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合理用药2014年2月第7卷第2期中Chin J of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February 2014,Vo1.7 No.2B ・177・ 疗疗程彻底结束后使用。 5接受DMARDs及生物制剂治疗患者的预防接种问题 由于接受DMARDs及生物制剂治疗患者患感染性疾病发 3 Olivieri I,Sarzi—Puttini P,Bugatti S,et a1.Early treatment in early undif- ferentiated arthritis[J].Autoimmun Rev,2012,11:589—592. 4 Jurgens MS,Jacobs JW,Bijlsma JW.The use of conventional disease- 生率明显升高,故应注意加强预防接种问题。使用DMARDs 及生物制剂治疗前,建议完成灭活疫苗(肺炎球菌、流感、乙型 肝炎)、重组疫苗(人乳头状瘤病毒)和减毒活疫苗(带状疱疹)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 in established RA[J].Best Pract Res Clin Rheumatol,2011,25(4):523—533. 5 Kiely PD,Deighton C,Dixey J,et a1.Biologic agents for rheumatoid ar- thritis—negotiating the NICE technology appraisals[J].Rheumatology 的预防接种。若治疗前未完成以上疫苗的接种,在使用中可考 (Oxford),2012,51(1):24—31. 虑接种肺炎球菌(灭活)、流感(灭活)、乙肝(灭活)、人乳头状 6 Ramos—Casals M,Font J.Extrahepatic manifestations in patients with 瘤病毒(重组)。使用DMARDs及生物制剂治疗中,带状疱疹 chronic hepatitis C viurs infection[J].Curt Opin Rheumatol,2005,17 病毒疫苗的接种应考虑患者的年龄和风险因素等,临床医师应 (4):447—455. 充分参考疫苗接种说明及其相关的剂量、时程问题 l 。 7 Askling J,Bongartz T.Malignancy and biologic therapy in rheumatoid ar- 目前对于RA的治疗更加强化了对早期RA的积极干预, thritis[J].Curr OpinRheumatol,2008,20(3):334—339. 主要原因:(1)治疗越早,效果越好。(2)阻止关节破坏而非逆 8 Woodrick RS,Ruderman EM.Safety of biologic therapy in rheumatoid ar- 转才是治疗的目标,故应早期干预。(3)早期强化治疗对于维 thritis【J].NatRevRheumatol,2011,7(11):639 y652. 持患者正常生理功能及生活质量,减少残疾的发生有明显 9 Keystone EC,Papp KA,Wobeser W.Challenges in diagnosing latent tu・ 效果 。 berculosis infection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tumor necrosis factor antago- 此外,由于金制剂、阿那白滞素、环孢素、硫唑嘌呤在临床 nists[J].J Rheumatol,2011,38(7):1234—1243. 10 Zhang J,Delzell E,Xie F,et a1.The use,safety,and effectiveness of 治疗RA中使用较少,故未具体探讨。 herpes zoster vaccination in individuals with inflammatory and autoim— 参考文献 mune diseases:a longitudinal observational study[J].Arthritis Res T- 1 Ichikawa N,Yamanaka H.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e drugs[J]. her,201I,13(5):R174. Clin Calcium,2012,22(2):215—221. 1 1 Resman.Targoff BH,Cicero MP.Aggressive teratment of early rheuma- 2 Singh JA,Fumt DE,Bharat A,et a1.2012 update of the 2008 american toid arthritis:recognizing the window of opportunity and treating to tar-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use of disease—modif- get goals[J].Am J Manag Care,2010,16(9 Supp1):¥249一¥258. ying antirheumatic drugs and biologic ag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rheuma- (收稿日期:2013—11—15) toid arthritis[J].Arthritis Care Res(Hoboken),2012。