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价值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徐长发
新的这轮课程改革,是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的,这需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需要淡化学科界限;自主选择合适的教育载体,为学生的发展和未来服务,为终身学习服务。教学强调均衡性、合作性、选择性和共创性。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小学初中阶段,劳动技术教育从原来的学科课程,而被纳入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中。无疑在学科地位上,还是在学时的分配上、知识的含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综合实践活动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中,规定了四个学习领域。劳动技术教育就是一个学习领域。综合实践活动它不仅是包括指定的四个学习领域,还包括其他的一些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虽然有\"活动\"这两个字,但它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活动课”,它是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出现的。如果按照原来的学科化的教育思想来理解,劳动技术教育由原来的学科课程变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态的一个学习领域,这一转变虽然从形式上给人似乎一种“降位”的感觉,但仍然是必修课程,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明确理解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价值。
(一)、发展劳动技术教育是时代精神的当然选择。
劳动技术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它是以操作性、实践性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技术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为目的教育行为。本文所讲的劳动技术教育,从它的内涵及外延已不同于改革开放以前和改革开放初期的界定,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教育理念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理念是有所不同的。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劳动教育,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技术教育,它的合成性决定了它的特定性,它突显了自身的文化价值特性,是德育、技术意识、创新意识与文明意识相互作用的统一。它的作用区间虽然只是在基础教育阶段,但是它的影响将延伸到以后的各个学段。它注重的是青少年儿童劳动技术意识的培养,劳动技术悟性和创新精神的养成,为青少年儿童对未来人生路线的选择提供更理性和更宽阔的知识领域和思想境界。
我们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列为党的教育方针,注重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把劳动技术教育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方面,国家在小学阶段明确设立了劳动课,在中学阶段设立了劳动技术课。但在\"应试教育\"的作用下,其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上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劳动技术教育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智力潜能的深度开发,对于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对身心健康的养成,对真善美的追求等方面独特作用,迄今还没有引起学校、家长、社会的充分重视。特别是落实到教育教学上,从课程定位到教学内容、课时安排、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还远不能有效地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在几个教育科研\"五年\"规划中,国内一些学者在理论上进行了相关研究,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面对新世纪、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对劳动技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对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提高的价值认识需要作出新回答。\"科教兴国\",人才的基础在哪里,国家创新体系的人才资源的基础在哪里,基础教育是重中之重,劳动技术教育更不可缺位。因此,深入系统地研究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对于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以及《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促进基础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服务,在课程改革和学习方式上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在国外也受到高度重视。近20年以来,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加强劳动技术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非常重视技术立国和技术强国,重视基础教育。虽然各国在课程门类设置上不相一致,称谓上不同,但都包括了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和要素。像手工培训就是美国从小学到高中普通学校中的生产技术学科。家政,世界上有77个国家的小学列为必修课,其中包括家庭卫生、住房管理、清扫、装饰、缝纫、家电使用与维修以及家庭经济等。英国以劳动技术、设计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在中小学开设技术必修课,已经立法。像欧美国家比较重视生计教育,俄罗斯和东欧国家重视已有的综合技术教育传统,像德国、日本职业技术教育搞得好的国家,更注重基础教育中的劳动
