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定边地区晚三叠世长82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

2022-06-09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定边地区晚三叠世长82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
勘探开发2015年第7期定边地区晚三叠世长82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

孙璇1,2

1.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川口采油厂 陕西 西安 716000

2.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65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段是重要的储集层之一。为了更加深入地认知定边地区储层地质特征,有必要对定边地区长82储层特征进行研究,为定边地区油藏开发方案提供基本依据。

关键词:长82储层 特征 岩性

Research on the Late Triassic reservoir in chang 82 long feature deckle area

Sun Xuan

Xi`an Shiyou University,Shanxi Xian 710065

Abstract:Erdos in Dingbian area of Chang 8 reservoir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servoir reservoir.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reservoir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ngbian area more deeply,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long 82 storage layer characteristics in Dingbian area,it can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correct development of Dingbian Oilfield.

Keywords:chang 8;Reservoir;Characteristics;Lithology

1 引言

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主要为三角洲沉积相,油藏主要表现为岩性油藏。该区域勘探较早,至2003年获得重大发现并获突破。三叠系主要发育有延长组长1、长2、长4+5、长6、长8及延安组延8、9、10油层组。近年来在长82油层也有新的发现,并在池46井区钻井取得较好效果。有利成岩相带大幅减小。3 储层物性及非均质性

定边地区长82储层平均面孔率为5.16%,平均孔径为52.22µm。孔隙主要以粒间孔、长石溶孔为主,其次为岩屑溶孔;孔喉组合类型主要以小孔微喉和中孔微细喉型为主;池97、池18、池46、池228井区孔隙差别主要表现在面孔率、平均孔径大小上,池97和池18井区平均面孔率较高,池46井区平均孔径高于其他地区。研究区域岩心物性特点,长82储层有效孔隙度介于8.39%~18.50%,均值为9.66%;渗透率介于0.10~2.21×10-3µm2,均值为0.66×10-3µm2。通过对比发现,池46井区长82孔隙度、渗透率均最高,分别为10.41%和0.78×10-3µm2,池228、池97井区次之,池18井区物性相对最差。2 储层岩石学特征及成岩作用

研究区目的层长82可细分为长821、长822两个小层。长822、长821特点为顶面构造区域西倾单斜,西部靠近靠近天环凹陷构造带,地层呈现出凹陷,坡度变大。整个储层砂岩组分相似,岩性主要由灰色、灰褐色极细-细粒长石质岩屑砂岩、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颗粒分选中等,点线接触为主。通过对比发现,碎屑组分上,池46、池228井区长石含量明显高于池97、池18井区,分别为35.09%、32.69%,填隙物含量明显低于池97、池18井区,分别为8.39%和5.37%。储层填隙物种类表现为多样性,主要为自生粘土矿物和碳酸盐胶结物,粘土矿物主要以绿泥石为主,其次为伊利石及少量高岭石;碳酸盐胶结物则主要为铁方解石,其次为少量方解石;还有一部分硅质及少量浊沸石、长石质及其他自生矿物等。分析原因认为主要受物源、成岩作用差异影响,不同物源区所携带的粘土杂基成分不同,势必导致胶结物类型和含量存在差异。长82区域形成包括多种成岩作用,主要有胶结作用、压实作用、压溶作用,交代作用以及溶解作用,长82砂岩的成岩演化主体已进入中成岩阶段A期。整个研究区共划分出五种成岩相带:泥质杂基压实相、碳酸盐胶结相、伊利石、绿泥石强胶结相、绿泥石薄膜剩余粒间孔相、长石溶蚀+剩余粒间孔相,其中后两种相为本区最为有利的成岩相带。长821池97中部、池18井区大部和池228井区的几乎全部为长石溶蚀+剩余粒间孔相,池46井区大部为绿泥石薄膜剩余粒间孔相。长822池97井区主要为绿泥石胶结后的粒间孔相,池18井区域大部为长石溶蚀+剩余粒间孔相,池46井区和池228井区大部为伊利石、绿泥石强胶结相和泥质胶结压实相。与长821比较池97和池18井区长822有利成岩相带增多,而池46和池228井区4 储层综合分类评价

经过对研究区域48口井的渗透率、孔隙度、砂体厚度以及饱和度四个物性参数进行聚类分析,并结合研究区域的铸体薄片、岩心观察以及试油的效果,将本区长82油层组划分为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非储集层)。长82储层油气聚集最可能发生在Ⅰ类及Ⅱ类储层中。Ⅲ类储层及非储集层由于物性特征不足,油气难以在该条件下形成较大规模的富集区域,但从圈闭角度讲,Ⅲ类储层及非储层也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一定的垂向及横向遮挡作用,有利于形成有效的岩性圈闭。5 结论

定边地区储层特征与含油性关系密切,表现在试油效果好的部位往往发育在河道中央,其砂体厚度大,填隙物含量较少,保留了大量原生粒间孔隙,储层孔渗性能好,只要形成有效岩性圈闭,就有可能成为油气聚集场所。由于受不同物源及沉积相控制,整体上池46井区储层特征最好,其余依次为池228井区,池97井区、池18井区。池46和池228井区长821储层特征明显好于长822,而池97和池18井区长822储层特征要略好于长821。参考文献

[1]易超.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镇泾油田长8_1层储层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

18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