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累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愤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愤:启发 .B.读《易》,韦编三绝 韦:牛皮 .C.君子亦有穷乎 穷:困厄,困窘 .D.孔子知弟子有愠心 愠:善良 .
解析:选C。A.愤:内心有所郁结;B.韦:熟牛皮;D.愠:怨恨,生气。 2.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黯然而黑,几然而长 B.夫子盖少贬焉 C.约其文辞而指博 D.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解析:选D。A.“几”同“颀”;B.“盖”同“盍”;C.“指”同“旨”。 3.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B.吾道不行矣 ..
C.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D.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
解析:选D。分别处于适当的位置。与今义相同。A.古义:耳聪目明;今义: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B.古义:不能实行;今义:不被允许,不中用和不好。C.古义:繁盛的样子;今义:文雅的样子。
4.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予一以贯之 B.人之不我行也 C.不容何病
D.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
解析:选D。A、B、C项都为宾语前置,D项为定语后置。 5.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狼人立而啼 ②以太牢祠焉 ③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④孔子学鼓琴而师襄....子 ⑤学者宗之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选A。①名词作状语,②名词作动词,③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④⑤名词的意动用法。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
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
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6.对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楚救陈,军于城父 军:驻扎 .B.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用事:当权 ..C.纲而纪之 纪:整治 .
D.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 病:痛苦 .
解析:选D。病:担心,忧虑。
7.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今君乃亡赵走燕 .C.人之不我信也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赐,而志不远矣 .
某所,而母立于兹 .
解析:选D。都是代词,通“尔”;A.表顺承,“那么”/表转折,“却”;B.表顺承,“就”/表转折,“竟然”;C.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指示代词,“这”。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国、蔡国的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孔子的心意且知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己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
B.孔子一行被困在野外时,粮食断绝,随从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惊而不变,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C.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子路认为:主张不被别人采纳,是由于自身在仁、智方面不到家,所以别人看不起。子贡认为:主张不被采纳,是由于老师把标准定得太高,别人接受不了,应该降低要求。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对孔夫子之道表示质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D.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人家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颜回对孔子的回答,做到审时知事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并许诺将来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
解析:选D。后半句对原文“使尔多财,吾为尔宰”产生误解,其中“使”是“假使”的意思,原文意为“如果将来你发了财,我愿给你当管家”。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假如聪明的人就一定能让别人跟着走,哪还会有王子比干的遭遇呢? (2)老师您的思想和主张是极其宏大的,所以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
(3)如果思想和主张已经十分完善了而不被人采用,那就是执政者的羞耻了。 三、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劝 学
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义,生于不学。
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
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
师者不听。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
①
凡说者,兑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
②③
是拯溺而硾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
故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骄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凡遇合也,合不可必。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难.乎?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
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曾点使曾参,过期而不至,人皆见曾点曰:“无乃畏邪?”
④
曾点曰:“彼虽畏,我存,夫安敢畏?”孔子畏于匡,颜渊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古之贤者与,其尊师若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
(选自《吕氏春秋·孟夏纪第四》)
【注】 ①兑:通“悦”。②硾(zhuì):系上重物使下沉。③堇:野葛,可做毒药。④孔子畏于匡:畏,通“围”。公元前407年10月,孔子离开卫国到陈国去,在经过匡地时,匡人误认为孔子是阳虎,围困了孔子。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 理:治理 . B.圣人生于疾学 疾:敏捷 .
C.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 信:(被人)相信 . D.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 要:通“邀”,求,取 .
