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2023-02-11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作者:何显强

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20年第06期

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古诗文教学效率,首先,学生要过好字词关,把握古诗文文字层面的意义;其次,教师要透过意象、意境和艺术手法,揣摩作者的主观意图。 一、走进古诗文,彻底理解文意

文字是意义的载体,意义依赖文字而存在。面对一篇古诗文,教师必须从文字着手,透过字词含义把握句子、段落和全文的意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特别注意个别字词在诗词中占有的重要位置,它们是文眼诗眼,如果学生忽略了这些字词,就无法正确把握文意。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闻笛”,这个词统领全篇,整首诗都是围绕“闻笛”来写的,是这首诗的诗眼,学生如果忽略了它,就无法理解后文的含义。又如《江上渔者》中“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的“但”字,是代表“只”“只知道”的意思,虽然作者欲言“不知道什么”而又止,但是学生若能领会“但”是“只知道什么”的含义,那么自然会想到“不知道捕鱼的辛苦”。再如《木兰辞》中“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的“扑朔”,是指兔子毛的蓬松状;迷离是眯着眼,爱睡觉。这些字词至关重要,学生如果没有抓住,则不利于理解全篇文章的意思。

古诗文的风采往往就在个别字词上,古人通过这些字词,准确地传达情感或写景状物。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字词着手,帮助学生通过工具书或课本上的解释,弄懂字词的意义,然后研究意象和意境,最终吃透文章。 二、展开联想,把握意象和意境

因为字数、句数的限制,以及情感表达的需要,古诗文不能罗列太多的对象,面对纷繁复杂的对象,作者只能选择最能准确传递感情、最能烘托氛围的景象,或者最有代表性的情节。于是,诗词中的对象不再是单纯的客观事物,而是凝聚着作者特定情感的对象,因而它又被称为“意象”。“意”就是主观情感,“象”就是客观事物,与其说“意象”是写进诗词的客观对象,还不如说它是传达作者主观情感的载体。正因为如此,我们就不能简单地认为诗词中的意象是客观景物,它更重要的作用是传递特定的情感。

如“柳”这个意象,与“留”谐音,往往与离别、思念、伤感有关。《诗经·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和惆怅之情;戎昱《移家别湖上亭》中的“好是春风湖上亭, 柳条藤蔓系离情”,表达了作者对湖上亭的流连;王实甫《西厢记》中的“柳丝长,玉骢难系!”,更是表达了女主人无法挽留心上人的愁苦之情。这里的“柳”都与分别有关,不仅描写了当时的景物,还表达了主人公刻骨铭心的惆怅。又如“月”这个意象,因为阴晴圆缺的不同,所以表达的情感不同,圆月表示团圆之喜,缺月往往表示离散伤感之情。

对一篇古诗文,尤其是诗词go yu ,要领会它的主旨,ip tg 只把握意象是不够的,因为一首诗或词中往往有若干个意象,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个特殊的艺术境界——“意境”。意境,既同于意象——同是主观情感和客观事物的结合体,又异于意象,因为一首诗词中有若干个意象,但只有一个意境,意境是由若干個意象共同形成的艺术境界。如柳永《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其中的意象有“杨柳”“晓风”“残月”。“杨柳”暗含别恨,“残月”比喻离散,“晓风”给人凄凉之感,这些共同形成了“鱼肚白的天幕上,挂着一钩残月,江水茫茫,杨柳依依,晓风正紧”这样一副图景,这个图景正是词人创造的艺术境界,表达出了词人的凄苦情怀。

三、透过意境揣摩古诗文情感和主题

一旦学生准确地把握了作品的意象、意境,就不难把握作品的情感。这些情感虽然纷繁复杂,却是有章可循的。如果对它们进行归纳,无非是思乡念亲、怀古伤今、羁旅之苦、闺怨之愁、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边塞征战、愤世嫉俗、隐逸出世、吟山咏水之美等。学生既然明白了情绪,主题也就显而易见了。 四、学以致用,探讨写法

在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如果学生只是在读懂古诗文后就此止步,难免可惜,教师还应与学生探讨古诗文的写法。以柳永《雨铃霖》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为例,教师应该分析作者是怎样表达难舍难分之情的。这里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前三句是环境,描述了一个萧索悲凉的环境;第二个层次,描述了船夫忍无可忍的表情,属于侧面衬托;第三个层次,描述了分手的场面“难舍难分”。这就像写别离之情的公式,先写悲凉环境烘托气氛,再以他人的表现为衬托,最后写分手时的情景。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