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性别偏好与决策控制:基于权力维度的分析

2024-08-11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性别偏好与决策控制:基于权力维度的分析
第5O卷第5期 Vo1.50 No.5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1 Sciences) 2011年9月 Sept. 2011 性别偏好与决策控制:基于权力维度的分析 刘筱红李娜 (华中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 这里的性别权力是指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性别不平等现象或性别支配关系。该研究 以达尔、巴卡拉克和巴拉兹、卢卡斯等人的权力理论构建分析框架,从权力的三个维度——明显 偏好和决策、偏好动员和不决策、塑造偏好和控制决策——分析社会性别排斥的权力运作轨迹: 居于支配地位的社会性别权力通过性别偏好决策、创设或强化决策冲突公开化的障碍来实现对 女性的控制;“不决策”中通过缺席、抑制、隐藏和误判四种形式在决策中将性别议题剔除;塑造和 主导性别偏好、制造虚假意识与隐藏女性的真正利益,使处于弱势的性别群体心甘情愿地接受现 实中不平等秩序安排。文章提出要改变社会性别关系中单向度的“支配性权力”,建设两性友好 “合作性权力”,推进性别群体的和谐包容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 权力维度;社会性别意识;塑造偏好;性别排斥;性别和谐 权力概念很早就进入女性主义研究者的视阈。 定过程中的可观察的明显的冲突行为来界定”,这便 是多元主义权力观的基本论点。多元主义的权力观 这里的权力是指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性别不平等现 象或性别支配关系,而非特定领域(如政治、经济、文 化等)的权力宰制关系。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由 也叫一维权力观,是指“涉及关于某种议题——在这 种议题上,存在着可以观察到的(主观的)利益冲 突——的决策制定中对行为的关注,它被看做是表 于权力自身所具有的男性化特质,权力对女性的影 响是消极的。权力以社会、家庭、宗教甚至国家为载 达各种政策偏好并且可以通过政治参与的方式显示 出来。”@一维权力观的核心观点体现在三个方面: 体构建社会分层,以此影响妇女的权力和身份,并导 致男女两性所拥有的权力不均衡。④已有的权力与 第一,权力存在于决策制定(尤其是个人决策)的情 境中。第二,权力表现在不同行动者之间的可观察 到的政策偏好之间的冲突之中。第三,利益被解释 为各种明显的政策偏好。 达尔将他“直觉意义上的权力观”描述为“A拥 社会性别研究,主要集中在权力对性别的影响作用 上,从权力的三个维度——明显偏好和决策;偏好动 员和不决策;塑造偏好和控制决策——分析社会性 别排斥的权力运作轨迹,还是一个较新的尝试。同 时本文也指出,作为工具的权力,既可以在性别排斥 有支配B的权力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他能够使B去做 某些B否则不会去做的事情。”④而一维权力观的另 一中运作,同样也可以在性别和谐发展中发挥作用。 一、一维权力:性别偏好与冲突中的决策 典型代表波尔斯比对于权力是这样描述的:“人们 可以将‘权力’——‘影响力’和‘控制’都是可以运用 1.理解一维权力观 的同义词——设想为某个行动者去做某事以影响另 一自赖特・米尔斯于1956年出版《权力精英》一 个行动者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可以改变各种特定 书后,权力问题一直是西方学者争论的焦点。罗伯 特・达尔批判了米尔斯的“精英控制权力”的观点, 指出了“不存在包揽一切的‘统治精英 ,“权力也是 多元分布的。”②同时,达尔就如何界定权力提出了 的未来事件的可能模式。”@元论是达尔的权力定义 还是波尔斯比的权力描述,其含义中都反映了权力 关系中的主导者与被主导者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 而这种权力的背后实质上隐含着一种“支配性”的隐 喻。