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政治辨析题答题思路

2020-01-28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政治辨析题答题思路


政治辨析题答题方法

辨析题,顾名思义,有辨有析,但建议同学们不要上来就辨,要先讲理后下结论,即先析后辨。而且注意辨析题不是改错题,因此其中不合理的观点需要纠正,合理的观点也需要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分析其为什么对,这一点往往被同学们所忽略。

有关辨析题的结论,最好不要绝对化,事物本身是复杂的、多样的,因此“辨”的结论也要求实事求是,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化,说清楚哪对,为什么?哪不对,为什么?

辨析题是近几年高考试卷中一种稳定的题型,也是考生失分率较高的一种题目。这类题,除试题本身难度较大外,考生应试技能差,答题缺少章法,以至于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也是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辨析题答题规律与方法的探讨和研究。笔者认为,解答辨析题应抓好以下四点:

一、明确辨析点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政治试题,辨析题的突出特点是观点正误混杂,合理成分与不合理成分并存,辨中有辨,辨中套辨。因而,这种题目的难度大,干扰性强。要准确回答这种题目,首先就要精审题意,确定辨析点。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题目的具体特点,一点一点地辨,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分析,这是准确回答辨析题的前提。

例1、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是由全体人民直接行使的。这是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

例2、国家大幅度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有利于搞活企业,但会影响居民储蓄存款的

1

实际收益。

例1是1997年全国高考政治试题。通过审题,可以确定该题有三个辨析点:①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②我国的国家权力是由人民直接行使的。③(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这是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

例2是1998全国高考政治试题。通过审题,可以确定该题有两个辨析点:①国家大幅度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有利于搞活企业。②(国家大幅度降低存贷款利率),会影响居民储蓄存款的实际收益。

这样,通过确定辨析点,即可把原来较为复杂的、多层次的问题分解为结构简单、层次单一的具体问题,实际上就降低了试题的难度,为下一步组织答案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解答必然点

解答必然点,就是在明确辨析点的基础上,针对结论必然正确或错误的观点,要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论依据,并运用有关知识和原理分析说明正确的观点为什么正确,错误的观点为什么错误,以及怎样才是正确的。

如:例1中的三个辨析点均属这种情况。具体地说,第一个辨析点“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正确的;第二个辨析点,“我国的国家权力是由人民直接行使的”和第三个辨析点“(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这是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则是错误的。因此,根据“解答必然点”的具体要求,应分别答出: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②我国全体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是间接的,即通过选举人民代表,由人民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

2

行使国家权力。③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在于国家是否由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并不是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

例2中的第一个辨析点“国家大幅度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有利搞活企业”亦属这种情况。因为在我国,几乎所有企业都负债于银行,都需要偿还银行的贷款本金和利息。而国家大幅度降低银行贷款利率,就意味着企业可以少偿还一定的贷款利息,显然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有利于搞活企业。因此,根据“解答必然点”的具体要求,例2的第一个辨析点的答案应归纳为“①贷款利率不调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从而增强企业活力”。

三、展开讨论点

展开讨论点,具体地说有两种情况:一是对于结论是或然性的观点(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要展开讨论,具体说明其在什么条件下是正确的,在什么条件下是不正确的。

如例2中的第二个辨析点,(国家大幅度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会影响居民储蓄存款的实际收益,即属这种情况。具体地说,在存款利率下降的情况下,仍有利率水平高于同期的物价涨幅、等于同期的物价涨幅和低于同期的物价涨幅三种不同情况,而这三种不同情况对居民储蓄存款的实际收益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应根据“展开讨论点”的具体要求,针对这三种不同情况对居民储蓄收益的不同影响作出具体分析。答案应(讨论)为:②存款利率下调并不一定使存款者的实际收益减少。当利率下调但利率水平仍高于同期物价涨幅时,存款者的实际收益仍然存在,甚至可能增加。③只有当物价涨幅等于或高于存款利率水平时,存款者的实际收益才不复存在。

展开讨论点的第二种情况是,有些辨析题在一个辨析点中既包含着正确的、合理的因

3

素,又包括着错误的因素。解答这类辨析题,也要按照展开讨论点的原则和方法,针对每一个辨析点,分别指出其合理正确的因素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是合理的、正确的(即指出其合理、正确的依据);错误的、不正确因素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是错误的、不正确的(即指出其错误的、不正确的依据)。如:

