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民俗文化教案
【篇一:节日民俗文化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渗透】
节日民俗文化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渗透
【摘 要】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本土文化教育资源的一笔宝贵财富。笔者就家乡的节日民俗如何融入到幼儿园的教学中去,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研究,主要从区角环境、亲子活动、社会实践和自我创作等四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节日民俗;区角环境;亲子活动;社会实践;自我创作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我们的家乡震泽是一个历史文化古镇,其蕴含着许多宝贵的本土文化教育资源,有着丰富的民俗节日,如:端午节的赛龙舟、舞龙舞狮活动;元宵节的赏灯、猜灯谜、大型踩街等。基于以上的原因,我们结合本园的课题研究,尝试让家乡的民俗节日引进我们的园本课程,引导幼儿感受节日活动,使孩子个性得到陶冶,传统得到延续。
一、把节日搬进幼儿的游戏,节日民俗在区角环境中的再现
1.创设富有园本特色的区角,让幼儿体验传统节日活动
①“震泽节日民俗”文化馆的成立,为节日民俗活动拉开体验的序幕。“震泽节日民俗”文化馆是指专门介绍震泽节日民俗的特定区域,是“震泽节日一条街”序幕,其中主要包括震
泽各种节日民俗的描述、图片及相关的节日代表典型物。“震泽节日民俗”文化馆建立的主要功用是幼儿了解我们家乡节日文化的窗口,也是幼儿游戏“震泽一日游”的起点站。
②“震泽节日一条街”的创设,为节日民俗活动打开深入的通道。“震泽节日一条街”的创设是“震泽节日民俗”文化馆的延伸,主要是各个节日的细化和凸显,目的是给予幼儿操作的机会,将自己对某个节日的理解,通过具体的操作得以升华和创造。对于幼儿来言,这些节日民俗的教学,如果只通过初步的感知,那么,幼儿所获取的知识就是表面的,初浅的。因为节日民俗本身就是动手、动脑、动身的艺术,节日就是与提取一定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的艺术。
2.开展富有园本特色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传统节日文化
我们从儿童自身出发,根据各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制定了分层的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充分体现了教育的递进性、层次性。
小班:开展“红红火火过大年”主题活动,培养幼儿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了解家乡春节“贴春联、拜年、打莲湘、舞龙”的传统风俗,能说出新年祝贺语。
【篇二:幼儿园本土民族文化教学设计——《欢乐景颇山》】
云南省幼儿教师国家级短期集中培训公开课活动教案
时 间:2012年1月4日
班 级:大班
活动名称:《欢乐的景颇山》
授课教师:赵芸琳
公开课活动教案
时间:2012年1月4日
班级:大班
活动名称:《欢乐的景颇山》
授课教师:赵芸琳
一、 教学设计意图: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丰厚的文学遗产。作为教育者,对幼儿传承优良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生活中蕴含着许多有价值的民族文化,我们应当从多方面视角引导幼儿了解民族文化,特别是所处地区的本土民族文化。
陇川素有“中国目瑙纵歌之乡“的誉称。本次教学活动,将结合我县所处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景颇族,突破以往的教学方法,用一种新颖的“旅游“形式来组织活动。教学中注重引导幼儿对景颇民族文化的理解与认识,让幼儿走进景颇世界,感受景颇文化的骄傲和自豪。为此,我特设计此次活动,希望能让幼儿在轻松和谐的氛围里获得知识,在激昂、愉悦的目瑙纵歌活动中感受浓郁的民俗文化。
二、活动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着自己的丰厚的文学遗产,各族人民勤劳、智慧,紧密团结在一起组成祖国妈妈这个大家庭。
2、通过欣赏让幼儿初步了解景颇人民的饮食习惯、服饰特点、民俗民风及万人目瑙纵歌。
3、通过游戏的环节,在幼儿亲身体验(品尝景颇水酒、绿叶宴、参与目瑙纵歌活动)的过程中让幼儿进一步感受景颇文化。
三、课前准备
1、景颇服饰
2、课件制作: 景颇文化展示 ——婚俗 、节日、美食
3、场景布置:实物竹筒水酒、绿叶宴、手工幼儿景颇长刀、簸箕
4、景颇音乐
四、教学过程
1.景颇舞蹈欣赏,以舞蹈的形式引出主题。
2、讲述景颇的迁徙及目瑙纵歌的来历(万人目脑纵歌投影图片二)