技术教育,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比较重视劳动技术教育,像泰国的小学就开工艺课或劳动课等。可以预料,随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劳动力市场的开放,人的全面素质中劳动技术素质将越来越重要。如果我们不是从现在就加以高度重视,我们民族发展的竞争力将会削弱。因此,发展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需要。劳动技术教育的发展,自1958年毛主席提出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教育方针后,作为这一方针的实现形式,风风雨雨已经历40多年的历史,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在不断地丰富与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有特色的教育教学体系,在教材、师资队伍、设备、基地、管理方面已经有了成功的成果积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年,劳动技术教育的成就更加显著。
劳动技术教育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生活的进步,它的内涵及外延会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就提出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社会的条件下,需要深化对劳动价值的认识。现代生产劳动的含义已经有了变化。这是随着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的深化而深化的。国内一些学者认为劳动可分为常规劳动和创新劳动。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也在发展和丰富。发展劳动技术教育追根溯源,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的体现,它有自身的发展逻辑和价值体系,是时代精神的选择。
(二)、劳动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独特载体,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
1、 劳动技术教育是一个合成概念。
素质教育包括四大要义,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健康,核心是思想道德素质,重点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问题。劳动技术教育手脑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学生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需要的基础教育,劳动技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因此劳动技能素养是不能缺位的。
劳动是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把钥匙,也是理解人的发展的一把钥匙。马克思把劳动分成许多种,有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私人劳动、社会劳动,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简单劳动、复杂劳动,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等概念。在现代社会
无论常规劳动还是创新劳动都离不开技术因素,离不开技术条件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的发展,人们是与科学、技术、劳动这些概念分不开的。
我们知道,科学是人类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理论体系,它要解决的\"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技术是人们进行物质生产所凭借的方法或能力,是客观物质手段和主观精神因素结合而成的技能系统,它要解决的是\"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技术是科学的物化和现实化,是人们的认识、文化理念和哲学价值的沉淀,它是实现社会经济利益的手段。①科学需要转化为技术,才能实现它的价值。技术只有转化现实的生产力,它才有价值。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必须通过人的作用,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活动,通过人们的不同形式的劳动进行。最基础的是通过教育活动进行。教育教学是教师学生共同劳动双向作用的过程。由此,我个人理解,劳动是一个大概念,它的内涵很丰富。在现代社会,它包括了人的所有形式的有价值意义 的实践活动。在基础教育中的劳动概念,它又被赋予了社会道德和人文精神的内涵,主要是从全面育人的功能上讲的,它是常规劳动和创新劳动的统一,是劳动和现代技术的统合 的作用方式。劳动技术教育作为一个合成词,互为一体,已约定俗成,它有自己一种独特的内在机理和机能,显示出一种综合的教育效应。它是符合我国国情需要的一个概念。它有自己的社会价值体系,不要轻易改变它。以技术教育为引导的劳动教育,对学生来说,更富有吸引力。如果从劳动就业以及终身学习的角度讲,劳动技术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它是与社会生产、生活最为密切的一种教育方式。是知识经济的重要内容。
2、 劳动技术教育是一个延续的素质教育发展系统。
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过程,对于中小学生的成长来说,本身就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劳动技术教育的过程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实施过程。劳动技术教育手脑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学生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需要的基础教育,因此劳动技能素养是不能缺位的。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是缺位的。国家教育方针在过去的表述中,只是笼统地提到\"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一个原则,一个方向。而在教育方针的更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人们又感到无法把握,各自的理解不同,落实的力度就不一样。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强力作用下,劳动技术教育在大多数学校形同虚设,有的是列在表上,应付
检查。没有一个硬性的约束,全凭是校长的觉悟程度。2002年5月3日《中国教育报》就有一篇题为《五一节忧劳动课》的文章,列举了种种鄙视劳动技术课的现象,令人感想颇多。刘登楼同志在2002年2月7日的《光明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小评论,反映的是江苏某中学规定\"恢复一班一天校园劳动制度\"被状告新闻媒体的情况,也让人深思。这都是社会文化心理的一种返照。