例3、在我国,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公民,享有的公民权利越多。

例4、有人认为,我国现阶段企业、政府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厂长不找市长找市场,市长不管厂长管市场”。

例3和例4均是1999年全国高考试题,两题的特点均是在一个辨析点中同时包含着合理的、正确的和错误的、不正确的两种因素。具体地说,例3所讲的观点--“我国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公民,享有的公民权利越多”,从法律上(形式上)是一回事,而在公民的实际生活中却是另一回事。具体地说,从法律规定上讲,由于我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所以公民享有权利的多少,不受公民受教育程度高低的影响。因此,命题本身包含有不正确的一面。但在实际生活中,公民受教育的程度会影响其实际享有权利的范围和程度,受教育程度高的公民,往往能够享有更充分的公民权利。因此,命题本身又包含有合理的一面。所以,从以上两个方面讨论分析,例3应答出:①我国法律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因此,公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不应影响公民享有权利的多少;②在实际生活中,公民受教育的程度会影响其实际享有的权利的范围和程度,因此,提高公民的受教育水平,是公民更充分地享有广泛权利的重要途径。

例4与例3极其像似。就其第一个辨点--“厂长不找市长找市场”来说,首先有其正确的一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市场重要主体的企业应面向市场组织生产经营;但同时,企业也不能脱离国家的“计划”(宏观调控),必须服从政府运用经济手段、

4

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所进行的宏观调控。就例4的第二个辨析点--“市长不管厂长管市场”来说也包含着“是”与“非”两个方面:首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政企分开,企业具有独立的经营自主权,政府不再直接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政府对经济的管理职能主要集中在宏观方面,针对市场的弱点、不足和消极方面,做好宏观调控;但同时,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企业的生存、发展和改革都需要政府的干预和引导,因此,市长既要管好市场,同时又要适当地管好厂长。所以,综合例4的两个辨析点,其答案应为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该面向市场自主经营,求得生存和发展。强调厂长找市场正反映了这一必然趋势。②单纯的市场调节存在自身的弱点和缺陷。因此,市长应当管市场,即政府要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应直接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但企业的生存、发展和改革都需要政府的干预和引导。因此,厂长只找市场不找市长、市长只管市场不管厂长是不对的。

四、补充遗漏点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联系都是有条件的,一切以条件为转移。辨析题中的观点往往也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成立。补充遗漏点,就是对题目中观点的成立需要一定的条件,而命题并没有完整地给出条件的题目,要有针对性地补充其所需要的条件。如:

例5、在我国现阶段,“共富”必须“先富”,“先富”必然“共富”。

例6、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能保证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

例5是1994年全国高考试题。比较明显,该题有两个辨析点,一是:“共富”必须“先富”;二是“先富”必然“共富”。其中第一个辨析点是正确的,可根据前面讲的“解答必然点”的基本方法说明其正确的理由即可,这里不再赘述。而第二个辨析点则是只有在一

5

定的条件下才能成立的,即“先富”不是必然“共富”,而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即通过“先富帮助后富,以及国家对收入过分悬殊的现象实行干预和调节”,才能实现共同富裕。而这一条件即是命题故意遗漏的,因此,解答这类辨析题就要根据“补充遗漏点”的方法和要求,结合有关知识和原理,有针对性地补充出该观点成立所需要的具体条件。就例5的第二个辨析点来讲应答出:先富的根本目的是共富,国家只有一方面提倡先富帮后富,一方面对于收入过分悬殊的现象实行干预和调节,才有助于防止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否则先富未必共富。

例6选自山东省荷泽地区1999年第二轮全区统考试卷。该题仅仅从国体与政体的关系角度(具体地说是从政体对国体反作用的角度),给出了“保证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一个必要条件,而要保证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还需要诸多其他条件:如从经济决定政治的角度指出要保证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从国家的性质与执政党的阶级属性关系角度指出要保证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也就是说,例6远未给出保证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性质的充分条件。因此,考生就必须根据“补充遗漏点”的方法和要求,结合有关知识和原理,有针对性地补充出该观点成立所需要的其他条件。具体地说,例6应答出:①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适当而健全的政体,对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从国体和政体的关系上看,要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就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②政治根源于经济,经济决定政治。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之上的。因此,要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③政党领导国家政权,一个国家的性质同执政党的阶级属性相一致,要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还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就会发生变化。④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是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内容之一,而不是全部。

