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贵州省黔西南州2022年中考数学试卷

2020-11-16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贵州省黔西南州2022年中考数学试卷


贵州省黔西南州2022年中考数学试卷

阅卷人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得分 1.(2分)实数−3的绝对值是( )

A.-3

【答案】C

B.±3 C.3

D.−1

3【解析】【解答】解:实数-3的绝对值为3.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可求出-3的绝对值.

2.(2分)如图,是由6个相同的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它的俯视图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答】解:从上往下看,有三列(第一、二列各两个正方形,第三列一个正方形),两行

(的一行有三个正方形,第二行有2个正方形), 故答案为:C.

【分析】俯视图就是从上往下看,所看到的平面图形,观察几何体,可得答案.

3.(2分)据央视6月初报道,电信5G技术赋能千行百业,打造数字经济底座.5G牌照发放三年

1 / 27

来,三大电信运营商共投资4772亿元.把数字4772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4.772×109

【答案】C

【解析】【解答】解:4772亿=4.772×1011.

B.4.772×1010 C.4.772×1011 D.4.772×1012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其中1≤|a|<10,此题是绝对值较大的数,因此n=整数数位-1(1亿=108).

4.(2分)计算(−3𝑥)2⋅2𝑥正确的是( )

A.6𝑥3

【答案】C

B.12𝑥3 C.18𝑥3 D.−12𝑥3

【解析】【解答】解:原式=9x2·2x=18x3.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积的乘方法则,先算乘方运算,再利用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法则进行计算,可求出结果.

𝑥+1𝑥−25.(2分)小明解方程的步骤如下: −1=23解:方程两边同乘6,得3(𝑥+1)−1=2(𝑥−2)① 去括号,得3𝑥+3−1=2𝑥−2② 移项,得3𝑥−2𝑥=−2−3+1③ 合并同类项,得𝑥=−4④

以上解题步骤中,开始出错的一步是( ) A.①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方程两边同乘6,得3(x+1)-6=2(x-2)①

B.② C.③ D.④

∴开始出错的一步是①. 故答案为:A.

【分析】先去分母,在方程的两边同时乘以6,左边的1不能漏乘,可得到开始出错的一步,即可求解.

𝑘6.(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反比例函数𝑦=(𝑘≠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一次函数𝑦=𝑘𝑥+2

𝑥的图象经过的象限是( )

2 / 27

A.一、二、三

【答案】B

B.一、二、四 C.一、三、四 D.二、三、四

【解析】【解答】解:∵ 反比例函数𝑦=

𝑘

(𝑘≠0)的图象分支在第二、四象限, 𝑥∴k<0

∴直线y=kx+2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分支在第二、四象限,可得到k的取值范围,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可知直线y=kx+2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即可求解.

17.(2分)在△𝐴𝐵𝐶中,用尺规作图,分别以点A和C为圆心,以大于𝐴𝐶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2交于点M和N.作直线𝑀𝑁交𝐴𝐶于点D,交𝐵𝐶于点E,连接𝐴𝐸.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 )

A.𝐴𝐵=𝐴𝐸

【答案】A

B.𝐴𝐷=𝐶𝐷 C.𝐴𝐸=𝐶𝐸 D.∠𝐴𝐷𝐸=∠𝐶𝐷𝐸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得,MN垂直平分线段AC,

∴𝐴𝐷=𝐶𝐷,𝐴𝐸=𝐶𝐸,∠𝐴𝐷𝐸=∠𝐶𝐷𝐸 所以B、C、D正确, 因为点B的位置不确定, 所以不能确定AB=AE. 故答案为: A.

【分析】由题意得:MN垂直平分线段AC,然后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判断即可.

3 / 27

8.(2分)在如图所示的𝑅𝑡△𝐴𝐵𝐶纸片中,∠𝐴𝐶𝐵=90°,D是斜边AB的中点,把纸片沿着CD折

叠,点B到点E的位置,连接AE.若𝐴𝐸∥𝐷𝐶,∠𝐵=𝛼,则∠𝐸𝐴𝐶等于( )

A.𝛼

【答案】B

B.90°−𝛼

C.1𝛼

2D.90°−2𝛼

【解析】【解答】解:∵Rt△ABC中,△ACB=90°,D是斜边AB的中点,

∴CD=BD=AD,

∵把纸片沿着CD折叠,点B到点E的位置 ∴BD=ED,△B=△CED, ∴CD=BD=AD=ED,

∴△B=△DCB=△DCE=△CED=α,

∴△EDC=180°−△DCE−△CED=180°−α−α=180°−2α, ∵AE△DC,

∴△AED=△EDC=180°−2α, ∵ED=AD,

∴△EAD=△AED=180°−2α, ∵△B=α,△ACB=90°, ∴△CAD=90°−α,

∴△EAC=△EAD−△CAD=180°−2α−(90°−α)=90°−α.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证得CD=BD=AD,利用折叠的性质可推出CD=BD=AD=ED,△B=△CED,利用等边对等角,可得到△B=△DCB=△DCE=△CED

4 / 27

=α,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平行线的性质可表示出△AED的度数,从而可表示出△EAD,△CAD的度数;然后根据△EAC=△EAD−△CAD,可表示出△EAC的度数.

