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复工复产方案
内蒙古伊东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二年二月三十日
目 录
序 言 ................................................... 第一章 复工复产前提条件 .................................. 第二章 矿井基本情况 ...................................... 第一节 矿井基本情况 ..................................... 第二节 矿井概况 ........................................ 第三节 矿井生产现状 ............................................................................ 第三章 安全管理情况 ...................................... 第四章 需要完善和整改的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需要完善和整改的问题 ............................. 第二节 复工复产整改程序 ................................. 第五章 隐患整改安全技术保障措施 .........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一节 组织领导 ........................................ 第二节 隐患整改安全技术措施 .............................
序 言
根据准格尔旗煤炭局对煤矿复工验收的整体部署,按基本安全生产条件分期分批组织复工复产的指示精神,为保障我矿在复工复产前隐患整改工作安全、有序、高效、稳妥地进行,特制定本方案。
第一章 复工复产前提条件
1、生产矿井“六证”齐全有效;
2、有健全的生产、技术、安全管理机构及必备的专业技术人员;
3、制定有切实可行的复工复产方案;
4、隐患整改及复工复产所需资金必须筹措到位,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5、按照有关规定提取安全技术措施专项费用; 6、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 7、有完善的生产、技术、安全管理制度; 8、各生产系统及安全监控系统运转正常; 9、与救护队签字有救护协议。
第二章 矿井基本情况
第一节 矿井基本情况
※※※※由原准格尔神峰陶瓷有限责任公司煤矿、准格尔旗煤炭※※公司煤矿、内蒙古志康煤炭运销有限责任公司神山南渠煤矿、准格尔旗宏丰煤炭运销有限责任公司煤矿阿会沟勘探区及外围无矿权争议的边角地段经资源整合重组而成。整合后矿权人为内蒙古伊东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
2006年12月,煤炭工业石家庄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该项目《初步设计》,2007年4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工业局(内煤局字[2007]99号)予以批准;2008年12月,内蒙古煤炭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完成了该项目《修改初步设计》,2009年2月16日,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工业局(内煤局字[2009]51号)予以批复。
该矿设计生产能力120万t/a,2010年重新核定生产能力为240万t/a,属大型综合机械化矿井。
※※※※整合改造项目于2006年1月正式开工建设,历经2年多时间,主体工程于2008年11月竣工,2008年12月10日至2009年4月10日进行联合试生产,2009年5月,该矿通过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工业局竣工验收委员会综合验收,该矿开始正式投入生产。
第二节 矿井概况
一、自然属性
1、位置及交通
※※※※位于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东南约20km,东胜煤田铜匠川详查区东南部第20~26勘探线之间,行政区划隶属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准格尔召镇。其地理坐标为:
东经:110°11′00″~ 110°14′30″; 北纬: 39°43′30″~ 39°46′30″。
井田距神~公公路0.5km,西距东胜区约10km,东胜区是鄂尔多斯市重要的交通枢纽,东西向有109国道,南北向有210国道、包府公路及包神铁路通过,交通干线四通八达,交通较为便利。详见交通位置图,图2-1。
2、地形地貌、水系、最高洪水位
※※井田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地形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海拔标高1480.9~1340.3m,相对高差为140.6m。属高原侵蚀性丘陵地貌,地形切割强烈,基岩裸露,植被稀疏,为半荒漠地区。
最大沟谷为井田北部的神山沟及南部的圐圙沟,两沟向东交汇于区外的石场川沟,全年大部分时节各沟谷、河道均缺少地表径流,多以暗流排泻,在雨季常形成季节性流水,暴雨过后可形成短暂的洪
流,沟中有水井数口,水深3.88~6.28m。
井田内水库零星分布,面积小,由于连年干旱,补给水量有限,水位逐年下降,储水量逐渐减少,部分水库已经干涸。
泉点大部分出露于上侏罗~下白垩砂砾岩层下部,在区内上侏罗~下白垩大面积裸露地段零星分布。旱季泉点潮湿,秋冬季见有少许积水。一般流量极小,Q﹤0.1L/s。
水井在区内分布不均匀,河谷、河漫滩和阶地部位较多,水量呈季节性变化,与区内泉水流量周期相同,一般雨季水量稍大。
矿井工业场地附近历史最高洪水位:1403m。 3、气象与地震
本区属半干旱高原大陆性气候。具有春旱严重风沙频繁、夏季炎热、秋季凉爽而短暂、冬季漫长而严寒,昼夜温差悬殊,雹多霜早,降雨量小,蒸发量特大之特点。最高气温+36.6℃,最低气温-27.9℃。年降水量194.7~531.6mm,且多集中于7、8、9三个月,年蒸发量2297.4~2833mm,年蒸发量为降水量的5~10倍。常年刮风,平均风速2.3m/s,最大风速24m/s。年平均无霜期165d,冻结期为每年10月至翌年4月份,最大冻土深度1.71m。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为0.10,比照《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对照烈度为Ⅶ度。
