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年5月第24卷第5期(总第293期) 性病与艾滋病防泊 婚前女青年健康教育前后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态度调查 叶国兰① 关键词 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512.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568X(2010)05—0057—02 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感染所导致的病死率极高的慢性传染性 疾病,是性传播疾病。目前,艾滋病的 流行趋势已显示出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 群扩散、由以男性感染为主向以女性感 染为主转化、感染率不断增高的特点。 尤其年轻妇女正处于生育的高峰期,如 果感染艾滋病病毒,将使母婴传播的危 险性增强。在迄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和 有效疫苗预防的状况下.开展艾滋病防 治知识教育是防止艾滋病传播的有效方 法之一。本文通过对婚前女青年开展健 康教育前后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认知 和态度调查.寻找今后在女青年中开展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健康教育的可 行性方案。 表1 被调查者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情况 1资料与方法 】_l 资料来源 随机抽取2008年12月一2009年5 月在我院进行婚前医学检查的女青年共 计362人。 1.2 方法 对纳入研究的对象在填写婚前医学 检查表时向她们发放调查问卷。根据调 查目的…设计调查问卷,在发放调查问 卷时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医务人员用统一 的指导语指导,并及时收回问卷。在给 婚检女青年出具合格证明时再次对问卷 知识进行调查,并及时收回。 1-3健康教育方式 艾滋病病人值得同情关心 朋友感染艾滋病能否交往 1l2 133 76 323 3O.94 36.75 2O.99 89_22 l3O 142 62 346 35.9l 39.23 1.448 1.520 >0.05 >0.O5 偶尔发生婚外性行为是否可原谅 是否愿意了解更多的艾滋病知识 17.13 95.58 2.172 lO.13O >O.O5 <O.O1 是否愿意接受艾滋病检测 艾滋病离我们很遥远.关系不大 246 2o9 67.96 57.73 343 348 94.75 8.470 <O.01 <O.O1 96.13 l5O.590 对前来婚检的女青年开展多种形式—— 的健康教育,包括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教育。方式 为向女青年发放预防艾滋病的宣传资料,包括宣传单、宣 传画册:在宣教室内悬挂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宣传知识的 宣传板和相关图片,并全天播放婚前保健知识及预防艾滋 病知识的影像资料,便于她们在等待查体结果时观看;在 生殖检查服务的过程中进行预防性病、艾滋病知识的宣传 咨询和指导 1.4资料统计方法 2.2被调查者艾滋病知识的认知情况 所得资料均经X 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人口学特征 纳入研究对象的女青年有362人,年龄在20~35岁, 平均24.7岁,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65人,占17.96%,高 中f含中专)82人,占22.65%,初中197人,占54.41%,小 学l8人,占4.97%;城镇户籍155人,农村户籍207人。 健康教育后被调查者艾滋病知识的总知晓率有大幅度的 提高,由53.20%提高到78.15%,特别是对艾滋病传播的3 个途径的认知均有较大提高。健康教育后回答正确率最高为 母婴传播,从健康教育前的56.08%上升到健康教育后的 92.82%:其次是避孕套有预防艾滋病作用的知晓率,从健 康教育前的62.98%上升到健康教育后的90.88%。在其他非 传播途径如同桌进餐、一起学习以及蚊虫叮咬等是否可传播 艾滋病等方面的认知上,健康教育后回答正确率也有所提 高,具体见表1。 2-3被调查者对待艾滋病感染者相关态度的情况 被调查者对艾滋病感染者均持有比较严重的歧视态度。 在“对艾滋病病人是否值得同情和关心”以及“朋友、同事 感染艾滋病能否交往”等知识的认知上,健康教育前后无显 著性差异;在对“是否愿意接受艾滋病检测”的认知上,健 康教育前后有显著性差异;在“认为偶尔发生婚外性行为是 否可以原谅”的问题上,健康教育后赞成人数有所下降,具 ①枣庄市市中区妇幼保健院山东枣庄277102 CHINESE PRlMARY HEALTH CARE Vo1.24,No.5 May,2010 57 婚前女青年健康教育前后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态度调查——叶国兰 体见表2。 媒体也是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现代化教育不可缺少的方 2.4被调查者对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态度以及获取艾滋病知 法。在媒体健康教育过程中,政府应规范媒体宣传内容,组 识的途径 织专家等相关人士对预防艾滋病健康知识进行审核,防止错 调查显示。参加人数最多的方式是领取健康教育资料并 误的信息误导大众群体。 阅读,大多数女青年愿意了解更多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并对 3I3政府买单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及婚前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观看录像认可度较高。对于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来源,大部分 大众传媒虽然覆盖面较广,但交流的方式是单向的。缺 来自于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和媒体网络,极少部分来源于医 乏反馈和评价,也缺乏针对性,因此,在大众传媒普及预防 生、父母和其他。 艾滋病知识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对个体开展健康教育是非常 3讨论 必要的。我国卫生部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 艾滋病的传播和流行已经影响到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经济 案》中明确提出,在生殖健康服务过程中,开展预防艾滋病 与文化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的问题, 母婴传播服务,主动为接受医疗服务的妇女及配偶/性伴侣 而是世界范围内人类所面临的共同的社会问题。艾滋病的传 提供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的咨询。婚前医学检查不仅是进 播途径是经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如果母亲是艾滋 行健康体检,还应向婚前男女双方传播健康知识。在婚前医 病感染者,那么她很有可能在怀孕分娩的过程中或是通过母 学检查的过程中,可向女青年提供一对一的检查指导以及开 乳喂养使他们的孩子受到感染。