9.(2分)某农户承包的36亩水田和30亩旱地需要耕作.每天平均耕作旱地的亩数比耕作水田的亩

数多4亩.该农户耕作完旱地所用的时间是耕作完水田所用时间的一半,求平均每天耕作水田的亩数.设平均每天耕作水田x亩,则可以得到的方程为( ) A.36=2×30

𝑥−4𝑥C.36=2×30 𝑥𝑥−4【答案】D

【解析】【解答】解:设平均每天耕作水田x亩,根据题意得 3630. =2×𝑥𝑥+4B.36=2×30

𝑥+4𝑥D.36=2×30 𝑥𝑥+4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的等量关系为:每天平均耕作旱地的亩数=耕作水田的亩数+4;30÷每天平均耕作旱地的亩数×2=36÷每天耕作水田的亩数,据此列方程即可.

10.(2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D的顶点A在第一象限,B,D分别在y轴上,

AB交x轴于点E,𝐴𝐹⊥𝑥轴,垂足为F.若𝑂𝐸=3,𝐸𝐹=1.以下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 ①𝑂𝐴=3𝐴𝐹;②AE平分∠𝑂𝐴𝐹;③点C的坐标为(−4,−√2);④𝐵𝐷=6√3;⑤矩形ABCD的面积为24√2.

A.2个

【答案】C

B.3个 C.4个 D.5个

【解析】【解答】解:∵AF△x轴,

∴△AFE=△BOE=90°,

5 / 27

∵△OEB=△AEF, ∴△AEF△△BEO,

∴𝐵𝑂=𝑂𝐸=3=3,△EAF=△OBE, 𝐴𝐹𝐸𝐹1∴BO=3AF,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O=CO=BO=DO,

∴AO=3AF,△OBA=△OAB,故①正确; ∴△OAB=△EAF,

∴AE平分△OAF,故②正确; ∵OE=3,EF=1, ∴OF=4, ∵OA2−AF2=OF2, ∴8AF2=16,

∴𝐴𝐹=√2(取正值), ∴点A坐标为(4,√2), ∵点A,点C关于原点对称, ∴点C(−4,−√2),故③正确; ∵𝐴𝐹=√2,OA=3AF, ∴𝐴𝑂=𝑂𝐵=𝑂𝐷=3√2, ∴𝐵𝐷=2𝑂𝐷=6√2,故④错误;

1

∵𝑆△𝐴𝐵𝐷=×6√2×4=12√2 2∴矩形ABCD的面积=2×𝑆△𝐴𝐵𝐷=24√2,故⑤正确; ∴正确的个数有4个.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垂直的定义和对顶角相等,可证得△AFE=△BOE,△OEB=△AEF,可得到

△AEF△△BEO,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BO=3AF,△EAF=△OBE,利用矩形的性质可推出AO=CO=BO=DO,可对①作出判断;同时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OBA=△OAB,可推出△OAB=△EAF,可对②作出判断;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F的长,可得到点A的坐标,利用关于

6 / 27

原点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可得到点C的坐标,可对③作出判断;利用OA=3AF,可求出BD的长,可对④作出判断;然后求出BD的长,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ABD的面积,即可求出矩形ABCD的面积,可对⑤作出判断;综上所述,可得到正确结论的个数

阅卷人 二、填空题(共10题;共10分)

得分 𝑥+𝑦2𝑦

11.(1分)计算:𝑥−𝑦−𝑥−𝑦= . 【答案】1

𝑥+𝑦−2𝑦𝑥−𝑦【解析】【解答】解:原式=𝑥−𝑦=𝑥−𝑦=1.

故答案为:1.

【分析】利用同分母分式相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减,然后约分计算.

612.(1分)已知点(2,𝑦1),(3,𝑦2)在反比例函数𝑦=的图象上,则𝑦1与𝑦2的大小关系

𝑥是 .

【答案】𝑦1>𝑦2

【解析】【解答】解:∵k=6>0,

∴y随x的增大而减小,

6

∵ 点(2,𝑦1),(3,𝑦2)在反比例函数𝑦=的图象上,

𝑥∴2<3, ∴y1>y2.

故答案为:y1>y2.

𝑘

【分析】利用反比例函数y𝑦=(𝑘≠0),当k>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y随x的

𝑥增大而增大,据此可得答案.

13.(1分)如图,在△𝐴𝐵𝐶和△𝐴𝐷𝐸中,∠𝐵𝐴𝐶=∠𝐷𝐴𝐸=90°,∠𝐵=60°,∠𝐷=45°,AC与DE

相交于点F.若𝐵𝐶∥𝐴𝐸,则∠𝐴𝐹𝐸的度数为 .

【答案】105°

7 / 27

【解析】【解答】解:∵在Rt△ABC和△ADE中,△BAC=△DAE=90°,△B=60°,△C=45°,

∴△C=90°-60°=30°,△E=90°-45°=45°, ∵BC△AE, ∴△C=△EAF=30°,

∴△AFE=180°-△E-△EAF=180°-45°-30°=105°. 故答案为:105°.

【分析】利用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可求出△C,△E的度数;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求出△EAF的度数;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AFE的度数.

14.(1分)某校九(1)班10名同学进行“引体向上”训练,将他们做的次数进行统计,制成下表:

则这10名同学做的次数组成的一组数据中,中位数为 .