64(5):625. ・讲座与综述・ 糖化血红蛋白及其在糖尿病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高妍,李立彬(综述),苏胜偶(审校)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诊疗; 【中图分类号】 R 587.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3296(2014)02B一0177—03 糖尿病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糖尿病及其慢性 HbA :由一对ot链和一对8链组成((2t:8 ),占2%一3%;(3) 并发症成为危害人类健康重要原因。然而,糖尿病起病隐匿, HbF:由一对 链和一对 链组成( :^,:),初生时占体内血红 人群中糖尿病诊断率远低于实际患病率…。糖化血红蛋白 蛋白的70%~90%,以后逐渐减少,生后6个月降至1%左右。 (HbA1c)被发现以来,在糖尿病监测中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 使用层析法或电泳法分离HbA,按照迁移顺序,其亚组分被命 近年来,随着检测方法的标准化,HbA1c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 名为HbA0、HbA1al、HbA1a2、HbA1b、HbA1c,没有连接糖类的 的议题成为热点。HbAlc作为糖尿病的诊断依据之一,弥补了 血红蛋白迁移到的区域称为A0,4种含葡萄糖的稳定的糖化 血糖诊断糖尿病的不足之处,使糖尿病的诊断方法更加丰富。 血红蛋白中含量最多的是 (13-N—glucose) ,这个组分根据迁 本文就HbAl c在糖尿病诊治各个方面的应用做一综述。 移的位置被命名为HbAlc。正常人维持一定的血糖水平,即会 1 HbAlc基础知识及研究 形成正常范围内的HbA1c,当血糖浓度增加时,B链上的糖基 1962—1965年Rahbar 应用醋酸纤维素膜电泳技术电泳 化位点数目也增加,HbA1c也就相应增加。因此,HbA1c是评 血红蛋白时发现许多异常的血红蛋白变种,通过进一步研究, 价血糖控制好坏的重要标准。研究显示,在120d内,近期血糖 他于1968年发表题为糖尿病血红蛋白成分的文章 J。正常人 对糖化血红蛋白值的影响最大,Tahara等 通过研究证实, 出生后有3种血红蛋白:(1)HbA:由一对 链和一对B链组 HbA1 c与最近发生事件的相关性大于较前发生的事件,在血糖 成(0l:D。),为正常人主要血红蛋白,占总量的95%以上;(2) 控制稳定的患者中,测定前30d内的血糖水平对当前HbAlc 结果的贡献率为50%,在之前1个月血糖的贡献率为25%,而 作者单位:054000河北省邢台市,冀中能源矿业集团有限责任 测定前90~120d的只占1O%。 公司(高妍、李立彬);050000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分 2 HbAlc检测及影响因素 泌科(苏胜偶) 目前用来检测HbAlc的方法有30种以上,多采用HbA1c 通讯作者:苏胜偶 占总血红蛋白的比例(%)来表示HbA1e的浓度。(1)离子交 -178・ I缶床合理用药2014年2月第7卷第2期中Chin J of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February 2014,Vo1.7 No.2B 换层析法:是基于血红蛋白链N一端缬氨酸糖化后所带电荷不 型糖尿病患者而言,HbA1c每增高1%,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增 同而建立,最典型的是阳离子交换层析法,用离子浓度强的缓 冲液在不同时间将血红蛋白从阳离子交换柱中洗脱出来,然后 检查血红蛋白浓度,计算每个峰值下面积来定量HbAlc;(2) 加15%,发生外周动脉疾病的危险增加32%;对2型糖尿病, HbAlc每增加1%,冠心病危险增加18%,卒中危险增加 17%,外周动脉疾病危险增加28%。 5 HbAIc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 2009年ADA制定的糖尿病管理规范中建议将HbA1c控 制达到<7%;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指南将HbA1c的控 硼酸基亲和层析法:采用硼化琼脂糖为载体,利用其与HbAlc 残基中的葡萄糖特异结合达到分离测定的目的;(3)免疫比浊 法:采用抗体介导的乳胶凝集抑制原理定量测定HbA1c,依靠 针对其B链N末端4一l0个氨基酸的单克隆或多克隆体,结 合比色、比浊方法,以糖化血红蛋白为标准,测定HbA1c含量。 检测方法的不同造成HbA1c检测结果不同外,影响HbA1c检 测结果的因素还有许多,如变异血红蛋白、严重肾功能损伤致 目标定为<6.5%;中国糖尿病指南也将HbAlc的控制目标定 为<6.5%。HbAI c的检测频率取决于血糖控制情况及治疗方 案的调整,对于血糖控制满意且稳定的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 检测2次HbA1c,而更改治疗方案或血糖不稳定的患者,应该 血红蛋白氨基甲酰化、长期服用大剂量阿司匹林或嗜酒造成血 红蛋白乙酰化、红细胞寿命的改变、严重黄疸、高脂血症、地域、 种族、年龄、妊娠等。