很久很久以前,景颇人民生活在很远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区,那里经常受到外来部落的袭击,景颇人民生活很苦,没有家也没有吃的穿的。为了逃离战乱,于是景颇人民决定找一个山美水美的地方作为他们的家。他们穿过高山、越过大河,经受了种种困难终于找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山美、水美、也不寒冷——这个地方就是陇川,后来就在这里生活下来了。为了让后人记住祖先们经历过的种种磨难,于是用舞蹈的形式记录了迁徙的路线,这就是人人瞩目的“万人目脑纵歌节“,目脑纵歌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壮观的集体舞蹈之一。景颇族把每年的正月十五定为这个喜庆的节日。(投影图片三)在这个欢乐的节日也吸引了不少外国游客到陇川来旅游、体验这震撼人心的场面。
3、图片欣赏,通过图片与视频短片认识景颇文化。
①短片欣赏:目瑙纵歌节场面视频
②景颇迎宾水酒。
③景颇婚礼(投影图片七)——新娘过草桥
④景颇文字和语言(投影图片十)
⑤绿叶宴。(视频短片欣赏))
教师:景颇族还拥有自己的饮食文化。“平时小朋友吃饭都是用碗和筷吃的,可是景颇
人民最喜欢用一种贴近大自然的方式吃饭——他们用洗干净的树叶当碗,洗干净的手做筷子,用手抓着吃。”人们常说“如果你到景颇之乡陇川来,没吃过绿叶宴就不算到过陇川“。小朋友今后有机会到陇川来做客一定要品尝一下绿叶宴哦!小朋友们想到景颇山寨去做客吗?
嗯,那老师就带小朋友们去看一看。
4、情景游戏:景颇山寨做客!在游戏中体验民俗民风和绿叶宴。
场景转换——景颇山寨 (投影图片十一)
①迎宾的阿姨,手拿竹筒水酒,随迎宾曲跳起迎宾舞:(教师):“小朋友们景颇山寨到了,阿姨在做什么啊?”(水酒迎宾)
(阿姨):“小朋友,欢迎你到景颇山寨来做客,请品尝我们景颇人民的迎宾美酒。 ②品尝绿叶宴。(请几个小朋友代表品尝,并说说自己尝到的味道。)辣、香….. ③目瑙纵歌狂欢活动
结束语(教师):小朋友今天你们开心吗?今天老师带大家认识了咱们陇川景颇族的一些民族习俗和文化。时间不早了,我们要和阿姨说再见了,谢谢阿姨热对我们的热情招待,来我们和阿姨一起拍张照片留恋。
“阿姨再见!“小朋友再见,欢迎小朋友们到我们美丽的目瑙纵歌之乡——陇川来做客!”
【篇三: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
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孩子童年的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象征。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智力。而传统的民间游戏,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童年的欢乐!这些游戏在今天的幼儿园同样有推广的价值。本文将就幼儿民间游戏的社会性教育价值这一问题,从其对幼儿社会认知、亲社会行为、道德品质、良好个性和积极情感以及幼儿园、家庭、社区多向交流五方面的积极作用进行简要分析。民俗文化是我国的基础文化,从有人类起,就具有规范、指导、约束人们行为的功能,“民俗
文化不仅作为一种教育形式而存在并在民众生活中发挥作用,民俗文化体系的内容、运行特征、终极意义都与教育紧密相关。”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幼儿园指导(纲要)》中同时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 “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可见,游戏在幼儿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课件文件 编
号 文件名 类型 浏览量
1
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
大兴区黄村镇第一中心幼儿园 白淑新
一、幼儿园课程中民俗文化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意义。
民俗文化,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它具有普遍性和传承性和变异性。它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民俗文化是大众文化,最贴近人们的身心与生活的,与儿童的现实生活状态紧密相连,并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存在与幼儿的生活之中。然而,当前幼儿园课程内容多以教材为主,教师们实施教材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往往忽视掉幼儿生活中蕴含的民俗文化中许多有价值的资源,从而缺失了对幼儿进行民俗文化教育的
机会。
“幼儿园的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越近,越能引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儿童
