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TPP国有企业条款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
作者:郭佳欣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7年第09期
摘 要 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在2015年10月5日终于取得了关键性突破,美国、日本和其他10个泛太平洋国家就TPP达成一致。美国之所以如此重视该协议,是因为这将是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关键一步。TPP协议表面上看似乎与中国没有太大的联系,但实际上不论中国是否会加入TPP,它都将对中国产生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其中的国有企业条款一章。本文开篇介绍了TPP协议国有企业条款的内容,从近期与长期、消极和积极的方面分析了这些条款对中国的影响并针对影响提供了中国应对的措施。 关键词 TPP协议 国有企业条款 中国
作者简介:郭佳欣,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本科。
中图分类号:F7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3.300 一、TPP中国有企业条款简介 (一)条款的提出背景
由于世界东西方历史发展等因素的不同,其对于国有企业的态度也一直存在争议。在TPP第九轮谈判中美国就指出了应避免政府给予国企相关支持、限制政府对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扶持,从而避免其在与私营企业的竞争中占据优势。而2011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DECD)在其题为《竞争中立与国有企业:挑战与政策选择》的报告中提出了“竞争中立”原则,意在打破存在于国企中的不平等状态,并基本上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2012年5月在TPP第十二轮的谈判中,美国正式提出了在TPP协议中增加有关国企政策的相关条款,随后的几年时间里国有企业条款的确认经过长时间的争议以及各方协商最终敲定成立,即我们目前可见的TPP第十七章“国有企业与指定垄断” 。 (二)条约的具体内容
TPP协议第十七章的内容中,以“竞争中立”为核心,主要围绕着以下三方面而展开: 1.非商业援助:
不向国企提供非商业性援助,以免对缔约国的利益产生负面影响。 2.非歧视原则: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确保各自国企或特定垄断企业不歧视其他缔约国的企业、商品和服务。 3.信息共享:
各缔约方实现国企名单共享,并在对方提出要求的情况下,提供政府对国企的所有权、控制权和提供的非商业性援助等详细信息 。
在笔者看来,这些内容概括来讲就是要求实现国企私企化。
同时,应当指出,不仅是第十七章的规定,而且在TPP协定关于国民待遇的一章中也规定了“法律不限制即获取准入前国民待遇”,对这一负面清单的理解除了其法律性质和对外国公司的开放程度外,也意味着在市场监督下行政权力完全转移、给特定行业和企业的权利(主要是国家所有企业)减少和行业标准的特殊政策歧视性政策的减除。此外,TPP还为敏感地区提供了大量投资便利措施而中国对服务业外资的限制较多。如果中国不扩大服务业(包括中国的国有企业),未来将更多地转向TPP成员国 。这也是对中国国有企业的间接发展影响。 二、TPP国企条款对中国的影响
TPP协议国企条款为何会对中国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呢?首先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使得中美力量对比发生了改变,危及到了美国之经济霸主的地位。其次,旧的世界经济贸易协议已经不再适应瞬息万变的新时期,而新的贸易协议一旦形成,必将会改变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已定型的对外发展模式。具体来看,TPP协议对我国的影响可分为如下两方面: (一)消极影响
1.阻碍中国宏观调控以及社会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作为典型的发展中国家,需要国有企业代表国家履行自己的义务,为国家各方面的发展做出贡献,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而TPP协议中所体现出来的“竞争中立”规则却会迫使中国从根本上进行国内的经济体制改革,这将会打乱我国现有的国家宏观调控方案的实施,也会极大挑战中国的国有企业在其责任的发挥。 2.损害中国国有企业的对外经济往来质量:
在海外投资领域,我国国有企业在海外投资领域的主体地位的取得在于中国当前的经济结构与发展模式。而相应的条款的规定将会通过控制与中国进行海外贸易的国家或地区来间接地影响到中国的国外产业。虽然中国在2009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下降,但中国出口总量趋势整体基本仍处于稳定上升态势,而中国对TPP成员国的出口量从2004年的2468.9亿美元上升到 2013年7797.55亿美元——中国对TPP出口国家占中国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对TPP成员国的出口贸易在整个出口贸易中起着重要作用,而TPP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挤压中国的出口市场,这将减少中国的出口,从而进一步损害中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利益,甚至可能放缓中国的经济发展。 (二)积极影响
1.能够刺激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
目前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了重要阶段,而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也有了喜人的进步。
当然,混合所有制只是权益配置改革的第一步。知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指出,混合所有制实际上是一个改革问题,国有企业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远远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所期望的目标 。股权配置的改革,后续还应该发挥不同资本的作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取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建立混合所有制的过程其实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过程。TPP国有企业竞争中立政策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可以促进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推进。