4、井田境界
※※※※井田范围由20个拐点连线圈定,井田南北长2.3~4.9km,东西宽4.6km,面积约16.6104km2。开采标高1435~1250m。拐点坐标见表2-1。 二、地质特征
1、含煤地层
本区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及中统直罗组(J2z)。煤层总体倾向200~230°,倾角1~2°。
2、地质构造及岩浆岩
井田构造与铜匠川详查区构造的整体形态基本一致,为一向西南倾斜的单斜构造,岩煤层倾向200~230°,倾角1~2°,无大的褶皱和断裂,仅沿走向和倾向有微弱的波状起伏。全区钻孔内及生产过程中未发现断层。从历次野外地质调查和勘探揭露深度资料中从未见到岩浆岩。区内无岩浆岩侵入或出露。本区构造复杂程度为简单类型,即Ⅰ类型。
3、煤层情况 (1)含煤性
本区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及中统直罗组(J2z)。延安组(J1-2y)为主要含煤地层,厚度200~220m,平均210m,共含煤8~16层,平均10层,总厚度8.22~33.98m,平均19.52m。含煤系数4.1~15.5%,平均9.3%;含主要可采煤层4层(3-1、4-1、5-1及6-2中),煤层稳定程度为较稳定类型;次要可采煤层8层(2-2上、2-2中、4-2中、5-1上、6-1中、6-1下、6-2下及7),煤层稳定程度为较稳定~不稳定类型;局部可采煤层4层。直罗组(J2z)底部含1煤组1-1、1-2煤层,一般均不可采。
(2)可采煤层
井田内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煤层共6层。其中主要可采煤层4层,即3-1、4-1、5-1、6-2中;次要可采煤层2层,即6-1中、6-1下。※※※※各可采煤层特征见下表。
可采煤层特征一览表
表2-2
编 号 厚 度(m) 层间距(m) 对稳比 可采性 评述 局利用钻孔 见可采煤点情况 煤煤最小-最大 平均(点数) 最小-最大 平均(点数) 定 可程靠 度 程度 组 层 3 3-1 0.75-4.52 3.04(22) 10.97-34.58 28.24(22) 较稳定 可部 靠 可采 局22个见煤孔 21个见煤孔可采 4 4-1 0.10-3.86 2.64(32) 25.34-47.56 35.62(32) 较稳定 可部 32个见煤孔,29个靠 可采 全见煤孔可采 5 5-1 1.12-6.28 稳可区 40个见煤孔 均可采 4.84(40) 7.41-18.83 定 靠 可14.24(30) 不稳定 采 局可部 靠 可采 6-10.20-1.23 6 中 0.71(30) 12.98-31.29 20.18(30) 6-10.10-1.70 30个孔见煤, 12个钻孔可采 不可零36个孔见煤, 下 0.44(36) 稳靠 星 定 可采 较稳 7个钻孔可采 全可区 靠 可采 41个孔见煤 32个钻孔可采 6-20.20-4.59 中 1.51(41) 定 (3)煤质及容重 煤质:井田内煤为低灰~中低灰、低硫~中低硫、低磷的不粘煤;各煤层发热量均大于25MJ/km,为高热值煤。
容重:3-1、4-1、5-1、6-2中、6-1中、6-1下,煤层容重值分别为: 1.32、1.31t/m3。
4、资源储量
根据北京中矿联咨询中心,2006年7月12日出具的《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铜匠川详查区※※※※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中矿蒙储评字【2006】122号),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2006年7月27日对该储量核实报告出具的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内国土资储备字【2006】175号)。截止2006年4月30日,※※※※保有资源储量17878万t。后期经过设计单位计算的矿井设计可采储量11540.69万t。
5、水文地质 1)地表水
井田为水塔沟和纳林沟所夹一道复杂的侵蚀性丘陵,南高北低,大气降水快速排泄于圐圙沟中,该沟平时为干沟。在圐圙沟内有水井。沟中第四系冲洪积含水层对其下岩层有补给作用。
2)含水岩组
本区含水岩组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岩组和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潜水~承压水含水岩组。
(1)含水层
第四系冲洪积潜水含水层(Q4al+pl):主要分布于区内各沟谷底部,特别是水塔沟和纳林沟底部,分布范围狭窄,面积较小,一般随着沟伸展方向呈条带状分布,厚度变化较大,最大厚度几米,薄者1~2m左右。含水层的岩性以各粒级砂、砂砾石为主,其水位和水量受大气降水及地表径流影响较大。
第四系残坡积潜水含水层(Q3-4):分布于区内东西两侧、山丘顶部及斜坡一带,分布零星且位置相对较高,属透水不含水层。
Ⅱ含水带(J3~K1zh):岩性由灰绿、灰紫色各粒级砂岩、含砾粗砂岩及粉砂岩、砂质泥岩组成,厚度0~51.50m,平均17.16m。该层在本区的南部较厚,东北部被剥蚀。含水性不均匀,局部含水丰富。此层虽属间接充水含水层,但局部涌水量较大,对未来矿井充水将有一定的影响。
Ⅲ含水带(J2z~J2a):岩性为灰白、灰绿、紫红色的中细砂岩,局部为含砾粗砂岩。含水层厚度63.77m,为弱孔隙裂隙承压水。
Ⅳ含水带(J1-2y3上部~6煤组下部):岩性为灰白中粗砂岩及煤层。富水性弱,属弱孔隙裂隙直接充水含水带。
V含水带(J1-2y1下部~T3y上部):含水层岩性以灰白色、灰绿色粗~细砂岩为主。富水性弱,属弱孔隙裂隙承压水。
(2)隔水层
第一隔水层(J2a的上部):在不整合界面附近,岩性为砂质粘土岩和砂质泥岩。厚度4.84~23.62m,平均13.72m,个别地段因冲刷厚度变薄。属隔水性能较差的层位。
第二隔水层(J2z下部~J1-2y3上部):岩性为砂质泥岩、砂质粘
土岩、泥岩及粉砂岩,厚度2.51~10.92m,平均5.45m。属隔水性能相对较好的岩段。
第三隔水层(位于6煤组的下部):岩性以浅灰~深灰色砂质泥岩为主,厚度0.63~7.08m,平均3.68m。属隔水性较差的层位。
3)矿井涌水量
矿井正常涌水量为25m3/h,最大涌水量为50m3/h。 4)水文地质类型
本区直接充水含水层的含水空间以孔隙为主,裂隙次之,直接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弱(q<0.1L/s·m),另外补给源以贫乏的大气降水为主,侧向径流补给受含水层导水性限制,补给量不足。主要可采煤层虽然位于地下水位以下,但地下水径流缓慢,补给导水条件差。据此核实区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第一~第二类第一型,即以裂隙~孔隙充水含水层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类型矿床。