的学习也越来越有效。”1[1] 儿童生活周围丰富而广泛的人、事、物和活动,都蕴含着民俗文化内容,均可视为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时机,儿童在这些生活情境中,通过交往、参与、探究,获得知识、锻炼动作和技能、发展情感、形成个性。同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
领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幼儿园教育中,合理利用民俗文化元素,传递民俗文化,塑造民族精神气质,文化意蕴,让民俗发挥其深厚的文化价值,对促进幼儿教育、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利用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和形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其成为随处可见、可用的活教材。如:通俗易懂的歌谣,到处都能听到,幼儿说起来朗朗上口,激发了他们对语言活动的兴趣;简单的民俗游戏(跳绳、玩绳子、跳格子等等),人人易学,既增强了幼儿的体质,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经典的古老神话,打开了幼儿想象的翅膀,给了幼儿丰富的想象空间等等。我们应当将这些幼儿喜爱的文化资源和形式,贯穿在幼儿的生活之中,在引领幼儿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的同时,发挥其教育的功能,激发幼儿的各种兴趣,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可见,将民俗文化元素运用在幼儿活动之中,从环境布置到活动素材,既有现实美,又有艺术美,从幼儿生活中来,同时又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感染着幼儿,促进幼儿美感的发展;同时,民俗文化的教育功能,主要在于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增强人们对生活的勇气和热爱,以及民族感和爱国心。我们将这些优良的民俗文化传统融入幼儿的生活,正是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强化我们的民族精神,塑造我们民族品格的有效方法。
二、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过程
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精神,我们认为对幼儿的教育应从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入手;从周围生活入手,由近及远,充分挖掘本地特色的乡土资源。在实践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收集、筛选和设计,尝试在课程中开展融入民俗文化的教育,使幼儿园教育更加乡土化、民族化、生活化。
(一)民俗文化课程的收集和筛选
教师们在课程实施中更喜欢运用一些教材中的成品内容,对于与他们生活贴近,丰富的传统民间民俗的教育资源缺乏应有的敏感性。因此,我们组织教师对民俗文化的内容进行了收集和整理。首先,通过教研活动及致家长的一封信,我们将课程的初步想法与教师、家长进行了沟通,让他们了解到民俗文化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然后,我们发动教师及家长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民俗文化的相关资料。因为有了前期的工作准备,老师及家长的兴趣浓厚,纷纷通过网络、书
籍、报纸、杂志等途径,积累了许多的资料,特别是大一班的老师,还请来了一位民间剪纸艺人,极大丰富了我们的课程资源。
获得资料后,我们并没有急于将这些内容一股脑的全部抛给幼儿,而是对这些资料进行了筛选、分类:大兴农村的本土文化类,如梨花节、西瓜节、葡萄节、桑椹节等以及大兴的风土人情、和地貌均可以成为幼儿学习的资源;传统节日类,如清明节、中秋节、元宵节等等,民俗文化艺术类,如剪纸、扎染、版画、线描等民间艺术形式,让幼儿领略到民间艺术的绚丽多彩。通过筛选,积累了许多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我们的活动策略是以主题内容为基准,根据幼儿的能力及兴趣点把传统民俗文化内容融入到该主题的综合活动中,这样,既丰富了主题教育的内涵,又保证了传统文化的学习质量。(二)民俗文化资源的运用
幼儿传统民族文化的教育活动应该是以“民族文化教育活动”为基点,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我园力求探索的一条开放、自然的,具有民间民族气息的幼儿教育。因此,为科学、有效地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管理策略,保证课程资源的充分运用:
1、保证教研质量,营造研讨氛围。