“权力不是一种为行为体所具备或拥有的东西, 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权力应该根据存在于决策制 收稿日期 201I-01—11 基金项目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妇女在农村发展中的地位、角色变迁及公共政策研究”(o6JJD84o006) 16 而是一种影响其他行为体的能力。处于优势地位的 人使用权力,意味着他或她从事一种用来影响其他 行为体的行为。这其中包含了主、客体之间的不平 见。在政治活动中,各种发言人被授予了垄断权,可 以合法地在政治中表达某个集体的意愿,他们不仅 替他们所代表的集体说话,还经常越俎代庖,取代他 等关系,体现了权力主体对于客体的支配地位。”⑥ 2.决策控制中的性别排斥 用达尔的多元主义理论来分析两性间权力关 系,至少在两个方面是有限度的。其一是达尔并不 认为权力集中于一个团体控制,决定权力配置的资 源是高度分散化的。如果从性别的角度来看当代政 治系统,与达尔所描述的权力分散状态不同,在当前 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里,权力资源是高度集中于一个 性别团体——男性。其二是达尔等人认为权力资 源,如金钱、信息和专业知识等等,是非累积性的分 配。同样,如果从性别的角度来看,即便在当代社 会,权力的劣势积累仍然存在。由于传统社会对女 性的排斥,女性进入公共领域不仅时间晚、起点低、 而且无论是经验还是资金、信息和专业知识等资源 的积累和分配,与男性相比都处在明显不均衡的状 态。正如达尔自己所承认的那样,在政治市场中,一 个团体能够实现什么,取决于它所拥有的资源及其 “分值”。女性在政治市场中所拥有的资源和“分值” 十分稀缺,因而,这个团体要求的实现受到资源累积 性配置的制约。 但是,达尔的理论用来分析权力对社会性别的 排斥,仍是适用的。首先,支配性性别权力仍在大多 数国家以显性或隐性的状态存在。一维权力观将权 力等同于“影响力”和“控制”,它强调了A对B的成 功控制。这实质上是反映了权力关系双方不对等的 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并且这种关系是明显的,可察 觉到的。用这种权力概念分析社会性别关系,由于 男女两性之间的不均衡发展、男性在资源配置中占 据主导地位,男女两性之间的权力关系往往体现为 男性对女性的影响和控制,即男性的主导地位和女 性的从属地位,性别间存在明显的利益冲突,男性利 用自己的主导地位影响和控制居于社会第二性的女 性。这种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是通过决策制定、在 决策中创设或强化政策冲突公开化的障碍以及将政 策(利益)合法化加以实现的。 其次,决策中的性别偏好。在政治市场中,一个 团体能够实现什么,取决于它所拥有的资源及其“分 值”。男性所拥有的资源及“分值”使他们在权力领 域居于主导地位,成为话语及话语权力的创设者。 正如法国学者皮埃尔・布迪厄所说的那样:“就像在 经济商品的市场上一样,在语言商品的市场上也存 在着各种垄断,这一点也许在政治活动中最显而易 们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发言人可以通过将对现实的 某种表象(分类图示、概念、定义等)投射到现实中 来,来塑造现实。”⑦在现存两性关系中,具有地位优 势的男性作为利益表达的主体,在政策议程中占据 控制地位,因而具有对话语的垄断权。他们通常基 于男性的利益,对各种妇女议题施加影响。 在男女平等作为基本国策的中国,国家以提倡 性别平等为己任,国家层面的政策已不允许有公开 的性别歧视性内容,各类组织及社会团体公开的性 别歧视性决策受到意识形态的明显抑制,歧视性决 策越来越隐蔽,但这不是说性别问的公开利益冲突、 明显的性别偏好决策已不存在,达尔所分析的利益 团体控制决策在性别分析中仍是适用的。以性别为 界线划分的性别利益冲突仍可观察得见,特别是当 资源稀缺、资源配置的利益之争激烈时,决策主体的 性别偏好(性别利益)就有可能抑制不住地激发出 来。例如,当就业资源紧张时,就有人提出女性回 家。反映的是以牺牲女性利益为代价来解决问题的 传统制度路径依赖。