6、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1)顶、底板情况
井田内各煤层顶板以砂、泥质岩类为主,其次为粉砂岩类和砂岩类,底板以泥质岩类、粉砂岩类为主,局部地段为砂岩类。
(2)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情况
根据本矿井2008年10月委托内蒙古矿山安全与职业危害检测检验中心进行的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1.58 m3/t,属于低瓦斯矿井。
(3)煤尘爆炸性和煤的自燃倾向性鉴定情况
根据本矿井2006年11月委托内蒙古矿山安全与职业危害检测检验中心进行的煤尘爆炸性、煤自燃倾向性鉴定结果:矿井煤尘具有爆炸性,煤容易自燃。
(4)地温情况
本井田地温梯度平均为2.7℃/100m,小于3℃/100m,无地温异常,属正常地温区。
第三节 矿井生产现状
一、矿井开拓与开采
矿井采用斜井开拓方式,设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3个井筒。主斜井担负井下煤炭提升并兼作矿井进风井和安全出口;副斜井作为全矿矸石、材料、设备及人员辅助运输提升井,同时兼进风井和安全出口;回风斜井作为全矿专用回风井兼作安全出口。
矿井设一个主水平,两个辅助水平;主水平设在5-1煤层,开采5-1煤层,水平标高为+1326m,设有中央变电所和中央泵房,水平大巷尚未开拓;第一辅助水平设在3-1煤层,水平标高为+1398m,现生产主要集中在该水平,开采3-1煤层;第二辅助水平设在4-1煤层,水平标高为+1365m,开采4-1煤层,现正进行水平大巷开拓。各水平大巷均布置主运输大巷、辅助大巷和回风大巷,分别与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斜井连通构成矿井开拓系统。
各水平均划分四个采区;第一辅助水平布置一个综采工作面和一个综掘工作面;第二辅助水平布置辅运大巷、主运大巷两个综掘工作面;采掘比为1:2。
回采工作面采用倾斜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采煤法,采用MGTY250/600-1.1D型双滚筒电牵引采煤机割煤,ZY6800/17/37型掩护式液压支架支护工作面顶板,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综掘工作面采用EBZ-120P型综掘机掘进,掘进机刮板运输机、转载皮带DSJ-80/40/2*40型皮带机组合运煤,辅助运输采用采用防爆无轨胶轮车运送设备材料,锚杆及锚索采用锚杆机打眼。永久巷道采用锚喷支护;回采巷道采用采用树脂锚杆、钢带、金属网加11#工
字钢棚组合支护,锚索补强。 二、主要生产及辅助生产系统
1、提升、运输系统
※※※※主提升、运输系统为原煤运输系统,原煤采用胶带输送机实现从综采、综掘工作面到地面煤仓的连续运输。
原煤运输线路为:3101综采工作面→刮板运输机→转载机→综采工作面顺槽胶带机→井下主运大巷1#、2#胶带输送机→主斜井胶带输送机→转载胶带输送机→上仓胶带输送机→地面煤仓。
辅助运输采用防爆无轨胶轮车,运输矸石、设备、材料和人员;大型设备的搬运、综采工作面搬家均由大泰搬家公司承担。
辅助运输线路为:地面材料、设备通过辅运平硐→辅运大巷→井下各盘区辅运大巷→运输顺槽→各掘进工作面。
2、通风系统
矿井由主斜井、副斜井进风,回风斜井回风;矿井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主通风机工作方法为抽出式。矿井选用二台BD-Ⅱ-8-№20对旋轴流主扇风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配套YBFe315L1-8型防爆电动机,功率2×75kW。矿井回风井口防爆门安全可靠性良好,矿井主扇的供风量在2520~4920m3/min之间,静压1600—650Pa。反风采用电动机反转运行方式,反风率60%。
采煤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方式;掘进工作面采取压入式正压通风,局部通风机供风。综掘工作面各配备2台FBD№6.0/×15,矿用隔爆型压入式对旋轴流局部通风机,选用Φ800mm抗阻燃防静电风筒。
3、排水系统
矿井正常涌水量为25m3/h,最大涌水量为50m3/h。当前实际正常涌水量20m3/h左右,雨季无明显变化。
在副斜井底1326m水平设主、副水仓,有效容积700m3,中央泵房安装3台MD46-30×5型,额定流量46 m3/h,额定扬程150m的水泵,沿主斜井敷设2趟Φ108×4mm无缝钢管,直接排至地面水处理站,为一级排水。
在3-1煤层3101回采工作面外端,主运大巷处设临时水仓,主、副水仓有效容量220m3/h,泵房安装2台MD46-30×5型水泵,额定流量46m3/h,额定扬程150m,安设1台BQS51-150/2-45/N潜水泵,额定流量46m3/h,额定扬程150m。沿主运大巷敷设2趟Φ108×4mm排水管,与主斜井内的主排水管路合并,排至地面。
4、压气及其输送系统
地面建有空气压缩机站,站内安装2台MLGF-9.6/8-55G型螺杆式移动压风机,1台运行,1台备用,地面、井筒压风管路采用Φ108型无缝钢管向井下供风。井下安装2台MLGF-9.6/8-55G型螺杆式移动压风机,就近为用风地点供风。
5、电气系统
供电电源:煤矿采用双回路供电。一回路引自※※35kV区域变电站10kV母线段,架空线路为LGJ-240型钢芯铝绞线,供电距离0.34km。另一回路引自黄天棉图35kV区域变电站10kV母线段,架空线路为LGJ-240型钢芯铝绞线,供电距离约4.5km。
地面供电:矿井地面10kV变电所高压配电室内安装XGN2-10型10kV开关柜20面,10kV侧不同母线段共配出8回高压线路。其中,2回供主斜井井口10kV变电所,2回供井下供电、2回供选煤厂、2回供所内低压变压器。地面变电所内安装2台S9-M-630/10型 10/0.4kV 630kVA变压器,1台运行,1台备用。变电所0.4kV低压室内安设备GGD型低压配电屏9面,实现对煤矿地面用电负荷的供配电。
井下供电:※※※※共有6条下井电缆,其中4条660V下井电缆,均引自地面主斜井井口变电所,沿主斜井敷设。其中2回路敷设至三号层泵房,2回路敷设至五号层泵房。分别担负三号层泵房、五号层泵房水泵负荷供电。
2条10kV下井电缆,引自地面10kV变电所,沿主斜井敷设至采区配电点,担负除三号层泵房、五号层泵房水泵负荷以外的井下负荷供电。
6、通讯、人员定位系统
矿井通信系统包括行政通信和生产调度通信。采用行政通讯和生产调度通讯相互独立的通讯方式。行政通讯依托当地市话网,实现与外界和公司内部的联系与通讯。