次数 人数 【答案】5.5

【解析】【解答】解:∵一共有10名同学,从小到大排列,第5个数是5,第6个数是6,

4 2 5 3 6 2 7 2 8 1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5+6=5.5.

2故答案为:5.5.

【分析】求中位数的方法是:把数据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先排列,再求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15.(1分)已知𝑎𝑏=2,𝑎+𝑏=3,则𝑎2𝑏+𝑎𝑏2的值为 . 【答案】6

【解析】【解答】解:∵ab=2,a+b=3,

∴a2b+ab2=ab(a+b)=2×3=6. 故答案为:6.

【分析】观察此多项式含有公因式ab,因此提取公因式,可得到ab(a+b),然后整体代入求值.

16.(1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𝑂𝐴𝐵与△𝑂𝐶𝐷位似,位似中心是坐标原点O.若点

𝐴(4,0),点𝐶(2,0),则△𝑂𝐴𝐵与△𝑂𝐶𝐷周长的比值是 .

8 / 27

【答案】2

【解析】【解答】解:∵点A(4,0),点C(2,0),

∴OA=4,OC=2,

∵△𝑂𝐴𝐵与△𝑂𝐶𝐷位似,位似中心是坐标原点O,

𝑂𝐴4. ∴△𝑂𝐴𝐵与△𝑂𝐶𝐷周长的比值是

𝑂𝐶=2=2

故答案为:2.

【分析】利用点A,C的坐标可求出OA,OC的长;再利用位似三角形的性质,可知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可得答案.

17.(1分)如图,是一名男生推铅球时,铅球行进过程中形成的抛物线.按照图中所示的平面直角

坐标系,铅球行进高度y(单位:m)与水平距离x(单位:m)之间的关系是𝑦=−

5

,则铅球推出的水平距离OA的长是 m. 3122𝑥+3𝑥+12

【答案】10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当y=0时 125

−12𝑥2+3𝑥+3=0,

解之:x1=-2(舍去),x2=10, ∴铅球推出的水平距离OA的长是10. 故答案为:10.

【分析】此题要求铅球推出的水平距离OA的长,就是求当y=0时的函数值,由y=0可得到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求出符合题意的x的值.

18.(1分)如图,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点O,以OC为半径的扇形的圆心角

9 / 27

∠𝐹𝑂𝐻=90°.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是 .

【答案】2π-4

【解析】【解答】解:∵正方形ABCD,

∴OC=OB=OD,△BOC=△BCD=△DOC=90°,BC=DC, ∴△OCG=△OBE=45°, ∵△FOH=90°,

∴△COG+△COE=△BOE+△COE=90°, ∴△COG=△BOE, 在△COG和△BOE中

∠𝐶𝑂𝐺=∠𝐵𝑂𝐸

{𝑂𝐶=𝑂𝐵 ∠𝑂𝐶𝐺=∠𝑂𝐵𝐸

∴△COG△△BOE(ASA), ∴S△COG=S△BOE, ∴S△BOC=S四边形OECG, ∴S阴影部分=S扇形HOF-S△COG, 在Rt△ODC中 2OD2=DC2=42 解之:OD=OC=2√2 ∴𝑆

阴影部分

=𝑆扇形𝐻𝑂𝐹−𝑆△𝐶𝑂𝐺

90π×(2√2)12. =−3604×4=2π−4

2

故答案为:2π-4.

【分析】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可知OC=OB=OD,△BOC=△BCD=△DOC=90°,BC=DC,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证得△OCG=△OBE,利用余角的性质可得到△COG=△BOE;再利用ASA证明△COG△△BOE,利用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去证明S阴影部分=S扇形HOF-S△COG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C的长;然后利用扇形的面积公式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可求出阴影部分的

10 / 27

面积.

19.(1分)如图,我海军舰艇在某海域C岛附近巡航,计划从A岛向北偏东80°方向的B岛直线行

驶.测得C岛在A岛的北偏东50°方向,在B岛的北偏西40°方向.A,B之间的距离为80nmile,则C岛到航线AB的最短距离是 nmile.(参考数据:√2≈1.4,√3≈1.7,保留整数结果)

【答案】34

【解析】【解答】解:过点C作CF△AB于F,设CF=xnmile,

∵计划从A岛向北偏东80°方向的B岛直线行驶.测得C岛在A岛的北偏东50°方向,在B岛的北偏西40°方向,

∴△DAC=50°,△DAB=80°,△EBC=40°,AD△BE, ∴△CAB=△DAB−△DAC=30°, ∵AD△BE,

∴△DAB+△ABE=180°,

∴△ABE=180°−△DAB=180°−80°=100°, ∴△ABC=△ABE−△CBE=100°−40°=60°;

在Rt△ACF中,△CAF=80°-50°=30°,则△ACF=60°, ∴AF=CFtan△ACF=CFtan60°=√3𝑥; 在Rt△CFB中,∵△FBC=60°,

11 / 27

∴△BCF=90°-60°=30°,

∴BF=CFtan△BCF=CFtan30°=3𝑥

3∵AF+BF=AB,

∴√3𝑥+3𝑥=80,

3 解之:𝑥=20√3≈34

∴C岛到航线AB的最短距离约为34nmile. 故答案为:34.