再如: 例1 郑州城中村拆迁被指“性别歧视” 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最近河南郑州高新 技术开发区一村民组出台的城中村拆迁补偿方案提 出,男孩比女孩多分补偿房屋,超生户比独生子女户 多分补偿房屋,不少村民提出质疑。@ 例2 浙江海宁7位妇女以性别歧视状告3政 府部门 金报讯海宁市7位妇女因申请建房用地遭受与 男人不一样的待遇而先后将规划局、居委会、街道办 告上法庭,得到了嘉兴和海宁两级法院的支持。据 悉,海宁市妇女朱勤英等7名妇女在申请建房用地 时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性别歧视。如硖石街道长园 社区居民朱勤英,根据有关规定,朱勤英具备申请建 房条件。2003年9月,她原所在的长园区拆迁,街道 (村)安排宅基地重新建房。但当所有男性居民的宅 基地都得到了落实时,朱勤英等女性居民却被排斥 在外。2005年5月,朱勤英重新填写了申请材料,规 划局又将申请材料退还给她。@ 例3“这个《办法》不是性别歧视是什么?” 武汉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出台的职工集资兴 建经济适用房的相关办法,因“已婚男职工”的限定, 致使部分女职工失去了申请资格,引起该单位部分 女职_T-及其家属们的不满。⑩ ]7 这几则案例均与房地产资源的配置有关,当资 源稀缺需要将一部分人从利益群体中排斥出去时, 权力的运用在这里发挥了作用,性别成为决策者划 分利益圈内与圈外的标准。 上述这些情况,那么,就会在政策实施阶段中被损害 或破坏。”⑩二维权力观的不决策与决定不作出决策 的消极决策不同,两者的区分在于偏好动员。换言 之,消极决策(决定不作出决策)的问题已经进人了 政治过程,而二维权力观的不决策是通过偏好动员 其三,创设或强化政策冲突公开化的障碍。一 维权力观认为,政策的制定并非由少数的精英统治, 而是由不同的行动者共同参与。行动者的多元化决 定了他们之间的利益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所导致 的影响,使问题无法进入决策程序。其后果便是压 制之下问题依然存在,“隐蔽的愤恨”也即隐蔽的 冲突。 的后果之一就是利益冲突的发生。为了保障决策的 内容和结果符合自身的利益,占主导地位的行动者 如果说运用一维权力理论来观察性别关系,揭 示了权力通过决策的控制和影响来实现性别排斥的 通过创设或强化政策冲突公开化的障碍,来压制决 策过程中的明显的冲突行为。权力的这种表现形式 同样可以在社会性别分析中得到印证。当资源配置 的矛盾在性别间展开时,居于主导地位的男性往往 通过创设或强化政策冲突公开化的障碍实现对女性 的控制。还以上述案例为例,武汉航空仪表有限责 任公司具性别歧视的政策,是以职代会通过的名义 出台的。在农村的宅基地、耕地的分配中,村庄的权 力机构通过村民大会和村规民约,公开制定和实施 侵犯妇女土地权益的规定,这种以民主的名义实施 的对处于劣势地位的性别群体利益的剥夺,比托克 维尔所指出的以多数人名义行使的无限权力的“多 数人的暴政”走得还远。 二、二维权力:不决策、偏好动员中性别排斥 1.理解二维权力观 二维权力观是基于对以行为为中心的一维权力 观(有保留的)批评上发展起来的,其典型代表是巴 卡拉克和巴拉兹。他们认为,以达尔为代表的多元 主义者对于权力的研究仅仅强调了权力的一个方 面,而事实上权力具有“两张面孔”,即“权力运用存 在可观察到的明显的或者隐蔽的冲突中,它既可以 通过决策制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也可能存在于不 决策的形式中。” ‘当A参与到那些影响B的决策 制定中去时,理所当然地是在运用权力。当A致力 于创制或加强各种社会价值、政治价值记忆制度惯 例——它们使政治过程的范围仅仅限制在对那些比 较而言不损害A的利益的议题进行公共考虑 上——时,同样也是在运用权力。” 巴卡拉克和巴 拉兹的核心分析概念是“不决策”、“偏好动员”和“隐 蔽的愤恨”。所谓不决策,是“一种这样的方式,通过 这种方式,在共同体中那些对现存的利益或特权的 分配进行变革的要求被公正地表达出来之前可能被 压制;或者被掩盖;或者在它们获得通往相应的决策 制定舞台通道之前被否决;或者,如果没有出现所有 1 8 话,那么运用二维权力理论分析权力,则是通过不决 策和偏好动员等间接的方式来表达性别偏好、以及 更深层次的性别控制和影响。 2.不决策、偏好动员中的性别排斥 性别排斥中的不决策,就是通过将性别议题排 除在决策议题的边界之外,使性别歧视的问题不能 成为政策问题。