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理性认识跨国公司的撤资

2020-03-22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理性认识跨国公司的撤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理性认识跨国公司的撤资

作者:成 林

来源:《商情》2010年第29期

[摘要]近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币的升值,对外资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压力,在华跨国公司的撤资问题也渐渐充斥了世界的眼球,如何正确看待在华企业的撤离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

[关键词]跨国企业撤资 市场变迁 优势转移业 货币升值

2008年金融危机全球的蔓延,使我国的经济也受到了一些影响。一些在华的跨国企业出现了撤资或撤离现象,一时间海内外各种舆论风起云涌,针对外资企业的撤出现象,笔者认为,应从撤出的投资国,投资行业,以及我国的货币币值变化等加以客观的分析,还跨国企业撤资的真相。 一、跨国公司从我国撤资的现状

根据国家商务部统计,2008年1-11月份,有4652家外商投资企业在华投资有所减少,4564家外商投资企业终止了在华的运营,其中制造业的减资和撤资占全部减资和撤资的70.4%和60.3%。2009年,外商投资企业撤资的行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集中在服务行业上,仅1-4月份,服务业使用外资同比下降3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多,比制造业还要高出2%。总体上来看,外商在我国撤资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尽管许多外商都坚定中国是目前发展中国家中最为理想的投资地,全球最有发展潜力的经济体之一和最具有投资前景,但是近几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还是给跨国企业的经营带来了啦较大的困难,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外商投资企业,因经营不善或者不如人意纷纷从中国大陆撤离,与此同时,给当地的经营发展和就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使国际上的一些舆论也开始猜测我国的投资环境问题。

以山东青岛为例,近两年当地非正常撤离的韩国企业有206家,涉及工人2.6万,拖欠工资1.6亿元,拖欠银行贷款近7亿元。从撤资企业的产业结构看,206家中有151家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其中首饰63家,服装33家,皮革28家,箱包14家,制鞋13家。此外阿迪达斯总裁表示将逐渐从中国撤资;珠江三角洲地区上千家鞋厂倒闭,逾万外资企业“大逃亡”。

毋庸置疑,外商的撤资会给东道国经济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商管理工作重点一直放在引资上,政策法规也多倾向于引资方面,而对于与外商投资相伴而生的撤资问题则研究不够,近几年的撤资浪潮使我们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加强对跨国公司撤资方面的研究,充分认识撤资的负面影响及产生的原因,将撤资事件及其所造成的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是目前我国有效利用外资的一个重要研究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跨国公司从我国撤资的原因分析

根据邓宁(Dunning)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企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必须同时具备三个优势,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可通过企业自身的发展而具备,而区位优势是外变量,只能通过投资主体在外界寻求,企业自身无法创造,只能适应和利用这项优势。相对其他发展中国家而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形成巨大的市场优势;投资环境尤其是软环境不断改善,政局和社会稳定,外商投资政策相对优惠,法律体系比较完备;富有劳动力成本优势,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者吃苦耐劳,工资低廉,劳工标准较低。中国所拥有的这些区位优势是吸引跨国公司扩大在华投资的主要因素。在联合国贸发会议所进行的GIPA(Global Investment Prospects Assessment全球投资前景评估)中,有87%接受调查的跨国公司认为中国是最佳的投资目的地。

然而,随着持续渐进式的改革和国际投资环境的变化,中国的区位优势也在逐渐变迁。对跨国公司而言,面对中国国内投资环境和外部市场环境即区位优势的变化,必然会调整其投资战略。

1.中国国内市场环境的变迁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市场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市场竞争加剧,多数产品供过于求,产品更新换代加快,随着跨国公司直接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深入,极大地加剧了中国市场的竞争强度。这些竞争主要来自两面:一方面来是来自其他在华投资的跨国公司,另一方面是来自迅速成长的中国本土企业。

作为东道国,与具备多种优势的跨国企业相比,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大部分本地企业处于竞争劣势地位,一些实力弱小的民族企业或被兼并或被淘汰。然而,随着产业政策的调整和改革,包括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内的一批中国企业在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中成长起来,形成了本土企业的竞争优势。“本土”的比较优势,通过掌握低成本的生产要素、熟悉本国市场环境,宽泛的人脉关系等,加之来自跨国公司技术外溢产生的后发优势,借鉴模仿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使这些本土企业很快成为跨国企业不容小觑的竞争对手。 2.国际经济环境因素