6

综上所述,明确辨析点,解答必然点,展开讨论点,补充遗漏点,这是解答辨析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其中“明确辨析点”是回答所有辨析题的首要步骤。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题目、不同辨析点的具体情况、特点,将“解答必然点、展开讨论点、补充遗漏点”对号入座、灵活运用,才能切实答好辨析题,提高答题正确率。

(二)如何回答辨析题

回答辨析题一定要从两个方面着眼:第一是“辨”,即说明“是什么’‘,第二是“析”,即说明“为什么”和“怎么办”(这是核心与重点〕。

判断或辨别(辨)是进行分析说明(析)的前提条件,在回答问题之前,必须对题目做出科学的判断。要做到这一点;根据对上述例题的分析,我们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 首先,题目中的观点或材料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 其次,题目甲的观点或材料是否存在有的地方正确;有的地方错误。

➢ 再次,题目中的观点或材料是否存在有正确成分,也有错误成分。

➢ 第四;题目中的观点或材料是否存在一定条件下是正确的,在另外条件下是错误的。

➢ 第五,题目中的观点或材料是否是辨中有辨的。

只有根据上述五条要求,进行综合性的鉴别和分析,可能对题目作出科学的判断,并为下一步“析”做好准备。

7

从回答辨析题的要求上看,不同类型的辨析题,在回答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上不尽一致。具体地说:

1.具有判断说明题特点的第一类辨析题,在回答问题时,一般可以先表态;然后有理有据地具体分析题目的观点为什么正确、为什么错误。

例如:“管得越少的政府,越是好政府”。(1994年全国高考题)

在具体回答时,第一、表明“用管多管少作为衡量一个政府好坏的标准是不正确的”。第二、全面的具体阐明理由:“从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看,衡量一个政府的好坏,要看它是否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从历史、阶级的观点看,衡量一个政府的好坏;要看它是否代表进步阶级的利益。”;“从政府的职权范围看,该管的要管住管好,不该管的就应该放权。”

再如:背景:有位老人节衣缩食13年,用节省下来的数万元资助了40多名贫困学生,其中包括10名大学生。令人困惑的是,有的受助学生只是心安理得地收受老人的钱,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不仅从不露面,甚至连一封感谢或问候信都不写。

辨题:没有回报的道德活动是没有意义的。(2001年全国高考广东题)

在具体回答时,第一、表明“不能仅仅从是否有回报来评价道德活动的意义”。第二、全面的具体阐明理由:“道德活动是通过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反映出来的,正确认识和处理这种关系是评价道德活动意义的前提和基础”;第三、对材料的评价:“从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看,老人的行为虽然没有得到回从但也是有意义的,其精神值得赞扬;有的受助者不思报答;既没有尊重他人,也失去了自己的人格,其行为应受到

8

谴责。”

再如:“国家间关系的变化是无规律可循的”。(2002年全国高考广东题)

在具体回答时,第一、表明“这一说法不正确”(或者可以表述为“国家间关系的变化并非无规律可循”);第二、全面的具体阐明:“国际关系的内容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国家间关系既可能表现为共处与合作,也可能是竞争与冲突,并非无规律可循(也可以表述为“是有规律可循的”)。”第三、指明正确的观点:“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目的,也是每一国家在处理与别国关系时的一个基本准则。国家间出现的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国家间关系往往因其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的变化而变化”。

37.公司作为现代市场经济重要的企业形式,其本质特征就在于出资者的人数较多。(11分)(06广东题。经济:0+辨题)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错误的。(1分)

(1)公司作为现代市场经济重要的企业形式,其本质特征并不在于出资者的人数多少。(2分)(注:若考生联系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说明公司的本质特征与出资者的人数无关,可加1分,但本题最高分不得超过11分。

(2)公司作为现代市场经j重要的逢童旦形式,其本质特征是:①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3分)②公司的出资者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3分)③公司设有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2分)(注:若考生能答到“公司具有法人治理结构”同样给2分)

9

评分说明:若考生只罗列公司的概念,不作分析,本题最高分不得超过4分。

2.具有辩证否定特点的第二类辨析题,在回答问题时,一般不先表态,而是在具体分析题目中的问题时加以肯定或者否定。

例如:“国家大幅度下调银行存贷款利率,有利于搞活企业,但会影响居民储蓄存款的实际收益。” (1994年全国高考题)

