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嘉县教育局教研室,浙江永嘉325100) 教师的文化素养,就是教师在长期的职业行为 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嘲反之,一 过程中不断汲取社会道德和其他文化因素的营养, 个文化素质基础贫乏的教师就不会有很高的业务 经过积淀、整合和提炼而形成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 能力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如果没有高素质的教师, 体意识,是教师精神世界的主要组成部分,反映教 怎么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身教重于言教,如 师的精神信念、价值取向、学术风范和职业道德。它 果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他就是一个典 调节着教师的职业行为,推动教师不断进行自我修 范、一个榜样,就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就 养、完善和优化职业行为,促使教师向理想的职业 能在教学实践中用自己高尚的思想熏陶学生的思 人格和更高的精神境界努力。[11由于现有的大部分 想品格,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 中小学教师是在中学文理分班、大学专业分割、科 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 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分离的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起 性,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所有这一切,都 来的,这致使一些中小学教师专业面狭窄、知识结 必须建基在教师较高的文化素养之上。[31概言之,教 构不合理、人文素养不高,进而影响课程改革的进 师的文化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能否认同于 程,影响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影响高 教书育人这一职业,能否具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质量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因此,广大中小学教师要 的精神和品质。因此,加强提升教师文化素养必要 高屋建瓴,正确认识提升文化素养的必要性,掌握 性的认识,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水平,是加强教师 广博的文化知识,以适应时代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 队伍师德建设的内在需求。 要求。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一、加强师德建设的内在需求 作为专业人员,教师需要具有规定的素养要 教师是实施学校教育的主体,教师队伍的综合 求,才能有效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一般来说,中 素质如何,直接影响与决定着学生的培养状况和结 小学教师的素养包括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教 果。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他们不仅要传授专业 育理论知识与技能、职业道德素养。文化素养是教 知识,而且要培育新人。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 师最重要的专业素养之一。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是 教师都需要有较高的素质。文化素质在教师的素质 教师履行职责和取得教育教学效果的前提,是教师 结构中具有基础地位。一个有着较高文化素养的教 满足学生强烈求知欲和得心应手地教书育人的基 师,尤其是具有较高教育文化素养的教师,能从社 础。为了顺利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中小学教师需 会发展的高度、从民族文化传承和发扬的高度,充 要具备相应的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一方面, 分认识教育的地位;能从新生一代文化培养的高 教师应当具备所教学课程的相应专业知识,这些专 度,自觉认识自身工作的必要性;能对自身工作怀 业足以深刻掌握教学内容的相关结构、解释教材的 有强烈而持久的热爱。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教师, 相关内容、解答学生可能提出的学科相关问题。另 总是自觉地把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位, 一方面,中小学教师常常需要担负起全面培养学 把促进学生“成人”贯穿教育活动的始终,给学生 生、辅导学生相近学科学习的任务,因此,教师同时 2009/5"F ……,.应当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中小学教师不 来,我国的课堂教学大多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了 仅仅是通晓一至两门专业的“专才”,同时也应是具 学习能力的培养。实际上,人对价值观、知识、技能 备多方面知识的“通才”。 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 的接受,相当于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教学过程, 识既是充实和丰富教育教学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应当是主观和客观、接受和消化、继承和创新的统 的需要,也是满足中小学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的需 一。教师若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在教育过程中利 要。故此,教师要努力提升文化素养,扩大知识视 用丰富的文史哲知识等文化修养并结合多种教学 野,更新与优化知识结构,促进专业发展,力求以有 方式,必然会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达到满 效的教育活动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 三、实施新课程的现实诉求 在新课程改革中,课程的综合化是改革的一个 基本理念。但是在传统分科课程体制下,各门学科 处于相互隔绝对立的状态,教师往往强调学科身份 的认同,忠于自己所教的科目。而在课程综合化的 趋势下,各知识门类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各学科 之间相互渗透,每门学科都力求与相关学科相互融 合。由于各学科之间不再是对立竞争状态,因此教 师就不能再强调特定学科的身份认同,而是强调学 科之间的融合,强调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反对人为 割裂知识之间的联系而造成科目主义。嘲在综合课 程的实施中,其内容涉及多门学科知识和领域,仅 靠教师单科的知识显然是无法完成的,这就更需要 教师尤其是理科教师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同时, 新课程倡扬“教师即研究者”,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 的同时,还要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教师有意识地涉 猎一些哲学、文学、历史、法学、艺术等方面的基础 知识,可以开阔学术视野,借鉴思维方法,突破原有 的思维框架,开拓新的思维空间,使思维更具有独 立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和敏捷性,并转化为 科学研究能力,从而提高学术水平。因此,提升教师 的文化素养,既是实施综合课程的需要,也是教师 成为研究者的需要。 四、提升教学质量的深切呼唤 教学是教师的主要职责之一,一名教师的文化 素质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文化素养高的教师具有 渊博的学识,在教学中能旁征博引,能让学生在教 学中积极思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文化素养 高的教师有着高尚的人格和思想境界,在教学中能 给学生良好的示范,使学生进行全面的学习;文化 素养高的教师其文雅的举止、大方的神态、优美的 谈吐,在教学中能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使学生 精神振奋,情绪高昂,做到愉快地学习。”嘲但长期以 意的教学效果。教学本身既是科学,又是艺术。高水 平的教学应当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学校 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求教师既要娴熟地掌握教学方 法,又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如若教师知识面广,教 研水平高,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能使学生获取自然、 社会、思维领域的规律性知识,还可以给人以人文 方面的启迪、美的享受,教师的影响就能更多地渗 透到学生生活的一切领域中去。为此,加强提升教 师文化素养必要性的认识,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 也是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深切呼唤。 伴着学习型社会的来临,教育已不单单是纵向 的终身教育,更是一种横向的、影响范围更广更深 的全民教育。在学习型社会中,教师必须在旧有文 化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建构与自我提升。但是, 广博的文化素养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在这 一过程中,需要中小学教师不断学习与探索,不断 熔铸与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只有这样,方可提高 师德水平,促进专业发展,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提高 教育教学质量;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适应新时代、 新发展、新需求。 参考文献: 【1】毛连军,成容容.大学教师文化构建与高校师 德建设叨冻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2】常红.刍议医学院校教师的文化素质U1.山西 职工医学院学报,2003(5). . f3吴云助.3】提升教师文化素养【 .光明日报, 2008-8—20(8). 【4】劳凯声.教育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135. [5】卢尚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文化型态:打 破与重建U].全球教育展望,2008(6). f6周远清.6]积极推进以提高文化素养为核心的 大学教师的继续教育Ⅱ].中国高教研究,2003(5). 2. 丽0O915"F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