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化之 路 继承与创新:中国教育现 ◇顾明远 早在1993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提出,要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我 国建立起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教育现代化?只有继承与 创新。继承,就是继承和发扬我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创新,就是在继承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世界一切文明 的优秀成果,创造一个全新的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 任何国家的教育都离不开本国和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教育原本是文化的一部分,但它又有着自己的特 点。教育的本质就是传承文化,创新知识,促进人的发展。教育对文化起着传承、选择、改造的作用。教育传 承文化.不是把传统文化一股脑儿地传下去,而是根据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要求加以选择,把优秀的、符合时 代发展的、有生命力的文化传授给下一代,摈弃不符合时代要求的腐朽的文化,这就是通常说的“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同时还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创造具有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中国教育源远流长,中国教育离不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是 巨大的,其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教育,把教育作为立国立民之本的教育价值观。《学记》开宗明义 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就在于格物致知,修身养性,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2)以伦理道德为核心 的教育价值观。总是把德育放在首位,首先教育学生做人。(3)“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孔子在《论语》中说: “有教无类。”后人马融解释说:“言人所在教,无有种类。”就是说,人在于教育,没有优劣之分。(4)重视因材 施教的教育原则。(5)学思结合的教育方法。孔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把学和 思辩证地结合起来。此外.还有启发式教育原则、教学相长原则等,都是值得今天继承和发扬的宝贵教育遗 产。当然,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一些落后的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例如,重男轻女的思想、学而优则仕的教 育价值取向、重经典轻技术的思想以及提倡服从、压抑个性的教育思想等等,需要加以分析批判。 中国现代教育制度是从引进西方教育制度发展起来的,自然渗透着许多西方文化思想。一百多年来,我 们接受和吸收了许多西方国家的教育思想和经验,近30年,各种教育思潮更是蜂拥而入。如何鉴别、吸纳, 并使之本土化,内化为中国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值得认真对待的问题。我们也要采取传播、选择、改造的态 度,对外来文化加以鉴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和我国教育传统相结合,形成新的教育传统。在当代经 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教育的国际化不可避免。教育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密切关注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积极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借鉴世界上先进的办学经验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教育现代化。 记得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1921年考察美国教育时说过,中国孔墨教育含有三种性质,一是专 门教育。二是陶养德性,三是社会教育;理想的教育应包涵中国传统的孔墨精神,加之英国之人格教育,德法 之专深研究,美国之服务社会等。也就是说,要在继承我国优秀教育传统的基础上,吸纳各国之所长。这个思 想至今仍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重视借鉴外国的教育理论和经验,而近几年来,更加强调我国的优秀教育传统。 把外国经验和本国经验结合起来,我们就能够创造新的教育传统。在这方面,各地有许多经验,开展讨论和 交流.定会开阔思路,促进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口 (责任编辑潘静波) ・ ・基础教育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