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需要有一个整体框架构想和长远发展计划,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到学生的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及终生教育,要逐渐形成一个相互沟通、互相衔接的教育体系和服务体系。我们不要低估了儿童的学习能力,实际上,现在是家长有多少知识,孩子就有多少知识,有些知识孩子有的,家长未必就有。家长与孩子的差别只是在于社会化的程度上。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传播的渠道拓宽了,儿童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也多了起来。教师已不是知识的惟一所有者和传播者了。特别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方面,学生是\"586\教师是\"386\"的现象是存在的,因此现在就出现\"双主体\"教学问题。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一起成长的问题。现在的幼儿玩具都现代化了,都引进了高科技的知识,科技含量高,像电视动画片《铁胆火车侠》《蓝猫淘气三千问》等,儿童感到新鲜,适应了儿童的好奇心。而我们的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资源还是长期不变老面孔,这不可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劳动技术教育的发展,必须在教学内容的取舍和选择上,建立一种社会监督机制,有效地促进劳动技术教育以最快的速度吸纳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进入课堂,进入学生的注意网络,使学生对劳动技术教育课有一种自然的动力。更有效地推进这项事业的发展,责任在各级政府的认识水平和投入力度。
(三)劳动技术教育学科地位的价值意义。
劳动技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内容,是为了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快出人才的需要。从课程形态上看劳动技术既有学科性又有活动性的特点,它是学科性与活动性的统一,哪一方面也不能偏废。离开学科性,知识缺乏系统地传授与积累,创新能力的培养就缺乏坚定的基础,人的可持续发展也就失去了根基。离开了活动性,离开了实践性活动,知识和能力就失去了发展性。劳动技术教育不能与时俱
进,它就失去了生存活力和价值意义。劳动技术教育具有学科性与实践活动性相结合的特点,是学科性与实践活动性共生共存、和谐发展的统一体。
在新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被国家指定为四个学习领导领域中,像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相比劳动技术教育来说,从一开始就没有涉及学科建设性,只是活动课的一个学习领域,学科性方面的建设没有涉及,能否发展为独立学科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还显现不出来,倒是劳动技术教育的学科性的特点比较显现强势,具有骨干和统领作用,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从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领域切入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实现四大领域课程内容的整合。劳动技术教育能否发展,关键看你自己的发展水平和兼容、统化的能量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表现为四个特征,即: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生成性。从这里看,劳动技术教育可以根据它的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的特点,强化它的生成性和创新性。有为才能有位。在7—9年级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层面,劳动技术教育既可表现为已有知识的综合应用,也可以是新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学习。已有知识的获得方式方法有很多种,那种学习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就应选择那种,它的理念是开放的、自主的、生成性的。那么,什么学习方式适合于学生,什么学习方式就是好的。即使是一些新的科学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要转化成课程、教材并在教学中得到有效实施,这要有一个实验、磨合、总结、调整和适应的过程。我们国家由于保障体系不到位,由于师资队伍的培养跟不上,这个转化过程往往则是一个理念不断稀释和淡化的过程,应极力避免,这是有教训的。《中国教育报》有一篇文章,大标题就是\"21世纪谁来教综合课\",这也反映了一批有识之士的担忧。综合实践活动课如何综合,理应是有机的综合、自然和谐的综合,决不是简单的大拼盘,也绝不是拉郎配,这需要较高素质、很高的操作艺术才能完成,像素质教育一样,它是一个教育理念,它是一个努力的方向,不会马上就有短、平、快的效果。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制定政策的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各自强调自己的工作重点,传统文化理念指导下的学科的设置格局不容易突破,弱势学科得不到重视和发展这中现象的存在。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强力作用下,劳动技术教育摆不上位,这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对劳动技术教育不少地方提出\"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这也是不难理解的。具体到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各地的情况是
不相同的,强调它的地方性特点或者区域性的特点,因地制宜,这是对的,有它积极的作用。但是过去那种课程资源建设格局的存在,也有负面的作用,产生了地方利益格局的垄断。垄断必然阻碍竞争,阻碍竞争就必然阻碍发展和进步,一些先进的教育科研成果就以进入和推广。一些低水平、内容落后陈旧的教材,是依靠行政命令继续使用,学校、家长又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这无形之中也损害了劳动技术教育的形象。
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性品格,就在于它的发展性。面对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挑战,面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各种机遇和风险,我国基础教育的内容构成和结构体系也应该根据变化了形势及时作以调整,那种几十年一贯制的做法不改变,将会误国害民。我们决不能因为劳动技术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的存在着某些不完善的地方或缺点,或者个人的眼前的功利得失,就作为否定它的理由。关键是对它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价值意义的认识是否到位的问题,还有一个是否愿意去认识的问题,最终是一个学术良心和历史责任心的问题。