矿井调度室内安装1部MDT-958(华络8000)数字程控调度机,作为煤矿生产调度总机,交换机装机容量128门。矿内地面各办公室、生产部室、工区及设备机房均安装电话;井下各生产点、胶带转载点、采区变电所及各机电硐室安装KTH8型本质安全型电话机。安设了一套KJ269型人员定位系统,实现煤矿井上下之间的通讯和生产调度。
7、瓦斯防治系统
本矿建立了瓦斯管理和瓦斯防治系统。配备专职瓦斯检查员,建立瓦斯巡回检查、“一炮三检”、矿长和总工程师审查瓦斯日报、瓦斯隐患排查等制度;装备一套KJ75N安全监测监控系统,配备瓦斯检查仪,形成了瓦斯个体巡回检测和安全监测监控双重瓦斯防治系统。
8、防尘系统
本矿建立防尘洒水管路系统,制定了防尘管理制度和综合防尘措施。在地面建立生活用水容量1000m3、消防用水容量1000m3的静压水池,水源由矿井净化水供给,通过辅运大巷专用管路送入井下各采掘
工作面和其它用水地点。
主要进回风巷道每隔100m设一个三通阀门,胶带机运输巷每隔50m设一个三通阀门。主要皮带机运输巷、回风巷设置了规格为60L的主隔爆水棚;综采工作面运输、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设置了规格为60L的辅助隔爆水棚,运煤转载点安装喷雾设施,防尘设施基本齐全。
9、防灭火系统
井下建立移动注氮泵站(DT-700/8型)向采空区随时注氮;工作面设置喷洒阻化剂系统(BZ-36-3型);配备一套SG2003型束管监测系统,监控井下气体变化情况。制定了防灭火措施,建立预测预防制度。本矿消防供水与防尘洒水共用一套管路,在井上、下建立消防材料库,配备了消防器材、工具。主要硐室、胶带机头配备干粉式灭火器、沙箱等。
10、安全监测系统
煤矿装备一套KJ75N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主站设在矿监测中心站,可在矿井生产调度室终端对位显示监测对象状态,系统可实现24h连续在线监测。
第三章 安全管理情况
一、我矿证件齐全有效,采矿许可证号:※※※※※※※※,有效期至:2018年12月31日;工商营业执照证号:※※※※,有效期至2012年8月31日;安全生产许可证号:※※※※,有效期至2013年9月6日;煤炭生产许可证号:※※※※,有效期至2046年4月30日;矿长资格证号:※※※※,有效期至2015年10月24日;矿长安全资格证号:※※※※,有效期至2015年10月29日。
二、组建机构、建章立制。通过多方沟通,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我们设置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专业队伍,成立了安检科、通风科、机电科、生产技术科、生产调度室、综合办公室、销售科、财务科、保卫科、综采队、综掘队等,明确了各部门及单位主要负责人,并对各科室队伍职能进行了划分,明确了安全责任。配备了采矿、通风、机电、地测等专业技术人员。制定了各部门安全管理制度及从矿领导到基层单位各级岗位责任制,完善了矿井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特殊工种岗位责任制度和操作规程及各种安全文件。包括:关于设置《矿井安全管理机构》的文件、下达《※※※※安全管理制度》及《矿领导下井带班制度》的通知、煤矿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等。
三、我矿坚持对安全管理人员、特种特殊作业岗位工作人员、采掘工及新工人进行培训,并制定有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
四、检修设备:对供电、排水、提升等系统进行了全面检查、隐患排查和必要的检修、电气试验等工作,对矿井排水能力进行了联合试验,矿井瓦斯自动检测报警便携仪、瓦斯鉴定器、风表等进行了校验。
五、我矿采掘工程平面图、井上下对照图、通风系统图、避灾线路图、供电系统图等11种相关图纸齐全,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并根据井下生产情况变化及时填绘和补充,做到与实际相符合。
六、我矿有矿井地质报告、矿井水文地质报告、矿井初步设计、安全专篇、验收报告、批复文件、各种预案、瓦斯鉴定报告、有关实验报告等。矿井灾害与预防处理计划、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及矿井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修定工作已完成。
六、与准旗矿山救护队签订了救护协议。
七、井上、下安装有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人员定位系统、通讯联络系统等相关设施。
第四章 需要完善和整改的问题
第一节 需要完善和整改的问题
地面、井巷工程、生产系统、机电设备、五大系统需要完善、整改隐患。
第二节 复工复产整改程序
1、通过查找隐患,制定并上报复工复产方案;
2、对地面隐患及系统整改情况进行验收,符合安全生产要求后允许进行井下隐患整改;
3、对井下隐患整改情况进行验收,符合要求后进行复工复产; 综上所述,※※※※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开采技术条件较好,矿井开拓布置方式合理,通风、排水、提升、运输、压风、监测监控、压风自救、供水施救、井上下通讯联络系统齐全,供电线路、井下机电设备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要求。矿井“六证”齐全,“五职”矿长到位。矿井安全生产机构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各种预案、图纸、设备、安全仪器检测检验合格。特种作业人员和采掘班组长培训合格,并持证上岗。通过我们扎实有效积极稳妥的工作,认真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做到复工复产工作万无一失,顺利通过复工复产验收要求。
第五章 隐患整改安全技术保障措施
第一节 组织领导
为保证复工复产整改期间有计划、有组织、有顺序的按《煤矿安
全规程》和技术标准进行作业施工,特制定隐患整改安全保障措施如下:
1、成立隐患整改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王浩勇
副组长:郭占清 杨永智 祁永刚 袁小进
成 员:李保玉 田光荣 陈应龙 李瑞 刘栓 蔡根
明赵小龙 赵功雄
2、责任划分
为保证隐患整改项目保质保量的完成,矿领导进行了分工,责任落实到人。
(1)井巷工程方面由郭占清、祁永刚、李瑞、陈应龙、刘栓负责。
(2)供电、设备方面由袁小进、赵小龙负责。
(3)隐患整改各项工作的监督、检查由杨永智、田光荣、蔡根明 李保玉负责。
(4)运输方面由赵功雄负责.
