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永峰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中旬》 2016年第11期
江苏灌云县第二实验小学(222200) 王永峰
[摘 要]自主式的画图策略指导,强调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使学生在画图过程中独立地进行分析、探索和质疑等实践活动。教师要从动笔前、执笔中以及落笔后等不同环节进行精心预设和悉心点拨,让学生在画图策略的自主式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数学思考的乐趣,获得数学学习能力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自主 画图策略 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2-040
数学问题的解决策略多种多样,其中画图是较为贴合小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的策略之一。借助图形直观、形象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对抽象的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使数学问题变得简单化、具体化。
一、动笔前“自醒”——激发学生画图需求
“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在指导学生运用画图策
略进行思考前,教师要激发他们画图的内心需求,完成从“要我画”到“我要画”的心理转变。
如在教学“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实际问题”时,教师出示习题:“鸭妈妈和小鸭子排队过河,从前往后数,鸭妈妈排在第12位;从后往前数,鸭妈妈排在第14位,一共有多少只鸭子要过河?”
生1:12+14=26(只),一共有26只鸭子。
生2:不对!从前往后数时,包括了鸭妈妈;从后往前数时,也包括了鸭妈妈。因此要减去2,应该是24只鸭子。
生3:我觉得应该是25只鸭子。
师:你能用一种让大家都容易理解的方法说一说吗?
生3:我觉得画图是一种好方法。用⊙表示小鸭子,用◎表示鸭妈妈,就可以画出图来——(前)⊙⊙⊙⊙⊙⊙⊙⊙⊙⊙⊙◎⊙⊙⊙⊙⊙⊙⊙⊙⊙⊙⊙⊙⊙(后),现在我们来数一数,答案是25只。
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鸭妈妈”的位置序数处理上产生了分歧。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引导学生自发地借助画图策略来帮助理解,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直观的图形,使他们自然而然地对画图策略产生亲近感。
二、执笔中“自立”——活跃学生画图思维
通过画图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继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展示思维的过程。以图形的形式“翻译”数学信息,将数学问题化繁为简,问题变得简单、有序且明晰,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画图策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如在教学“米和厘米”时,教师出示习题:“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绳子一共长4米,其中红绳比黄绳长50厘米,蓝绳比黄绳短70厘米,那么红绳比蓝绳长多少?”
师: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打算怎么用图形表示它们?
生1:一共有三种颜色的绳子。可以用三种不同形状的线段来表示这三种绳子,比如用“-·-”代表红绳,用“……”表示黄绳,用“——”表示蓝绳。
师:画图时要注意什么?
生2:三条线段最左端要对齐,方便比较。把题目中的数字标注到图中,再把要求的问题用“?”标注在图中。
师:观察线段图,你有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吗?
生3:其实,我们不用分别算出三根绳子的长度,因为题目中要求的是“红绳比蓝绳长多少”,所以只要从图中找出红绳比蓝绳长的部分就可以了。
当学生的思维在画图过程中充分活跃起来时,教师既给予了详细的指导,又在解决问题的难点之处进行了耐心的点拨,帮助学生发现题中数量间的关系,提升了他们借助画图这一辅助方法展开数学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三、落笔后“自省”——深化学生画图体验
“没有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在学生经历了画图策略的探究实践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画图的实践过程,品味通过画图策略成功解决难题的成就感和愉悦感。在这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中,教师适当地渗透一些画图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让学生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逐步领悟数学思想方法。
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实际问题”时,教师出示习题:“海岭小学在新校区的实验楼前设计了一块长为8米的长方形花圃。在实际修建中,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面积就比原计划增加了18平方米,花圃现在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师:通过画图,你对这道题目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生1:我发现花圃的长增加了,面积也随着增加了,但是它的宽不变。
生2:原来我只想到了一种解法,就是先求原来的面积再求现在的面积。通过画图,我又想到了另外一种解法,直接求现在的面积,计算起来简单多了。
生3:增加部分的面积用阴影来表示,很直观。
师:画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题目中数量间的关系。画图的策略多种多样,都是我们思考数学问题的有力工具。
美国数学家斯蒂恩说:“如果一个特定的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图像,那么就整体地把握了问题。”通过指导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自醒、自立和自省中将数学文字信息转化为图形信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插上翱翔之翅!
(责编 李琪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