2.能够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意识:
作为世界贸易的一项新规范性文件,TPP国有企业的竞争政策符合国际市场经济规律,极有可能在经过一段时间后成为经济政策体系的核心。如果我国对此建立了新的发展模式,必将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意识,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创新。 三、我国的应对之策
我国不少有识之士已经就国企如何应对TPP的重大挑战纷纷提出建议。有的提出要实行区域贸易对攻战 ,例如深化中国与东盟FTA ,尤其是要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建设 。不过在笔者看来,对应上篇所述的相关影响,我们应当从以下这四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健全我国法规政策,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虽然国际竞争政策发展已久,但是我国在竞争法与竞争政策方面起步却较晚,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仍处于摸索起步期,可以借鉴别国做法,从长远角度考虑经由立法来维护市场秩序的稳固。而发展行业协会的作用,将有利于撇清政府与国企之间的联系,协调贸易摩擦,并与国际接轨。
(二)建立健全我国竞争政策,培养更加成熟的经济法体制
从长期发展水平上看,TPP中的很多议题可能符合中国的潜在利益 ,因为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更加强烈的、对更多的国际贸易规则的需求也会随之出现。我国既然加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国际游戏规则,也要学会利用游戏规则来保护我们的国企。我们可以通过完善我国的竞争政策,用以指导我国的反垄断法实施,从而与西方国家倡导的“竞争中立”原则相抗衡。 (三)借力倒逼国有企业改革,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的改革已有显著进展,但仍然有着政企未能完全分离开、国有资本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 和市场化程度不够高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恰好是为TPP协议中的相关规定所抵触的。我们不妨借助于TPP的思路反过来促进国企的改革:政府首先应当遵守“竞争中立”的原则,取消对国企的各种优惠政策,尤其还要防止交叉补贴问题;同时要扎实推进混合所有制,减少政府干预,鼓励竞争。
(四)推动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化解TPP可能带来的贸易与投资的被孤立
TPP的达成使得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交往加强,而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会使目前“被隔离”的中国丧失掉诸多海外利益和出口创收,尤其是与韩国、日本之间的贸易往来。对此中国除了可以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合作,加快“10+X”合作机制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CP)的建设来确保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的稳步进行以外,可以抓住“一带一路”新举措的发展,利用丝绸之路这条“纽带”来为我国国内企业经济的永续发展创造新的生命线。 四、结语
世界局势瞬息万变,我国置身其中根本不可能实现独善其身。TPP协议的制定虽然是排开中国而确立的,但经过我们的分析可以看出TPP协议作为未来的新的贸易规则是将会对我国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尤其是其中的国有企业条款规范,更是直插我国当下的软肋。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该协议对我国的积极影响,因为正所谓有压力才有动力,我国预期的改革措施将会更有针对性、更富成效。而谈及我国对此的应对之策,我们要做到既提升自己的内在水准,又开拓好可由我国所掌控参与的外国市场,内外兼修,增加应对变化莫测的国外局势的能力,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和平崛起。 注释:
王媛.TPP国有企业规则对中国的影响与对策研究.市场论坛.2015(7).31.
邓雄、高勇.TPP协议特点及其对中国出口的潜在影响分析.新金融.2016(1).46-47. 邓雄、高勇.TPP协议的特点及其对中国出口的潜在影响.新财务.2016(1).47. 冯创志.混合所有制不是国企改革的唯一之路.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45_94045.html.2014-08-25.
王粤.TPP 带给中国的挑战与应对.国际经济合作.2014(2).15.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范斯聪.美国主导下TPP 的战略特点与中国的应对.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3).49. 徐春祥.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是中国在亚洲唯一区域战略选择.东北亚论坛.2014(3).105. “TPP 主张降低服务业贸易壁垒,大力发展服务业贸易,而发展服务业正是中国下一步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一个更加开放和充分竞争的市场有助于服务业的发展。” 何帆,杨盼盼.中国不应缺席TPP.经济导刊.2013(05-06)
例如:我国的传统产业所存在的创新力不够强、资源粗放、主业不突出等问题. 参考文献:
[1]陈波.TPP与中国:反思与对策.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64555?page=rest.2015-10-28.
[2]何帆、杨盼盼.中国不应缺席TPP.经济导刊.2013(5-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