劳动技术教育的发展程度决定着我国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也是一个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问题,它关系到我国劳动力的整体质量问题,关系到我国还有没有人力资源的竞争优势的问题。目前,劳动技术教育的学科地位的合法性和独立性,在有形和无形中受到冲击,这将会给素质教育的发展带来难以预料的损害。一个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的国家,如果忽视了劳动力价值的基础培养,淡漠了人力资源的养护,不重视人力资本的长远增殖,是值得引起深思的问题。我们应该反思一下,计划经济体制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基础教育的内部构成应该有什么样的区别。为什么我国留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差,创造性差,我们应该从基础教育内容设计和选择以及教学方式上找找原因。借鉴国外的经验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当然不是盲目照抄照搬。无论国外什么成功的经验,何种模式,我们都应该认真分析和思考,它是在什么样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教育背景下产生的。它的适用性和作用范围是什么。在文化教育的引进方面,也要防止\"水土不服\"的现象发生。
(四)劳动技术教育是现代社会人文精神与技术理性相融合的现代教育形式,是促进学生未来发展的先进文化。
对于我国来说,发展劳动技术教育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建设。劳动技术教育始终贯穿着文化价值理念的。英国的技术课程就渗透了时代的环保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英国在要求学生进行作品设计时,要求学生设计部件是分立式的,是可以替换的,是节约资源型的设计。日本的技术课程是另一种情况,它渗透着强烈的商业文化意识。技术课程要求学生设计的产品寿命是要限制在一定时间内的,以促进日本产品的加速消费。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智慧、勇敢的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也为西方国家的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我们也应看到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又沉积和铸就了一些陈腐的思想和陈腐的观念。\"劳力者治于人\",谁也不愿做劳力者,读书为做官。官方文化鄙视技术,视技术为\"雕虫小技\",不是君子所为。从某些方面看,儒家文化不仅阻碍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也阻碍了科学技术教育的发展。进入21世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已纳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之中,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实行对外开放。我国已进入第三个发展战略目标的实施阶段。我们有了更多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难以预料的挑战。这就需要继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发展先进文化,培养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具有国际视野、民族意识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素质的人才。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的任务更重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是一种思想,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文化理念。邓小平讲,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教育是基础。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这是很重要的战略思想。
劳动技术教育也应该从娃娃抓起,这也具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根据美国当代创造教育学家托兰斯(E.P.Torrance)研究,从幼儿园到3年级男孩子趋向于超过女孩子的这一时期,创造能力发展很快。从3年级到4年级男孩子落后于女孩子的这一时期,创造能力增长幅度减慢。在5、6年级时速度增快,7年级时又下降,8、9、10、11年级又体现出增长趋势。有些儿童大约在4年级时就停止了创造力的发展,以后也未能获得。学科教育这位美国教育家研究的是美国儿童创造力发展的阶段问题,我们姑且不说国情不同,儿童的社会属性不同,但作为一个人的成长期的自然属性不会有太大的差别。科学研究也发现,一个人在
某些年龄阶段比较容易建立和发展某些意识和行为,一些儿科专家认为,2至3岁幼儿学习口语的能力强,3岁以后学数学比较好,4至5岁学书法,3至5岁培养音乐素质;体育界的专家认为,7、8岁是培养体育人才的最佳年龄。由此,我们也不难得到启示,在基础教育阶段,从儿童的人生起点开始,及时开发和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是多么重要,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像农谚讲的\"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农民种田有一个不违农时的问题,教育也有个不违学时,不增加学习机会成本的问题。时机错过,事倍功半。在基础教育接阶段及时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战略意义就在于,和先进文化建设的意义。这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实施,为“西部大开发”和“走出去”战略实现的长远人才奠基。这是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识,增强世界劳动力市场竞争观念,建设先进文化理念的基本任务。
(五)、发展劳动技术教育体现了“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
