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物理中考专项练习:温度与物态变化(含解析)
一、单选题
1.生活处处有物理,小明观察了厨房的一些设备和现象,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
A.用煤气灶煲汤,在沸腾时调大火焰能使汤的温度升高
B.用高压锅炖煮食物熟的快,是因为锅内水的沸点会随气体压强增大而降低
C.水滴到高温热油锅内时会爆裂溅开并发出“噼噼啪啪”响声,这是水的升华现象
D.打开醋瓶瓶盖能闻到酸味,是因为醋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在炎热的夏天,当我们吃冰棒的时候,常常看到在冰棒的周围有“白气”冒出,关于这个冰棒冒出的“白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白气”是冰棒上的冰升华的结果,“白气”应该上升 B.“白气”是冰棒上的冰升华的结果,“白气”应该下降 C.“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的结果,“白气”应该上升 D.“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的结果,“白气”应该下降 3.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雪花
B.露珠
C.雾凇
D.窗花
4.下列估测的物理量中,基本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课桌的高度为1.5m
B.人体感到舒适的温度是40℃
C.人的正常步行速度约1.2m/s ×105 Pa
5.下列给出的数据中最合理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
D.崆峒山山顶的大气压大约是1.2
B.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10V
C.一本初中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5cm D.人洗澡时水温接近70℃ 6.人体感到舒适的温度约为 A.37℃
B.50℃
C.20℃
D.8℃
7.下列数据符合常识的是
A.感冒发烧时人体温度可能高达29℃ B.教室课桌的长度约为1.5m C.城关一路公交车正常行驶平均速度约70 km/h D.一瓶矿泉水的质量约为560g
8.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对图中物理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飘渺的雾”是升华现象,要吸热
B.“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要吸热
C.“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要放热
D.“轻柔的雪”是凝固现象,要放热
9.在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8
A.中学生的步行速度为4km/h C.一支新2B铅笔的质量约为400g
B.一个正规篮球的直径约为1dm D.人体感到最舒适的温度约是10℃
10.下列物态变化实例中,需要吸热的是
A.蜻蜓身上的露珠
B.北方冬夜窗玻璃上的冰花
C.清晨河面上飘着淡淡的白雾
D.气温持续0以下,冰雕逐渐变小
11.每年六月都是中考复习的冲刺阶段,炎炎夏日、教室如火,为了让学生更凉爽,教室经常在地面上洒一些水,这是利用了水的( ) A.蒸发吸热
B.沸腾吸热
C.凝固放热
D.比热容大
12.天气由阴雨转为晴朗时室内的瓷砖地板和墙壁上有时会出现小水珠,即“回潮”现象。“回潮”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
B.液化
C.凝固
D.升华
13.下列常见物理量中,你认为合理的是 A.人体正常温度是38℃ C.课桌的高度约为80dm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初中物理课本的质量是200g D.水的密度是1×103m3
A.从金鱼缸侧面看金鱼时感觉变大了,此时金鱼缸相当于放
大镜,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B.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体处于凸透镜的焦点以内
C.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前如果忘记甩回读数,则一定不
能正确测量出体温
D.望远镜物镜成倒立缩小虚像
15.下列生活场景中说法错误的是 ..
