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过程性目标

2022-02-28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过程性目标
谈谈你对“过程性目标”的认识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种沟通方式、是一种推理活动、是一个建立联系的过程。”这不仅为我们明确了数学教学的“知识技能目标”,同时也提出了数学教学的“过程性目标”,并且要通过“经历(感受)”“、体验(体会)”和“探索”三个层次的目标要求,实现“过程性目标”的具体内涵。课堂教学除了要关注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还应该关注学生经历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比如,观察、疑问、操作、联想、分析、合作、交流、探究解决问题等,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那么,如何更好实现过程性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达成过程性目标,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是是必要条件之一。我们给学生的问题要能引起其积极学习的好奇心,激发增强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简单几何体”前,请同学查阅资料,了解各种几何体特征,了解正多面体有哪些,展开是怎样?并尝试制作。上课时,展示个人的收集材料和制作的成果。这样的预习,会大大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了解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美。再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也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创设情境可以从激发兴趣的角度,比如用最新鲜热门的话题,或者学生关注度比较高的内容来引。

2.引导学生自己去弄清楚。落实“过程性目标”就是重视学生在探索新知识时的经历、思考以及获得新知识时的感悟与体验,重视学生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思维品质的锻炼提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懂得“收”与“放”,除了必要的引领外,要相信学生,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算、画、思、说、悟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发挥“导学案”的作用,导学案体现了教学重心的变化,即把解读课本的任务下放给了学生,由课内前置到课前,其核心是“导”。通过向学生介绍的与其原有认知结构中适当的知识相联系的引导性材料,帮助学生稳定的纳入和保持正式学习材料中更详细和分化的内容,给学生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更有效的学习新材料。引导学生弄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使他们有能力有兴趣去解决课本中的基本问题。其次,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果问题仅仅由老师提出,学生不会思考为什么要提出这些问题,为什么这样问,为什么不那样问?可以让学生尝试给出问题,老师加以肯定和引导。让学生带着积极的情绪提问、解题、探索、学习,因为问题是他们自己给出来的,他们有信心,有兴趣,比老师直接给出问题效果会好的多。

过程性目标关注的是学生在掌握知识理解知识以及相互之间关系的过程,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形成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学会如何“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