减少HbA1c结果误差的方法有:根据不 同种族制定不同的HbA1c参考值;上述特殊状态时对HbA1c 结果要慎重分析,不能用于糖尿病诊断指标;对血红蛋白病高 发区应使用不受异常血红蛋白干扰的HbA1c测定方法。 3 HbAlc与糖尿病诊断和筛查 筛查和诊断糖尿病的血糖检测包括空腹血糖(FPG)、随机 血糖(RPG)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r)。因血糖变异率 高,2种方法检测结果的重复性较差,研究对根据OGTF诊断 的糖尿病患者进行隔日2次FPG检测,结果第一次FPGI>7. 0mmol/L的45名受试者仅有19名(42%)在第二次FPG检测 中仍然≥7.0mmol/L,表明FPG可重复性很差 ;OGTr实验 前更需要严格准备,过程耗时、步骤繁杂,重复性、依从性均差, 限制了其在临床中推广和正确应用 J。而HbAlc浓度在采血 后保持相对稳定,其稳定性远远好于静脉血糖,即使在室温下 放置3—14d也不会明显的影响检测结果”J,变异率也较血糖 检测低,个体内日间差仅为<2% ,且标本采集容易,受试者 无需任何准备,HbA1c反映慢性血糖水平,是一项稳定的生物 学指标,不受急性血糖波动的影响,这些理由都支持可以采用 HbA1c诊断糖尿病。但HbA1c诊断糖尿病切点问题却存在争 议,日本学者研究显示 9 J,以HbAlc 6.1%作为切点值最为合 适;也有部分学者 认同将HbAIc 6.3%作为切点,因此,确 立全世界统一的诊断糖尿病的HbA1c切点值尚存在困难。近 年来,用HbA1c或OGTr联合HbA1c与空腹血糖筛查糖尿病 成为研究热点。Hu等 回顾分析了在上海仁济医院体检中 心就诊的2298个糖尿病高风险个体,单独应用空腹血糖6. 1reotol/L筛查糖尿病,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1.5%和8O. 5%,单独应用HbA1c 6.1%筛查糖尿病,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 81.0%,联合使用空腹血糖和HbA1c,两者均达到标准的敏感 性是66.0%,特异性是96.3%,其中一项达到标准的敏感性是 96.5%,特异性是65.2%。故用HbA1c筛查糖尿病与用空腹 血糖筛查具有相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同时使用2种方法, 以其中一项超标作为标准,能明显提高敏感性,筛查就是为了 尽早发现患者,减少漏诊,因此联合两种方法是有益的。 4 HbAlc与糖尿病并发症 DCCT研究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HbA1c水平密切相 关,HbA1c是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主要预测因素,同样,随着 HbA1c的升高,糖尿病肾病、神经病变的发生风险均增加;而通 过随访,HbAlc水平为7.3%的强化治疗组较HbA1c为9.1% 的常规治疗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蛋白尿、神经病变分别下降 了76%、54%和60%。Selvin等 的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对1 每3个月进行一次HbA1c测定n引。 综上所述,HbA1c反映检测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是评估糖尿病患者慢性血糖控制状况的重要指标,随着HbAI c 测定方法的标准化、统一化,其在糖尿病诊疗中的作用越来越 重要,各大糖尿病联盟及组织均在指南中将其用作糖尿病一个 诊断标准,并将HbAlc>16.5%作为糖尿病治疗方案调整的一 个切点。相信随着我国HbA1c检测标准化的进一步推广, HbA1c必将在我国糖尿病筛查、诊断、治疗工作中发挥更大的 作用。 参考文献 1 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UKPDS)Group.Intensive bloodglucose control with sulphonylureas or insuli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 ment and risk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UKPDS 33)[J].Lancet,1998,352:837—853. 2 Rahbar S.The discovery of glycated hemoglobin:a major event in the study of nonenzymatie chemistyr in biological systems[J].Ann N Y Acad Sci,2005,1043:9—19. 3 Rabbar S.An abnormal hemoglobin in red cells of diabetes[J].Clinical Chimica Acta,1968,22:296—298. 4 Tahara Y,Shima K.The response of GHb to stepwise plasma glncos,, change over time in dibaetic patients[J].Diabetes Care,1993,16(9)- 13l3—1314. 