在具体回答时,第一、强调前半部分是正确的,即“贷款利率下调有利子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从而增强其活力。”第二、具体分析后半部分:“存款利率下调并不一定使存款者的实际收益减少。当利率下调但利率水平仍高于同期物价涨幅时,存款者的实际收益仍然存在;甚至可能增加。只有当物价涨幅等于或高于存款利率水平时;存款者的实际收益才不复存在。”

又如:“发展粮食生产必须扩大耕地面积。” (2000年全国高考广东题)

在具体回答问题时,第一、强调它的合理性;“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没有耕地,发展粮食生产就失去了依托。第二,说明它的不合理之处并与时事结合:“从全局观点看,部分不适合耕种的土地实行退耕还牧、还林。还草,有利于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第三、指出正确的观点:“发展粮食生产,重点是要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善品质,建立优质、高产。高效的粮食生产体系。为此,要加大物质和资金的投入,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

再如:“知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力量。” (2000年全国高考广东题)

10

在回答时,要强调“知识是力量,但必须被人掌握并应用;纵然被人掌握,也不一定是推动力量,可能是阻碍力量”;“即使成为推动力量,也不是唯一力量,还应该有理想、道德、情感、意志等其他力量。”

[05广东题]36.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广泛的、真实的、绝对的。(政治:0+辨题)

答案要点:

(1)我国公民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民主自由权利,在我国这些权利和自由有制度、法律和物质来保障,这是公民政治权利的广泛性、真实性的表现。(3分)

(2)公民政治权利的广泛性、真实性并不意味着民主政治权利的绝对性。绝对的民主权利和自由就是没有任何束缚的,这种状况在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存在。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河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4分)

(3)如果人人都强调自己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绝对性而忽视公民的义务,必然造成整个社会的无序,最终导致个人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受损;因此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任何政治权利和自由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是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广泛的、真实的、绝对的”这一观点是片面的、不准确的。(3分)

[06广州市一模]36.“个人事小,国家事大”,无论什么时候公民个人利益都要服从国家利益。

11

答案要点: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群众利益无小事,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就是国家的大事。主张“个人事小,国家事大”的观点是片面的。(3分)

(2)我国公民与国家之间是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但公民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在具体问题上仍然会产生矛盾,这时就要求公民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4分)

(3)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还体现在国家要维护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为公民个人利益的实现创造越来越多的条件。无条件地强调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是不可取的。(3分)

(三)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对上述具体实例的分析,可以看出,要对辨析题做出正确的回答;必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有理有据地分析或证明问题的是与非,对与错。具体回答时,应注意下列有共性的要求:

★凡属于单一的肯定或否定的辨析题,一般先表明辨别的观点是正确还是错误。然后再全面和具体地分析肯定或否定的理由。

★凡属于肯定之中有否定,否定之中有肯定的辩证否定的辨析题,一般不要先表态,应在具体分析时加以肯定或者否定。不论哪一类辨析题,在具体分析问题时,都必须有针

12

对性地阐明辨析的理论根据,并依据辨别的理论根据来具体分析题目的观点或材料的正确或错误之处,或者哪些正确或错误;或者在什么条件下正确、在什么条件下错误等。

★关于辨析题的判断语? 判断语的选择: “错误”、“正确”、“片面”、“不科学”等要慎用

★根据辨析题的具体情况要求,必要时指明题目中的观点或材料的问题所在。

★答辨析题时,要考虑是否能联系当年的重大时事,特别是隐含对当年重大时事的理解(比如2005年高考广东卷第36题“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广泛的、真实的、绝对的。”实际背景是,2005年上半年,我国一些城市发生了针对部分日资企业、日本领事馆、日本留学生的游行,少部分人作出了不理智的打砸行为。如何理性爱国,做一个有风范的大国国民,做一个守法的现代公民,是这一事件背后值得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年学生理性思考的。)

★辨析题在解答时要注意贯彻“有是说是、有非说非、不全补充”的原则,甄别问题,区别对待,是非判断要分明,不要模棱两可。记住在答题时:“肯定该肯定的,否定该否定的,补充该补充的”。我们要肯定该肯定的,否定该否定的,不能只肯定该肯定的,而不去否定该否定的,也不能否定该否定的,不去肯定该肯定的,更不能肯定该否定的,而否定该肯定的。

