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典诗词比较阅读鉴赏一松柏 高考古典诗词比较阅读鉴赏 教学目的:
1、关注学情,运用比较的探究方式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
2、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学习答题思路,重点掌握诗歌意象、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的比较鉴赏方法,学会规范答题与自我评价。 重点难点:
1、依据学情,促成学生的学习生成,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 2、找准比较点,规范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歌比较鉴赏是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热点,从2003年的全国春季高考北京卷、上海卷,到2005年的北京卷、福建卷、湖南卷、天津卷、浙江卷、上海卷、辽宁卷,再到2006年重庆卷、湖北卷等,都有诗歌比较鉴赏题。因此,诗歌比较鉴赏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二、了解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
提问:诗歌比较鉴赏可以从哪些方面设置比较点,或者说,诗歌比较鉴赏题有哪些设题角度?
答:从大方面看,比较阅读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设题,具体有以下几个角度:
1、不同诗歌选取的同一意象的寓意比较(2006年湖北卷)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和《暮春浐水送别》韩琮
问题: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2、诗与画的意境比较(2005年广东卷) 《春日登楼怀归》 寇准
问题: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船夫睡舟尾,横孤笛。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 ? 请说明你的理由。
3、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2005福建卷 )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问题: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4、不同诗歌相同用词的比较(2005湖南卷 )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和《登崖州城作》李德裕
问题: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 5、不同诗歌描写同一对象的表现手法比较(2005浙江卷 )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和《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问题: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
6、不同诗人描写同一情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2005天津卷) 《湖州歌(其六)》汪元量
问题: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7. 不同诗人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观点比较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乌江亭》 王安石
有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三、比较鉴赏示例(比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 (一)对形象的比较鉴赏(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的比较和不同诗歌对同一对象描写优劣的比较)
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的比较
[示例]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凤城:京城。
问题: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试题分析:诗的后两句写送走之后对韦参军的深切思念。日晚江南望江北这一句接自然,不露痕迹地把前句抽象的离愁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江南、江北,对比照应,突出了江水的阻隔。丹阳在江之南,江南──江北,既是友人行舟的路线,也是目送方向。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忧思绵绵,日晚暗示思念时间之久,见出友情之深。由望自然而然地带出末一句寒鸦飞尽水悠悠。这一句写望中所见。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的悠悠情思。由于思念,站在江边长时间的遥望着,秋日黄昏,江面上寒鸦点点,给人增添愁思。可是,就连这使人感伤的寒鸦此时此刻也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水悠悠包含着无限思念的深情。
(联系延伸)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行人指面前送别的远行之人。宫前水即浐水。浐水源出蓝田县西南秦岭,北流汇诸水,又东流入灞水,浐灞合流绕大明宫而过,再入渭水东去,故云。这不舍昼夜,逝者如斯的宫前水,潺潺,缓缓,充耳引起远行人的客愁,所以诗人特地提醒说:行人莫听宫前水。听字表明不忍听又无法不听,只好劝其莫听,何以故?答曰:流尽年光是此声。古往今来,多少有才之人,为跨越宫前水求得功名,而皓首穷经,轻掷韶华;古往今来,多少有为之人,为跨越宫前水干禄仕进,而拜倒皇宫阶下,屈辱一生;古往今来,又有多少有志之人,驰骋沙场,立下不朽功勋,终因庸主不察,奸臣弄权,致使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而空死牖下。正是这条宫前水,不仅流尽了千千万万有才、有为、有志者的大好年光,而且也流尽了腐朽没落、日薄西山的唐王朝的国运。正如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说的: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词仓茫,韩诗杳渺,其长吁浩叹,则异曲同工。 【参考答案】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小结解题要领:
(二)对语言的比较鉴赏(不同诗歌中同一炼字的比较和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 不同诗歌中同一炼字的比较
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 [示例]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两诗写作之时,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问题:
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 试题分析:两诗都是篇幅短小的七言绝句,都是迁谪失意的人,都以山作为描写的背景。然而,它们所反映心情却不同,表现手法及其意境风格也是迥然各别的。李德裕登临北眺,主要不是为了怀念乡土,而是出于对政治的向往与感伤。独上高楼望帝京,诗一开头,这种心情便昭然若揭;因而全诗所抒之情,和柳诗之望故乡是有所区别的。鸟飞犹是半年程,极言去京遥远,深深透露了依恋君国之情。同在迁谪之中,李德裕的处境和柳宗元也是不相同的。柳宗元在柳州,毕竟还是一个地区的行政长官,只不过不加重用而已。但尚有北归的可能性;否则他就不会乞援于京华亲故了。因此柳诗开头运用尖山似剑这一比喻,表达在草木变衰的秋天,思念家国愁肠如割的痛楚,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直接抒发了奔迸而出的强烈感情。末句则着一望字,虚写置身峰头来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乡思念,更表现了希望京华亲故作为援手的急切期待。而李德裕是被弃置崖州,历史的经验,现实的遭遇,使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必然会贬死在这南荒之地,断无生还之理。诗中百匝千遭的绕郡群山,不正成为四面环伺、重重包围的敌对势力的象征吗?人到极端困难、极端危险的时刻,由于一切希望已经断绝,对可能发生的任何不幸,思想上都有了准备,心情往往反而会平静下来,不诅咒这可恶的穷山僻岭,不说人被山所阻隔,却说山欲留人,正是事到艰难意平的心理的反映。诗中没有抒写政治的愤慨,迁谪的哀愁,语气优游不迫,舒缓宁静。然而这一语气之中,包孕着诗人无限的忧郁与感伤。 【参考答案】 (1)
柳诗之望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更表达了希望京华亲故作为援手(帮自己一把,使不至于葬身瘴疠之地)的急切期待。 小结解题要领:
(三)对表现手法的比较鉴赏(不同诗歌对描写相同对象的表现手法比较) 不同诗歌对描写相同对象的表现手法的比较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问题: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
试题解析:两首诗都是写景诗,两诗的后两句的描写对象都是荷,但表达的思想情感却不同,比较鉴赏要求一是求同,两诗中写荷花相倚恨、 暮犹怕热,都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
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的怜爱喜悦之情。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前人评价这两首诗,说前者表达的是迟暮之伤,沉沦之痛,触物皆悲,后者表达的则是咏柳而贬美人。请指出这两首诗在表达技巧上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并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相同点:都采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柳》诗借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来抒发诗人身世之感,寄托自伤迟暮、自叹身世之感;而《垂柳》诗则借体态轻盈、翩翩起舞、风姿秀出的垂柳,来寄托了诗人愤世嫉俗之情。 不同点:《柳》:对比,以春日之柳的繁华得意对比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垂柳》:绊惹二字,把垂柳写活了,垂柳有意撩逗着春风,这是拟人手法;世间谁敢斗轻盈?是反问,显示了垂柳恃美而骄的神情。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系用典、楚王、江畔种柳,随意为之,争宠斗艳的宫女们心目中却成了了不起的大事,嫔妃们为使腰支也象垂柳般纤细轻盈,以此讽喻竟相争宠的大臣们。 小结解题要领:
(四)对思想感情的比较鉴赏(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对比问题: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试题解析:这道题要求是把同一诗人不同诗歌的课外诗句与课本所学诗句进行对比。题中点明了对比内容和对比点,词句中,我们由自许封侯万里,有谁知可知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理想未能实现,从鬓虽残,心未死可知虽烈士暮年,但壮心不已。诗句中,空自许说明壮志未酬,下句衰鬓已先斑说明年已老大,两相对比表达的是一种悲愤心情。再结合陆游的身世,表达感情的同异便很明显了。
【参考答案】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a、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小结解题要领: 课堂练习1: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对比问题: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试题解析:这道题属开放性比较题目。古诗在流传过程中同一首诗,不同的版本有时有不同的用语。不同用语在该诗中可能都有一定的道理,理解鉴赏的角度不同,答案就会有所
不同。这首诗的第三句有的版本作别秋江,两种用语都表达了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但引愁心用拟人化手法更富感情色彩,与 别秋江相比更胜一筹。