A.热天时,教室中的电风扇吹出的风可以降低气温,给
同学们带来丝丝凉意
B.在乘坐公交车上学时,以汽车为参照物,路旁的树是运动的
8
C.课间做广播体操前,在指导老师的口令下排列出整
齐的队形,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
D.运动会百米赛跑时,小梅第一个跑过终点获得小组
第一名,是根据相同路程比较时间长短得出的
16.正确使用物理实验器材,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前提,对下列器材所指示的数据,读数正确的是
A.刻度尺:1.4cm
B.速度计:90m/s
C.温度计:38℃
D.天平:33.4g
17.《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规首档全民参不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
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叐诗词之趣,涵养心灵。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发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18.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A.初春,早晨河面结有薄冰
B.冬天,戴眼镜的人进入温暖室内镜片变“模糊” C.深秋,早晨太阳升起后白雾散去 D.冬天,大雪纷飞
19.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经常要进行估测,下列估测值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人们感到适宜的气温大约是37℃。 B.一个鸡蛋的质量可能是5g
C.一个中学生从一楼走到三楼所做的功约为3000J D.教室内一盏日光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约为2A
20.下面是家中常见的一些电器设备,所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
A.电吹风吹出的热风既加快了空气的流动又提高了温度,能加快
液体的汽化
8
B.电冰箱能降温让食物保鲜,是因为一种叫做氟利昂的物质汽化吸
热、液化放热的结果
C.在看电视时,利用电视遥控器发出的紫外线对电视频道、音
量进行控制
D.夏天,安装在室内上方的空调吹出的冷气能使空
气的密度变大,有利于空气循环
21.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科学, 正确使用仪器的技能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 下列关于测量及测量工具的使用,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1)让我们体会到估计不是很可靠,使用测量工具测量时可以避免误差,使数据更精确
B.图(2)在测量热水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杯底或杯壁,读数时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C.图(3)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必须让零刻度线对准物体的左端,视线与尺面垂直
D.图(4)在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用手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线处
22.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g C.人的正常体温是39℃ 约为30W
B.成年人散步时速度约为4m/s D.家用电热水器正常工作时的功率
23.如图所示,在一敞口玻璃瓶甲里盛适量的水,使之能浮在一水槽中,将另一只同样的敞口空玻璃瓶乙瓶口朝下,按入槽内水中,并固定位置.在标准大气压下,对槽内水加热到沸腾时
A.甲、乙瓶中水都能沸腾
B.甲瓶内水不沸腾,乙瓶内水沸腾 C.甲瓶内水沸腾,乙瓶内水不沸腾 D.甲、乙瓶中水都不能沸腾
24.在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正确的是 A.舞台上用干冰制作“云雾”,这是汽化现象
B.夏天从冷藏室拿出的白色易拉罐外面出现水珠,这是液化现象 C.电冰箱冷冻室内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D.永久了的白炽灯灯丝变细了,这是熔化现象 25.关于物理测量仪器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零刻度线缺失的刻度尺不能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B.使用天平测质量时,一定要等指针静止并在分度盘的中央时横梁才算平衡
C.所有液体温度计都不能拿离人体读数
D.用塑料卷尺测量长度时,若用力拉尺进行测量,那么由此将可能引起测
8
量结果偏小
26.一支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将它插入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把它插入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85℃;如果将它插入某液体中,示数为49℃,则此液体的实际温度是( ) A.55℃
B.61.25℃
C.44℃
D.64℃
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水会结冰,是因为结冰时水分子静止不动 C.摩擦起电的实质是摩擦产生了电子
D.“一人吸烟,众人受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8.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把温度为﹣8℃的冰块投入盛有0℃水的密闭隔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的情况是 A.有些冰会熔化成水 B.有些水会凝固成冰 C.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 D.无法判定
二、多选题
2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固体很难被拉长,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 B.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温度升高较多 C.用电扇吹刚洗过的衣服,可以加快衣服上水的蒸发
D.打开醋瓶的瓶盖后,屋里弥漫着醋味,这说明醋分子不停地运动
30.我国古代有许多艺术性、科学性较高的饮器。有一种杯叫“常满杯”,杯中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圆锥体,放在空气中,不断有水滴产生,使其常满。关于此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杯中的水是水蒸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B.杯中的水是水蒸气在白玉上汽化形成的 C.杯中的水是水蒸气在白玉上凝固形成的
D.利用杯子在缺少水源的崇山峻岭中能自动“生”水
8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A.因为液体在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用煤气灶煲汤,在沸腾时,怎样操作汤的温度都不变,故A选项错误;
B.用高压锅炖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水的沸点会随气体压强增大而升高,故B选项错误;
C.水滴到高温的热油锅内时会爆裂溅开并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是水的汽化现象,故C选项错误;
D.打开醋瓶瓶盖能闻到酸味,是因为醋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2.D 【解析】 【详解】