5 Perry RC,Shankar RR,McGill J,et a1.HbA1 e measurement improves the detection of type 2 dibaetes in high—risk individuals with nondiag— nostic levels of fasting plsama glucose.The Early Dibaetes Intervention Program(EDIP)[J].Diabetes Care,2001,24(3):465—471. 6 Ealovega MW,Tabaci BP,Brandle M,et a1.Opportunistic screening for dibaetesin routine clinical practice[J].Diabetes Care,2004,27:9—12. 7 Rushforth NB,Bennett PH,Steinberg AG,et a1.Dibaetes in the Pima In— dians,evidence of bimodality in glucose tolerance distributions[J],Dia— betes,1971,20:756—765. 8 West KM.Substantila differences in hte diagnostic criteria used by dibae— tes expetrs[J].Dibaetes,1975,24:641—644. 9 Nakagami T,Tominaga M,Nishimura R,et a1.Is the measurement of gly— cated hemoglobin A1 e al0ne an efficient screening test for undiagnosed dibaetes?Japan Nationla Dibaetes Survey[J].Dibaetes Res Clin Pract, 2007,76:251—256. 10 Ban YQ,Ma XJ,Li HT,et a1.Glycated hemoglobin A1e for diagnosing dibaetes in Chinese population:cross sectional epidmiologieal survey [J].BMJ,2010,340:e2249一e2262. 11 Hu Y,Liu W,Chen Y,et a1.Combined use of fasting plasma glucose and glyeated hemoglobin Al c in the screening of diabetes and impaired lgucose tolernace[J].Acta Diabetol 2009 Sep 17.[Epub ahead of print]. 12 Selvin E,Marinopoulos S,Berkenblit G,et a1.Meta—analysis glycosylat— 临床合理用药2014年2月第7卷第2期中Chin J of Clinical Rational DrugUse,February 2014,Vo1.7 No.2B ・179・ ed hemoglobi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sae in diabetes mellitus[J].Ann [J].Dibaetes Care,2009,32(Suppl1):S13一¥61. Intern Med,2004,141(6):421—431. (收稿日期:2013—11—02) 13 Ame ̄cBn Dibaetes Association.Standards of medica1 care in dibaetes ・诊疗分析・ 高龄前列腺增生患者围术期高危风险的循证控制 李良军 【关键词】 高龄;高危因素;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手术风险;循证控制 【中图分类号】 R 697’.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3296(2014)02B-0179-0t 前列腺增生是高龄男性常见疾病,严重者往往需要接受手 能、控制高血压和高血糖、纠正心律失常、加强营养支持,尽量 术治疗。但高龄前列腺增生患者往往同时伴有一种或多种高 将手术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并注意把握好适应证和手术时 危因素,特别是重要脏器的严重疾病,导致围术期风险显著加 机,必要时延期手术;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况及需求,与其 大。为探讨如何对高龄伴有高危因素的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进 有效沟通,说明手术风险。 行围术期风险控制,笔者采用循证方法制定并实施预见性风险 1.3.2术中:精心规范操作,尽量控制手术时间,减少各种应 控制策略和个体化防范措施,对37例≥80岁的高危前列腺增 激刺激,并严密监护病情变化,防止术中并发症的发生。 生患者施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3.3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护和维持主要器官的功 1资料与方法 能,内外科医师共同制定术后治疗方案,严防电切综合征和非 1.1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6月一2012年l2月在本院接受 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37例,纳入标准:(1)临床诊断符 2结果 合2007版《中国良性前列腺增生诊断治疗指南》” 中的诊断 37例均顺利接受手术,手术时间29~52min,中位时间 标准;(2)年龄≥80岁;(3)至少伴发一个重要脏器的严重疾 45min。