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地理讲评课教案

2021-04-11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地理讲评课教案
西 峡 一 高 教 学 设 计

设计教师: 2016年10月26日 课 题:《高一地球的结构练习讲评》 教学流程:(包括:1、设疑自探;2、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 【考纲细化考题预测】 考点 1.使学生能正确描述地球内部圈层的构造、组成和划分依据。 2.使学生能够区分地球内部圈地球层的界线和位置。 运动 3.能够概括地球内部圈层的地理物理形状和外部圈层之间的相意义 互联系。 细化 1.通过激疑思考,让学生了解研究地球内部构造的方法,认识人类对未知事物所进行的探索实践。 2.观察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各圈层发生的变化图为依据,得出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实况以及各圈层的特点,图文结合便于理解。 3.通过归纳、总结、对比等教学方法对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进行梳理,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4.自己动手画图,对地球的内外圈层进行整体的概括和认识 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的积累已经具备了地震、地壳、外部圈层等感性认知,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读图、绘图能力和资料分析能力。但由于本章节的宏观性,学生接触的不是很多,并且涉及了其他学科的知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一种考验。因此需要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启发讲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师生的互动来建构学生在这方面学习的理性思维,从而完成本节内容的教学。 以后学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运用各种图形对基本原理、规律进行阐释。 2注重原理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一、 分析试卷考查的内容和反馈试卷的批改情况 1、主要考查了的内容: 地球的结构:地震波:(1、4、6、2、7、9、10)内部圈层结构((3、48、11、12、13、14、18、28)和外部圈层结构(15、18、19、20、21、24、26),综合题(30、31、33、34) 2、作业的答题情况 选择题部分:地震波,内部圈层结构、外部圈层结构 1.地理解题的基本技能:提取信息的能力等;2.地理思维方法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的处理; 通过对作业检查以下几道题有待大家共同探讨:1、2、13、14、7、8、 一、设疑自探:对上述题目以及自己做错的题目独立探究,查找错因 二、解疑合探: 讨论要求: 1.根据做题情况,在小组内互探互纠。遇到有难度的问题也可小组间交流。 2.组长认真负责,简要整理答案,全力帮扶组内同学,确保人人参与,激情高效 第一组 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补充修改 1.图中S为 波,P为 波。 2.图中各圈层A为 ,B为 ,C为 。 3.P、S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 千米处速度明显加快,从而发现了D不连续面 。 4.在2900千米深处,S波 ,P波波速 ,从而发现了E不连续面 。 5.M层和N层的主要不同点是 。 答案: 1.横; 纵; 2.地壳; 地幔; 地核; 3.33; 莫霍界面; 4.消失; 变慢; 古登堡界面; 5.M层物质为液体,N层物质为固体 解析: 1.读图可知,S波传播速度较慢,P波传播速度较快,因此S波为横波,P波为纵波。 2.根据对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的研究,人们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3.第(3)(4)问,P、S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33千米处速度明显加快,从而发现了D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在2900千米深处,S波消失,P波波速变慢,从而发现了E不连续面(古登堡界面)。 5.M层和N层都属于地核,但物质状态不同,M层物质为液体,N层物质为固体。 2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060平方千米,14座新老时期火山的喷发年代跨越200多万年,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五个火山堰塞湖连在一起,被称为五大连池。结合五大连池(局部)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回答以下问题。 1.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 2.五大连池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 B.图中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 C.图中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图中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 答案: 1.B 2.D 解析: 1.图中①②③④依次为地壳、上地幔、下地幔、地核,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上地幔中,含有岩浆的该圈层称为软流层。 2.左右两图分别表示地球外部和内部圈层,这些圈层并非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A错误;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既有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也有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B错误;各圈层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实现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C错误、D正确。 第二组: 1、此题关键词:地壳、地幔、地核 2、通过地震波判读地理事项。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的基础牢固。 读地球圈层结构局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上标出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的圈层名称。 2.地球外部圈层中,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 ,由其他圈层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是 。 3.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 和 ;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的 之中;生物圈占有 圈的底 部、 圈的全部和 圈的上部。 4.地壳厚度有什么特点?具体表现是什么? 答案: 1.; 2.水圈; 生物圈; 3.氮; 氧; 循环运动; 大气; 水; 岩石 4.地球的地壳厚度是不均勻的,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约为 33千米,高原和高山地区的地壳更厚;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为6千米,各大洋的平均厚度也不相同。 解析: 1.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大气圈,莫霍界面以上到地表是地壳,地壳和上地慢领部合称为岩石圈,地壳与大气圈之间的部分是水圈。 2.地球外部圈层中,水圈连续而不规则;由其他圈层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是生物圏。 3.大气圈主要成分为氮和氧;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4.地壳的厚度是不均匀的,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 四、质疑再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课后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