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标解读精选文档

2023-04-13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标解读精选文档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标解

读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八年级物理上册课程标准的分解

南川区第一中学校

第一章机械运动 新课标要求的内容:

1.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3.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分解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5、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7、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第二节 运动的描述分解目标

1、通过观察和回忆再现初步认识机械运动的现象. 2、知道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3、知道参照物.

4、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会根据对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

5、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6、通过亲身体验的方法认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描述运动的结果会不相同.

7、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掌握研究问题的

8、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观察、想象、讨论等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涉及的物理学知识.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分解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4)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5) 在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6)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第二章 声现象 课标要求:

1.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2.知道乐音的三要素及影响三要素的因素。 3.了解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4.了解超声波与次声波,了解声音在实际中的一些应用。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目标分解

(1)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声音的产生是由于振动引起的。初步培养实验操作技能,能初步学会有目的地观察。

(2)能利用常见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会描述实验现象,收集有效的信息并根据信息归纳科学规律。领会声音传

播需要介质。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意义,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意识。

第二节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分解目标 (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2)知道骨传导的原理 (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4)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5)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

第三节 声音的特性课程标准的分解: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4)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5)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课程标准的分解: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3)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4)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

第五节 声的利用课程标准的分解

(1)通过交流讨论,利用录像与图片,使学生获得社会生活中声与信息的知识。

(2)通过交流讨论,利用图片与实验,使学生获得社会生活中声与能量的知识。

(3)通过科学世界对北京天坛的声现象的介绍,增加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第三章 物态变化 课标要求:

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3.培养学生将学到的物理知识及技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

第一节 温度

1、课程标准的分解:

(1)通过关注生活,用生动活泼的图片,使学生认识到只凭感觉判断温度往往不可靠。

(2)通过自制温度计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释

(3)通过交流讨论,得出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温度计的构造,温度的单位和摄氏温度的规定。

(4)通过小资料、生活经验了解自然界的各种温度。温度的正确使用和温度的测量是本节应掌握的重点和基本技能。 (5)体温计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测量仪器,能够正确使用、测量和读出体温计的示数,是学生的基本技能。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课程标准分解:

(1)通过探究海波和蜡的熔化实验知道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

(2)通过探究海波和蜡的熔化实验,分析、概括出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3)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对数据真实的记录,描点,作图,寻找固体熔化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

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课程标准的分解: (1)知道液体蒸发时所具备的基本特征

(2)了解汽化和液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液体沸腾的条件与特征,理解沸点的概念 (4)知道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汽化时物质要吸热、液化时物质要放热

(5)通过对“坎儿井”工作原理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课程标准的分解: (1)通过生活实例,认识升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

(2)通过生活实例,认识凝华现象,知道凝华放热 (3)观察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在实验和观察的过程中,提高实验能力

(4)通过了解升华和凝华知识在社会、生活、科技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第四章 光现象 课标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通过探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3.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应用。

4.通过探究,了解光的折射规律。认识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5.会画简单的光路图。

6.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第一节 光的直线传播课程标准的分解:

(1)通过让学生们收集相关的资料(图片、文字、实物),知道生活、生产中有各种各样的光源。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通过开放性的实验探究,认识光在空气、水和玻璃等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特点,让学生体验学习光学的乐趣,并在实验过程中学习合作与交流。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光在不均匀糖水中的路径”,启发学生归纳总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3)引导学生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应用。

(4)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 =3×108m/s。

第二节 光的反射课程标准的分解

(1)通过实验和观察生活中大量光反射的现象,认识光在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从而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物体的。

(2)经历全面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过程,通过设计实验、小组合作,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通过讨论交流,总结探究的结论,认识光反射时的规律,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3)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4)通过观察思考生活中的现象,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5)通过学生活动、观察生活中的现象,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6)通过讨论交流、媒体展示,了解光的反射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体会物理知识在生活和现代科技中的作用,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课程标准的分解

(1)通过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究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通过实验、观察生活中的现象,了解平面镜成虚像,感知虚像的含意。应用光的反射原理,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通过多媒体展示交流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通过动手实验和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5)通过讨论交流、图片、课件展示,了解平面镜、球面镜在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四节 光的折射课程标准的分解: (1)通过实验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3)通过亲身体验感知由光的折射引起的错觉,逐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感觉。

第五节 光的色散课程标准的分解:

(1)通过雨后“彩虹”现象,使学生知道白光的色散现象,得到白光色散的原因和了解色光的复合现象

(2)借助放大镜观察电脑显示屏,使学生知道光的三原色,通过学生实验和活动,利用动画等多媒体课件,感受三原色光的混合,并从中得到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的成因。

(3)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知道看不见的光的存在,体会科技的力量。 (4)通过探究活动,初尝试对不可见事物通过其可见的效应对事物进行研究的方法,确认红外线、紫外线的存在,了解他们的性质及其应用。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课标要求:

1.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第一节 透镜课程标准的分解:

(1)通过展示近视镜、远视镜、照相机、幻灯机、投影仪、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和“猫眼”等实物或图片,使学生认识到透镜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 了解透镜的工作原理:光的折射。

(3) 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4) 通过实验或观察实验演示,认识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并初步了解不同形状的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的本领不同,焦距的大小反映了这种本领的强弱。

(5) 通过交流讨论,总结出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6) 会利用会聚法测定凸透镜的焦距。 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课程标准的分解:

(1)通过关注生活中的照相机,课堂上的投影仪,老人用的老花镜等,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自制模拟照相机,经历过程,使学生对利用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有较直观、深刻的印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了解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3)通过演示投影仪的使用,使学生对利用凸透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有较深刻的印象。

(4) 通过学生用放大镜观察书上的字,使学生对利用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有初步印象,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程标准的分解: (1)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2) 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3) 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与方法。

(4)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5) 结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一步认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原理。

(6)使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成像规律的兴趣。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课程标准的分解: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3)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4)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第五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课程标准的分解:

(1)利用录像与图片,通过交流讨论,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结合实物,通过实验,分组交流讨论,使学生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3)通过介绍望远镜、显微镜的发明的相关小资料,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1.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概念有关的物理现象。 3.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结合起来。

4.了解物质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第一节 质量课程标准的分解:

1.通过观察、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正确说出质量的单位和进率,并能正确地进行质量单位换算。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不因为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改变。

3.了解常见的测量的工具,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并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学生通过对托盘天平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觉遵守操作原则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第二节 密度课程标准的分解:

1、通过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一定;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比值不同;

2、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密度表;

3、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在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引入密度的概念过程中,体会利用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5、在生活中有应用密度的意识,通过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第三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课程标准的分解:

(1) 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 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4)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5)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第四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课程标准的分解:

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3.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高,密度变小;温度低,密度变大;

5.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 6.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充分把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