【分析】过点C作CF△AB于F,设CF=xnmile,利用方位角的定义,由题意可知△DAC=50°,△DAB=80°,△EBC=40°,AD△BE,可求出△CAB的度数,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出△ABE的度数,即可求出△ABC的度数;在Rt△ACF和Rt△CFB中,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分别求出△ACF,△BCF的度数,利用解直角三角形分别表示出AF,BF的长;然后根据AF+BF=AB,可建立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求出x的值,利用垂线段最短可得到C岛到航线AB的最短距离.

20.(1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𝐴1(2,0),𝐵1(0,1),𝐴1𝐵1的中点为𝐶1;𝐴2(0,3),

𝐵2(−2,0),𝐴2𝐵2的中点为𝐶2;𝐴3(−4,0),𝐵3(0,−3),𝐴3𝐵3的中点为𝐶3;𝐴4(0,−5),𝐵4(4,0),𝐴4𝐵4的中点为𝐶4;…;按此做法进行下去,则点𝐶2022的坐标为 .

【答案】(−1011,

2023

) 2【解析】【解答】解:∵Cn的位置按4次一周的规律循环出现,

∴2022÷4=505…2, ∴C2022在第二象限,

12 / 27

∵点C1是A1B1的中点,C2是A2B2的中点…,

3

∴𝐶2(−2,);

27

𝐶6(−3,2);

𝐶10(−5,𝑛𝑛+1

∴点𝐶𝑛(−,,

22)

11

)…2∴𝐶2022(−1011,2023

. 2)

2023

. 故答案为:(−1011,2)

【分析】观察图形可知Cn的位置按4次一周的规律循环出现,利用第二象限的点A2,B2的坐标,可求出点C2的坐标;再分别求出点C6,C10坐标,可得到点Cn的坐标,代入n=2022,可求出结果.

阅卷人 三、解答题(共6题;共75分)

得分 21.(10分)

1

(1)(5分)计算:−22+√12×√3+()−1−(𝜋−3)0;

2𝑥−3≤2(𝑥−1)

(2)(5分)解不等式组{,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𝑥𝑥+2

<35

【答案】(1)解:原式=−4+6+2−1=3

(2)解:解不等式𝑥−3≤2(𝑥−1);得𝑥≥−1.

𝑥𝑥+2

解不等式<,得𝑥<3.

35在数轴上表示如下: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𝑥<3.

【解析】【分析】(1)先算乘方和开方运算,再利用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然后利用有理数

的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可求出结果.

(2)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的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再确定出不等式组的解集,然后将不等式组的解

13 / 27

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22.(15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再次引发校园科技热.光明中学准备举办“我的航天

梦”科技活动周,在全校范围内邀请有兴趣的学生参加以下四项活动,A:航模制作;B:航天资料收集;C:航天知识竞赛;D:参观科学馆.为了了解学生对这四项活动的参与意愿,学校随机调查了该校有兴趣的m名学生(每名学生必选一项且只能选择一项),并将调查的结果绘制成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

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5分)𝑚= ▲ ,𝑛= ▲ ;并补全条形统计图:

(2)(5分)根据抽样调查的结果,请估算全校1800名学生中,大约有多少人选择参观科学馆; (3)(5分)在选择A项活动的10人中,有甲、乙、丙、丁四名女生,现计划把这10名学生平均分成两组进行培训,每组各有两名女生,则甲、乙被分在同一组的概率是多少?

【答案】(1)解:100;35;由题意可得:B:航天资料收集有:100×35%=35(人)C:航天知识竞

赛有:100×15%=15(人)补全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

14 / 27

(2)解:1800×40%=720(名),答:估计该校大约有720名学生选择参观科学馆. (3)解:解法一列表如下:

甲 (甲,乙) (甲,丙) (甲,丁) 乙 (乙,甲) (乙,丙) (乙,丁) 丙 (丙,甲) (丙,乙) (丙,丁) 丁 (丁,甲) (丁,乙) (丁,丙) 甲 乙 丙 丁 如上表,共有12种等可能的结果.其中恰好选中甲、乙两名同学的结果为2种:(甲,乙),(乙,

21甲).甲、乙恰好被分在一组的概率为=.解法二 画树状图为:

126

共有12种等可能的结果:(甲,乙),(甲,丙),(甲,丁),(乙,甲),(乙,丙),(乙,丁),(丙,甲),(丙,乙),(丙,丁),(丁,甲),(丁,乙),(丁,丙).甲、乙恰好被分在一组的结果

15 / 27

为2种:(甲,乙),(乙,甲).甲、乙恰好被分在一组的概率为2=1.

126【解析】【解答】(1)由题意可得,m=10÷10%=100,n%=100%-15%-10%-40×100%=35%,故答

100案为:100,35;

【分析】(1)观察两统计图,利用A的人数÷A所占的百分比,列式计算求出调查的学生人数;再求出D所占的百分比,然后求出n的值;再求出B,C的人数,即可补全条形统计图. (2)利用全校的学生人数×选择参观科学馆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列式计算.

(3)由题意可知此事件是抽取不放回,列表或列树状图,可得到所有等可能的结果数及甲、乙被分在同一组的情况数;然后利用概率公式进行计算.

