:“将军作为圣明皇帝的辅佐大臣,却对贤良士人没有举荐提拔,舆论拿这个作为批评焦点。”张安世说:“明主在上,对贤良之辈和无能之徒是清楚的,臣下只有加强自我修养罢了,我怎么了解士人并推举他们呢?”他想隐匿名声远离权势的心迹就是如此。
张安世因为父子都被封侯,职位极高,内心极为不安,就为他的儿子张延寿请求外放补充吏职,皇上就让他去北边的地方任太守。张安世居于列侯的高位,封地万户,然而自己穿着粗厚的黑色绸服,夫人亲自纺线绩麻,七百家奴,都有手艺活做,在家里经营产业,一点点积蓄细微的财物,因此能够不断增加财产,比大将军霍光还富有。天子非常敬畏大将军霍光,然而内心亲近张安世,亲密程度胜于霍光。
元康四年春天,张安世患病,呈上报告归还侯爵,请求告老还乡。皇帝答复说:“您年老得病,我很同情。虽然不能办理政事,参谋军务,但您是先帝的大臣,了解政治管理,这是我赶不上的,(有您在)我就能经常请教,您怎么想着要上书归还大将军富平侯印信呢?(今速求去)是待朕不厚,而忘旧恩,不是我对您期望的做法啊!希望您勉力饮食,多看医生,安心养神,来辅助我。”张安世就又勉强上任办公,直到秋天去世。天子赐赠陪葬的荣誉印绶,派遣战车武士护送灵车,赠谥号为“敬侯”。
三、1.B 解析:博:赌钱。
2.C 解析:A项,“因”前者为介词,利用;后者为介词,经由。B项,“以”前者为连词,相当于“而”;后者为介词,凭借。C项,“为”都是介词,表被动。D项,“于”前者是介词,到;后者是介词,对。
3.A 解析:B项的第二句是说原永新县县令的事。C项的第一句仅表明“捕置”,没有“为官精明”和“不苛暴”的意思。D项的第一句是说富豪子弟龙聿的事,第二句是写皇帝“追赍”的事。
4.答案:绛至/母又来诉/绛视券/呼谓聿曰/券年月居印上/是必得周母他牍尾印/而撰伪
- 8 -
券续之耳
解析:此题断句,要注意分清陈述对象和动词以及“曰”字后面的说话内容。 5.参考答案:(1)元绛暗中派遣可靠谨慎的官员跟随在甲妻的后面,远远望见一个僧人笑着迎接(甲的妻子),窃窃私语。
(2)我在吴地有田地房屋,请让我回家卖掉它,就来京城建屋,能够远远看见陛下连接不断的车马扬起的尘土,就是幸事了。
解析:(1)句比较难,要扣“阴”“信”“谨”“迹”“望”“迎笑”等词来准确翻译。(2)句要扣住“田”“庐”“乞”“鬻”“筑室”“属车之尘”等词语准确翻译。
参考译文:元绛,字厚之,他的祖先是临川人,姓危。唐末,元绛曾祖父危仔倡聚集众人保卫乡里,进攻占领信州,后被杨氏打败,逃奔到杭州,改姓元。祖父元德昭,在吴越做官至丞相,于是成为钱塘人。元绛生来就聪明伶俐,五岁就能写诗,九岁时去拜见荆南太守,荆南太守把他推荐到朝廷,但因为贫困不能成行。长大后,参加进士考试,因为在廷试中误用音韵,只得到一个“学究出身”的称号。
第二次参加进士考试,终于登第,调任江宁推官,代理上元县县令。上元县有一个叫王豹子的人,霸占他人的田产,掠夺男人女人作为自己的仆妾,有想告发他的人,就会被杀人灭口。元绛把他抓起来法办了。上元县有甲乙二人酒醉后互相殴打,甲回家睡觉,夜里被人砍断了脚。甲的妻子说是乙砍的,告到里长那里,又抓着乙去到县衙,但此时甲已经死了。元绛告诫甲的妻子说:“回去办理你丈夫的丧事,乙已经伏法了。”元绛暗中派遣可靠谨慎的官员跟随在甲妻的后面,远远望见一个僧人笑着迎接甲的妻子,窃窃私语。元绛立即命令捕获那个僧人,绑在衙门庑下,审讯与甲的妻子通奸的情状,僧人立刻吐露了实情。有人问元绛这样做的缘故,元绛说:“我观察甲的妻子啼哭并不悲哀,而且她与受伤的丈夫同床共席,身上的衣服却无一点血污,因此就明白这个缘故了。”