第二节 隐患整改安全技术措施
一、安全管理措施
1、每个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开工前,必须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或作业规程,并组织每个工作人员学习、签字、考试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2、加强矿、区队领导值班带班和现场管理,认真落实安全责任,切实履行安全管理职责,确保现场管理到位,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安全生产中的监管作用,确保安全生产。
3、安检科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监督检查。安检人员三班要加强对
重点地区,关健环节的检查、巡视,及时发现和组织消除事故隐患,及时制止违章行为,严禁违章指挥超强度组织生产。
4、下井带班人员对当班安全生产负责,必须履行岗位职责,凡是发生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重大隐患和严重问题时,带班人员必须立即采取停止生产、撤出人员,并组织人员排除隐患等紧急措施,同时向调度室报告。
5、整改隐患前,员工必须按照规定接受安全资格培训,经过考试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并签订劳务合同后方可上岗。
6、隐患整改各项工作必须制定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由总工程师组织安检、通风、调度、技术、机电等部门审批后,施工单位认真组织员工贯彻、学习、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进行施工。
7、认真落实隐患整改责任。机电方面由机电矿长和机电科长负责组织实施;井巷工程由生产矿长、生产技术科长负责组织实施;各种隐患整改必须制定详细的整改专项安全技术措施,重点部位必须重点监控,确保安全。
8、严格执行通风管理制度、瓦斯检查制度、监测监控制度,井下瓦斯巡回检测每班不少于2次,做到三对照,并对一通三防设施及监测装备进行检查,实现人工监测和监控相配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9、每个施工地点施工过程中带班人员都要认真执行三汇报制度。 10、完善各种图纸、资料及相关制度,建立健全各种管理机构。 11、签订救护协议和医疗创伤急救协议。 12、编写和修订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及应急预案。 二、员工培训及安全管理保障措施
1、首先在矿区内营造浓厚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认真学习伊东
煤炭的企业文化,把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用心做事,追求卓越”和“从零开始,向零奋斗”的安全零理念融入到每个员工当中,把各项理念布置在矿区醒目位置,让员工能够在企业安全文化氛围之中工作学习生活。丰富安全理念内涵,完善零理念落实体系。按照“零起点、零过程、零目标”的要求,把“安全工作零起点、执行制度零距离、系统运行零隐患、设备状态零缺陷、生产组织零违章、操作过程零失误、隐患排查零盲区、隐患治理零搁置、安全生产零事故、发生事故零效益”的“十零”理念,根植到员工头脑中,体现在工作中,落实在行动上,从而提高整体员工安全意识。
2、从人员素质提升抓起,加强对入职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和《手指口述、岗位描述》推广应用。以“五职”矿长和工程技术人员为教师,按照隐患整改所需的岗位配置人数,分工种,分专业,进行岗前安全技能培训,培训要有计划,有课程时间安排,有严格的培训制度和考试制度,建立员工培训档案,严把用人入口关。
(1)、一般作业人员条件:招聘人员必须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一年煤矿井下工作经验,年龄在45岁以下身体健康人员(必须有县级以上医院提供的体检报告为依据),在上岗前必须经过矿上严格的岗前培训,培训时间不能少于72个学时,经过理论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2)、特殊工种作业人员条件:招聘人员必须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年龄在45岁以下身体健康人员(必须有县级以上医院提供的体检报告为依据),具有三年煤矿井下工作经验的,并且熟悉煤矿各方面安全知识和业务的,工作积极,思想进步,责任心强,经过国家承认的三级特殊工种培训基地培训合格的人员担任。
(3)、矿安检科严格把好培训关和监督检查关,特殊工种人员必
须持证上岗,在隐患治理期间的所有单项工程施工前,必须由施工区队制定专项措施,经会审,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施工区队负责人要组织施工操作人员认真学习,组织考试,考试合格后,方可入井进行施工。每项工程安监科必须安排专人全过程严格监督施工质量和操作程序,确保施工期间的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4)、在隐患治理期间,矿领导和区队领导必须严格执行《※※※※有限责任公司矿领导带班制度》,加强带班,要同工人同上同下,及时发现处理解决现场安全隐患。施工区队负责人必须严格执行现场带班制度、交接班制度和班前会制度,教育员工遵章守纪,按章操作,在安排工作时,必须严格按照规程措施要求,把工作安排具体,明确安全责任人,每个人的职责都要具体化,让职工清清楚楚上岗、明明白白干活,提高防范事故和处置隐患能力。坚决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现象,确保安全生产万无一失。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领导干部脱岗或漏岗,领导违章指挥,员工违章作业,严格按照《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煤矿领导干部下井带班制度》从严处理,决不姑息。