人们一看到文章的这个题目,也许会认为有点牵强附会的意思,而细细思考,我们所从事的一切工作又都是相关的,特别是从一个事物发展的价值意义上来衡量的话,道理又是客观的。以小能见大。劳动技术教育仅仅是基础教育中的一个小科目,劳动技术教育作为一种文化又是个大科目。在基础教育的层面上,劳动技术教育的整体效应是不可分的,也是不可取代的。劳动技术有它自身的发展逻辑,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混沌学有一个\"蝴蝶效应原理\",美国阿拉斯加的蝴蝶的飞动可能就是夏威夷风暴的起因,它讲的是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综合效应的力量问题。从技术文化效应这个角度上讲,发展劳动技术教育是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内容。
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目标。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发展生产力的战略举措,是通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来体现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又是靠教育实现的,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高等教育是结果,基础教育是根本。基础教育到底应该包括那些内容,\"向过去学习\"与\"向未来学习\"应该如何结合,应该各占多大的比重,什么知识对学生的和谐发展有用。要通过考试制度的改革来调整。劳动技术教育包含了职业指导、职业引导的教育内容,
在基础教育阶段渗透职业技术教育因素可以通过加强劳动技术教育来实现,在农村可以通过三教统筹来完成,以节省投入,节省资源。
职业技术教育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纽带和桥梁。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受阻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鄙视职业技术教育;二是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还在建设之中,各项制度还不健全。人们之间的升学、就业的机会还不平等,差别还很大。三是从教育阶段上看,在教育教学的内容上,劳动技术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则缺乏连贯性,学段衔接不好,知识重复,浪费了学习时间,开课率低,学习效果差,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劳动就业的原始思想基础,是劳动意识、技术意识培育的起点,基础教育具有义不容辞的培养任务。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中的一些难题,最后归因追溯到基础教育中找答案,这也是顺理成章的。在基础教育中,劳动技术教育的基础作用如何体现,如何与职业社会相沟通衔接;如何在基础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因素等,劳动技术教育如何与职业技术教育对接,如何统合发展,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此\"十五\"期间进一步深入系统地研究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从教育阶段的衔接上,也是对职业教育发展的促进。
发展劳动技术教育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密切相关。这是不容置疑的。劳动技术教育不仅是一种技术文化、竞争意识的教育,同时还是一个人生存能力的圆点教育。在国家没有改变现行的考试制度,没有调整升学考试内容的前提下,要求人们重视劳动技术教育,这也是困难的。作为一个家庭关心的是自己的子女未来的前途问题,未来的就业问题。而作为国家的行政决策部门,在制定教育政策时,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国家的利益,也还要考虑受教育家庭的利益问题,要处理好国家利益和每一个家庭的利益关系,找到新的结合点,要有一个恰当的政策导向。
在农村,国家的教育政策主张又表现为另一种形式,带有一种强制性的色彩。形式上是从农民的利益出发,而农民又恰恰不能接受,政策的落实率很低。在政府的教育政策的设计中,企图通过劳动技术课推行\"绿色证书\"制度,解决农村教育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问题。而这种理想化的政策设计在现实中受到了农民的软性抵制,不予理睬。因为在目前我国现有土地经营规模比较小的情况下\"绿色证书\"
制度解决不了农民的致富问题。国家的政策引导与农民个人利益的选择是不一致的。农民的最高理想就是不希望他的子女当农民,他们已时时代代体味到了当农民的艰辛、艰苦和艰难。改革开放以后,城乡户籍制度的逐渐改变,城镇化的发展,使农民看到了希望。农民重视劳动技术教育,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素有\"家有千顷,莫如薄技在身\"的理念,但他们更重视社会的公平,机会选择的平等地位。因此,劳动技术教育的发展问题,表面上是个教育问题,而深层次是一个社会发展问题,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本质上看,它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与全民素质相关,与劳动就业相关。但是,国家的利益要通过公民的个人利益的选择来实现的。国家普及义务教育,改革教学内容,使基础教育的构件赋予时代精神,改变教学方式,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化是一种必然的政策选择。一个人的劳动技术教育素养将是激发一个人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原始动力,劳动技术教育的发展必然会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劳动就业观念的转变,促进社会的稳定,正式从这个意义上,发展劳动技术教育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长远需求。
——摘自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发展研究》开题报告
勤工俭学是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学校的勤工俭学活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经济效益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机构和队伍得到充实和加强,有利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健康成长。所以,勤工俭学在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 勤工俭学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