23.(10分)如图,在△𝐴𝐵𝐶中,𝐴𝐵=𝐴𝐶,以AB为直径作△𝑂,分别交BC于点D,交AC于点

E,𝐷𝐻⊥𝐴𝐶,垂足为H,连接DE并延长交BA的延长线于点F.

(1)(5分)求证:DH是△𝑂的切线;

𝐸𝐹(2)(5分)若E为AH的中点,求的值.

𝐹𝐷【答案】(1)证明:连接OD,

16 / 27

则𝑂𝐷=𝑂𝐵.∴∠𝑂𝐷𝐵=∠𝐵.∵𝐴𝐵=𝐴𝐶,∴∠𝐵=∠𝐶.∴∠𝑂𝐷𝐵=∠𝐶.∴𝑂𝐷∥𝐴𝐶.∴∠𝐷𝐻𝐶=∠𝐻𝐷𝑂.∵𝐷𝐻⊥𝐴𝐶,∴∠𝐷𝐻𝐶=∠𝐻𝐷𝑂=90°.∴𝐷𝐻⊥𝑂𝐷.∴DH是⊙𝑂的切线. (2)解:连接AD和BE.∵AB是⊙𝑂的直径,∴𝑂𝐴=𝑂𝐵,∠𝐴𝐷𝐵=∠𝐴𝐸𝐵=90°.∵𝑂𝐷∥𝐴𝐶∴

11𝑂𝐵𝐵𝐷

∴𝐶𝐷=𝐵𝐷.∴𝑂𝐷∥𝐴𝐶且𝑂𝐷=𝐴𝐶.∵𝑂𝐷∥𝐴𝐸,∴∠𝐴𝐸𝐹=∠𝑂𝐷𝐹.∵∠𝐹===1𝑂𝐴𝐶𝐷22𝐹𝐸𝐴𝐸

.∵∠𝐷𝐻𝐴=∠𝐵𝐸𝐴=90°∴𝐷𝐻∥𝐵𝐸∴𝐶𝐻=𝐶𝐷=1∴𝐶𝐻==𝐹𝐷𝑂𝐷𝐻𝐸𝐵𝐷∠𝐹,∴△𝐹𝐴𝐸∽△𝐹𝑂𝐷.∴

1

𝐹𝐸𝐴𝐸3𝐴𝐶21

𝐻𝐸.∵E为AH的中点,∴𝐴𝐸=𝐸𝐻=𝐶𝐻.∴𝐴𝐸=𝐴𝐶∴𝐹𝐷=𝑂𝐷=1=3.

3𝐴𝐶2【解析】【分析】(1)连接OD,利用等边对等角可证得△ODB=△B=△C,由此可证OD△AC,利用平

行线的性质可得到△DHC=△HDO,利用垂直的定义去证明DH△OD,利用切线的判定定理可证得结论.

(2)连接AD和BE,由OD△AC,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可证得CD=BD,利用三角形的中位

11

线定理可证得𝑂𝐷∥𝐴𝐶且𝑂𝐷=𝐴𝐶;再证明△FAE△△FOD,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可得

22到𝐹𝐸=𝐴𝐸;再证明DH△BE,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可证得CH=HE,由此可推出AE=EH=CH,

𝐹𝐷𝑂𝐷可得到AE与AC的数量关系,可得到𝐸𝐹的值.

𝐹𝐷24.(10分)某乡镇新打造的“田园风光”景区今年计划改造一片绿化地,种植A、B两种花卉,已知

3盆A种花卉和4盆B种花卉的种植费用为330元,4盆A种花卉和3盆B种花卉的种植费用为300元.

(1)(5分)每盆A种花卉和每盆B种花卉的种植费用各是多少元?

(2)(5分)若该景区今年计划种植A、B两种花卉共400盆,相关资料表明:A、B两种花卉的成活率分别为70%和90%,景区明年要将枯死的花卉补上相同的新花卉,但这两种花卉在明年共补的盆数不多于80盆,应如何安排这两种花卉的种植数量,才能使今年该项的种植费用最低?并求出最低费用.

【答案】(1)解:设每盆A种花卉种植费用为x元,每盆B种花卉种植费用为y元,根据题意,得

3𝑥+4𝑦=330𝑥=30{,解这个方程组,得{𝑦=60答:每盆A种花卉种植费用为30元,每盆B种花卉种4𝑥+3𝑦=300植费用为60元;

(2)解:设种植A种花卉的数量为m盆,则种植B种花卉的数量为(400−𝑚)盆,种植两种花卉的总费用为w元,根据题意,得(1−70%)𝑚+(1−90%)(400−𝑚)≤80,解得𝑚≤200,𝑤=30𝑚+60(400−𝑚)=−30𝑚+24000,∵−30<0,∴w随m增大而减小,当𝑚=200时,𝑤min=

17 / 27

−30×200+24000=18000.答:种植A、B两种花卉各200盆,能使今年该项的种植费用最低,最低费用为18000元.