解析:选B。疾:奋力,用力,努力。 11.下面句子中,表明尊师的一项是( )
A.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 B.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C.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 D.孔子畏于匡,颜渊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 解析:选D。D项的大意是:孔子被围困在匡地时,颜渊落在后面,孔子说:“我以为你死了。”颜渊说:“您还活着,我怎么敢死?”说明颜回对待自己的老师孔子如同曾参侍
奉父亲一样十分尊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君主希望自己的臣子忠,父母希望自己的儿女孝;每个人又希望自己能光荣显赫。但往往事与愿违,其原因在于这些人都不懂理义,而不懂理义是因为他们不学习。
B.古代的圣王没有不尊重老师的,做到尊师就不会去计较老师是否富贵荣耀了。像这样做了,那么这个学生的名号就响亮了,德行就彰显于天下了。
C.文章用“拯溺而硾之以石”的比喻,是为了证明“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
D.文中举了曾点与曾参父子两人的故事,是用来说明尊师和尊父一样重要。 解析:选C。文章用“拯溺而硾之以石”的比喻,是为了证明“弗能兑而反说”,即“不能使人心悦诚服反倒生硬地说教”。“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是“弗能兑而反说”所造成的结果。
13.把文言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努力学习却能成为贤士名人的,未曾有过。
(2)想使自己名声显赫,自身安适,这就如同怀揣腐臭的东西却希望芳香,进入水中却厌恶沾湿一样。
(3)颜回对待孔子如同曾参侍奉父亲一样尊敬啊。 参考译文:
在先王的教化中,没有什么比孝更荣耀,没有什么比忠更显达。忠和孝,是做君主和做父母十分希望得到的东西;显达和荣耀,是做子女和做臣下十分愿意获得的东西。然而,做君主与父母的,往往得不到他们所希望的忠孝,做子女和臣下的,也往往得不到他们所向往的显荣,这是由于不懂得理义造成的。不懂得理义,是由于不学习的缘故。
从师学习的人,如果他的老师通达并且自己又有才能,我没听说过这样的人不成为圣人的。只要有圣人在,天下就会治理得好。圣人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受到尊重,圣人在那个地方,那个地方就受到尊重,因此古代的圣王没有不尊重老师的。尊重老师就不会计较他们的贵贱、贫富了。像这样,(这个从师学习的人)名号就显达了,德行就彰明了。
所以,老师施行教诲的时候,也不计较学生的轻重、尊卑、贫富,而看重他们是否能接受道理。他们倘若能够接受道理,对他们的教诲就会无不合宜。所追求的完全都能得到,所希望的完全都能实现,这种情况在得到圣人之后才会发生。圣人是在努力学习中产生的,不努力学习却能成为贤士名人的,未曾有过。
努力学习关键在于尊重老师,老师受到尊重,他的话就会被人信从,他的道义就会被人称述而彰明了。因此,(别人不尊重他,没有请他)而自动前往教人的老师不能教化他人,(不尊重老师,随随便便)呼唤老师来教的人不可能受到教化;自卑的老师不会被人听信,轻视老师的人不会听从教诲。老师如果采用不可能教化他人、不会被人听信的方法去勉强教育人,尽管想使自己的道义得以施行,使自身得以尊贵,不也差得太远了吗?从师学习的人采取不愿受教化、不听从教诲的态度,自己随意行事,想使自己名声显赫,自身安适,这就如同怀揣腐臭的东西却希望芳香,进入水中却厌恶沾湿一样。
凡是进行说教,应使对方心悦诚服,而不是生硬地说教。当今世上的说教者,大多不能使人心悦诚服,反倒生硬地进行说教。不能使人心悦诚服却硬要说教,这就像拯救落水的人反倒把石头绑在那人身上让他沉下去,这就像救治病人反倒给他喝毒药一样。(这样)使世道越来越乱、不肖的君主越发昏惑的情形,从此就出现了。
所以当老师的首先要做的事情,就在于明辨事理,推行道义。事理明辨了,道义确立了,
那么老师的地位就尊贵了,王公大人们就不敢怠慢他们了,直到至高无上的天子,这样的老师去朝见也不会感到心惭。凡是君臣际遇,相互间的和谐不可强求。如果丢掉事理放弃道义而去追求不一定能得到的东西,却想要别人尊敬他,不也太难了吗?所以老师一定要明辨事理,推行道义,然后才能尊贵起来。
曾子说:“君子在道路上行走,谁有父亲可以看出来,谁有老师也可以看出来。对于那些不孝敬父亲不尊重老师的人,我又有什么办法呢?”这是说尊师应如同侍奉父亲一样。曾点派他的儿子曾参外出,过了约定的日期却没有回来,人们都来看望曾点说:“怕是遭到困厄了吧。”曾点说:“即使他遭到困厄,我还健在,他怎么敢因困厄而不回来!”孔子被围困在匡地时,颜渊落在后面,孔子说:“我以为你死了。”颜渊说:“您还活着,我怎么敢死?”颜回对待孔子如同曾参侍奉父亲一样尊敬啊。古代的贤人,他们尊重老师达到这样的地步,所以老师尽心竭力地教诲他们。