勤工俭学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早在六十多年前,一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寻求马克思主义真理,远涉重洋,赴欧勤工俭学。建国以后,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一项措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了勤工俭学活动。 可以说,重视勤工俭学是我国人民教育事业的一个光荣传统。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深化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还要不要搞勤工俭学,在一部分同志的思想上产生了疑问。有的同志认为,过去搞勤工俭学,是因为物质条件差,不搞不行,现在物质条件好了,还让学生们搞勤工俭学没有必要。我们说这种认识显然是不正确的。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就明确指出: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方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同志都非常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是改造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后,是培养理论与实际结合、学用一致、全面发展的新人的根本途径,是逐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的重要措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在一部分学生、家长中劳动观念和勤工俭学的观念日渐淡薄,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这种情况,必须引
起社会的重视。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缺乏劳动技能,不热爱劳动,他们不但难于接好四化建设的班,甚至可能影响到我们民族的素质。勤工俭学的育人作用就是要进行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要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提高商品的质量是增强竞争的唯一出路,而商品质量取决于管理水平,最终取决于人的素质,特别是在世界新技术革命迅速发展的历史条件下,决不能单靠拼体力、拼资源去搞现代化,提高人的素质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我们是要搞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在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必须大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精神文明,这是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勤工俭学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勤工俭学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勤工俭学在教育学生中的作用
学生参加勤工俭学活动,在培养人才方面与课堂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1、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教育的主要目的 在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是实现上述目的的有效途径。在勤工俭学活动中学生能学到某些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2、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如何,不仅是评估学校教育质量高低和办学成败的客观标准,而且关系到学生毕业能否顶用、能否受欢迎、是否有出路的问题。开展勤工俭学,学生就有较多的实践机会,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3、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中,学生可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实际,丰富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培养了热爱劳动、
热爱科学、爱护公物、遵守纪律、艰苦奋斗的良好品德。
4、开展勤工俭学有利于培养既有文化、又有一技之长的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新一代劳动者和技术人才。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求教育提供大量的多门类的中初级技术人才与之相适应。
5、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改善办学条件和师生生活,促进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开展勤工俭学为学校积累了资金,获得育人、聚财双丰收。在勤工俭学收益中,一部分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一部分用于维修校舍、添置教学设备、图书,改善办学条件,补充教育经费不足,一部分用于教师、学生福利待遇,改善他们的生活。
总之,勤工俭学在培育经济建设人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要充分利用当地条件,采取多种形式,把勤工俭学活动开展起来,坚持下去,并将它推向新的阶段,为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作出更大贡献。
做人最好状态是懂得尊重,不管他人闲事,不晒自己优越,也不秀恩爱。你越成长越懂得内敛自持,这世界并非你一人存在。 做人静默,不说人坏话,做好自己即可。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你活着不是只为讨他人喜欢,也不是为了炫耀你拥有的,没人在乎,更多人在看笑话。你变得优秀,你身边的环境也会优化。 3. 从今天开始,帮自己一个忙,不再承受身外的目光,不必在意他人的评价,为自己活着。 从今天开始,帮自己一个忙,做喜欢的事情,爱最亲近的人,想笑就大笑,想哭就痛哭,不再束缚情感的空间,让自己活得轻松些。 4. 很多你觉得天大的事情,当你急切地向别人倾诉时,在别人眼中也是个小事,他最多不痛不痒呵呵地应和着。 因为他不是你,他无法感知你那种激烈的情绪。直到有一天,你觉得无需再向别人提起,你就已经挽救了你自己。 这世界上除了你自己,没谁可以真正帮到你。 5, 我们总是带着面具走进爱情的,总想展示自己最优越的一面,你要接受一个人,不只是接受他的优越,而是看清了他的平凡普通却仍然去深爱。 事实经常是:我们走着走着,就感觉对方变了,其实我们并没有变,我们只是走进对方最真实的地方,然后迷失了自己。
6. 7. 8. 9.
3. 4. 6. 7. 8.
归零,让坏的不影响未来,让好的不迷惑现在。 9. 总有一天,你会与那个对的人不期而遇:所谓的幸福,从来都是水到渠成的。 它无法预估,更没有办法计算,唯一能做得是:在遇见之前保持相信,在相遇之后寂静享用。 宁可怀着有所期待的心等待下去,也不愿去对岁月妥协,因为相信幸福也许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