【参考答案】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小结解答要领:
仅回答哪一句好是不能得分的,关键是要分析出为什么来。这类题的解题思路一般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课堂练习2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注]谪仙:李白。
对比问题: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试题解析:苏轼的观点非常明显:扬李贬徐,说徐凝的诗是恶诗,写瀑布惟有谪仙辞。其实两诗各有其妙。两首诗都是写景的,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那么评价它们的优劣就要看描写是否真切,形象是否鲜明,写得是否突出而不一般化,是否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徐凝用白练来比喻瀑布,李白用银河
来比喻瀑布,李白用的比喻就超过了徐凝。白练取其白,银河也取其白,用银比用白显得更光采。银河在天上,银河落九天,正写出了瀑布从高山上落下,像从天上落下,更显得生动而有气势。瀑布是飞流,银河的河也具有流水的含义,比起白练来更显得真切;再加上直下三千尺比一条更有气势。这样一比,徐凝的诗就显得平凡,不生动。但说徐凝的诗是恶诗,也有些过分。徐凝诗中千刃直的形象,
雷奔人入江的声势,白练飞的比喻,还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明它不是恶诗。 【参考答案】同意;要点:李诗更为雄奇瑰丽,想像更为奇特,富有创造力,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不同意。要点:徐诗分别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切人,气势显得壮阔。
3、抓具体诗句,从描写是否真切、形象是否鲜明、写得是否突出而不一般化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四、课堂小结:
注意掌握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依照比较点,在单篇诗歌赏析的基础上进行求同寻异,比较鉴赏。
五、布置作业
1、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回答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比较两首边塞诗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高诗写景,表现将士归来、胡马北去的和平宁谧;写笛声,表现盛唐豪情和些许怀乡之情。李诗写景,表现边塞环境的险恶和景象的荒寒;写笛声,表现怀乡的迷惘
和悲凉。点拨:分析思想感情,不能脱离内容孤立分析,内容凸显情感,景物孕含情感,在对内容的比较上引出思想情的不同才能水到渠成。 (2)比较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炼字角度:高诗一个满字,既写牧马时节梅花该落的合情合理,也洋溢埋骨岂需桑梓地盛唐豪情,更隐含全体将士怀乡的不伤之思。李诗的一个尽字,写了将士怀乡的无一例外和绵绵不尽的乡愁。
修辞角度:高诗妙用通感,将《梅花落》笛曲的听觉化为梅花飘落的视觉,边地无梅引发故乡梅联想。李诗恰切比喻,沙似雪、月如霜,写出边塞环境的险恶和荒寒。
情景角度:高诗寓情于景,和平宁谧和思乡之情蕴于雪净、牧马、月明、羌笛和梅花的意象中。李诗写景兼抒情,前三句写景、写声,后一句抒情。
技巧角度:高诗虚实结合、象征暗示,雪净写春来,象征这危化解的和平,月明暗示边塞安静,牧马暗示胡马北还和将士牧归。羌笛暗示边烽暂息的安闲;前两句实写表边塞和平生活,后两句虚写抒将士心志。李诗烘托铺垫,沙似雪、月如霜渲染环境艰险,衬托思乡悲凉。
点拨:对手法的分析可以多角度分析,但是注意无论哪一种分析都不能脱离诗句,手法的表现技巧在诗句之中,关键在于抒情。
除了比较不同之外,两首诗还可以比较内容、技巧上的相同之 【参考答案】(1)征人思乡的主题相同。(2)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法相同,(3)乐声传情的表现手法相同。(4)明月寄情的手法相同。 2、比较下面两诗意境与表达技巧的不同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到此悔读书,朝朝迈浮名。
【参考答案】意境:王诗景象博大,感情深沉,情景自然浑成;孟诗景象奇特幽深,情感直露,情景相生。表现手法:王诗以写景为主,情深而晦。写景时,孟诗写景抒情,以静态为主,立足点未变,类比抒情,以山比人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结句直抒胸臆,表达对凡俗生活厌恶,对隐居生活向往。
王诗移步换景,动态中描绘景物如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结句暗示,隐含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3. 诗歌与图画定向比较鉴赏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沈思忽自惊。
注: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旧业,举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比较问题: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一船夫睡舟尾,横—孤笛。试与原诗比较,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画上只有小船和船夫,而没有行人,表现了野水无人渡的情景;而船夫睡在船上,衬托出过客稀少,凸显出小船尽日等待的漫长和寂寞。从画面可以揣摩,船夫边吹笛边等渡客,久久无人过渡,困倦不堪,只得放下笛子,自己睡去。这幅画传神地表现了诗句的内容。
解析:答出画面的内容并且要有分析。写出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以酌情给分。
教后记:本着关注学情、运用比较的探究方式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的设想,设计了《古典诗歌比较鉴赏》的一课时教案,自我感觉基本过程还不错,条理也很清晰。学生对比较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法的体验、反应比较积极,学有所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