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营销?这是每一种营销哲学都要回答的。从老师所讲,书上所看,网上所解来看,营销是一种行为——找准客户,了解其想要什么,努力为之满意——这样一连串动作构成的行为,是顾客导向的营销。“营销的目的在于深刻认识和了解顾客,使产品或服务完全适合顾客的需要,从而形成产品的自我销售。”这是管理大师彼得F德鲁克(Peter F Drucke)的观点。
然而,顾客的需要怎么确定呢?
顾客作为正常人,有着各种各样的需要,而且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人们的潜在欲望不断攀升,因此企业将面对着人们需求的更多不确定性,那试问如何能使自己的产品与消费者的需要相契合呢?
在网上,也看到了另外一种营销哲学,竞争导向。这种营销哲学倡导的是企业不仅需要关注消费者,同时也应关注竞争者的行为,因为实际上的经营成果是由两者共同决定的。但其更强调竞争者因素,通过其行为来引导自己的行为。
不过,过于轻视消费者的需求,会使企业的生产变得盲目,从而被竞争对手拖进竞争深渊。
从以上两种哲学可以抽象出以下两种关系模型:企业—消费者,企业—竞争者。针对以上两种营销哲学的缺点,提出以下整合方法:“在企业与消费者、其他企业之间既可能是竞争关系,又可能是合作关系。倘若两者之间是竞争关系,其营销类型则可归人‘交易营销’,反之,倘若两者之间是合作关系,其营销类型则属于‘关系营销’。”对于平衡两者的关系,也有以下看法:“可视产品的市场成熟度来权衡。所谓产品市场成熟度,主要是指产品在市场上的消费者认知程度。这应该注意的是,产品市场成熟度低的产品一般而言是新产品,但也可能是老产品。比如说一项产品投入市场之后,可能其市场时期已经很长,但只要尚未得到消费者的充分认知,就依然是市场成熟度低的产品。那么,消费者认知程度又当如何确定呢?笔者认为不妨以某项产品的消费者忠诚度来衡量。消费者忠诚度越高,产品的市场成熟度也就越高,反之亦然。”
谈了这么多别人的东西,还是得说说自己的。 在学生会公关部里混了两年,我的所有营销实践都来源于此。我们的顾客是在深大有市场需求的商家,而且,理论上说除了违法的,任何类型的商家都可成为赞助商。为什么?因为我们大学生有着无限的消费潜能,同时对任何类型的商品有消费欲望,因此造就了形形色色的商家进驻各种活动的情况。因为有了一个无限的前提,因此可以保证在学校产生无限多个外联性质学生部门。说到产品,我过去认为是学生会组织的各种活动,然而经过分析,我现在认为是活动产生的宣传效益。一般来说,不同规模的活动自然会有不同大小的影响,不过总有一些大众喜闻乐见的小型活动,也会产生等量的宣传效益,当然这不是量化的,仅仅是主观感觉,效果过去可以在人人上看到,现在是微博。同时,活动质量影响我们的产品质量,因为我们的产品依托活动而存在,摆脱了活动,我们的工作就跟忽悠差不多了。
结合我上述的工作简述,我目前形成的一种营销思想,较为缺乏组织层面的竞争意识,我认为,营销就是让人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的一种行为。人往往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而营销就是发掘内心所欲,从而开发出相适应的产品。对于竞争者方面,我认为首先要对自己产品实现品质监控,就像我们学生会极力保证组织的活动的质量,同时我们的活动的确是全校最好的活动之一。然后,竞争者只是作为我们的比较以及印证的对象,以此来保证我们的活动质量。从顾客开始,到顾客结束,就像一种轮回。我们通过积极地营销手段向商家推广我们的活动效益,然后积极的反馈我们的活动效果。目前尚未形成有忠诚的商家可以给我们持续的赞助,然而我们每年换届一次,究竟有无需要忠诚的商家,而减少新一批的干
事拉赞助的锻炼呢?我觉得还是需要的,因为我们需要一个品牌,一种品牌效应,以辐射其他商家,从而开发出新的顾客。当然,我们在顾客满意这方面做得并不算好,因为,很大程度上,他们的满意点往往是近期利益,而非远期的品牌塑造。
写在最后,营销我觉得就是一种心理挖掘配合配合销售的手段,要想成为营销高手对于心理以及人的行为要有所研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