四、语言表达
13.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
材料: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晋代王嘉在《拾遗记》中说:“神农采峻岭之铜,以为器。”如果这些史料可靠,则我们祖先大约在5 000年前就开始使用铜器了。但是,考古学家一直没有发掘到可以确证是夏代之前的铜器。因此,这些记载还只能视为传说。
早在传说中的远古时期,____①____。从传世文献记载来看,我国在夏代之前就已进入铜器时代,但是,____②____。上个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带发掘出了不少青铜器。经鉴定,这批青铜器的制作年代距离现在3 500多年,这个时间大概是夏晚期。它们出土的地点正好是古书中所说的夏代开采铜矿之地,因此,可以确信,____③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采掘铜矿,铸造铜器了 ②这却一直没有得到考古发掘的证实 ③我国至迟在夏晚期就已经开始使用铜器了
14.阅读下面的一段话,试概括出“土豪”的四个主要特性。(每点不超过6个字) “土豪”,当今在各大论坛迅速流行,其风头盖过“高富帅”“白富美”“屌丝”等名词的新的群体标签,而且它在这几个名词之外建构了一个新的群体,划分出社会多元化群体的一部分,与“高富帅”“白富美”等在文化形态上形成了对照,构成了粗鄙与精致的二元区隔。与此同时,土豪经济基础雄厚,它与“屌丝”则在粗鄙层面构成对应,在经济基础的坐标体系中,一个在上一个在下。土豪有唾手可得的财富,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物质生活,爱好以各种方式炫耀自己,尤其善于用物质包装自己。最近则是以新的iPhone5S手机的颜色为“土豪金”的特征,它和暴发户的镶金牙,有着类似的靶子与象征意义,成为非公平状态下的贫富两极分化的显著标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要概括“土豪”的四个主要特性。从其表述的文字中,第一句可概括出“新的群体”这个特征;第二句话可以找出“经济基础雄厚”这一关键词;第三句话关键词是“炫耀”“善于包装自己”。
答案:①新的群体;②经济基础雄厚;③喜欢炫耀;④善于包装。
经典语录
1、最疼的疼是原谅,最黑的黑是背叛。
2、我有没有跟你说过爱是我不变的信仰,我有没有告诉过你爱就是永远把一个人放在心上。
3、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温暖的水域,也许偶尔会被水草缠绕,但因为彼此温暖的呼吸,相信都不会是死结。如果我说我爱你,我一直爱你,不知道你会不会相信? 4、恋爱就是这么突如其来的一件事,从开始到慢慢进行,每一个细节都不可思议百转千回。
5、爱情只是宿命摆下的一个局。
6、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照射在脸上的温暖阳光,瞬间就成了阴影。 7、我独自守候着岁月的轮回,等待那千年的梦。蓦然回首,青春的花,在那烟雨蒙蒙中遗失了心,却在这和煦阳光下找到了魂。终于了悟了那埋藏已久的心。于是,我轻轻的笑了。
8、人犹如深海里浮浮沉沉,一波一波的海水带着压力冲过来,要将自己深深地淹没,再淹没。
9、爱情如果只剩下同情,就算回到身边,又有何意义?
10、友情其实和爱情一样,很多的时候,距离才可以让彼此懂得。 11、爱一个人不是要拥有他,只要在远方默默地注视他,也就心满意足。 12、有一种隐忍其实是蕴藏着的一种力量,有一种静默其实是惊天的告白。 13、孤单不是与生俱来,而是由你爱上一个人的那一刻开始。
14、结婚时,会说“我愿意”。愿意什么呢?不是愿意爱你,而是愿意只爱你。不是愿意和你在一起,而是愿意只和你一起。不是愿意得到你,而是愿意为你而放弃别人。不是愿意接受幸福,而是愿意给你幸福。这句“我愿意”,是个天大的承诺,代表唯一、忠诚和责任……你愿意么?
15、希望的未来那么遥远,不想面对的将来总是不期而遇,对未来抱有不切实际幻想,以及对未来残酷认识不足,使人产生上面判断,对影响未来主要因素的变化判断准确,就能把握事物未来结果,采取行动应对,能使未来向好,既便困难到来,也会有所准备使损害最小,应对未来有效手段是立足当下,采取行动。
16、一句我等你,不知道需要多大的勇气。它远比我爱你三个字,更需要勇气。不是每个人你都愿意等待,也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你去等待。一句我等你,包含了很多的无奈,心酸,苦涩。或许是爱不到,或许是不能爱,无论怎样,我等你这个承诺,远比我爱你更动听。可是有多少的爱情经得起等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