(2)每周各班必须有2—3次特色活动,形式不限,可以是集体教学活动,也可以是小组活动,活动内容最好能结合主题开展,由年段组成员讨论后决定内容和形式。
(3)各年龄组每月必须有1—2位老师进行园本课程的磨课活动,在进行主题教研活动中定人员、定内容、定时间,集体备课,一课多研,确保集体教学活动的质量。
(4)教研活动过程中,我们会通过与教研主题相适宜的游戏、一个个由浅入深的问题、问题卡等多种形式,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营造宽松积极的教研活动氛围。
2、将民间游戏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
把民间游戏贯穿到幼儿的一日活动各环节中,让幼儿熟悉一些民间游戏的玩法,为民间游戏走入集体活动作铺垫。如音乐活动《拍大麦》、《拉大锯》等,都是在幼儿学会游戏拍大麦、拉大锯的基础上开展的。
3、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开发课程内容。
我们不仅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内容的直观性,同时强调教学内容与贴近幼儿生活相联系。因此,我们特别注重利用大兴区的农村地方节日开展活动,如,梨花节,我们可以带领幼儿到万亩梨园赏梨花,认识梨花,并且让幼儿知道梨树,开花后长叶,感受春季大自然的美,
到秋季百果节,带领幼儿去采摘,认知各种梨,品尝各种梨,在活动区,开展制作水果沙拉,制作梨果脯,在小舞台,幼儿自编自演为庆祝百果节等;利用西瓜节,参观西瓜博物馆,了解关于西瓜的民间故事和风情,自活动区开展自制西瓜擂台赛,进行宣纸裱糊等不同形状的西瓜,进行线描装饰等艺术活动,来美化环境,更加注重环境的渗透,整合幼儿教育的内容,在组织教育内容上,加强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所以,在利用过程中,我们更多通过环境浸润,活动中浸润和情感浸润,来实现民俗文化的自然地传承。
4、注重课程内容的积累和创新。
在各班开展民俗课程中,我们特别注重资料的积累,设立了“民俗课程库”。将每个主题活动从预设、目标、网络图、环境创设等内容一一记录,以作为一手资料进行积累,以便在今后的活动中借鉴和使用。
民俗课程中,每个年龄班不同,每个班的孩子也不同。因此,我们特别支持、鼓励教师们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在原有的课程资源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其内容更加丰富。
三、研究结果
近一年的时间研究中,我们利用便利的乡土资源,和农村广阔的开放空间,在课程中开展融入民俗文化的教育的研究中,创设富有民俗特色的文化环境,营造
民俗氛围。通过开展一系列民俗文化课程,促进了幼儿发展。家长积极地参与,使园所关系更加和谐。
(一)创设民俗特色环境,营造民俗氛围;
1、室外环境凸现民俗文化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主要来源。幼儿园的户外环境是幼儿园课程体系的所必需的组成部分,是一个扩大了的活动中心,是一种教育的,发展的以及身心放松的环境。2[2]因此,在室内外环境创设中,我园统一定位和规划,均以民俗文化为主线,浸润环境,让幼儿每天在自然的环境中时刻备受民俗文化的气息熏陶。
利用户外自然环境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幼儿园室外的植物长廊,是我园独有的文化和幼儿活动的空间,长廊底下,民间的秋千让孩子们欢声笑语,长廊顶上,各种藤萝植物爬满,垂落的是一个个葫芦,南瓜,一条条丝瓜,黄瓜,植物在交错生长中和谐,孩子们在植物生长中感受一年四季的轮回。为了让孩子感受植物与季节的变化,我们在植物长廊上安装了“春,夏、秋、冬”四季风车,在每一季的风车上,标出节气,自然中,让幼儿感受季节的更替和节气的变化,与人们和植物的关系。与此同时,一个个长廊立柱上,我们用一种象征中国元素的中国红,配上金色的祥云图案,勾画出一个个象征和谐的祥云柱,让幼儿感受植物与自然的和谐,民族的团结和谐。在绿植的包围下,一排排整齐的祥云柱,让我们感受到生机、自然和向上的民族气息。
创意民俗文化背景,调动幼儿游戏触觉。户外游戏区域周围,我们采用剪纸的形式,剪出一幅幅动态盎然的民间游戏场景,舞龙、跳绳、踢毽、抖空竹、退铁环,捏秧歌等,孩子们每天户外活动时,这些有效刺激幼儿的感官,在民间游戏的舞台中,孩子们玩着与背景相同的民间游戏,尽情的舞动和表现,让孩子们时刻体验着民间和游戏带给他们的乐趣,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培养人的坚强意志,顽强的毅力集体主义惊呼声,还可以给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美。
文化墙,为幼儿展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幼儿园是孩子的乐园,是激起幼儿童趣、向往和创想的场所。美好的环境会吸引孩子驻足,会引发孩子想像,会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