不决策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利益集团 为维护自身的利益而做出的行为。它是对既定价值 存在或应然政策趋向(制度规范)的否定、重设或终 止。一些西方学者认为,可以将“不决策”分为缺席、 抑制、隐藏、误判四种形式。@ (1)缺席。从性别分析看不决策中的缺席,可以 分为资源拥有者的主动缺席和利益相关方的被动缺 席。前者是资源拥有者对性别话题的忽略、轻视、反 感、排斥而拒绝参与有关性别平等的议题,让这类议 题的关注者(女性主义团体和个人)自说白话,从而 使之边缘化,进入不到决策层次。后者是性别议题 的受益群体因不具备相应的身份、不被允许“在场” 而缺席。以各国决策机构——议会为例,据联合国 统计,“截至2009年2月底,全球议员总数为4万4 千644人,妇女为8千零94人,占总数的18.3 。 其中,北欧国家女性议员比例最高,超过40 ,接下 来是美洲、欧洲、撒哈拉以南非洲、亚洲、太平洋岛 国,排在最后的是海湾阿拉伯国家。卢旺达排在所 有国家之首,接下来是瑞典、古巴、芬兰,比例分别为 47 、43 和41 。除沙特、卡塔尔和帕劳、密克罗 尼西亚、瑙鲁等几个太平洋岛国女性议员比例为零 之外,比例较低的几个国家还有埃及、巴布亚新几内 亚和也门,比例分别为1.8 、0.9 和0.3 。”@研 究表明,决策群体中某一性别不能达到三分之一,就 不能影响决策,因而联合国将议会中女性议员的比 例定在了3O 以上。决策机构的女性过低的比例 实际上也是一种女性的缺席。不仅仅是政治机构存 在女性缺席的现象,在科研、企业管理等组织也同样 存在类似的现象。其结果是:其一,在政策输入或资 源配置的决策过程中,女性群体的利益和偏好很难 腾出博士生导师的位置,强行要求女性博士生导师 得到代表,处于一种集体“失语”状态,她们在“获得 通往相应的决策制定舞台通道之前被否决”了。其 二是女性的缺席导致了女性在决策中的“分值”偏 低,从而构不成对决策主流的压力,或者压力的分量 不够,因而,她们属于“那些在政治体系内部被拒绝 倾听其意见的人” 。 不决策的另三种表现形式是“抑制”、“隐藏”和 “误判”。这三种表现实际上也是偏好动员的形式, 因此我们把“偏好动员”放在这三种形式中来分析。 (2)抑制。抑制是偏好动员的主要形式。所谓 偏好动员也就是对某种倾向性的动员,即“所有政治 组织形式都倾向于发展某些冲突而压制另一些冲 突,因为组织本身就是对某种倾向性的动员。某些 议题被安排进入政治领域中,而另一些议题则被有 意识地排除出去。” ‘当A运用自己的能量,去创造 或加强社会政治价值和制度而限制了政治程序的范 围,使只有那些对A相对无害的问题能够列入决策 程序加以解决时,A也行使了权力。”@在决策体系 中,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成为政策问题,在进入决策 的大厅之前,哪些议题可以登堂入室,哪些被拒之门 外,是要经过政治企业家们筛选和甄别的。达尔所 关心的是进入议程的“关键性议题”,他说,“除非某 项政治议题得到某个重要的政治阶层关注,否则它 不能被认为是存在的。”@而巴卡拉克和巴拉兹关心 的则是“那些由于不决策妨碍其成为现实议题的潜 在议题”。虽然他们关注的各有侧重,但正如二维权 力观所揭示的那样,能否成为政策问题,进人或不进 入政治议程(决策或不决策),实际上都是“政治体系 中分配价值的方式”与“价值分配本身之间进行持续 转换的要求”。换言之,政治家们价值取向和对价值 的分配与政治议题筛选直接相关。 纵观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历史进程,1995年党和 政府确定了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但在一段 时间内,与经济相关的优先议题相比,性别平等的议 题由于缺乏立竿见影的功利效果,常常在筛选中被 视为非重要问题而搁置一边,成为潜在议题,也即不 决策中的“抑制”方式。在基层政策执行层面,也同 样存在通过偏好动员和选择性执行来抑制问题进人 决策程序,例如为了发挥女性高层人才的作用,“国 家组织人事部门规定,县处级女干部和女性高级专 家可以推迟至60岁退休。”但这一政策只是“可以” 而不是必须,因而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制定人事政策 时,拒不理会国家的这一政策,不少的科研院所,女 性研究员的退休年龄一直定在55岁,有的高校为了 先于男性退休。 (3)隐藏。隐藏实际上是信息的屏蔽。基层组 织为了实现偏好动员而采取的有选择性的政策动 员,强调一些信息而遗漏或隐藏另外一些信息,用满 足自己偏好的信息遮蔽其不重视乃至排斥的信息, 从而使后者处于被遗忘的状态。笔者在2006年的 一篇文章中曾分析过委会中的性别偏好动员,“一些 乡镇政府在指导村委会选举中,为确保‘组织意图’ 实现的‘安全’范围,对‘妇女在村委会中要有适当比 例’的政策不宣传,或例行公事,轻轻带过,而将更多 的精力放在‘组织意图’所要支持的人选身上。”@在 政策动员中屏蔽一些信息,放大一些信息,有偏好的 动员就容易实现。我们在农村的访谈中,不少村民 表示,村委会选举动员时“没有强调要选一个妇女, 要强调我就会选。” (4)误判。巴卡拉克和巴拉兹列举了一系列各 种形式的不决策,其中也包括误判。误判既可能是 故意的扭曲决策者所不欢迎的问题,也可能是决策 者对所不欢迎的问题的错误判断。前者可以给这类 问题贴上不符合制度原则或者伦理规范的标签,后 者则是对问题的严重性缺乏客观的认识。2007年 公布的由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全国 妇联共同组织的“我国女性从事科技工作现状研究” 项目调查报告,调查显示,至少有93.8 的人认为在 就业时遇到了性别区别对待,应聘单位“明文规定 只招男性应聘者”,占24.3 ,“对女性提出的附加条 件较多”,占17.3 ;凋查还发现,“通过对不同年龄 段的分类分析发现,30岁以下的科技人员遇到的 ‘明文规定只招男性应聘者’比例稍稍高些,而31岁 以上的科技人员遇到的‘对女性附加条件多’比例 高。从这一点,我们可以认为,年青一代女性科技人 员进入的门槛与过去相比似乎更高了。”@面对就业 时明显的性别歧视,有关部门的领导在接受记者访 问时表示: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从政策规定方面来讲 是不存在的。”@这应该是存在某种程度的误判。诚 然国家层面的就业指导政策不存在明显的性别歧 视,但是这些价值中立的政策忽略了现实中严重存 在的就业性别歧视现象,表面的中立遮蔽了现实上 存在的歧视。作为主持社会公正的国家政策对现实 中存在的性别歧视视而不见,不作回应,实际上就隐 含着隐性的歧视。这样的误判,掩蔽了不满,使纠正 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的政策议案难以进入决策程序。 19 三、三维权力:塑造偏好、 控制议程中的性别排斥 1.理解三维权力观 以社会文化的权力形式表现出来,通过思想文化的 渗透,占主导地位的性别文化权力在塑造偏好、制造 虚假意识与隐藏人们的真正利益,使权力从属者心 甘情愿地接受现实中不平等的角色和秩序安排,卢 卡斯所揭示的权力的第三面孔发挥了前两副面孔所 难以做到的作用。 卢克斯揭示了权力的第三张面孔,即运用权力 塑造人们的偏好,获得“一致的同意”,在这里决策和 不决策都未发生,权力是在共识的情境中运作,公开 的或隐蔽的冲突都根本不存在,冲突演变成一种潜 在的状态。卢卡斯的突出贡献之一,在于发现了权 力可以塑造偏好,“最重要的权力运用方式确实是使 (1)塑造偏好。权力在塑造偏好的过程中具有 重要的影响。支配者可以通过权力的作用使社会产 生一种特定的偏好适应机制,从而获得对被支配者 的自愿服从。同样地,处于支配地位的性别也是通 另一个或者其他人拥有你想让他们拥有的各种愿 望”,也就是说“确实是要通过控制他们的想法和愿 望来获得他们的服从”@。这种偏好的塑造有两条 路径,一是价值的引导,通过思想文化的权力,使权 力从属集团被动员而接受权力主导者所提供的价值 取向。二是利益的误导,卢卡斯揭示了权力误导的 “虚假意识”与真正利益问的冲突,权力从属集团接 受权力主导集团所描述的主观利益,而没有意识到 这个主观利益其实与他们实际需求或真正利益并不 一致。 卢克斯特别关注偏好的塑造和强加“在什么时 候构成了支配”,权力如何得到他们所支配的那些人 的自愿服从的。@那么,权力是如何获得他们所支配 的那些人的服从呢?许多学者对于这种支配机制的 方式提出了各自的观点。福柯认为是权力建构了服 从者。约翰・斯图亚特・密尔从“性格形成”的角度 解释了妇女的屈从地位是外在的与内在的各种强制 的结合。布迪厄则通过其称之为“符号暴力”—— “一种温和甚至对它的受害人而言是察觉不到的和 无形的暴力”——来揭示这种支配机制,即,通过符 号支配(无论是种族、性别、文化还是语言等方面的 符号支配)的作用塑造出所谓的“习惯”。。