【解析】【分析】(1)抓住关键已知条件:3盆A种花卉和4盆B种花卉的种植费用为330元;4盆

A种花卉和3盆B种花卉的种植费用为300元;再设未知数,列方程组,然后求出方程组的解. (2)设种植A种花卉的数量为m盆,可表示出种植B种花卉的数量,利用这两种花卉在明年共补的盆数不多于80盆,可得到关于m的不等式,可求出m的取值范围;再根据题意可得到w与m的函数解析式,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可求出种植的最低费用及具体的种植方案.

25.(15分)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边上的点(点E不与点B,C重

合),且∠𝐸𝐴𝐹=45°.

(1)(5分)当𝐵𝐸=𝐷𝐹时,求证:𝐴𝐸=𝐴𝐹;

(2)(5分)猜想BE,EF,DF三条线段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5分)如图2,连接AC,G是CB延长线上一点,𝐺𝐻⊥𝐴𝐸,垂足为K,交AC于点H且𝐺𝐻=𝐴𝐸.若𝐷𝐹=𝑎,𝐶𝐻=𝑏,请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EF的长.

【答案】(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𝐴𝐵=𝐴𝐷,∠𝐵=∠𝐷=90°.在△𝐴𝐵𝐸和△𝐴𝐷𝐹中

𝐴𝐵=𝐴𝐷

{∠𝐵=∠𝐷,∴△𝐴𝐵𝐸≌△𝐴𝐷𝐹(𝑆𝐴𝑆),∴𝐴𝐸=𝐴𝐹; 𝐵𝐸=𝐷𝐹

(2)解:BE,EF,DF存在的数量关系为𝐸𝐹=𝐷𝐹+𝐵𝐸.理由如下:延长CB至M,使𝐵𝑀=𝐷𝐹,连接AM,

18 / 27

𝐴𝐵=𝐴𝐷

则∠𝐴𝐵𝑀=∠𝐷=90°.在△𝐴𝐵𝑀和△𝐴𝐷𝐹中{∠𝐴𝐵𝑀=∠𝐷,∴△𝐴𝐵𝑀≌△𝐴𝐷𝐹(𝑆𝐴𝑆),∴𝐴𝑀=

𝐵𝑀=𝐷𝐹𝐴𝐹,∠𝑀𝐴𝐵=∠𝐹𝐴𝐷.∵∠𝐸𝐴𝐹=45°,∴∠𝑀𝐴𝐵+∠𝐵𝐴𝐸=∠𝐹𝐴𝐷+∠𝐵𝐴𝐸=45°.在△𝐴𝐸𝑀和△𝐴𝑀=𝐴𝐹

𝐴𝐸𝐹中{∠𝑀𝐴𝐸=∠𝐹𝐴𝐸,∴△𝐴𝐸𝑀≌△𝐴𝐸𝐹(𝑆𝐴𝑆),∴𝐸𝑀=𝐸𝐹=𝐷𝐹+𝐵𝐸;

𝐴𝐸=𝐴𝐸(3)解:过点H作𝐻𝑁⊥𝐵𝐶于点N,

则∠𝐻𝑁𝐺=90°.∵𝐺𝐻⊥𝐴𝐸,∴∠𝐴𝐾𝐺=∠𝐴𝐵𝐺=90°,∴∠𝐵𝐺𝐾=∠𝐸𝐴𝐵.在△𝐴𝐵𝐸和△𝐺𝑁𝐻中∠𝐴𝐵𝐸=∠𝐺𝑁𝐻

{∠𝐵𝐴𝐸=∠𝑁𝐺𝐻,∴△𝐴𝐵𝐸≌△𝐺𝑁𝐻(𝐴𝐴𝑆),∴𝐸𝐵=𝐻𝑁.∵∠𝐻𝐶𝑁=45°,∠𝐻𝑁𝐶=90°,

𝐴𝐸=𝐺𝐻∴sin45°=

𝐻𝑁√√

,∴𝐻𝑁=2𝐶𝐻,由(2)知,𝐸𝐹=𝐵𝐸+𝐷𝐹=𝐻𝑁+𝐷𝐹=2𝑏+𝑎. 𝐻𝐶22【解析】【分析】(1)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可证得AB=AD,△B=△D=90°,再利用SAS证明

△ABE△△ADF,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证得结论.

(2)延长CB,使BM=DF,连接AM,利用SAS证明△ABM△△ADF,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AM=MF,△MAB=△FAD;再利用SAS证明△AEM△△AEF,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推出EM=EF,即可证得BE,EF,DF三条线段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

(3)过点H作HN△BC于点N,利用垂直的定义可证得△AKG=△ABG=90°,△BGK=△EAB,利用AAS证明△ABE△△GNH,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EB=HN,利用解直角三角形可表示出HN

19 / 27

和CH的数量关系,利用(2)的结论,可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EF的长.

26.(15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经过点𝐴(4,0)的直线AB与y轴交于点𝐵(0,4).经过原

点O的抛物线𝑦=−𝑥2+𝑏𝑥+𝑐交直线AB于点A,C,抛物线的顶点为D.