★特别注意:分层设问,有理有据,联系材料,对应判断。(有时还要讲做法,坚持什么,反对什么)

例题:

13

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是由全体人民直接行使的。这是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1997 年全国高考试题)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有关民主问题的掌握情况,属于“辩中有辩”的连环套式辨析题,但设问层次清晰,简洁明了。在回答此题时,应该作全面的分析和判断,题目分三个层次:“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是由全体人民直接行使的”,“这是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那么这三层分别是有正有误,答案就是按这三层来组织的:一是我国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二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三是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在于国家是否由人民当家作主,而不是行使权利的方式。 具体如下:

答案要点:

(1)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由人民行使,但不是直接行使。

(2)我国全体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是间接的,即通过选举人民代表,由人民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3)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在于国家是否由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并不是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

这里的答案每一点分别各有论点和有论据,是分别论证的。

●典型题思维模拟训练

★背景:近年来,少数地方出台了一些政策,用行政手段阻止外地产品进入本地市场,

14

上演了围歼外地产品的“啤酒大战”、化肥大战“、香烟大战”。这种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辨题: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必须弱化政府的管理职能。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制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动事物发展。

★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因此,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实践出真知。人们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诚信是利人不利己的行为。

★背景:市民王先生购买的金卡快捷通充值手机卡号因超过了使用有效期,被通信公司按公司规定注销了,卡上50元左右的余额也被作废了。消协和法律界人士认为该规定是典型的霸王条款。

辨题:“霸王条款”有损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要靠增强企业自律来消除。

★背景:加入WTO以后,许多中国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有的企业不仅把产品销到了国外,还把制造和研发基地也搬到了国外;有的企业实施低成本扩张,通过兼并和联合,迅速扩大了企业规模;还有的企业积极参与生产的国际性分工,也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辨题: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就是要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

15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越快,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就越大。

★背景: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制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辨题:股份制就是公有制。

★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就是要求不“唯书”,只“唯实”。

★材料:张某因组织黑社会集团犯罪,制造多起伤人和害人命案,被某市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并由当地中级人民法院做出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一审判决。人民群众对这一判决表示强烈不满和愤慨。最高人民法院调审此案后,终审判决张某死刑并立即执行。

辨题: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就要依据和服从民意。

★人民当家作主就是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辨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图名利的选择是不可取的。

★背景:实施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引导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以及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有不少学生家长却担心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影响孩子的升学,纷纷要求学校增加课时和加大作业量,并忙于为孩子添购旧版教材、教辅书籍及请家庭教师为孩子开“小灶”。

16

辨题:只有被人们接受的价值观才是正确的价值观。

★“人民政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

●辨析题的常见问题及解法

政治学科的辨析题是许多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怀有“畏惧”心理的一种题型,也是高考中失分较多的一个环节,通过对学生答题常见错误的归类分析发现,学生的解题缺陷主要有以下四种。

第一, 审题能力不强,对辨题中隐含的辨析点把握不全、不准,造成漏辨、错辨。

辨题1:理性认识只要来自实践,就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能永远指导实践取得成功。

通过审题我们会发现,此题包含如下辨析点:①理性认识是否一定来自实践?(肯定: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理性认识是否一定正确?(否定:理性认识也有正确和错误之分)③理性认识指导实践一定会取得成功吗?(否定: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有促进和阻碍之分)④正确的理性是否是终极真理,是认识的终结?(否定:认识要不断发展,要坚持与时俱进,实现理论创新)⑤科学理论的指导是实践成功的唯一条件吗?(否定: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本题隐含辨析点较多,不少学生由于粗心和考试时情绪紧张,出现对以上五个辨析点不同程度的漏辨现象。此外,由于一些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理解不够透彻,导致对一些辨析点的错误判断,如对第②个辨析点一些学生就作出了肯定的判断,凡此种种,最后导致本题得分率较低。