术中无电切综合征及其他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 病;(4)仅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5)知情同意。本组 患者原有伴发疾病病情稳定,无恶化趋势,均安全渡过围术期。 患者年龄8O一87岁,中位年龄83.28岁;伴发疾病包括:慢性 3讨论 支气管炎及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 由于各器官系统的退行性变化,高龄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 病、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等,其中伴发1种疾病者13例, 本身就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如果再伴有一种或多种高危因素特 伴发2种疾病者19例,伴发3种疾病者5例。 别是伴发重要器官疾病和功能障碍,手术风险则会进一步增 1.2循证控制按以下步骤进行:(1)定义临床问题:如何对 大 l3 J。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是一种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较为 高龄伴高危因素的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围术期风险控制;(2) 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高龄伴有高危因素的前列腺增生患 系统查询、求证:应用循证医学方法,以“高龄、高危因素、前列 者仍然存在着较大风险,其风险来源于手术并发症如电切综合 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围术期风险”等为检索词,应用 征、非手术并发症如伴发病的恶化,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因 计算机检索“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医药卫生期刊全文 此必须高度重视对高龄伴有高危因素的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 库”、“万方数据库”、“中国循证医学/Cochrane中心数据库”等 围术期的风险控制。 数据库,手工检索国内外科学期刊及专著,系统寻找有关研究 以往医师往往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来判断围术期风险,具 成果及新进展;(3)综合考证评价:对收集到文献的有效性、实 有较大的局限性。风险控制必须依赖于科学的决策和个体化 用性、科学性进行考评,对有关手术风险控制策略及措施等进 的防范措施,这些必须运用科学的循证医学方法来制定。本结 行科学筛选,作为制定风险控制策略和措施的依据;(4)制定 果表明,循证控制策略和个体化防范措施能够确保高龄高危因 风险控制策略和措施:将最佳科研实证与以往医学知识、经验 素前列腺增生患者围术期安全。这是因为循证医学强调以最 及患者需求结合起来,并请相关科室医师尤其是内科医师会 佳科学证据为指导,以客观依据为主,以临床经验为基础,结合 诊,共同评估风险,重点明确患者能否耐受手术以及在围术期 患者需求来进行临床决策和制定个体化防范措施,从而保证围 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制定个体化的预见性风险控制策略及循 术期风险控制高效性、科学性。 证治疗措施,用以指导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1.3循证实践针对患者在围术期可能会发生的可预见的风 1张祥华.中国良性前列腺增生诊断治疗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 险如伴发病恶化、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制定出相应的控制策略 版社,2007:167—205. 及个体化的具体方案,并以此为依据予以实施。 2 ERSIN O,TUNCAY Y.Factors affecting the mortality risk in elderly pa— 1.3.1术前:充分完善术前各项检查,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 tients undergoing surgery[J].ANZ Journal of Surgeyr,2007,77:156— 况进行相应的专科检查,监测主要器官功能,改善主要器官功 159. 能及全身情况,以提高麻醉和手术的安全性,改善呼吸循环功 3史继荣,刘斯,赵建勋.75岁以上高龄患者的外科决策——附133 例病例报告[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5):1853—1858. 作者单位:434300湖北省公安县中医医院外3科 (收稿Et期:201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