(1)(5分)求抛物线𝑦=−𝑥2+𝑏𝑥+𝑐的表达式;

(2)(5分)M是线段AB上一点,N是抛物线上一点,当𝑀𝑁∥𝑦轴且𝑀𝑁=2时,求点M的坐标;

(3)(5分)P是抛物线上一动点,Q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一点.是否存在以点A,C,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6+4𝑏+𝑐=0【答案】(1)解:∵抛物线𝑦=−𝑥2+𝑏𝑥+𝑐过点𝐴(4,0),𝑂(0,0)∴{,解得

𝑐=0.𝑏=4{,∴抛物线的表达式为𝑦=−𝑥2+4𝑥. 𝑐=0

(2)解: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𝑦=𝑘𝑥+𝑏,∵直线AB经过𝐴(4,0),𝐵(0,4),4𝑘+𝑏=0𝑘=−1∴{,∴{,∴直线AB的表达式为𝑦=−𝑥+4.

𝑏=4𝑏=4

∵𝑀𝑁∥𝑦轴,可设𝑀(𝑡,−𝑡+4),𝑁(𝑡,−𝑡2+4𝑡),其中0≤𝑡≤4.当M在N点上方时,𝑀𝑁=

√√√

.∴𝑀1(5−17,−𝑡+4−(−𝑡2+4𝑡)=𝑡2−5𝑡+4=2.解得𝑡1=5−17,𝑡2=5+17(舍去)222 20 / 27

3+√17.当M在N点下方时, 𝑀𝑁=−𝑡2+4𝑡−(−𝑡+4)=−𝑡2+5𝑡−4=2.解得𝑡=2,𝑡=

34

2)

3.∴𝑀2(2,2),𝑀3(3,1).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M的坐标有三个(5−√17,3+√17),

22(2,2),(3,1).

√√

(3)解:解:(3)存在.满足条件的点Q的坐标有4个.(5,1),(−4,−2),(7−5,1−5),

227+√51+√5(2,2).理由如下:①如图,若AC是四边形的边.

当𝑥=2时,𝑦=−2+4=2∴拋物线的对称轴与直线AB相交于点𝑅(2,2).过点C,A分别作直线AB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𝑃1,𝑃2,∵𝐶(1,3),𝐷(2,4),∴𝐶𝐷=√2,𝐶𝑅=√2,𝑅𝐷=2.∵(√2)+(√2)=22,∴𝐶𝐷2+𝐶𝑅2=𝐷𝑅2.∴∠𝑅𝐶𝐷=90°.∴点𝑃1与点D重合.当𝐶𝑃1∥𝐴𝑄1,𝐶𝑃1=𝐴𝑄1时,四边形𝐴𝐶𝑃1𝑄1是矩形.∵𝐶(1,3)向右平移1个单位,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𝑃1(2,4).∴𝐴(4,0)向右平移1个单位,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𝑄1(5,1).此时直线𝑃1𝐶的解析式为𝑦=𝑥+2.∵直线𝑃2𝐴与𝑃1𝐶平行且过点𝐴(4,0),∴直线𝑃2𝐴的解析式为𝑦=𝑥−4.∵点𝑃2是直线𝑦=𝑥−4与拋物线𝑦=−𝑥2+4𝑥的交点,∴−𝑥2+4𝑥=𝑥−4.解得𝑥1=−1,𝑥2=4(舍去).∴𝑃2(−1,−5).当𝐴𝐶∥𝑃2𝑄2,𝐴𝐶=𝑃2𝑄2时,四边形𝐴𝐶𝑄2𝑃2是矩形.∵𝐴(4,0)向左平移3个单位,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𝐶(1,3).∴𝑃2(−1,−5)向左平移3个单位,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𝑄2(−4,−2).②如图,若AC是四边形的对角线,

2

2

21 / 27

当∠𝐴𝑃3𝐶=90°时.过点𝑃3作𝑃3𝐻⊥𝑥轴,垂足为H,过点C作𝐶𝐾⊥𝑃3𝐻,垂足为K.可得∠𝑃3𝐾𝐶=

2𝑃3𝐾𝐴𝐻−𝑡+4𝑡−34−𝑡

.∵∠𝐴𝐻𝑃3=90°,∠𝑃3𝐶𝐾=∠𝐴𝑃3𝐻.∴△𝑃3𝐶𝐾∽△𝐴𝑃3𝐻.∴𝐶𝐾=𝑃𝐻.∴=2𝑡−13−𝑡+4𝑡

点P不与点A,C重合,∴𝑡≠1和𝑡≠4.∴𝑡2−3𝑡+1=0.∴𝑡3,4=3±5.∴如图,满足条件的2√√√√

点P有两个.即𝑃3(3+5,5+5),𝑃4(3−5,5−5).

2222

√√√

当𝑃3𝐶∥𝐴𝑄3,𝑃3𝐶=𝐴𝑄3时,四边形𝐴𝑃3𝐶𝑄3是矩形.∵𝑃3(3+5,5+5)向左平移1+5个单位,向222√√√

下平移−1+5个单位得到𝐶(1,3).∴𝐴(4,0)向左平移1+5个单位,向下平移−1+5个单位得到

2227−√51−√53−√55−√5𝑄3(2,2).当𝑃4𝐶∥𝐴𝑄4,𝑃4𝐶=𝐴𝑄4时,四边形𝐴𝑃4𝐶𝑄4是矩形.∵𝑃4(2,2)向右

√√√

平移−1+5个单位,向上平移1+5个单位得到𝐶(1,3).∴𝐴(4,0)向右平移−1+5个单位,向上平222√√√

移1+5个单位得到𝑄4(7+5,1+5).综上,满足条件的点Q的坐标为(5,1)或(−4,−2)或

2227−√51−√5或7+√51+√5 (,)(,)2222 .

