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版)
1.下列有关细胞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硝化细菌中的酶,在核糖体上合成,并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 B. 天水大樱桃植株上所有的细胞都可以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 C. 线粒体中的DNA,能进行自我复制并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D. 生物吸收氮元素用于合成脂肪、核酸及蛋白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质壁分离指的是植物细胞由于液泡失水而使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大液泡)可以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线粒体是半自主性的细胞器,含有少量的DNA和核糖体;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主要是C、H、O、N,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
【详解】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A错误;天水大樱桃植株上成熟的、具有大液泡的细胞才可以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B错误;线粒体中含有少量的DNA和核糖体,可以进行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C正确;生物吸收氮元素用于合成核酸及蛋白质等,而脂肪不含N元素,D错误。
2.下图为生物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过程的示意图,数字表示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参与①②过程的酶相同 B. ②③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相同 C. ②过程只能以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 D. 图示③生理过程可发生在病毒体内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①表示DNA的自我复制,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②表示转录,形成单链的RNA;③表示翻译,形成多肽链;甲表示mRNA,是翻译的模板。
1页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①②过程分别表示DNA的复制和转录,两个过程需要的酶不同,A错误;②表示转录,③表示翻译,两个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是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B错误;②表示转录,以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C正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其体内不能进行③翻译过程,D错误。
3.下图为某人被狗咬后的处理和治疗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不包扎,能减少厌氧菌等感染的机会 B. 注射的狂犬疫苗是抗原
C. 第三天注射狂犬疫苗的免疫过程属于二次免疫
D. 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能直接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狂犬病病毒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免疫,考查细胞呼吸原理和免疫学的应用。明确狂犬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的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包扎伤口可能会造成无氧环境,厌氧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毒素会致人死亡,A项正确;注射的狂犬疫苗是抗原,可刺激人体产生免疫反应,B项正确;第三天注射狂犬疫苗的免疫过程属于二次免疫,可刺激人体产生较多的记忆细胞,C项正确;狂犬免疫球蛋白属于抗体,可特异性结合狂犬病毒,使其凝集成团,失去侵染细胞的能力,抗原抗体复合物最终被吞噬细胞清除,D项错误。
4.下列有关生物学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通过同位素标记法,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 B. 通过设计对照实验,研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 C. 通过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获得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D. 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人行道绿蓠中蜗牛的种群密度 【答案】B 【解析】
2页
【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学研究方法,考查对样方法、同位素标记法、模型构建、对照实验的理解。明确种群密度调查的不同方法及其适用范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可定时取培养液在显微镜下直接对酵母菌进行计数,不使用同位素标记法,A项错误;通过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进行同一细胞的前后对照,可研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B项正确;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C项错误;蜗牛的活动范围小,调查人行道绿蓠中蜗牛的种群密度应用样方法,D项错误。 【点睛】“两看法”选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5.研究发现,进食可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多肽GIP,GIP能作用于胰岛细胞和脂肪细胞来降低血糖浓度。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进食是人体血糖浓度升高的唯一原因 B. 脂肪细胞膜上识别GIP和胰岛素的受体相同 C. GIP可能促进脂肪细胞将葡萄糖转化为脂肪 D. 小肠K细胞中含有胰岛素基因转录的mRNA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细胞分化,考查对血糖调节途径和细胞分化实质的理解。明确胰岛素的来源和作用机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A项错误;GIP和胰岛素的结构不同,信息分子可以和受体特异性结合,脂肪细胞膜上识别二者的受体也不相同,B项错误;GIP可能促进脂肪细胞将葡萄糖转化为脂肪,从而降低血糖浓度,C项正确;胰岛素基因只在胰岛B细胞中表达,小肠K细胞中没有胰岛素基因转录的mRNA,D项错误。
3页
6.为了研究水分对野生水稻的影响,实验设计如下:在甲、乙两只花盆里分别种下长势相似、数量相同的野生水稻幼苗,并进行如下表所示处理。其中一处设计不当,修正方法为( ) 花盆 甲 乙