据统计,在2004年全世界 展充分的咨询,使她们更深入地了解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消 新发感染人群中,15~24岁的年轻人大约占5O.0o%;而妇 除存在的认识误区;耐心讲解女性解剖特点及如何保护其正 女感染艾滋病的比例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由1988年的 常功能,教育她们如何为自己提供公平的保健服务,满足她 15-3O%上升到2O04年上半年的39.o0%。妇女感染比例和孕 们特定的卫生需求,让她们能利用每一次健康的机会去改善 产妇感染比例的增高预示着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 她们的健康状态,自觉接受艾滋病检测;同时还要传播健康 扩散llJ。由于没有能够完全治愈艾滋病的方法和药物 几乎 的性心理并具备正常的情感和理智,使她们认识到健康是一 所有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都会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妇女 种权利,她们应该有勇气拒绝危及自身健康的行为和不公平 和儿童是艾滋病的主要受害者之一,到目前为止,母婴传播 现象;要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善于洁身自爱,识别善恶美 是l5岁以下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主要的途径,婴儿和 丑。 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有9O.oo%是通过母婴传播而获得 3.4加强对性传播疾病的管理.积极治疗和预防性传播疾病 的[2】。这一严峻形势已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在国家卫 近几十年来.我国性传播疾病的流行发生了较大变化。 生部颁发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中规定,孕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性传播疾病的发生率开始上升,不 产妇、婚前保健人群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咨询率分别达到 再是局限于某些高危人群,已波及到一般人群。近期研究显 85.0o%以上;孕产妇、婚前保健人群艾滋病抗体检测率分 示,除艾滋病外,性传播疾病、生殖道感染已成为妇女,特 别达到80.0o%以上。婚前女青年承担着孕育下一代的重任, 别是农村妇女的常见妇科疾病。性传播疾病可增加感染其他 决定下一代出生人口的质量。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提高艾滋 性病特别是艾滋病病毒的危险性,因为患有性传播疾病者由 病预防知识,转变对艾滋病病人歧视的观念。改变不良的性 于生殖器体表受损,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可大大增加。有资 行为以及提高自我健康能力是减少艾滋病传播的有效手段。 料表明。生殖道感染妇女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几率比正常 调查资料显示,人们对艾滋病的认知能力还远远不够.在今 妇女高4~7倍,因此,应加强对性传播疾病的管理,有效 后的措施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控制性传播疾病。患有或怀疑有性传播疾病或性伴侣患有性 3.1在中小学时期开设性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对未婚青少 传播疾病者,都应尽早检查,尽早治疗,以减少感染艾滋病 年的性教育是减少性传播疾病、艾滋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病毒的危险。促进安全性行为、遵守性道德以及保持一夫一 青少年时期是儿童至成人的过渡期,是性行为和生育能 妻的性关系是预防性传播疾病、艾滋病传播的有效方法。若 力及性需求逐渐发展的时期,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也开始 发生婚前及婚外性行为或一方感染艾滋病病毒,应坚持使用 形成,然而科学的性教育却始终滞后,导致青少年的性知识 避孕套,可大大降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 水平较低,对性产生神秘感,随着性观念的改变,易使青少 3.5 对艾滋病病人给予关爱与支持 年在身心尚未成熟之前尝试性行为[3l。不安全的性行为和性 调查显示,健康教育后女青年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有很 暴力导致青少年性传播疾病的增加。本调查显示.婚前女青 大的提高,但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却不能改善,歧视和排斥 年约59.1O%处于初中文化水平。如果她们在中小学阶段未 现象仍比较严重。有研究者认为,对艾滋病的恐惧和社会歧 得到及时的性健康教育,将会造成她们对性传播疾病、艾滋 视心理除了与疾病本身的生物学特征和传播过程有关外,还 病知识的缺乏,对全社会防治工作产生不利影响。调查还显 与当前一些媒体不恰当的新闻报道有关,他们在报道中有意 示,艾滋病知识的来源主要靠广播电视报刊,这些信息过于 无意地为艾滋病感染者贴上了负面的标签,最终导致了公 教条,缺乏指导性。因此,政府在发挥媒体宣传作用的同时 众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I4)。因此.消除对艾滋病病人的社 要加大学校教育的力度,通过学校教育,使学生在校期间就 会歧视,需要媒体在进行艾滋病相关报道时,应以科学准确 能得到更多的艾滋病知识教育 的艾滋病知识为基础,淡化报道的猎奇性。增强消除歧视的 3.2利用社会媒体加大对艾滋病知识的普及教育 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艾滋病防治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社会性教育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无论是正确的教育还 是错误的教育,都会产生深刻而广泛的社会效果。调查显 参考文献 示,大部分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来源主要是广播电视、报刊 杂志,所以,我们应通过这些渠道,广泛地宣传艾滋病预防 i1】汪宁.我国艾滋病预防控制的形势与面临的挑战『J1.中华预防医 知识,首先要注重内容的多元化,不但是知识的传播,更要 学杂志。2004.38(3):291—293. f2】王临虹,苏穗青.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J1.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注重意识和信念的培养。其次要注重传播知识的多元化,把 社.20o6:4. 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健康教育、社会心理的健康教育与其他 f3]张志红,曹小明.性教育对青少年性知识水平的影响【J1.中国计 性传播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结合起来,培养人们健康的行为与 划生育杂志,2003,l1(10):599. 心理,改变人们对艾滋病病人的歧视态度和恐惧心理。第三 【4】张有春,李晓林.艾滋病宣传报道歧视现象的研究fJ】.中国健康 要结合运用现代化手段为防控服务,使艾滋病预防知识更便 教育,2005,21f61:473. 于传播,更易于接受。除广播电视、报刊等传媒手段,网络 f收稿日期:2OlO一03一叭](编辑:姜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