22 / 27

【解析】【分析】(1)将点A,O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可求出b,c的长,可得到二次函数解析

式.

(2)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将点A,B的坐标代入,可得到关于k,b的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k,b的长,可得到直线AB的函数解析式;利用MN△y轴,根据两函数解析式设𝑀(𝑡,−𝑡+4),𝑁(𝑡,−𝑡2+4𝑡),其中0≤𝑡≤4;分情况讨论:当M在N点上方时,利用MN=2,可得到关于t的方程,解方程求出t的值,可得到点M的坐标;当点M在点的下方时,利用MN=2,可得到关于t的方程,解方程求出t的值,可得到点M的坐标;综上所述可得到符合题意的点M的坐标. (3)分情况讨论:①如图,若AC是四边形的边,将x=2代入函数解析式求出对应的y的值,可得到点R的坐标,过点C,A分别作直线AB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P1,P2,利用点C,D的坐标求出CD,CR,RD的长;可证得点P1和点D重合,当CP1△AQ1,CP1=AQ1时,四边形ACP1Q1是矩形,利用点的坐标平移可得到点P1,Q1的坐标,同时可求出直线P1C,直线P2A的函数解析式,将直线P2A和抛物线联立方程组,解方程组,可得到点P2的坐标;当AC△P2Q2,AC=P2Q2时,四边形ACQ2P2是矩形,将点A向左平移3个单位,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定C的坐标,因此将点P2向3个单位,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点Q2的坐标;②如图,若AC是四边形的对角线,当

△AP3C=90°,过点P3作P3H△x轴,过点C作CK△P3H,易证△P3CK△△AP3H,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可得到关于t的方程,解方程求出t的值,利用点P不与点A,C重合,可知t≠1,t≠4,可得到符合题意的t的值,即可得到点P的坐标;当点CP3△AQ3,CP3=AQ3使四边形AP3CQ3是矩形,利用点的坐标平移,可得到点Q的坐标;当P4C△AQ4,P4C=AQ4,四边形AP4CQ4是矩形,利用点的坐标平移,可得到点Q的坐标;综上所述可得到符合题意的点Q的坐标.

23 / 27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105分 客观题(占比) 25.0(23.8%) 分值分布 主观题(占比) 80.0(76.2%) 客观题(占比) 15(57.7%) 题量分布 主观题(占比) 11(42.3%)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填空题 10(38.5%) 10.0(9.5%) 解答题 6(23.1%) 75.0(71.4%) 单选题 10(38.5%) 20.0(19.0%)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84.6%) 2 容易 (7.7%) 3 困难 (7.7%)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实数的运算 10.0(9.5%) 21 24 / 27

2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10.0(9.5%) 23 3 分式的加减法 1.0(1.0%) 11 4 列表法与树状图法 15.0(14.3%) 22 5 单项式乘单项式 2.0(1.9%) 4 6 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割补法 1.0(1.0%) 18 7 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 15.0(14.3%) 26 8 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大的数 2.0(1.9%) 3 9 解直角三角形 15.0(14.3%) 25 10 位似变换 1.0(1.0%) 16 11 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2.0(1.9%) 8 12 中位数 1.0(1.0%) 14 13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 1.0(1.0%) 19 14 积的乘方 2.0(1.9%) 4 15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销售问题 10.0(9.5%) 24 16 平行线的性质 1.0(1.0%) 13 17 因式分解的应用 1.0(1.0%) 15 18 一次函数图象、性质与系数的关系 2.0(1.9%) 6 19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 15.0(14.3%) 25

25 / 27

20 切线的判定 10.0(9.5%) 23 21 关于原点对称的坐标特征 2.0(1.9%) 10 22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2.0(1.9%) 8 23 扇形面积的计算 1.0(1.0%) 18 24 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2.0(1.9%) 2 25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1.0(1.0%) 12 26 探索图形规律 1.0(1.0%) 20 27 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 10.0(9.5%) 24 28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0(1.0%) 16 29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0.0(9.5%) 21 30 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抛球问题 1.0(1.0%) 17 31 用样本估计总体 15.0(14.3%) 22 32 矩形的性质 2.0(1.9%) 10 33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3.0(2.9%) 8,13 34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2.0(11.4%) 8,23 35 条形统计图 15.0(14.3%) 22 36 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15.0(14.3%) 26 37 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 10.0(9.5%) 21

26 / 27

38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10.0(9.5%) 23 39 实数的绝对值 2.0(1.9%) 1 40 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 15.0(14.3%) 26 4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2.0(11.4%) 10,23 42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2.0(1.9%) 7 43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0(1.9%) 6 44 解含分数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2.0(1.9%) 5 45 勾股定理 4.0(3.8%) 8,10 46 分式方程的实际应用 2.0(1.9%) 9 47 点的坐标 1.0(1.0%) 20 48 正方形的性质 16.0(15.2%) 18,25 49 扇形统计图 15.0(14.3%) 22 50 等式的性质 2.0(1.9%) 5 51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16.0(15.2%) 18,25

27 / 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