17

第二, 缺少辩证思想,对题中观点不能作一分为二的分析,对合理因素不能进行充分肯定,对不合理因素不能从多角度进行剖析,把辨析题简单地做成了是非判断题。

辨题2:通货紧缩时期,国债发行越多越好。

国债发行是好是坏,必须作一分为二的有条件分析,大家知道,发行国债是为了弥补财政资金的暂时性不足,在通货紧缩时期,适量发行国债可以保证财政支出,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以政府投资带动社会、个人投资,拉动投资需求。同时,财政支出用于增加低收入群众的收入,可以拉动消费需求,投资和消费的双重拉动即扩大内需,是当前我国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战略方针。但同时必须看到,过量发行国债,使国债发行规模超过了国民经济的承受能力,可能导致总供求的不平衡,引发通货膨胀,如果国债发行结构不合理,国债资金不能正确使用,产生泡沫经济,则会引发国债偿还危机和政府的信用危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波及全球的亚洲金融危机便是一例。不少学生只能在浅层次上对国债发行是好是坏作出判断,或是机械地照搬教材上的知识,而对国债发行可能引发的消极影响不能作全面、具体的分析。解好此题既需要有全面的观点,还要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对学生要求较高。

第三, 逻辑关系混乱,分不清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混淆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是近年高考辨析题的一个热点走向。

例:人民当家作主就是要坚持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大会制度.

辨题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数次对政府机构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其中1998年,国务院组成部门由40个减少到29个,人员总数减少一半。2001年,又撤销了9个国家行业主管局。2003年,又将国务院的29个部门减少为28个。

18

辨题:建立高效政府的关键在于减少政府机构。

这是2003年高考政治的一道辨析题,通过介绍6年来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三大步,要求学生理清建立高效政府与减少政府机构之间的关系,根据“十六大”报告的精神,应当明确,精简机构,减少政府机构的重复设置,它是建立高效政府的条件之一,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当然,精简机构并非一味地减少机构设置,应当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形成科学的行政管理体制,合理设置行政机构,该减的减,该增的则应当及时增加和强化。而建立高效政府,进行机构改革的关键则应是转变政府职能。

第四, 解题环节不全,忽视对辨题进行小结。一些学生做辨析题,能够对题中观点进行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及分析,但常常忽视联系实际恰当给出小结,或提供解决方法,或明确事件性质。

辨题4:近年来少数地方出台了一些政策,用行政手段阻止外地产品进入本地市场,上演了围攻外地产品的“啤酒大战”、“化肥大战”、“香烟大战”。这种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辨题: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必须强化地方政府管理职能

此题要求考生结合背景材料分析地方保护主义与地方政府的管理职能之间的关系,考生一般能够作如下分析:其一,地方政府行使管理职能并不必然产生地方保护主义;其二,地方保护主义行为是地方政府不恰当干预市场,错误行使管理职能的结果。很多考生对此题的辨析只能到此为止,认为只要把是非说清就行了,不能对题中反映的问题有的放矢地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对如何消除地方保护主义(进一步协调地方和地方、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关系等),以及如何更好地行使地方政府的管理职能和加快政府机构改革步伐,不能作

19

进一步说明,影响了本题得分。

做好辨析题,首先必须把握好题型特点,要求学生明确辨析题关键是辨,重点在析,解题时务必做到有辨有析、辨析结合;其次,必须重视情景变化,对于近年出现的材料式辨析题(即一道辨析题由背景材料和辨题两部分构成),提醒学生注意这是辨析题在形式上的创新,答题的规定性一般隐含在背景材料中,必须根据背景材料和辨题进行综合分析;再次,要求学生接题后按图示操作流程运作。 审题→找准辨析点→运用所学知识(教材及时政)结合背景材料逐个分析→拟出提纲;最后要求学生按下列顺序形成答案。

(1) 课本理论观点

(2) 肯定合理成分←相关理由

(3) 否定错误成分←相关理由

(4) 补充缺少部分←相关理由

(4) 小结(提出解决方法或对题中说法进行定性)

●新课程辨析题训练:

《经济生活》:

[辨析]公司规模越大,其经营就越成功

[辨析]银行多发行国债,既能减少银行存款利息又能加快资金周转,搞活经济。

20

[辨析]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只要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就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政治生活》:

[辩析]会运用权力的政府就是责任政府(11分)

[辨析]面对当代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我们处理国际问题时,必须也只能维护本国利益(11分)

[辨析]邓小平指出:“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所以,一个国家经济越发达,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就越大(11分)

《生活与哲学》:

[辨析]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所以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

《文化生活》:

[辨析]认同本民族文化,是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