安抚使范仲淹给皇帝上书描绘了元绛的才能,元绛改任永新县县令。(先前)永新县有一个富豪子弟龙聿诱骗少年周整饮酒赌博,利用技巧赢了周整,计算周整的欠债折算为上等肥沃的田地,并且订立了田契。过了很久,周整的母亲才知道这件事,于是到县衙告状,县令索要田契为证,结果田契上有周整母亲的手印,就不受理。周整母亲又告到州府,直至击登闻鼓(告御状),始终不能弄清曲直。元绛到任后,周母又去告状了,元绛查看田契后,招呼龙聿说:“这份田契的年、月写在手印的上面,这一定是(你)拿周整母亲的其他文书末尾裁下来,再伪造一张田契接续起来的。”龙聿吓得赶快谢罪,当天就把骗周整的田地归还给了周家。
元绛做官精细明察,但是决不苛刻暴虐。任通州海门县知县时,淮地百姓偷盗贩卖海盐,管理盐政的制置使建议说,偷盗贩卖海盐满二十斤的人都要判刑。但元绛说:“居住海滨的人,依赖海盐活命,不能与一般的盗卖盐贩相比。”鞭打之后就放了他们。元绛被提拔为江西转运判官兼台州知府。有一次州城发大水淹没了城池,百姓的房屋被大水激荡倒塌。元绛拿出官库的钱,就在那个地方修筑房屋数千处,让百姓自己占用,和他们约定三年偿还的费用,流离转徙的人也都让他们恢复旧业。又用砖头砌城墙,利用城门作为水闸,用以抵御湍急暴涨的水流。后来的官员也都沿用这一方法。
后来元绛进入京城任翰林学士兼开封府知府,不久又被任命为三司使及参知政事。元绛在所任的官职上都有威名,并且擅长文辞,被当时的人推重赞赏。即使后来在内廷任职,但凡皇帝给蕃夷的诏书,大多还是出自他的手笔。元绛多次请求告老还乡,神宗就命令元绛的儿子耆宁到崇文院任校书郎,并抚慰挽留元绛。后来已经得到允许辞官,皇帝还很舍不得地命令他说:“你可以在京师造屋居住,我会资助你一些钱财,这样也有利于你儿子耆年的仕途升迁。”元绛说:“我在吴地有田地房屋,请让我回家卖掉它,就来京城建屋,能够远远看见陛下连接不断的车马扬起的尘土,就是幸事了。怎么敢希望赏赐呢?”元绛已经出发返乡,皇帝又派人追赶送上千两白银,并敕令他早早回来。元绛回到吴地一年多,因为衰老多病给皇帝写奏章说,恐怕不能奉诏返回京城了。又过了三年元绛去世了,享年七十六岁。皇帝赠太子少师,谥号为“章简”。
四、1.C 解析:“敝”,是“疲惫、困乏”的意思。
2.D 解析:A项,“而”前者是连词,表并列,并且;后者是连词,表转折,却。B项,“于”前者是介词,到;后者是介词,比。C项,“以”前者是介词,用;后者是介词,凭借……的身份。D项,“其”都是代词,他的。
- 9 -
3.A 解析: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成大事者必有忍辱负重的品质。
4.答案: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
解析:断句时要注意根据全文意思,推测说话的内容和语气。 5.参考答案:(1)再说,有向人报仇的心愿,却不能向人低头的,这是普通人的刚强罢了。(2)从这里可以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脾气,(如果)不是张良,难道谁能够成全他的大业呢?
解析:翻译时,(1)句要抓住“且夫(再说)”“下(向人低头)”“也(表判断)”这几个点翻译准确。(2)句要扣住“全(成全)”“非(不是)”“其(语气副词,表反诘,难道)”等几个关键处翻译准确。
参考译文: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普通人受到侮辱,拔剑而起,挺身上前搏斗,这不值得算作勇敢。天下有一种真正勇敢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无缘无故地对他施加侮辱也不动怒。这是因为他胸怀大志,目标高远(的缘故)啊!