冰棒的周围有“白气”冒出,“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由于小水滴的密度大于空气,应下降。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B 【解析】
【详解】
A.雪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A错误;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出热量变为液态的小水珠附着在固体上形成露珠,属于液化,故B正确;
C.雾凇是固态小冰晶,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
D.窗花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固体,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4.C 【解析】 【详解】
A. 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 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C. 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13.6m/s≈1m/s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D.1标准大气压是1.0×105Pa。高度越大气压越低,所以崆峒山山顶的大气压应低于1标准大气压,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C. 5.A 【解析】 【详解】
A. 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7℃,所以A符合实际;
12
B. 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所以B不符合实际;
C. 一本初中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1cm,所以C不符合实际; D. 适合人们洗澡的水温为40℃,所以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6.C 【解析】 【详解】
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0℃左右。 故选:C。 7.D 【解析】 【详解】
A.人的正常体温在37℃左右,所以A错误; B. 教室课桌的长度约为1m左右,故B错误;
C. 城关一路公交车在城区正常行驶平均速度约30 km/h,故C错误; D. 一瓶矿泉水的质量约为560g,故D正确。 故选D。 8.C 【解析】 【详解】
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属于是液化现象,要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
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属于是液化现象,要放热,故B不合题意;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属于是凝华现象,要放热,故C符合题意;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属于是凝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9.A 【解析】 【详解】
A. 人正常情况下步行的速度在1.1=1.1×3.6km/h≈4km/h,故A符合实际; B. 标准篮球的直径为24.6=2.46dm,故B不符合实际;
C. 一块橡皮的质量在6g左右,新2B铅笔的质量与橡皮的质量差不多,在6g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 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人体感到最舒适的温度约是20℃。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10.D 【解析】 【详解】
A. 蜻蜓身体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A错误;
B. 北方冬夜窗玻璃上的冰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化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B错误;
C. 清晨河面上飘着淡淡的白雾,是河水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需要放热,故C错误;
12
D. 气温保持0℃以下,冰雕逐渐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升华为气态,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故D正确。 故选D. 11.A 【解析】 【详解】
夏天在教室内洒一些水会觉得凉快些,这是因为水会发生蒸发,蒸发过程中吸热,导致气温降低,所以感觉凉爽,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2.B 【解析】 【详解】
阴雨天气空气中的水蒸气比较多,碰到温度比较低的瓷砖地板和墙壁,就会液化形成小水珠,也就是“回潮”现象。 故选:B。 13.B 【解析】 【详解】
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A不符合实际; B、一个苹果的质量在200g左右,初中物理课本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200g左右。故B符合实际;
C、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
=8d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体积是1cm3的水,质量是1.0g,所以水的密度是1.0g/cm3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14.B 【解析】 【详解】
A. 从金鱼缸侧面看金鱼时感觉变大了,这是因为球形鱼缸盛水后鱼的身体和鱼缸壁之间形成了水凸透镜,鱼在水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
B. 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物距小于凸透镜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体必须放在放大镜的焦点以内,故B正确; C. 温度计示数是 38.2℃,用这个体温计测量体温前如果忘记甩回读数,则被测人的体温可能是38.2℃,也可能低于38.2℃,即可能测出体温,也可能测不出体温,故C错误;
D. 望远镜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 故选B。 15.A 【解析】 【详解】
A. 热天时,教室中的电风扇吹出的风可以加快空气流动,使蒸发加快,给同学们带来丝丝凉意,故A错误;
B. 在乘坐公交车上学时,以汽车为参照物,路旁树的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
12
故B正确;
C. 课间做广播体操前,在指导老师的口令下排列出整齐的队形,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故C正确;
D. 运动会百米赛跑时,小梅第一个跑过终点获得小组第一名,是根据相同路程比较时间长短得出的,故D正确。 故选A。 16.D 【解析】 【详解】
A.刻度尺需要估读,所以读数是1.40cm,故A错误; B. 速度计的单位是km/h,此时的速度为90km/h,故B错误;
C. 在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1℃,所以此温度计的分22℃,故C错误; 度值为1℃;液柱最高处在0℃以下,说明温度低于0℃,为−D. 标尺上的分度值为0.2g,物体的质量为砝码质量和游码示数和,即m=20g+10g+3.4g=33.4g,故D正确。 故选D。 17.A 【解析】 【详解】