(5)、煤矿在隐患整改期间严格按照《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进行现场办公,分专业进行隐患排查;区队班组对隐患要班班排查,及时汇报,安检科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要进行分类管理,挂牌督办,形成一个严密的自下而上全员参与的隐患排查上报整改制度;检查隐患通知单、隐患单位签字接收、隐患整改情况反馈、隐患整改落实、复查到隐患存档的整体隐患闭合管理。每天有安检科按隐患整改的“五定”原则实行闭合管理。做到“有安排、有落实、有反馈、有复查”,确保隐患的有效控制和整改。保障复工复产前隐患整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6)、以正向激励促进安全管理。各级领导安全意识境界必须
到位,要坚定“隐患可知、可控、可防、可治”的信念,把员工的生命看得与自己的生命同样珍贵,视矿工如兄弟,当亲人,带着感情抓安全,凭着良心抓安全,真正用心抓安全。做到“责随职走、心随责走”,克服困难,严格执行隐患整改期间的安全技术措施,科学有序组织隐患整改,把精力放在抓好源头和过程控制上,杜绝冒险蛮干和习惯性“三违”,坚持“守土有责、失守必究”,以正向激励为主,在复工复产隐患整改期间,对安全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矿上将给予重奖。对玩忽职守的领导干部将给予责任追究。
三、机电运输安全运行保障措施
为保障我矿隐患整改工作安全、有序、高效、稳妥地进行,特制定以下机电运输安全运行保障措施。
1、明确安全责任
袁小进负责全矿隐患整改期间井上下供电系统、排水系统、通讯调度系统安全运行保障工作;赵功雄负责井上、下运输系统安全运行保障工作,其他各大系统系统安全运行保障配合工作。
2、供电系统安全运行保障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
(1)、地面变电所和井下中央变电所必须严格执行24小时专人值班制度。
(2)、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时刻准备应对各种不可预见因素发生。
(3)、绝缘用具必须齐全可靠。变配电室内灭火器材不少于4只,每个消防沙池存沙量不少于0.3m3,手持沙袋无破损,铁锨齐备。
(4)、禁止班中喝酒和酒后上岗,班中和值班期间严禁喝酒,发
现当班人员饮酒时一律从重从严处理。
(5)、全矿隐患整改期间若遭遇狂风、暴雪、冻雨等极端天气时,机电科全体管理人员及电工必须第一时间赶到队部集结参加抢险。戎工线或开君线任何一趟电源线路发生倒杆或断线事故停电时,立即投运到未发生事故的电源线路上运行,迅速恢复矿井主通风机运行,然后恢复井下排水用电,依次恢复其他设备用电。(6)、机电二队必须加强对井上、井下供电设备和供电线路的巡回检查和维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供电安全。
(6)、对于因漏电频繁跳闸的用电线路,变电所电工应及时通知相关单位找出问题并处理,未处理结束不准送电,严禁“跳一次送一次”,防止损坏开关。
(7)、井下供电必须做到“三无”、“四有”、“两齐”、“三全”、“三坚持”。井下不得带电检修或搬迁电气设备(包括电缆和电线)。
各项机电安装、调试工程,在安装、调试前,施工单位必须制定安装、调试方案及安全措施,经审批后方可实施。
非专职电工,不得擅自操作电气设备,操作电气设备时,应严格按照电气设备操作规程执行。开关内的保险丝必须按负荷大小安设,严禁使用大保险。携带式电气测量仪表,只准在瓦斯浓度1%以下的地点使用,并由专职瓦斯检查工检查瓦斯,否则禁止使用。
井上、下检修电气设备时,必须停电加锁,并挂上“有人工作,禁止送电”的警示牌。电缆必须用电缆钩吊挂,禁止用铁丝吊挂,所有电缆的接线,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
(8)、凡入井的电气设备必须经过矿防爆小组的检查,检查合格证后方准入井。电器设备的运行、维护及修理,必须符合防爆性能的各项技术要求,受到损坏的电气设备必须立即停止使用,进行处理或
更换,井下坚决杜绝失爆设备。 四、排水系统安全运行保障措施
1、井下中央泵房必须严格执行24小时专人值班上岗制。
2、每班上班时泵工必须检查硐室顶板情况,防止活石落下伤人。
井下中央泵房和中央变电所在扩修改造期间,水泵、配电设备、电缆等必须加盖临时防护设施,防止人为因素引发次生事故。划定警戒线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中央变电所。
3、机电科队提前将所有水泵、管路及配电设施检修一遍,必须保证三台水泵正常运转,一台处于备用状态。
4、井下中央泵房提前清理水仓。另准备一定数量的编织袋和黄土,以备在矿井突然出水时,在泵房与井底大巷联络处砌筑挡水墙,为抢险争取时间。
5、井下中央泵房在矿井隐患整改期间,禁止高水位排水。机电科要安排专职电工现场值班。 五、通风安全技术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一通三防”安全工作管理责任制 ,建立通风瓦斯检查及调度制度和通风例会制度、测风制度,加强通风业务计划工作管理,制定各有关工种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加强特殊工种培训,如实填写测风报表。
2、通风系统中不允许存在不符合《规程》规定的串联风、扩散风、下行风,不能存在循环风,采空区及盲巷必须及时密闭,密闭墙用不燃材料建筑,并有明显标志;临时停工地点不得停风,否则必须切断电源,设置栅栏,揭示警标,禁止人员进入。
3、建立和完善矿井及各作业地点停风、无风、微风情况下的撤
人制度;制度应严密,便于执行落实;停风应有撤人和处理记录。
