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小学数学减负增效的途径
作者:颜秋华
来源:《广西教育·A版》2015年第01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减负增效 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1A- 0034-01
当前,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遏止,有的地方甚至还相当严重。要真正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减负增效,不仅要求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要求课堂练习能做到精讲精练,减少学生不必要的课后学习时间。 一、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抓住学习的重难点
在开始上课以前,学生如果做了预习,就容易发现学习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反之,他们在听课时就会漫无目的,学习效率低下。有的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自己在看书的时候,好像都看懂了,但是有些题还是不会做?这说明这部分学生没有真正做好课前预习。那么,教师应怎样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呢?
在引导学生做课前预习时,要让学生能独立列出课堂上的知识系统,以便在课堂中对应着所列的数学知识系统进行学习。以引导学生毕业复习《统计》这节课的知识为例,学生可在课前将这一节课的知识系统描述如下: 统计表的概念——回答什么是统计表。
统计表的组成——要能概括统计表的所有组成部分。
统计表的种类——需要明晰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百分数统计表的分类特征。 统计表的制作——要能绘制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百分数统计表这三种统计表。 统计图的概念——能描述出统计图的概念。
统计图的种类——至少能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优点。 统计图的制作——至少能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生如果学会用系统的思路把预习的知识一条条罗列出来,那么就能从系统的角度去分析哪些知识点是重点、难点和疑点,在课堂学习时就能主动地完善知识结构。 二、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小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有时会发现:自己引导学生去思考一些数学问题,学生却不能真正明白这些数学知识的意思。为了能让学生弄明白这些数学知识,教师只好从多个角度反复引导。等到学生弄明白了这些数学知识时,课堂教学的时间已经耗费过半。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只好匆忙讲完其他数学知识点,然后用增加数学作业的方法来加强其他知识点的学习,这就占用了学生课堂外的时间。其实,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能迅速理解教师的意思,是因为他们的思维能力还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导致教和学之间的不同步。要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教师就要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比如说,在引导学生做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运算》时,一名教师引导学生观察3294×56=189464这道数学题,并直接告诉学生:这个数学计算结果是错误的,然后让学生思考从哪个角度能够最快看出乘法计算结果是对还是错。一名学优生指出:3294是一个能被9整除的数,而189464是一个不能被9整除的数,所以这个计算结果一定是错误的。教师引导这名学优生阐述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学优生说:3294这个数各位数字的和为18,它能被9整除,而189464各位数字的和为32,它不能被9整除,这个结果有背乘法的性质,它的计算结果一定是错误的。教师可以就此引导其他学生从这道题开始思考运算的内在规则,如加法运算的规律、减法运算的规律等。教师让学生思考这类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归纳和推理。学生在学习归纳和推理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就能得到锻炼。实际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分类思想、方程思想、数形思想等知识。当学生的思维能力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时,他们就能逐渐跟上教师的教学思维。
三、引导学生拓展学习范围,体现学习的层次
部分教师会不分教学重点、不分学生层次、不管学生的需要,统一布置一样的作业。这使得教师布置的作业量虽多,却达不到引导学生思考的高效学习效果。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时,要有分层的思路,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的作业;要有把握重点的思路,让学生通过思考一个题,就能够把握这一课需要学习的重点;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布置作业,让学生愿意做作业。
比如说,在引导学生学习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以下几道题:
习题1:2+5÷5+2
习题2:125×3+125×5+25×3+25 习题3:234+432-4×8+330÷5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习题1比较简单,却是许多学生容易出错的一题;习题2含有简捷的算法;习题3可以提取公因式。这三道题适合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学生在做题时能够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这样的数学题富有趣味性、知识性、拓展性,教师要以这样的数学题型为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学习。 总之,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时,一味地增加学生课后学习的负担,会让学生排斥数学学习,因此教师要坚持在课堂预习、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的环节中用减负增效的方法引导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责编 黎雪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