A. 甲花盆放在25℃环境中 C. 两花盆的温度应高于25℃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水分对野生水稻的影响的探究实验。题目中涉及到的温度、光照、水分等条件,对照性的探究实验应注意变量的唯一性。根据题意和表格信息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水分是否充足,因变量为野生水稻幼苗的生长状况,其他均为无关变量,在实验中除了自变量不同以外,无关变量应该保持相同且适宜。 【详解】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同学为了探究水分对野生水稻的影响的实验,自变量应该是水分是否充足,其他条件则应相同。本题表格中却出现了两个不同条件:温度和水分,所以应把两个花盆都应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即25℃环境中。综上所述, A正确,BCD错误。
7.将等量甲、乙两种植物的不同器官在不同颜色的光下照8小时,测得的数据见表: (1)实验中自变量是植物种类、_____。据表分析,决定光合作用是否发生的因素是_____。 组别 1 2 3 4
光 光亮处 光亮处 温度 5℃ 25℃ 水 充足 不足 B. 乙花盆放在5℃环境中 D. 乙花盆浇充足的水
植物 甲 甲 甲 乙 器官 叶 叶 根 叶 光的颜色 红 绿 红 红 4页
温度 22℃ 22℃ 22℃ 22℃ O2增加量 120mL 15mL 0mL 80mL 5
乙 叶 绿 22℃ 10mL (2)O2在叶肉细胞中产生的具体场所是_____。相比其他组别,第2组实验后O2增加量较少的原因是_____。 (3)如图为从甲叶肉细胞中提取到的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甲植物对红光的利用主要与色素_____(两种)有关。
【答案】 (1). 器官种类、光的颜色 (2). 植物器官的种类 (3). 类囊体薄膜 (4). 叶绿体中的色素对绿光的吸收量最少,产生氧气量最少 (5). 叶绿素a和叶绿素b 【解析】 【分析】
根据表格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有植物的种类(甲、乙)、植物器官的种类(叶、根)、光的颜色(红、绿),因变量是氧气增加量,代表净光合速率。实验数据显示除了甲植物根的实验组(第3组)没有氧气增加量以外,其余组都有氧气增加量,且甲植物的叶在红光条件下氧气的增加量最多。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有植物的种类、植物器官的种类和光的颜色;只有第3组以根为实验对象的组没有氧气增加量,而其余以叶为实验对象的组都有氧气增加量,说明决定光合作用是否发生的因素是植物器官的种类。
(2)氧气是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第1组与第3组的单使用的是红光,氧气增加量较多,而第2组使用的是绿光,氧气增加量较少,因此第2组实验后氧气增加量较少的原因是叶绿体中的色素对绿光的吸收量较少,产生氧气量较少。
(3)分析曲线图,A为类胡萝卜素、B为叶绿素b,C为叶绿素a,曲线图为从甲叶肉细胞中提取到的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而红光波长最大,因此甲植物对红光的利用主要与叶绿素a和叶绿素b有关。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能够根据表格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并能够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分析表格数据得出相关的结论。
8.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照射下,小鼠皮肤细胞产生的尿刊酸可突破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并在尿刊酸酶的作用下转变成谷氨酸。谷氨酸可激活小鼠的某些神经回路,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回答下列问题:
5页
(1)谷氨酸属于___________(填“非必需”或“必需”)氨基酸。
(2)谷氨酸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若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_结合,能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表现为___________,原理是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紫外线照射对小鼠血清中尿刊酸含量的影响,科学家用小鼠开展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
【答案】 (1). 非必需 (2). 特异性受体 (3). 内正外负 (4). 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为内正外负 (5). 紫外线 (6). 紫外线照射能使血清中尿刊酸含量显著提高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小鼠皮肤细胞产生的尿刊酸在尿刊酸酶的作用下转变成谷氨酸,说明小鼠可以合成谷氨酸,因此谷氨酸属于非必需氨基酸。据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用紫外线处理,因变量是尿刊酸的相对值,同一时间,紫外线照射组的尿刊酸相对值明显高于未用紫外线照射组。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谷氨酸属于非必需氨基酸
(2)根据题意分析,谷氨酸是一种兴奋性的神经递质,其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再作用于突触后膜,导致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为内正外负。 (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紫外线照射,曲线图显示同一时间,紫外线照射组的尿刊酸相对值明显高于未用紫外线照射组,说明紫外线照射能使血清中尿刊酸含量显著提高。
+
+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组成细胞的必需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等知识点,能够找出曲线图中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9.济宁太白湖所进行的“莲藕生态养鱼”,是一种“种养复合生态型”的新模式。回答下列问题: (1)荷花花色有粉色、白色和红色,体现了______多样性;荷叶有的挺水有的浮水,错落有致,这种现象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群落的分层现象。
(2)在相同环境及养殖条件下,若将池塘中主要鱼种由草食性鱼更换为肉食性鱼,则鱼类产量将______,原因是______。
6页
。(3)调査发现,在建设“种养复合生态型新模式”前莲藕种群中DD和dd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和60%,现该种群中DD和dd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5%和70%,该莲藕种群______(填“发生”或“未发生”)进化,理由是______。
【答案】 (1). 基因(遗传) (2). 不属于 (3). 降低 (4). 能量流动逐级递减,肉食性鱼所处营养级高,获得能量少 (5). 未发生 (6). 该种群基因频率未发生变化 【解析】 【分析】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特点;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则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详解】(1)荷花的花色有粉色、白色和红色,体现了基因(遗传)多样性;荷叶有的挺水有的浮水,错落有致,这是种群的空间分布,不属于群落的分层现象。
(2)由于能量流动逐级递减,肉食性鱼所处营养级高,获得能量少,因此在相同环境及养殖条件下,若将池塘中主要鱼种由草食性鱼更换为肉食性鱼,则鱼类产量将降低。