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现象,液化过程需要放热,故A正确;
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液化过程需要放热,故B错误;
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过程需放热。故C错误;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是水遇冷由液态变为固态形成的,是凝固现象,凝固过程需要放热,故D错误。 故选:A。 18.C 【解析】 【详解】
A、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是凝固,凝固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
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室内,镜片变“模糊”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雾散,是液态小水滴变为气态水蒸气过程,属于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C符合题意;
D、雪是高空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C 【解析】 【详解】
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不符合题意; B、10个鸡蛋的质量大约1斤,而1斤=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的体重在500N左右,一楼到三楼的高度在6m左右,所以中学生从
12
一楼走到三楼所做的功W=Gh=500N×6m=3000J,符合题意;
D、教室中日光灯的额定功率在40W左右,正常发光的电流在I=PU40W220V≈0.2A左右,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C 【解析】 【详解】
A. 电吹风吹出的热风既加快了空气的流动又提高了温度,能加快水的蒸发。故A正确;
B. 电冰箱能降温让食物保鲜,是因为一种叫做氟利昂的物质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的结果,故B正确;
C. 在看电视时,利用电视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对电视频道、音量进行控制,故C错误;
D. 夏天使用空调时,空调中吹出的是冷风,温度低、密度大,使叶片朝上,将冷空气吹到高处会下降,更利于室内空气的循环,降温效果更好,故D正确。 故选C。 21.B 【解析】 【详解】
A. 在测量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A错;
B. 图(2)在测量热水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杯底或杯壁,读数时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B正确;
C. 图(3)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可以从任意一条刻度线对准物体的左端,视线
与尺面垂直,故C错误;
D. 图(4)在用天平测量质量时,若天平横梁不平衡,要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来使天平的横梁平衡,不能调节平衡螺母,故D错误。 胡选B。 22.A 【解析】 【详解】
A、一个苹果质量约相当于三个鸡蛋,在150g左右,故A正确; B、成年人散步时速度约为1.1m/s,故B错误; C、人体正常温度在37℃左右,故C错误;
D、家用热水器正常工作时的功率在1000W到2000W左右,故D错误。 故选:A。 23.D 【解析】 【详解】
因为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00℃,所以槽中水沸腾时温度是100℃,并保持不变。甲瓶中水从槽内水中吸热,温度升高直到100℃,这样甲瓶中的水温也能达到沸点,不过甲瓶中的水一旦与槽内的水温度相等,甲瓶中的水就无法吸热,当然不能沸腾。虽然乙瓶中水温同样可达到100℃,但乙瓶上端封闭,瓶内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因为液体沸点随液面上气压的增大而增大,所以乙瓶中水的沸点高于100℃。这样乙瓶中水温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故D正确。 24.B 【解析】
12
【详解】
A.舞台上利用“干冰”制作“云雾”舞台效果,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
B.夏天从冷藏室拿出的白色易拉罐温度很低,室内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易拉罐会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罐外面,故B正确;
C.电冰箱冷冻室内出现白色的霜,是由于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故C错误; D.白炽灯用久了灯丝会变细,是因为灯丝升华造成的,故D错误。 25.D 【解析】 【详解】
A.刻度尺使用时可以从整刻度开始,零刻度线缺失的刻度尺也能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故A错误;
B.当天平指针两边偏转程度相同时,认为天平平衡可以测量天平质量;故B错误;
C.体温计是液体温度计,它可以离开人体后再读数;故C错误;
D.塑料卷尺本身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当我们用力拉尺进行测量时,读数会比实际读数偏小;故D正确。 26.A 【解析】 【详解】
此温度计上每格刻度表示的实际温度为100855°C=54°C,温度计上示数从5℃变化到49℃,变化了49﹣5=44格,所以实际温度为44×54=55℃,故A正确。
故选:A。 27.D 【解析】 【详解】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故A错误;
B.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水结冰后分子仍是运动的,故B错误;
C.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故C错误;
D.“一人吸烟,众人受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故D正确。 28.B 【解析】 【详解】
8℃的冰块投入密闭隔热盛有0℃水后,−热量会由水传递给冰块,水的内能减小,温度下降低于0℃,水会结冰,故B正确。 29.ACD 【解析】 【详解】
A. 压缩物体时,物体分子间间隙变小,相互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所以固体很难被压缩,就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故A正确;
B. 相等质量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温度升高较高,不确定水和煤油的质量,无法比较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故B错误;
C. 用电扇吹刚洗过的衣服,加快了空气流动,从而加快了蒸发,故C正确;
12
D. 打开醋瓶的瓶盖后,屋里弥漫着醋味,这说明醋分子不停地运动,故D正确。 故选:ACD. 30.AD 【解析】 【详解】
AB、由于“常满杯”是由上等白玉做成,此种物质的比热容较小,相同条件下温度变化显著,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上面液化形成小水滴,聚集在杯内,使杯子常满;故A正确、B错误;
C. 白玉是一种比热较小的物质,相同条件下温度变化显著,故C错误; D. 在缺少水源的崇山峻岭中,空气中水蒸气可以液化成水,即自动“生”水,故D正确。 故选A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