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会计继续教育考试

2024-02-22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会计继续教育考试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某公司于2007年发现公司销售下降,无法实现年初的销售收入目标,但考虑2008年春节前后公司销售可能会大幅增长,该公司为此提前预计库存商品销售,在2007年末制作了若干虚假的存货出库凭证,并确认销售收入实现。该公司此行为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 )原则。 A、相关性 B、可比性 C、可靠性 D、谨慎性 2. 下列各项中,不符合资产要素定义的是( )。 A、库存商品 B、待处理财产损溢 C、尚待加工的半成品 D、委托加工物资 3.某企业为一般纳税人,某日购入原材料一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原材料价款为20000元,增值税税额为3400元,企业另支付运杂费600元,保险费200元,该批材料的入账价值为() 元 A、20800 B、23400 C、20600 D、20200 4.某公司2006年末,S材料账面余额为10000元,由于市场价格下跌,预计可变现净值为8000元;2007年12月31日,因材料价格上涨,该材料的预计可变现净值为9500元;2008年12月31日,材该料价格进一步上涨,预计可变现净值为12000元,则2008年末企业应予转回的金额是( )元 A、2500 B、2000 C、1000 D、500 5.企业某设备原值10万元,预计使用5年,预计净残值为0.16万元,企业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该设备在第4年应提折旧额为( )万元。 A、 2 B、 1.8 C、 1.44 D、 1 6.下列各项,不属于《资产减值》准则适用范围的是( ) A、固定资产的减值 B、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后续计量)的减值 C、无形资产的减值 D、存货的减值 7.某企业有一条生产线,由甲、乙、丙三部机器组成,三部机器均不能单独单独产生现金流量,但整条生产线构成完整的产销单位,属于一个资产组。2007年末,该生产线生产的产品有替代产品上市,导致该产品销路锐减40%,因此公司于年末对该条生产线进行了减值测试,相关资料如下: ① 2007年12月31日,该资产组减去折旧后的账面价值为100万元,其中甲机器为20万元 、乙机器为30万元 、丙机器为50万元,整条生产线预计尚可使用5年。 ② 估计资产组可收回金额为60万元 (估计未来5年现金流量的现值) ③ 2007年12月31日,甲机器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15万元,乙、丙二部机器都无法合理估计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以及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由此,企业第一次分摊减值损失时,甲、乙、丙三部机器分摊损失金额正确的是( )。 A、甲机器8万元 、乙机器12万元、丙机器20万元 B、甲机器5万元 、乙机器12万元、丙机器20万元 C、甲机器5万元 、乙机器13.125万元、丙机器21.875万元 D、甲机器8万元 、乙机器13.125万元、丙机器21.875万元 8.企业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摊销时,借记“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成本”科目,贷记( )科目。 A、无形资产 B、累计折旧 C、累计摊销 D、累计折耗 9.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取职工提供服务而给予职工的( )。 A、工资、奖金、津贴 B、工资、奖金、津贴及社会保险 C、工资、奖金、津贴及非货币性福利 D、各种形式的报酬或对价 10.按照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的影响,准则将暂时性差异分为( )。 A、可转回差异和不可转回差异 B、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 C、递延差异和现时差异 D、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二、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企业下列行为,应确认为企业收入的是( ) A、销售库存商品 B、出租无形资产 C、出售固定资产 D、销售库存原材料 2.企业应采用( )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A、先进先出法 B、后进先出法 C、加权平均法 D、个别计价法

1

3.企业对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进行摊销时,可以采取的摊销方法是( ) A、一次转销法 B、先进先出法` C、五五摊销法 D、分次摊销法 4.下列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是( ) A、用于销售的商品房 B、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 C、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D、已出租的建筑物 5.企业计提折旧时,贷记“累计折旧”科目,有可能借记的科目是( ) A、管理费用 B、制造费用 C、销售费用 D、应付职工薪酬 6.下列各项,属《无形资产》准则规范的无形资产是( ) A、专利、非专利技术 B、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 C、商誉 D、土地使用权 7.准则规定: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这里相关税费包括( ) A、进口存货缴纳的关税 B、购买、自制或委托加工存货发生的消费税 C、购买存货发生的资源税 D、一般纳税人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载明的增值税税额 8.下列各项资产如发生减值,应计提减值准备的是( ) A、存货 B、固定资产 C、无形资产 D、按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9.依照准则相关规定,可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通常情况是( ) A、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B、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C、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D、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10.资产负债表项目中,可直接根据总帐科目的余额填列的有( ) A、交易性金融资产 B、应收账款 C、递延所得税资产 D、短期借款 三、 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企业生产车间设备中,A设备系以融资租入方式获得;B设备系以经营租入方式取得。目前二种设备均投入使用,考虑到企业 对A、B设备均不具有所有权,所以均不确认为企业资产( ) 2.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 3.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可采用成本和公允价值计量二种模式。在计量模式转换时,既可以由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也可以由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 4.准则将无形资产分为:使用寿命有限和使用寿命不确定二类。二类无形资产均应按规定予以摊销。( ) 5.企业自行研发新产品,预期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所以其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均应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 ) 6.企业在判断资产减值时,按可收回金额与账面价值孰低原则确定,但在对资产可收回金额计量时,按以下二者“孰高”确定。( ) A.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 B.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7.新准则首次规范了会计计量的计量属性,其中新增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成公众关注的“亮点”,从此以后,企业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均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 8.准则规定:企业在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应当考虑弃置费用因素,但计入固定资产的弃置费用应以预计未来弃置费用的现值计量。( ) 9.所得税准则中所称“账面价值”就是“账面余额”。( ) 10.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时,二者差额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按准则规定,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 四、 计算分析题(第1-7题每小题5分,第8题10分,共45分) 1. 2007年12月31日,某公司库存原材料——A材料的账面价值(成本)为40万元,市场购买价格为37万元,假设不发生其他购买费用;由于A材料价格下降,市场上用A材料生产的G型机器的售价下降了10%。由此造成该公司G型机器的售价总额由100万元降为90万元,但生产成本仍为95万元,将A材料加工成G型机器尚需投