4、主要通风机房不能兼作他用,主要通风机必须满足矿井生产要求,并配有一套同等能力的主要通风机做备用,并能在10min内启动,必须具备双电源供电,安装有水柱计、电流表、电压表、温度计及直通调度室的电话,有反风操作系统图。机房有设备维修记录、事故登记处理记录、领导干部查岗记录,风机操作工必须具有操作资格证的专职员工操作。严禁私停私开。主要通风机停电、停风必须提前下通知,使井下局部作业地点人员撤出工作面,停止工作面作业,切断电源、提示警标、设置栅栏,及时打开地面防爆门和有关风门。
5、主要通风机应定期进行性能测定。风道每季度清理一次,并定期检查矿井风闸、风门,做到设施可靠,其漏风率不超过《规程》规定,保证有效风率不低于85%。
6、对所有风门,必须质量达标,按照要求安装正反向风门,实行连锁,并安装风门开启传感器。
7、在每个施工工作面作业规程中,都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计算风量,取最大值作为该工作面的风量。如计算风量仍不能冲淡瓦斯,应再增加风量,冲淡到规定要求之内。
8、严格执行测风制度,每10天一次对井下工作地点及硐室进行测风,根据瓦斯涌出量、工作人数、爆破等情况计算出矿井需风量,合理调节风流、风量,达到工作面用风要求。测风报表及时报总工程师、矿长审阅。
9、合理调节风流,确保井下各用风地点的风量、风速,既能有效排出有毒有害气体,又不至于引起煤尘飞扬;
10、必须制订因停电或其他原因停止主要通风机运转的停风措施及反风措施;每年进行一次反风演习,并编制反风演习报告。 11、通风系统图及时绘制,必须标注风流方向、各测风地点风
量、通风设施及设置地点,并与实际情况相符;巷道贯通措施及制度按相关要求制定,并建立贯通记录;分层开采必须编制分层通风系统图。
12、测风员对通设施每班进行一次全面检查。风门、风窗、风桥、风墙的漏风应及时查出漏风原因,并在当班把漏风除理完毕,保证各工作地点用风量。
13、建立通风安全监控系统,安装必要的风速、风门、局扇开停传感器,并加强维护,确保传输数据可靠。
14、永久性测风站不得随意改变,采区测风站随着工作面迁移。矿长及总工定时研究通风网路及通风设施安装位置,并按标准计划完成。
六、防治瓦斯积聚安全技术措施
1、 加强职工对瓦斯防治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教育,牢固树立“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2、进一步健全完善瓦斯管理制度,认真执行瓦斯检查制度,瓦检人员对岩巷、半煤岩巷一班检查瓦斯不少于2次。
3、严格执行瓦斯超限制度,按照《规程》规定:矿井总回风巷或一翼回风中瓦斯浓度超过0.75%,采区回风巷与工作面瓦斯浓度超过1%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时必须停止电钻打眼;电气设备附近20m内瓦斯达到1.5%时必须停止运转、撤出人员、断电电源进行处理。
4、配齐各种安全检测仪表,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瓦斯)监测系统,确保24h正常运转,并确保瓦斯、风速、一氧化碳、温度、风门开闭传感器正常工作。
5、制定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的防治瓦斯积聚措施和瓦斯排
放措施。必须从管理上采取措施,防止瓦斯积聚;必须建立具体的瓦斯超限停止工作、超限处理和从作业场所撤人的制度。
6、按规定配备瓦斯检查员和瓦斯检测仪器,定期进行培训,实行持证上岗;编制瓦斯检查记录手册、交接班制度,制定并执行瓦斯巡回检查制度、请示报告制度、现场瓦斯管理制度、瓦斯日报审阅制度,做到瓦斯检查“三对照”,无空班、漏检、虚报现象,发现瓦斯积聚及时处理;每天瓦斯班报表按时送交安检科。经安检科抄写报表,进行汇总日报表,送交矿长、总工程师审阅签字为准,报送有关部门及科室,安检科有存根。
7、矿长、总工程师、爆破工、采掘、通风科队长、工程技术人员、流动电钳工下井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报警仪,瓦斯检查员携带光学式甲烷检测仪,下井人员必须携带自救器;并在采掘工作面悬挂便携式甲烷报警仪;建立健全瓦斯检测监控设备的调校和维护制度,甲烷传感器、便携式甲烷检测仪每周进行一次调校,并有调校和对照记录。
8、对巷道顶部冒落区,要通风排除瓦斯,然后尽量堵好塞严,减少瓦斯积聚的机会和浓度。
9、坚持停风撤人,坚持瓦斯超限不作业,杜绝一切瓦斯事故的发生,如果发生人力不可抗拒的、意外的、突发的瓦斯事故,由跟班安全员、技术员、采煤队长、瓦检员、掘进队长、带班班长及富有经验的老职工为现场负责人,发扬互助互爱,确保工作地点所有人员的人身安全。
10、加强跟班带班制度管理,提高班长、跟班电工安全知识教育,发现瓦斯聚积超过规程规定,立即采取措施,停工、停产、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七、防止火灾安全技术保障措施
1、加强职工教育,提高职工的防火意识。
2、井口20m内严禁生火取暖及吸烟,严禁穿化纤衣服下井,严格入井验身制,防止入井人员将烟火及易燃品带入井下。
3、绞车房及风机房附近20m内严禁烟火。
4、井口附近20m以内及井下禁止进行电气焊作业。如遇特殊情况需要进行电气焊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井下供电线路消灭鸡爪子、羊尾巴和明接头。
5、严禁矿灯缺闭锁及灯绳漏电、灯头松动缺部件,发现有此征兆者不得入井。
6、严禁带电作业、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
7、消灭明电,明火照明、明闸刀开关,及时检修电气设备,保证防爆合格率达100%。
8、地面仓库、木料场必须有防火制度、设有专人管理、配备灭火器材,设施和固定安全标志,水池、消防管路要经常检查,保证完好。
9、加强机电硐室防火管理,按要求配足配够灭火器材,并定期校检。
10、机电设备、运输设备必须分工到人管理,机电设备必须完好,严禁设备带病工作,防止因非正常摩擦导致高温引起火灾。对带病工作的机械设备必须更换。