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引起的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撤减,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全球经济危机会限制跨国公司进行海外投资的能力;另一方面,来自他国或地区的竞争减弱了中国的区位优势,诱发部分跨国公司将投资从中国转移出去。

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一些企业遭遇了财务困难,濒临破产,一些国际金融巨头都在劫难逃,为了缓解困境,许多跨国企业的运营趋向保守,收缩投资,甚至被迫出售海外资产。随着原材料和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跨国企业都需要重新审核成本来维持生存和发展,以降低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润率低下的趋势。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又出台提高劳动成本的新劳动合同法,这无形中加重了跨国企业境外发展的负担,因为不得不选择从我国的撤资。

过去充裕的劳动力资源和廉价的人力成本优势是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的强大吸引力。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优势已慢慢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其他国家。如印度、越南、菲律宾等国的劳动力成本已低于我国。这些中国的周边国家大力改进硬件设施,制定许多比中国更加优惠的鼓励外资流入的政策,凭借低廉的劳动成本和新型市场,去吸引那劳动密集型的跨国企业的目光,从而逐渐弱化甚至消失一些我国吸引外资的比较优势。 3.人民币的持续升值

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将提高跨国公司在华的成本,从而削弱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外国投资者用外币只能在东道国购买较少的专业化资产,明显降低了投资利润,不少境外投资者则纷纷选择抽资外逃。

21世纪初期,伴随中国经济增长,房地产、基础设施、原材料、能源价格上升,居民支出上升,要求工资水平相应提高;人民币升值也强化了中国工资上涨的趋势;再加上新的《劳动合同法》的颁布,严格的规定将限制用人单位的灵活性,并将最终造成中国生产成本的提高。可以预计,中国的工资水平仍将继续增加。这使得许多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和服务业劳动成本的提高将迫使外国公司重新考虑其投资区位或是否继续在中国的业务。 三、理性看待跨国公司的撤资问题

对外资的纷纷出逃,我们要理性对待!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外国直接投资面临着产业调整全球化和国际市场新格局的挑战,还要适应东道国的产业结构变化和市场条件的变化。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利用外资的内外部条件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现有的引资方式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背景下,为了适应全球产业调整和经济环境变化对国际投资资本规模和结构传导的变更,外资的撤离也显得成为必然。 1.重视跨国企业的撤离

作为我国对外贸易政策内容的一部分,在我国经济高速持续发展的阶段,国内经济发展的环境必须保持稳定。作为借鉴和学习国外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的重要方式,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对于某些行业的外资企业的撤离,应引起我国的高度重视。

对于跨国公司的撤离,我们必须冷静地分析其深层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以保证我国引进外资的目的。特别是国家重点扶植的行业和鼓励发展的行业,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宏观规划,尽量减少撤资事件发生。此外还应及时调整国家的外资政策,保证流进和流出的稳定性,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对一些资本流动加大的跨国企业应避免其流出地区的经济受到较大幅度的波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正视跨国企业的撤离

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最大驱动是利益,当有更好的投资项目和投资地出现时,跨国集团可能会转移其海外资产,以实现其利益最大化目标。外资大举撤离中国,尽管对于国内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有不利的一面,但是,它也会促使民间资本进入各相关产业,产生利好的一面,即外资撤离为民间资本投资带来机会。面对这种情形,本土企业应该做好准备工作,做好产业调整和升级,及时地补充上来,稳该行业的发展的连续性。此外,部分跨国企业的撤离也反映出中国经济环境的深层次变化:过去那种依靠便宜地价、廉价劳动力、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的时代正在渐行渐远,外商投资企业在国内的处境与过去有所不同。这表明中国对外资的需求已开始从数量为主转向以质量为主。

参考文献:

[1]沈桂龙.跨国公司撤资机理与金融危机的冲击效应.社会科学,2009,(9). [2]张锐.外企撤离中国的理性思考.国际经济合作,2008,(4).

[3]陈锦铭,李俊,张华.青岛韩资企业撤资问题探析.国际经济合作,2008,(5).

[3]Gabriel, R.G. Divestment Seen through the Lens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vestment Lisbon, 2006.22-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