2

入55万元,估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5万元 要求: A。计算该材料的可变现净值 B. 编制计提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 2. 某公司于2006年自建厂房一座,建设初衷是作为自用车间,但由于产品销路不畅,遂于2008年1月1日将此厂房出租,租期为10年.出租时该厂房固定资产账面成本为800万元、累计折旧4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10万元。公司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核算。 要求:编制企业将自用房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分录 3. A公司2007年1月1日从C公司购入不需安装的W型设备作为固定资产使用,该设备已收到。购货合同约定,W型设备的总价款为1 000万元,分3年支付, 2007年12月31日支付500万元,2008年12月31日支付300万元, 2009年12月31日支付200万元。假定A公司3年期银行借款年利率为6%。 要求: A。分析计算总价款现值 B. 分析计算总价款与现值的差额(未确认融资费用) C. 编制企业取得该项固定资产时的会计分录: 4.某公司在2008年末财产清查中,发现一台未入账的设备,按同类或类似商品市场价格,减去该资产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为2万元。假定这一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存在差异,该企业适用所得税率为25%,按净利润的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 要求:编制企业固定资产盘盈的会计分录

3

5. 某企业自行研究开发一项新产品专利技术,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材料费30万元、人工工资8万元,以及其他费用2万元(银行支付),总计40万元,其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为25万元,期末,该专利技术已经达到预定用途。 要求:编制企业研发无形资产的会计分录 6. 某公司为一家彩电生产企业,共有员工230人,其中生产工人200人,行管人员30人。2007年9月,公司以自产的成本为1000元的彩电作为福利发给每个职工,该型号彩电的市场售价为每台1500元,其增值税率为17% 要求:编制企业发给非货币性福利的会计分录 7.下表为某公司2007年12月应付职工薪酬分配表,请编制应付职工薪酬分配的会计分录: 4

应付职工薪酬分配表 46员工分类生产工人车间管理人员软件开发人员工资总额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 合 计1800001000020000120008000600013600024800600120072048036081603=1×2%160020040024016012027204=1×1.5%12001503001801209020405=1×30%2400030006000360024001800408006=1×8%7=1+2+3+4+5+66400800160096064048010880118000147502950017700118008850200600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基建工程人员合计 注、社会保险,其中:养老保险20%、医疗保险8%、失业保险2% 8.甲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2007年利润总额为750万元。该企业当年会计与税收之间差异包括以下事项:(假定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账面余额为零) (1)国债利息收入50万元 (2)税款滞纳金60万元 (3)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增加60万元(“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帐户期末余额200万元) (4)提取存货(原材料)跌价准备200万元 (“原材料”帐户期末余额2200万元) (5)因售后服务预计费用100万元 (借记“销售费用”,贷记“预计负债”) 要求:① 计算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及应交所得税,并编制应交所得税会计分录 ② 将下表填空,计算确定其产生的递延所得税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注:打“-”处不填数据) 单位:万元 项目 交易性金融资产 存货 预计负债 总计

5

账面价值 260 100 - 计税基础 2200 - 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 - - 可抵扣 - (2) 填空、计算确定其产生的递延所得税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项目 交易性金融资产 存货 预计负债 总计 五.根据下列资料编制某企业2007年6月《利润表》(本题5分) 某企业2007年6月30日在结转损益前各损益类科目余额: 科 目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期 末 余 额借 方贷 方230000财务费用 60000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科 目期 末 余 额借 方64002000010000贷 方账面价值 260 ( 2000 ) 100 - 计税基础 ( 200) 2200 ( 0 ) - 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 ( 60 ) - - ( 60 ) 可抵扣 - ( 200 ) ( 100 ) ( 300 ) 142000460001650016400260008600305043203508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