11、禁止使用非矿用炸药,严禁将药卷内的消烟粉倒掉。 12、严禁使用漏电电线放炮,发现有此情况必须更换。 13、按《规程》规定对有关地点使用不燃性材料支护,按要求架设消防管路。
14、做好火灾事故的预测预报工作,发现有发火隐患要及时处理、报告,把事故消灭在萌芽时期。
15、加强瓦斯煤尘管理,防止瓦斯煤尘事故引起火灾。 八、防治粉尘安全技术保障措施
1、对井底车场、运输大巷、绞车房以及装载点和其它井巷硐室堆积的煤尘,定期清扫。
2、对井下总回巷、主要回风巷以及凡属清扫的巷道,及时冲洗巷道,冲洗巷道由顶棚、两帮、巷道底部依次进行。
3、按规定铺设供水管路,设置喷头,喷雾降尘。
4、设专职防尘员进行洒水。坚持每天洒水冲尘制度。冲尘做好记录。保持巷道有一定的湿度、煤尘不飞扬,不得有厚度超过2mm,连续长度超过5m的煤尘堆积。
5、选择合适的巷道断面,对风量进行合理分配,使风速合理,既能带走大量的粉尘又不至于使沉降的粉尘被二次吹起。
6、施工作业面采用湿式作业,为防止煤尘随通风系统吹入采煤工作面,在进风巷中设置净化风流的防尘水幕。
7、加强个体防护,入井职工佩戴防尘口罩。 九、矿井防治水安全技术保障措施
1、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的要求,按不同水文地质类型,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矿区(井)水文地质补充调查、勘探和观测工作。
2、查明矿井各种充水因素,分析研究地下水的运动规律,预测矿井涌水量,为防治水工作提供技术依据。
3、依据《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结合矿区(井)特征,组织编制防治水规划、中长期防治水计划。
4、对有突水威胁的采区,须查明充水含水层的特征、水量、水质、水位及水温情况,及时发现突水征兆,制定处理对策。
5、根据生产计划安排,提供水情资料和水害预报,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水害事故发生。收集、调查和核实矿井范围内和邻近已采区的积水情况,对未封或封孔质量不良的钻孔进行登记建档,研究分析突水可能,制定处理措施。
6、加强对防治水工作的监督检查,对本年、季度防治水工程计划抓进度,抓落实。矿井每月至少进行一次防治水专项检查。
7、矿井设测水站点进行观测。每月观测3次。涌水量出现异常、井下发生突水或者受降水影响矿井的雨季时段,观测频率应适当增加。
8、当作业面接近老空积水区、富含水层、陷落柱或穿过与富含水层相连通的构造裂隙时,停止生产,要有措施、有计划地实施探放水工程。
9、矿井涌水量的观测,注重观测的连续性和精度,采用容积法、堰测法、流速仪法或其它先进的测水方法。建立断面规则、水流平稳的测水站。测水站要经常清理。测量工具、仪表要定期检验,减少人为误差。
10、矿井井下排水设施,主要排水设备(包括水泵、水管和配电设备)及主、副仓的有效容量,符合《煤矿防治水规定》第58条的要求。
11、水泵、水管、闸阀,排水用的配电设备和输电线路,都须经常检查和维护。在每年雨季前,必须全面检查一次,对所有零配件都应补充齐全,并对全部水泵(包括工作的和备用的)进行一次同时运行的排水试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十、防止顶板事故安全技术保障措施
1、矿顶板管理小组每月组织召开一次顶板管理专业会议,及时对本月顶板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对下一月顶板管理工作重点做出布署和安排,作出改善顶板管理工作的决定。
2、各作业工作面必须按设计施工。每一作业工作面施工前必须按规定编制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参加施工人员必须熟悉作业规程中有关预防顶板事故的条款规定。当地质或作业条件发生变化时,必须及时补充安全技术措施,经总工批准后,认真贯彻执行。 3、所有维修工作地点,严禁空顶作业。维修巷道必须使用前探梁超前支护顶板,架棚巷道要坚持使用前探梁和防倒装置。所有施工地点的工作人员,在开工前及工作中都必须坚持敲帮问顶制度,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处理,隐患未处理结束不得进行其他工作。 4、各施工单位所辖巷道,队长应安排人员经常巡回检查,对失修巷道要及时维修,确保巷道支护完好,畅通无阻。锚喷巷道要不定期敲帮问顶,将开裂喷体敲掉并及时补喷,确保行人安全。 5、扩大和维修井巷连续撤换支架时,必须保证有在发生冒顶堵塞井巷时人员能撤退的出口。独头巷道修理时,要严格执行由外向里逐棚逐段修理,不准由里向外或在盲巷内放两个茬同时修理。撤换支架前,应先加固工作地点的支架。架设和拆除支架时,在一架未完工之前,不得中止工作。撤换支架的工作应连续进行;不连续施工时,每次工作结束前,必须接顶封帮,确保工作地点的安全。维修倾斜井巷时,应停止行车;需要通车作业时,必须制定行车安全措施。严禁上、下段同时作业。
6、每月应对所有巷道、硐室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失修巷道要及时安排队伍进行修理。
7、要加强对巷道贯通、交岔点、过断层破碎带等事故多发地点的顶板管理。巷道交叉口要及时进行加固。维修巷道过断层、遇围岩松软破碎要制定补充安全措施,改变支护方法和施工工艺,以适应控制围岩变化的需要。
8、地质部门要做好地质预测预报工作,为施工工作面顶板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9、开展矿压观测工作,施工工作面要对巷道两帮收敛、顶板下沉、底鼓量、顶板离层进行观测,并做好观测资料的整理分析总结工作。
10、各施工维修单位要成立顶板管理领导小组,建立顶板动态分析制度,定期进行分析,及时采取措施,严防冒顶事故发生。认真搞好工程规格质量,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工作,不达标工作面不准向前推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