而卢卡斯 则是从塑造偏好的角度来分析这种支配和服从,即 “通过塑造人民的感觉、认识和偏好,使他们感到自 己在现行秩序中的角色是自然的和不可改变的,或 者是命中注定的,是有益的,从而心甘情愿的接受自 己的角色”0。 2.塑造性别偏好与一致同意 前两种维度的权力运用,是在冲突中的权力支 配者对被支配者的控制和影响。三维权力观所强调 的是通过偏好的塑造使被支配者自愿服从。在当代 公平正义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性别平等在概念上日 益被人们接受的形势下,显性的性别歧视行为Et益 受到国家权力的制约和性别平等敏感集团的批评, 权力在性别排斥中的运用变得越来越隐蔽,往往是 20 过塑造各种信仰和愿望,通过在各种历史变革的环 境中对女性强制施加内在的约束来确保她们服从于 支配。@塑造偏好是权力运用最隐蔽的方式,也是最 重要的方式,它通过控制人们的想法和愿望来获得 人们的服从,从而制造“一致的同意”,在一开始就会 预先防止人们因不满而产生的冲突。@例如传统文 化通过思想、宗教、教育以及道德规范的力量,教导 女性将“为他人而活”作为自身的责任,放弃自己自 主意识,认同自己第二性的地位,承认男性天生就比 女性更有能力,从而维持了男性与女性之间的支 配服从关系。我们在农村做的大量访谈中,不少 村民(包括女村民)直言不讳的表达性别偏好观点, 认为妇女“能力不行”。这样的认识显然经过了社会 文化的塑造,因为实际上在农村女人从来没有获得 过与男人一样展示能力的机会和空间。卢卡斯用了 一句很经典的话来形容这种塑造出来的偏好和被内 化后的强制:“当权力最不容易被观察到的时候它是 最有效的”@。 (2)制造虚假意识以成功地预防潜伏的冲突。 斯科特认为,“虚假意识”有两个版本,一种是强的版 本,另一种是弱的版本:“那种强的版本主张,某种占 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是通过下述方式来施展其魅力 的,也就是,通过说服各种从属群体积极信仰那些解 释与沦证了他们A身从属地位的正当性的价值观念 的方式……另一方面,那种关于虚假意识的弱的理 论仅仅认为,占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是通过使从属 群体相信他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秩序是自然的和不 可避免的来获得服从。强的理论需要同意;弱的理 论满足于服从”@。为获得处于弱势群体的同意与 服从,权力往往通过无所不在的舆论工具进行价值 引导和道德默化潜移,进而内化为自己的“内在约 束”。中国传统社会最初是男性为女性创立规矩、树 立典范(如《礼记》,如刘向的《烈女传》),到后来就是 女人的自觉行为,自己为自己划方圆(如班昭)的 《女诫》)。西方传统社会也是这样,“妇女的主人需 要比简单的顺从更多的东西,他们动用了教育的全 部力量以达到他们目的,所有女性从最年轻的岁月 起就被灌输一种信念……只有屈服和顺从于旁人的 控制,一切道德规范都告诉她们,女人的责任以及公 应该承认该公司的领导良苦用心,是要解决老 职工的住房困难,但这里的老职工显然是有性别甄 别的,女性老职工被政策排斥在外。并且,在事件发 生后,该公司将女性权益与“急需住房的职工可能得 认的多愁善感的天性都是为旁人活着”@。进入现 代后,一些国家和政党认同性别平等的价值,但性别 平等的价值被放在比较不重要的位置,妇女们普遍 被教育接受这样的观点,妇女的解放以经济发展为 前提,因此,首先应该致力于经济的发展,妇女为此 作出的牺牲不仅是必要的,也是为了妇女的长远利 益必须付出的代价。因而,用一种泛指的“公众利 益”代替女性的利益作为社会决策的依据,通常是得 到了包括妇女自己在内的社会认同甚至深信不疑。 (3)曲解利益观。“‘利益’的观念是一种不可还 原地可以进行评估的观念:如果我表示某事符合你 的利益,那么意味着你拥有某种明显的证据去要求 获得它;同时当表示‘政策x符合A的利益’,那么 这就构成了那项政策明显的正当性理由。”@也就是 说,行动主体之所以参与政策的制定,是基于对自身 利益表达的需要。“那些被排斥的人不能表达或者 甚至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利益”0,实际上这种利益的 误导是存在的,而且还往往戴上了合法性的桂冠。 