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认真解读文本,提高教学实效

2024-02-27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认真解读文本,提高教学实效
认真解读文本,提高教学实效

作者:甘爱联

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1年第36期

【摘要】深刻解读文本,领会教材的本质内涵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本文从单元主题解读和文本解读两大方面,探寻文本真意,划清边界,解读文本的外延,并结合教学实践加以分析,论证深入解读教材文本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的前提与基础。 【关键词】教材文本;文本解读;语文教学

作为一线语文老师,要上好一节语文课,有三个关键:一是对文本要有正确、深入的解读;二是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三是灵活机动的课堂实施。文本是教学的凭借。文本作为作者思想和体验的载体,对其价值与内涵的发掘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文本解读是发现文本潜在密码和意义的过程,文本解读的过程也是教师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准确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要从普通读者欣赏式阅读、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这三个角度,一步一步地潜心研读文本,把握其语言特点及人文内涵。下面,以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蜘蛛开店》为例谈谈如何进行文本解读。 一、作者解读

鲁冰,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人,中国当代童话作家。2000年开始童话创作,曾在《中国儿童报》《中外童话故事》等刊物上发表童话近百篇。2009年12月,长篇小说《小鸟快飞》获山东省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奖。 二、课文主题解读

《蜘蛛开店》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一只蜘蛛因为寂寞、无聊决定开一家商店,可他害怕困难,尽挑“看上去很简单”的口罩、围巾、袜子来编织,结果每次都遇到让他头疼的顾客。

三、教材内容解读

这个童话故事情节简单,内涵丰富。蜘蛛从“卖口罩”改成“卖围巾”,再改成“卖袜子”,想的都是“织起来很简单”;他卖东西的价格,总是“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蜘蛛思维方式简单、处事方式简单,偏偏迎来了三个特殊的顾客:嘴巴最大的河马、脖子最长的长颈鹿、脚最多的蜈蚣,导致口罩、围巾、袜子织起来不简单,最后他“吓得匆忙跑回网上”。

童话故事具有结构反复的特点。“卖口罩”“卖围巾”“卖袜子”三个部分,故事情节类似,写法相似,都是按照蜘蛛想卖什么、写招牌、顾客是谁,结局怎样的顺序来叙述的。在“卖什么”“写招牌”“顾客来了”段落中,语言的内容和形式很相似,如“就卖口罩吧,因为口罩织起来很简单”“还是卖围巾吧,因为围巾织起来很简单”“还是卖袜子吧,因为袜子织起来很简单”三个句子内容相似,句式结构都是因果倒置,先出示结果,后说明原因。又如,三次写招牌,内容都是“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商品变了,付费却一成不变,表明了蜘蛛思维简单,办事不够灵活的特点。河马、长颈鹿、蜈蚣的出场,采用了相同的句式“顾客来了,是……”,先说顾客来了,后说来的是谁,暗示蜘蛛由高兴、失望、惊吓的情绪变化。

故事里的矛盾冲突,造成了一种诙谐的张力。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每次蜘蛛觉得织起来简单的东西,最后却是“好难织”“累坏了”?原因仅仅是来购买东西的顾客特殊吗?在讨论交流中让学生领悟到,除了顾客的原因,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蜘蛛害怕困难,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当然,对故事内涵的理解不必挖掘过度,不需要让学生非说出所以然不可。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在交流讨论中思辨,修正观点,促进精神的成长。而并非使用说教的方式,给出一个定论,让学生朗读和背诵。 四、字词教学解读

这篇课文要求会认“店、蹲、寂、寞”等15个生字,会写“店、决、定”等9個生字。全部生字都是根据故事的发展而随机出现的。从字形和字义来看,较难进行归类学习。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字词的意思,再进行识记字形。例如,导入课题时,可以结合生活经验,识记“店”,结合第一段的朗读,回应“蜘蛛为什么开店”,根据“蜘蛛开了哪些店”,分类呈现词组:口罩编织店、围巾编织店、袜子编织店,再用字形溯源比较认识“罩”,看图理解识记“编”,利用形声字规律识记“袜”等。 五、语文要素解读

教材课后的语文要素是“根据示意图讲故事”和“展开想象,续编故事”。这两个语文要素的确定,是极其符合这一文本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多次运用示意图:一是在整体感知故事时,借助示意图讲述故事内容;二是借助示意图,抓住重点词语,讲好故事片段;三是回归整体,借助示意图,结合重点词语,把整个故事讲得较为具体、生动。教师要注意给学生留有分享的空间,让学生能在分享中发挥自己最大的想象空间,以画示意图或积累重点词句的形式进行续编故事,令学生在想象中创造,在创造中进步。

每篇课文都有独特的内涵,课文隐藏着作者生命意识的律动,燃烧着作者爱与恨的情感,交织着作者悲与喜的感受,诉说着作者对人生的悲欢离合的倾诉,表现着作者追求正义与真理的呐喊。所以,教师必须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充分发掘文本的潜在价值,解读其承载的文化思想内涵,善于把握作者语言特点和运用语言的特色,把握文本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提取文本的养分,与教材拉近距离,产生共振共鸣,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深度语文培植的是学生的思想。作为语文老师,不仅要挖掘一看便知的文本外显价值,更要善于挖掘文本的内隐价值。现在的教材绝大多数一看就懂,所以很容易在钻研教材的时候“滑”过去,而不是像犁地一样“犁”过去。“滑”过去和“犁”过去是两种功夫、两种境界,最后的收获肯定是不一样的。的确,有些文本粗看似乎奶为浅显易懂,似乎没有什么语言特色或深刻内涵,很多教师会觉得没什么好教的。但实际上,不是没什么好教,也不是没什么好学,而是教师缺乏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和挖掘。如果教师把文本提升到文学层面,把文本提升到文化层次,就能将简单的文本变得不简单了。 参考文献:

[1]蒋济永.文本解读与意义生成[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2]李安全.文本细读与经典阐释[J].名作欣赏,2008(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