张良被桥上老人授给兵书这件事,确实很古怪;但是,又怎么知道那不是秦代的一位隐居君子出来考验张良呢?看那老人用以微微显露出自己用意的方式,都具有圣贤相互提醒告诫的意义,一般人不明白,把那老人当作神仙,也太荒谬了。再说,桥上老人的真正用意并不在于授给张良兵书(而在于使张良能有所忍,以成就大事)。在韩国已灭亡时,秦朝正很强盛,秦王用刀锯、油锅对付天下的志士,那种住在家里平白无故被抓去杀头灭族的人,数也数不清,就是有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士,没有再施展本领的机会了。凡是执法过分严厉的君王,他的刀锋是不好硬碰的,待其力量衰微到极点时才有机会可乘。张良压不住他对秦王愤怒的情感,以他个人的力量,在一次狙击中求得一时的痛快。在那时他没有被捕被杀,那间隙连一根头发也容纳不下,也太危险了!富贵人家的子弟,是不肯死在盗贼手里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生命宝贵,死在盗贼手里太不值得。张良有超过世上一切人的才能,不去做伊尹、姜尚那样深谋远虑之事,反而只学荆轲、聂政行刺的下策,侥幸没有死掉,这必定是桥上老人为他深深感到惋惜的地方。所以那老人故意态度傲慢无理、言语粗恶地深深羞辱他,他如果能忍受得住,方才可以凭借这点而成就大功业,所以到最后,老人说:“这个年幼的人可以教育了。”
楚庄王攻打郑国,郑襄公脱去上衣裸露身体牵了羊来迎接。庄王说:“国君能够对人谦让,委屈自己,一定能得到自己老百姓的信任和效力。”就此放弃对郑国的进攻。越王勾践在会稽陷于困境,他到吴国去做奴仆,好几年都不懈怠。再说,有向人报仇的心愿,却不能向人低头的,这是普通人的刚强罢了。那老人,认为张良才智有余却担心他的度量不够,因此深深挫折他年轻人刚强锐利的脾气,使他能忍得住小怨愤去成就远大的谋略。为什么这样说呢?老人和张良并没有平生的老交情,突然在郊野之间相遇,却拿奴仆的低贱之事来让张良做,张良很自然而不觉得怪异,这自然,秦始皇不能使他惊恐,项羽不能使他发怒。
看那汉高祖之所以成功,而项羽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项羽不能忍耐,因此战争中是百战百胜,因此随便使用他的刀锋(不懂得珍惜和保存自己的实力);汉高祖能忍耐,保养那完整的刀锋(把自己的精锐实力保养得很好,等待对方的疲惫),这是张良教他的。当淮阴侯韩信攻破齐国要自立为王,高祖为此发怒了,语气脸色都显露出来,从这里可以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脾气,(如果)不是张良,难道谁能够成全他的大业呢?
司马迁本来猜想张良的形貌一定是魁梧奇伟的,谁料到他的长相竟然像妇人女子,与他的志气和度量不相称。我认为这就是张良之所以成为张良的原因吧!
五、1.D 解析:拒:拒绝。
2.B 解析:B项,认为/可以用来;A项,转折连词,却,然而;C项,连词,那么,就;D项,副词,表揣测,“大概”之意。
3.D 解析:“通篇没有正面着墨人物事迹”错,如“宪初举孝廉”一节就是正面描写。 4.奉高之器/譬诸氿滥/虽清而易挹/叔度汪汪若千顷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 5.(1)太守王龚管理郡县的时候,礼遇、任用有才德有声望的人,招致了很多这样的人才,(但是)最终不能把黄宪收罗门下。
(2)黄宪的言论及风格旨趣,没有流传开去四处传诵,但是士君子看到他(与他交往),
- 10 -
没有人不佩服他道德的深厚长远,(并)努力改正自己的过失。
参考译文:黄宪字叔度,是汝南慎阳人。世代贫贱,父亲是牛医。
颍川荀淑到慎阳,在客舍中遇到黄宪,当时黄宪十四岁,荀淑感到惊异,行礼并同他说话,将近一天不能离去。他对黄宪说:“您就是我的老师。”不久前去袁阆处,没来得及讲寒暄的话,便迎上去说:“贵郡有个像孔子学生颜回那样的人,你知道吗?”袁阆说:“是看见我们的叔度了吗?”当时,同郡戴良才高傲慢,而见到黄宪却总是十分恭敬,等到回家,怅然似有所失。他的母亲问他:“你又从牛医的儿子那里来吧?”他回答说:“我不见叔度,不认为不如他;见到他之后,则看他在前,然后又在后面,的确是难以捉摸啊。”同郡陈蕃、周举常相互说道:“一段时间不见黄生,则卑鄙贪婪之念又在心中出现。”到陈蕃为三公,上朝叹息说:“叔度如果在,我不敢先佩带印绶了。”太守王龚管理郡县的时候,礼遇、任用有才德有声望的人,招致了很多这样的人才,(但是)最终不能把黄宪收罗门下。郭林宗少时游汝南,先拜访袁阆,没有过夜便离去;又去拜访黄宪,许多天后才离去。有人为此问林宗。林宗说:“奉高的器度,如同泉水,虽然清但容易舀取。叔度汪汪如千顷池塘,澄之不清,混之不浊,不可估量啊。”
黄宪初举孝廉,又被公府征召,友人也劝他去就职,黄宪也不拒绝他们,到京师后很快就回来了,最终没有就职。四十八岁死去,天下人称他为“征君”。
论道:黄宪的言论及风格旨趣,没有流传开去四处传诵,但是士君子看到他(与他交往),没有人不佩服他道德的深厚长远,(并)努力改正自己的过失。将要因道周备性全一,没有合适的德操名称来称赞他。我的曾祖穆侯认为黄宪随和的顺应变化,道深不可测,浅深不分其所不同,清浊不能说明其所。如果到孔氏之门,或许差不多了!所以曾著论言之。
- 11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