这种利益误导产生的合法性来自于两个方面: 一是来自政策的制定者。由于占据了主导地位的决 策者以集体利益的代表白居而获得了合法性,但在 实际操作中,决策者们往往将集体利益等同于性别 群体的利益,通过信息的误导以集体利益的名义遮 蔽妇女的权益,并将妇女权益的维护者置于“集体利 益”的破坏者境地,从而在道德上处于劣势,受到“集 体”的排斥。还以武汉航空仪表公司的分房案例为 例,当该项性别歧视政策受到妇女质疑后,该公司的 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本次职工集资建经济适 用房,目的是解决公司1971年12月以前参加工作 的老职工的住房困难。由于这些老职工大多已经退 休,加之他们退休金较低,大多尚住在上世纪5O年 代的简易房里。因此公司在申请得到批准后,决定 拆旧建新解决老职工的住房困难。公司各级领导均 不参加此次集资建经济适用房。该负责人还说:鉴 于此次“风波”,公司已将原《办法》撤销。新的《办 法》中,已将所有“已婚男性职工”的限定取消。4月 3日,新的《办法》将会与公司职工见面。同时,习部 长表示很“痛心”,因为新的《办法》出台后,势必会有 部分原来急需住房的困难职工可能得不到住房。加 上由于此次“风波”的影响,有关部门也已停止了该 公司经济适用房的继续审批。@ 不到住房”对立起来,并将本应由公司承担的政策不 当而致“有关部门也已停止了该公司经济适用房的 继续审批”责任,推给了女性权益的维护者,将利益 受损者进而推到道德的审判席上。 二是来自大众对政策的认可。处于政策制定者 优势地位的性别往往通过标榜这样一种理念——各 种政策所体现出的价值取向等同于大众的利益需 求——曲解了大众的利益观,将人们主观感知的利 益与客观实际利益等同起来,而大众主观感知的利 益其实是一种错觉,其实是人们的客观利益受到了 损害。例如,女性回家,看起来是给男性更多的发展 空间和机会,女人获得更多的休闲,似乎符合大众感 知的主观利益,其实是男女两性都受到伤害。女性 越成为男性的依附者,男性就越异化为权力、金钱、 地位的奴隶,其背负的逐名逐利的重担就越沉重,因 为从依附者的眼光来衡量男性,其标尺就是钱、权、 地位。女性获得与男性平等的地位和发展机会,也 是将男性从沉重的负担中解放出来。这才是真正的 客观利益所在。 (4)一致同意的相关反事实。所谓一致同意的 相关反事实,有两种表现,一是有关一致同意的明显 事实不是真实的而是被强制实行的。@换言之,有些 事情看起来是取得了当事人的一致同意,但深入追 究,发现这种一致同意背后存在着强制性。还是以 就业中的女人回家为例,看起来是女人回家是女性 自愿的选择,但这不是真实的,在表象背后的真实是 女性就业的困难以及女性就业的报酬远远低于男 性,因而在合理的计算下,女人放弃职场的公共生活 其实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二是有关一致同意的相关 反事实是言说与行动是相分或相反的。如葛兰西所 言,“思想和行动,也就是,共同存在的两种世界观, 一种在话语中得到肯定,另一种则在行动中得以展 示”@,最典型的例子是,男女平等的话语得到一致 的同意,而在实际行动中,相当数量的人还是有男孩 偏好。 四、合作与赋权:性别和谐的社会权力关系 正如卢卡斯所指出的那样,在对权力的理解中, 人们过于狭隘地将权力与支配等同起来,“想当然地 认为‘A通过一种与B的利益相反的方式影响B’, 因而忽视了我们所看到的那种统治他人的权力可以 21 通过多种方式被生产、转化、赋予权威并且能够尊重 他人的尊严。”@作为工具性的权力,既可以在支配 蒂文・卢克斯著:《权力——一种激进的观点》,彭斌译,南 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6页,第7页,第3页,第5 页,第10页,第8页,第1o页,第12页,第8页,第11页,第 性的运用中发挥作用,也可以在公平正义中发挥作 用。换言之,权力应该有第四张面孔 包容、合作 与赋权,通过倡导体现公平正义的社会性别意识,既 可以实现性别排斥,也可以有效地达到性别和谐。 在性别和谐的语境中运用权力,权力的范畴应 该由单纯的强调支配和控制的权力向赋权或合作权 15页,第143页,第24页,第143页,第l6页,第55页,第 124页,第26贞,第17页,第39页,第39页,第105页。 ⑥⑩李英桃:《社会性别视觉下的国际政治》,上海:上海 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9页,第334页。 ⑦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 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第190页。 ⑧李政:《郑州城中村拆迁被指“性别歧视”》,《楚天都市 报》,2010年l2月7日。 力的演变。支配性权力容易导致“无权”问题的产 生。因为“权力”不但并非社会性别中立,而且具有 男性特征。它是以男性实行权力的经验为基础阐述 的。支配性权力运用造成了男性和女性之间的支 配、统治与被支配、被统治的等级关系。 ‘赋权或 ‘合作权力’指出了‘支配权力’所缺乏的广阔性。 ‘支配权力’是一种攫取行动或强迫行动的能力,而 ‘合作权力’更具有包容性,既包含着行动的能力,又 包含着克制行动的能力”∞。赋权以改变权力关系 为前提和条件,以增加权力拥有者的能力为目的,这 种能力是一种不受他人支配的能力,是自己支配自 己生活的能力,而并不是一种支配和统治他人的 能力。0 胡锦涛同志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 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致辞中,首次公开倡导“包容性 增长”。在社会建设中同样也应倡导这一理念,从包 容性增长到包容性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与科 学发展,推进和实现每个人、每个群体的全面发展与 社会的和谐包容,确保社会建设包容性发展和全面 进步,从而实现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社会和谐的统 筹兼顾和相互推动。因此,“生产”合作性权力,“转 变”权力的运用方式,“赋权”予女性,实现包括女性 群体在内的所有人的尊严和幸福,这也是包容性发 展题中的应有之义。 注释: ①Jennings,Ann;Waller,William.“Construction of So cial Hierarchy:The Family,Gender,and Power.’’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 24.2:9. ②③④⑤⑩⑩⑩⑩⑩⑩⑧⑨⑧⑨⑧◎⑩③⑧⑤③⑤斯 22 ⑨孟万成、张继东:《浙江海宁7位妇女以性别歧视状告 3政府部门》,《现代金报))2007年3月23日。 ⑩⑨强洪:《“这个<办法)不是性别歧视是什么?”》,《中 国妇女报))2008年4月3日。 ⑩沈侃:《社会转型视野下政府“不决策”探析》,《理论探 索))2008年第4期。 ⑥逸名:《各国议会联盟发布新的各国妇女参政调查结 果》,www.chinanews.com.cn/gj/gj—gjzjnews2010--12—16. ⑧米切尔・黑尧:《现代国家的政策过程》,北京:中国青 年出版社,2004年,第35页。 ⑩刘筱红:《以力治理、性别偏好与妇女参与》,《华中师 范大学学报}2006第4期。 ⑧房琳琳:《聚焦.我国女性从事科技工作现状研究报 告》,《科技日报))2007年3月8日。 ⑧逸名:《尹蔚民:多措施促大学生就业政策上不存性 别歧视》,www.chinanews.corn.cn/ejgncjnews 03/10. ⑤皮埃尔・布迪厄:《男性统治》,刘晖译,深圳:海天出 版社,2002年,第140页。 ⑨斯图亚特・密尔:《论妇女的屈从地位》,北京:商务印 书馆,1995年,第268页。 ⑧李英桃:《从社会性别视觉审视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 论中的权力概念》,《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7期。 ⑩Iva Ellen Deutchman.“Feminist Theory and the Pu— litics of Empowerment.”Women in Politics:outsider or insid— r?Ed.Lois Lovelance Duke.Englewood Cliffs,N.J.:Pren— tice—Hall,1 993.43. 责任编辑王敬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