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先兆 绞痛等前驱症状 (1) 初发型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疼痛不缓解 (2) 发热、白细胞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3) 胃肠道症状:频繁的恶心、呕吐 症状 (4) 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最多 (5) 低血压和休克 (6) 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 (1) 心脏浊音界可正常也可轻度至中度增大;心率多增快,少数也可减慢;心尖区第一心音减弱;可出现第体征 四心音(心房性)奔马律,少数有第三心音(心室性)奔马律 (2) 血压降低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电图特征(1) 宽而深的病理(1) 无病理性Q波 性改变 性Q波 (2) ST段弓背向上抬高 (3) T 波倒置 (2) 有普遍性ST段压低≥0.1mV(aVR,V1除外) (3) 对称性T波倒置,或仅有T波倒置 动态性改变 (1) 起病数小时内,(1) 先是ST段普遍出现异常高大T波 压低(aVR,V1除外) (2) 数小时后,ST(2) 继而T波倒置加段弓背向上抬高 (3) 数小时至2日内出现病理性深呈对称型 (3) ST段和T波的改变持续数日或数周后恢复 Q波,Q波在(4) T波改变在1~63~4天内稳定不变 (4) 数周至数月后,T波呈倒置,可永久存在
个月内恢复 心肌梗死时心肌酶谱改变 肌红蛋白 起病后2小时内升高,12小时内达高峰;24~48小时内恢复正常 肌钙蛋白I起病3~4小时后升高,cTnI于11~24小时达高峰,(cTnI) 7~10天降至正常 肌钙蛋白T起病3~4小时后升高,cTnT于24~48小时达高峰,(cTnT) 10~14天降至正常 肌酸激酶在起病后4小时内增高,16~24小时达高峰,3~4同工酶天恢复正常 CK-MB 肌酶激酶发病后6~10小时开始升高,12小时达高峰,3~4(CK) 天降至正常 天门冬酸发病后6~10小时开始升高,24小时达高峰,3~6氨基转移天降至正常 酶(AST) 乳酸脱氢发病后6~10小时开始升高,2~3天内达高峰,1~酶(LDH) 2周内降至正常 鉴别诊断
1、 心绞痛:胸痛程度轻,持续时间短,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
可迅速缓解,发作时ECG示ST段压低而不是弓背向上抬高,无病理性Q波,血清心肌标志物无增高。
2、 主动脉夹层:胸痛一开始即达高峰,两上肢的血压和脉搏可
有明显差别,可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表现,ECG无心肌梗死表现,无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升高等。
3、 急性肺动脉栓塞:多数有长期卧床史、下肢静脉血栓史,
可发生胸痛、咯血、呼吸困难、右心负荷急剧增加的表现如发绀、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颈动脉充盈、肝大、下肢水肿等。ECG可见I导联S波加深,III导联Q波显著T波倒置。
4、 急性心包炎:多见于青壮年,疼痛因呼吸和咳嗽加重,疼
痛与发热同时出现,早期即有心包摩擦音;心电图除AVR外,其余导联均有ST段弓背向下的抬高,T波倒置,无异常Q波出现。 并发症
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脏破裂;栓塞;心室壁瘤;心肌梗死后综合症。
PTCA与溶栓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PTCA 适应证 禁忌证 ①ST段抬高和新①发病12小时以出现左束支传导阻上不宜施行;②不滞的心肌梗死;②宜对非梗死相关ST段抬高性心肌的动脉施行;③有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心源性休克者宜克;③适合再灌注先行主动脉内球治疗而有溶栓治疗囊反博术,待血压禁忌证者;④非ST稳定后再施术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但梗死相关动脉严重狭窄 溶栓疗法 ①两个或两个以上出血性脑卒中史;相邻导联ST段抬颅内肿瘤;可疑为高,或病史中提示主动脉夹层;近期AMI伴左束支传导有活动性内脏出阻滞,起病时间血,外科大手术、<12时间,患者年创伤史 龄<75岁;②ST段显著抬高的AMI患者年龄>75岁,可慎重进行; ③ST段抬高性AMI,发病时间已达12~24小时,但如有进行性缺血性胸痛,广泛ST段抬高者也可考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