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等学校筹资管理工作的对策
作者:赵亮
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2年第05期
【摘 要】 加强高等学校筹资管理工作的对策主要是:建立健全机制,加强和细化筹资管理制度,加强非正式制度约束能力;合理规避市场经济风险;构建筹资管理指标评价体系等。
【关键词】 高等学校;筹资管理;存在问题;改进对策
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近些年来高等院校的办学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就学人数也逐年增多,所以在政府调动下多方面的办学模式日益多样化、层次化发展,在办学体制改革重组和合并的前景下,高校的筹资管理问题也就逐渐凸现出来了,现在的高校筹资管理也逐渐是多样化、层次化。针对不同性质、不同层次、不同任务的财务机构,所以财务所承担的责任就不同,筹资管理工作的内容也就有所区别。鉴于对高等学校由于财务内控机制的研究,发现监督机制存在缺陷,缺乏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甚至有些高等学校在筹资过程中出现一些违法乱纪的不良现象,而部分高等学校筹资管理执行缺乏力度、缺乏良好的制度环境、缺乏市场风险意识、缺乏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等问题。本文针对高等学校筹集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探索。
一、加强筹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机制
在高校财务制度中,学校的预算是根据学校的事业性质来计划的编写下一年度的财务收支计划、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在筹资中预算的管理是高校资金筹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预算的分析调整、编制、执行、控制和监督。
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是高校预算编制坚持的总原则,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保证财政不出现赤字。高校预算制度是反映高校筹资计划的财政收支情况,所以要确保筹资计划的顺利完成,我们要做的工作就要细致、认真,为高校各部门及日常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充分的依据。对预算筹资计划的开展可以采取有效的监督机制,防控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保证筹资计划的安全、顺利的实施。高校的资金预算一般都是采取参考前一年度预算执行的情况,在根据实际情况预算出下一年度预算计划,考虑到年度收支因素和资金能力进行编制。高校的发展是依托大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所以在预算时候必须要达到收支平衡,不得有赤字。突破传统的单位预算支出不均和预算基数只增不减的问题。尽量达到预算和实际支出达到平衡,使预算基数符合预算年的实际情况。鉴于高等学校经费支出的特殊性,高等学校预算应采用零基预算为主,滚动预算为辅,适量结合增量预算的预算编制新的预算方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细化高等学校筹资管理制度,加强非正式制度约束能力
教育作为一项具有社会公益性的事业,应该成为企业、社会个人等捐赠的主要对象,但由于我国社会人文习俗,教育捐赠数量与国外的相比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捐赠在教育经费中的成分就没有多少比重。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教育捐赠的税收制度不完善,或者说目前的税收制度对社会捐赠还具有某种抑制作用。我国应该参照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惯例,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在政策上加大对公益性捐赠鼓励力度,不仅对企业的慈善或公益性捐赠有所鼓励,对个人捐赠也应大力提倡,使我国的慈善捐赠行为尽快走上合理的轨道,体现对公益事业参与者的税收优惠,从而鼓励大家积极参与社会的公益事业。
关于缺乏高校筹资会计制度的问题,高等学校应对其会计进行改革,其改革的基本方向,就是在会计目标上,实现由会计服务对象的单一化向多元化的转变;在会计核算基础上,实现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的转变。
除了上述正式制度外,非正式制度也应初步起到规范的作用。由于高等学校至今并无规范的筹资管理制度出台,仅仅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规定,无法满足高等学校对筹资管理制度上的约束。所以除了细化《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筹资管理的这部分之外,我们必须加强非正式制度的约束能力。分析高等学校筹资制度,政府及教育管理部门除了研究各类强制性的实施机制外,还应包括特殊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常态、人们的习俗、地域性惯例和人们的价值观念等,因为这些因素对高等学校的筹资制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还有就是不正式的制度因素制约社会公益性基金组织机构对高校教育捐赠的投入,这也就体现了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公众事业和慈善机构对高等学校筹资的支持。在当今还存在贫穷的经济环境下,高等学校筹资的目的是为弱势群体和困难家庭的学生提供资助,这都需要公益性组织的参与配合。 三、合理规避市场经济风险
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多和办学规模的扩大,而财政拨款在学校总经费中所占比例日趋下降,高等学校普遍采取市场化筹资方式,如利用银行贷款发展教育。但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是竞争机制,即“优胜劣汰”,所以为了合理规避市场风险,高等学校在筹资时,必须坚持慎重稳妥的原则,严格控制贷款规模,一定要“适度负债”,这样才能保证实现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贷款应成为促进高等学校发展的动力而非沉重包袱。
首先,要做好筹集资金的预期规划。贷款资金要实行专款专用,根据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分步到位,既要防止贷款不足、滞后影响建设项目,又要防止贷款过多,过早造成资金闲置,还要注意不同种类贷款的组合、优化结构,降低资金成本。
其次,要多渠道筹资,增强还贷能力。随着管理体制的改革,高等学校已成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要充分利用办学自主权,拓宽筹资渠道,多方筹集资金,寻求自我发展道路。例如,校区置换,多形式办学,积极开展科技服务,努力争取企业对教育的支持,推进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最后,要增强高等学校综合实力,促进科学发展。高等学校综合实力的增强,意味着高等学校品牌价值的提高、集聚力和扩散力的增大。综合实力的增加是吸引优秀人才和生源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高等学校寻求发展的原动力,更是高等学校防范市场风险的根本所在。 四、构建高等学校筹资管理指标评价体系
评估体系的构建就是对高校筹资评价体系,即合理有效的资源优化与配置、健全的筹资制度与真实的筹资信息、经济责任制与筹资监督等方面的综合评价。进而规范高等学校的筹资行为,加强筹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高等学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高等学校利用政府财政拨款、学杂费收入、科研经费收入、产业收入、银行贷款、社会捐赠等筹资渠道筹集资金时应针对不同的筹资环境选择不同的筹资组合,而对所选择的筹资组合需要通过一定的指标及方法进行可行性分析评价,从而选择出最优的筹资组合进行筹资活动,这一系列过程就形成了高等学校筹资管理指标评价体系。
构建高等学校筹资管理指标评价体系应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守筹资合法化以及特定原则的基础上,围绕如何实现最小的筹资成本,如何确定最佳的资本结构,如何选择最适宜的筹资规模,如何规避盲目的筹资风险,如何达到筹资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五个方面进行,而这五个方面即:筹资成本、筹资结构、筹资规模、筹资风险以及筹资社会效益就是高等学校筹资管理指标评价体系中的重要评价分析指标。
高等学校筹资管理的首要目标就是通过实施不同的筹资方式,最终达到最佳的筹资组合。而在筹资渠道繁多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实现最佳筹资组合,必须充分考虑主客观情况。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情况下,利用高等学校筹资管理指标评价体系进行筹资决策,才能实现筹资决策的最优选择,为高等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参考文献】
[1] 杨周复.学校财务会计手册仁[M].中国经濟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