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023-08-04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浅谈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浅谈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少数民族大学生是高校中特殊的学生群体,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建设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殊性,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机制、和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真正成为科学文化素质较高、思想道德良好、政治立场鲜明、心理健康的新型少数民族人才,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谐的民族关系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 特殊性 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政策的实施,以及党对于少数民族的民族政策的完善,少数民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飞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生活环境良好,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到高校学习,成为高校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很强的特殊性,独特的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特殊环境下形成的思想特点,尤其在改革开放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在社会思想产生巨大变化、多种意识形态共存、以及一些不健康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影响下,都要求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新发展,要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方法、机制和人才建设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必须把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殊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

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成长生活在本民族聚居的地区,有着不同于汉族地区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家庭教育、并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在这些综合因素的影响下,他们继承了本民族先辈的优良品德,形成了本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强烈的民族情感。他们对自己民族有强烈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这种感情会使他们特别关注自己民族的语言、传统习俗、宗教等能否得到他人的尊重。

(二)人际沟通交往的特殊性

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来自交通闭塞、居住分散、经济落后、文化生活相对贫乏的偏远地区,而且基础教育相对落后,使得他们的整体知识水平与汉族学生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由于生活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的差异性和不同的宗教信仰,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进入高校学习生活后,产生自闭保守,有些甚至自卑等不良的心理情绪,对于他们融入学生群体进行良好沟通的交往活动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障碍,使他们产生自尊又自卑的困惑和压力。

(三)缺乏主动竞争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

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长期生活在商品经济相对不发达的环境中,经济社会相对落后,社会竞争压力相对较小,这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普遍缺乏主动竞争的意识和主动地自我发展能力较差,依赖性相对较强,不能主动争取和很好的把握机会,心理素质相对比较脆弱,当他们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越来越大的社会竞争压力时,容易萌生失去自信心、自卑、自暴自弃等不良的心理情绪和不平衡的心态。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一个独特的学生群体,相对于汉族大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心理素质相对脆弱,他们要面临着学业基础差带来的学习压力,家庭经济困难带来的生活压力,人际关系不适带来的社会压力以及竞争意识不强带来的就业压力,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少数民族大学生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因素的健康与和谐发展,使他们中的个别同学有时失去自信心,自卑心理也由此萌生。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按照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观察每个学生独特的个性心理特点入手,有的放矢地对其进行引导,准确把握学生需要,在培养健康心理、塑造健全人格上狠下功夫,以此来缓解或解决他们内心的冲突与矛盾,切实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对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健全的人格、拥有健康的心态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发展所需要的综合素质的养成。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现实需要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与构建和谐校园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同样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少数民族大学生是高校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和谐校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引导学生相互尊重,培养学生的和谐意识,把创建和谐校园作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引导大学生树立民族和谐发展的思想,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积极做好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工作。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的需要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至关重要,民族和谐始终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

务。民族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贾庆林强调,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好民族、宗教工作至关重要,没有各民族的和睦相处,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没有各民族的和谐发展,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富强;没有各民族的和衷共济,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兴旺昌盛。[2]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和谐离不开高校的稳定与和谐。然而当前不少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及思想上的问题,轻则影响身心健康、自身发展,重则导致人性的扭曲,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这对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的民族关系、和谐社会提出了严峻挑战。有鉴于此,重视在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身发展、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民族团结、建立和谐的民族关系、增强社会的和谐度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高等院校建立和谐的民族关系,主要体现在少数民族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反映在各民族间相互交织相互作用上,就是相互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的发展和繁荣。这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也是我党一贯坚持的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政策。

三、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不可避免地导致价值观念的多种取向。人们在得失、利弊、荣辱、是非、亲疏、好恶的判断和选择上容易产生困惑,加之国内外各种民族分裂势力利用多种方式向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思想渗透,难免使部分大学生陷入误区。因此,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尤其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党总的指导思想,是我党制定教育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导思想,也是我党制定、贯彻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的指导思想。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主义民族观教育要与时俱进,丰富内容,创新形式,要强化“四个认同”: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3]除了加强传统的理论教育还应该进行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是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及维护社会稳定的直接要求,它有利于推动民族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树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培养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根据目前国内的就业形势以及少数民族大学生竞争意识不强、创新能力较弱、长期以来存在依赖思想等特点,应该对他们加强创业教育。[4]

(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

过去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过于强调理论性,不能联系学生实际的学习和生活并且方法单一,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不够理想,学生也感到枯燥乏味,在新时期,我们要转变观念,创新方法,以人文关怀为工作理念,以学生的需要为本,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通过各种校园活动传播和弘扬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以充分尊重人、理解人、肯定人、丰富人、发展人、完善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内在价值尺度,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文

关怀为工作理念,贯穿到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马克思认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学生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学业的顺利完成、生活条件的改善、良好的人际关系、公平的就业机会、民族习惯得到尊重和满足。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民族学家费孝通教授说:“一个民族总是要强调一些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风习惯、生活方式的特点,赋予强烈的感情,把它升为代表本民族的标志。”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和民族心理,都希望本民族的文化得到发扬和传承,随着少数民族大学生知识层次的提高,对民族文化的敏感和热爱更明显的表现出来。通过举办各种少数民族学生参加的校园文化活动来体现其民族文化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既保护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热情,促进各民族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充分交融,又避免了单纯用行政命令、说教方式来限制改变、左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心理情绪等的行为。

(三)大力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是学校的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的任课教师,学校辅导员和班主任。他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要采取切实措施,培养一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较高有关宗教政策、民族政策、民风民俗等方面理论素养的,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并善于与他们沟通的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学骨干及管理队伍,既有统一的目标、工作理念又能坚持和遵守各少数民族发展特点的思想教育,使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彻底改变以往那种各自为政的封闭孤立状况,要使所有的教师、管理人员,都担负起育人的重任。

参考文献:

1.申艳华,申永强.和谐视野下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人文关怀[J].法制与社会,2009,(6)

2.王利民,裴雅琦.构建和谐社会对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6,(11)

3.于林平.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若干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07,(2)

4.马木提江.浅谈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6)

5.王香玲.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8,(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