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平
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第8期
西华师范大学 张 平
【摘 要】语文教育肩负着培养学生使用“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习惯的责任,伴随着习惯的养成的,语文学习能力也渐渐形成,进而更好的学习和使用语文。所以养成养成语文学习的习惯对现代的语文教育改革乃至对提高国民素养都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语文;培养;习惯
语文教育的过程是“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也是使学习者具备使用语言文字的必要能力和良好习惯的过程,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四项基本技能的良好习惯。
一、听说习惯的培养
语文用途之一即是交际,而在有效的交际中交流双方的听和说至关重要。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就要培养学生良好听说习惯,听的习惯应是边听边动脑思考、用心记录、评价、不打断说话者,说的习惯应是边说边思考,用积极文明的语言清楚流畅的表达。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些习惯呢?培养习惯离不开长期的训练和强化, 所以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教学计划。
听说的能力培养方面,教师可以探索尝试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例如进行两周或一周一次的课外阅读交流课,在课上让学生以辩论的形式争取当交流课的中心人物。交流之前让每个学生针对自己所读的书写好辩论词,这样的写作有目标有重点;又因为要竞争所以学生在辩论词写作方面会追求顺畅,在演讲时追求声情并茂来引起其他学生的兴趣。这样就在无形中培养学生说的习惯,打好腹稿,整理思路。而其余学生在听后说出对学生演讲内容感兴趣或不感兴趣的地方或者原因,慢慢培养学生认真听讲,边听边记、边想的习惯。以周为单位进行,可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又可以让学生在准备好之后即进入期待的课堂,保持其兴趣。
同样上述方法在进行讲解语文课文的课堂上同样适用,让学生互相辩驳,老师做总结收尾工作。或者把合适的语文课文编成话剧让学生自导自演,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锻炼听说能力,培养听说习惯。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课文的阅读问题,这对学生流利说话、遣词造句方面有很大影响。
培养听说习惯的过程是学生大胆说话并得到纠正的过程,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听说习惯,鼓励其好的方面,纠正其缺点。每过一段时间可进行语文口语测试,给定一个话题,每个学生都对此自由发表演讲,老师予以指导、评价。这些都将有利于学生听说习惯的养成。
二、阅读习惯的培养
现在中小学一味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束缚中小学生思维的活跃性,致使其缺乏创造性。语文教育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适应孩子发展规律,多开展趣味性、实践性的课内外教学,督促学生多读课外书,赋教于乐,走出课堂。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锻炼其生活能力。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语文课本中的各种事物直观接触,增加对此的印象,例如去图书馆参观学习、工厂参观、社会调查等教学效果会更明显。除了事物还要多接触先进人物,榜样的作用是
巨大的。这就要求学生既要读课本,又要读生活的“书”。学生要养成仔细观察,细心记录的好习惯。以便提高观察能力,又为写作积累素材。那么在读书时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读有所得。
这时就要培养孩子的“自得”的习惯,掌握阅读技巧,培养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负责答疑解惑,引导其思考,不能代替学生阅读。在课堂上教学中教师在要求学生读课文时要提出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读书,提高读书效率。另一方面,教师要明确的告诉学生读书的方法,如精读、泛读、速读等,最好能做示范。在布置阅读作业时,要能把握学情,选择学生不太熟习的文章,一方面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能让学生读有所问。问即疑问,问不认识的字,不懂的句子,不了解的资料。然后要求学生运用工具书、网络等资源自己解决疑问。要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记录好词好句,并且解释出好在哪里;边读边做批注。在这个读书的过程中,学生才会读有所悟,读有所感,读有所记,才能够读有所用。
现在许多年轻人成为“低头党”,空闲时间都玩手机看电脑,很少读书,阅读现状不容乐观。而不阅读就会缺乏创造力,所以阅读习惯要从孩子抓起。儿童的基础知识不足以支撑他独立阅读时,教师家长要教会其使用工具书。阅读时习惯找到相关资料,旁征博引;阅读能够根据文章内容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有疑问时自己解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终身受用。
三、写作习惯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要求为“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在生活中被广泛运用,发短信息、信件、祝福语等也属于广义的作文。为使学生好好运用作文这个“工具”,写好作文,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写作的习惯。
作文源于生活,教师在上作文练笔课时要符合学生的生活与心理认知,不然写作就没有意义,甚至会使学生瞎编乱造。教师要培养学生发现的眼睛,养成善于发现的习惯。将发现的事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并善于修改,养成追求完美的习惯。在作文教学中,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有话可说;创造条件将讲解与实物、实事展示结合起来。例如让学生写《豆芽成长记》,先让学生回家观察黄豆发芽的过程,包括浸泡之后的变化、渐渐出芽的,每次观察都做相应的记录,让学生尽量仔细的描绘变化。再跟班里同学交流,对自己的没有观察到的地方进行补充,形成一个系统的观察结果。养成主动观察的习惯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并且将不同的结果描绘出来,使学生学会多角度的观察。
在学生动手写作文时,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先列提纲,对于那些拿到题目就写的学生要求其交作业时连同提纲一起上交或者让学生陈述接下来如何安排作文结构,持续一段时间后渐渐放松要求。其实学生在有意识的阅读过程中可以自觉的学到文章谋篇布局,对作文能力的提高大有帮助。作文成稿之后,学生要多读几遍,修改字词语句,然后与同桌相互督促修改。对老师评后的文章尤其注意按要求修改,养成自觉修改的好习惯。每个学生不同的成长阶段写作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可要求学生保留所有作文,等进入下一个成长阶段后,从一个新的高度对曾经的作文进行修改,体会进步。
很多优秀的一线教师如魏书生、余映潮等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还培养了语文学习习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所有教师都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学技术,探索课堂艺术,为新时代语文教育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江明.影响中国20世纪的语文课程纲要 新中国课程纲要介绍(一)[J].语文教学通讯.2005,(17):70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721页
[3]周明华.叶圣陶教育习惯论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05
[4]徐潇潇.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
张平(1988-),女(汉),安徽阜阳,西华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