(3)调査发现,在建设“种养复合生态型新模式”前莲藕种群中DD和dd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和60%,则Dd基因型频率为35%,D的基因频率为5%+1/235%=22.5%;现该种群中DD和dd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5%和70%,则Dd基因型频率为15%,D的基因频率为15%+1/215%=22.5%。由此可见,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因此该莲藕种群未发生进化。
【点睛】本题易错(3)小题,生物进化的判断依据是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不是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
10.果蝇(2n= 8)是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是遗传学研究中常角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测定果蝇的基因组序列需要测定其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数目分别为_____________。
(2)如果基因型为Aa果蝇种群在胚胎发育期存在显性纯合(AA)致死的现象,则果蝇种群中基因a频率的变化范围为_____________。
(3)果蝇的眼色有红眼和白眼两种,这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一白眼雌性果蝇与一红眼雄性果蝇杂交,后代中雄性果绳均为白眼、雌性果蝇均为红眼,则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___,控制眼色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
【答案】 (1). 3条和2条 (2). 100%>a>50% (3). 红眼 (4). X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考查对伴性遗传规律的应用。解答此题,可根据白眼雌性果蝇与红眼雄性果蝇杂交的结果,运用反证法确定眼色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7页
(1)果蝇的X和Y染色体上有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每对常染色体的同一位置存在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因此基因组测序需要测定3条常染色体和两条性染色体的碱基序列。
(2)基因型为Aa的果蝇种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在胚胎发育期存在显性纯合(AA)致死现象,由于杂合子可以正常存活,A基因频率会减少,但不会消失,a基因频率会从50%开始增加,但不会达到100%,果蝇种群中基因a频率的变化范围为100%>a>50%。
(3)白眼雌性果蝇与红眼雄性果蝇杂交,后代中雄性果绳均为白眼、雌性果蝇均为红眼,眼色与性别相关,说明控制眼色性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有白眼雌性和白眼雄性,可排除伴Y遗传。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为显性性状。
11.红细胞含有大量血红蛋白,红细胞的机能主要是由血红蛋白完成。我们可以选用猪、牛、羊等动物的血液进行实验,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前取新鲜的血液,要切记在采血容器中预先加入柠檬酸钠,取血回来,马上进行离心,收集血红蛋白溶液。
①其中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_。
②此过程是样品处理,它应包括红细胞洗涤、______、分离血红蛋白溶液。 (2)收集的血红蛋白溶液在透析袋中透析,这是样品的粗分离。 ①透析的目的是__________。
②透析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
③透析袋由半透膜制成,常用的半透膜有_______ (至少填2个)。
(3)然后通过凝胶色谱法将样品进一步纯化,其中通过凝胶色谱法纯化的目的是_________;最后经_______凝胶电脉法进行纯度鉴定。
的8页
【答案】 (1). 防止血液凝固 (2). 血红蛋白的释放 (3). 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 (4). 透析袋能使小分子自由进出,而大分子则保留在袋内 (5). 肠衣、膀胱膜、玻璃纸等 (6). 通过凝胶色谱法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杂质 (7). SDS—聚丙烯酰胺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的考查,回忆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然后结合题干信息进行解答。
【详解】(1)①采取血液时要在采血容器中预先加入柠檬酸钠以防止血液凝固。 ②样品处理包括红细胞洗涤、血红蛋白释放、分离血红蛋白溶液。
(2)①透析即是血红蛋白的粗分离,透析的目的是除去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
②透析的原理是透析袋能使小分子自由进出,而大分子则保留在袋内。 ③常用的半透膜有肠衣、膀胱膜、玻璃纸等。
(3)样品的纯化是通过凝胶色谱法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杂质除去;对提取到的蛋白质进行纯度鉴定常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脉法。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的实验原理和具体操作方法的掌握,注意每一个步骤的原理是不同的,目的也是有所不同的。
12.如图为某同学根据杂交瘤技术的方法,设计生产破伤风杆菌抗体的实验方案。请据图回答:
(1)该方案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是______。 (2)图中②为______过程。
(3)图中③进行细胞培养的目的是______。
(4)在制备破伤风杆菌抗体的过程中,进行了两次筛选,其目的不同,②是通过筛选获得______,④是通过筛选获得______。
(5)破伤风杆菌的抗体最终可从____和____中提取。
【答案】 (1). 没有将减毒的破伤风杆菌抗原注入小鼠体内 (2). 细胞融合(和筛选) (3). 在体外条件下使杂交瘤细胞大量增殖 (4). 杂交瘤细胞 (5). 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6). 细胞培养液 (7). 小鼠腹水 【解析】 【分析】
图中显示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包括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两个技术手段。
【详解】(1)对小鼠进行抗原刺激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关键一步,图中没有将减毒的破伤风杆菌抗原注入小鼠体内,因此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9页
(2)图中②是把骨髓瘤细胞和小鼠的B淋巴细胞进行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的过程。 (3)图中③进行细胞培养是为了在体外培养获得大量杂交瘤细胞。
(4)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有两次筛选,第一次是为了从融合细胞中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的过程,第二次是为了从杂交瘤细胞中筛选出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的过程。
(5)体外培养可以从细胞培养液中提取,体内培养可以从小鼠的腹水中提取。
【点睛】单倍体制备过程从小鼠中提取的B淋巴细胞必须是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对小鼠进行特定抗原注射是本过程成功的关键。
的10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