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9年四川省德阳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2021-02-20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2019年四川省德阳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

绝密★启用前

-------------

--------------------

四川省德阳市 2019 年中考试卷

数学

_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A B C D

5.如图是某射击选手 5 次设计成绩的折线图,根据图示信息,这 5 次成绩的众数、中位

_ --------------------

__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__ __ __ 1.实数

 1

的相反数是 ___

卷2

_

A. 2

B. 1

--------------------C.2D.0.5生

2

考 ____ 2.如图,直线 a∥b , A  38 , 1  46 ,则 ACB 的度数是 __

____ _ __ _

__ 上 -------------------- __ _

_ __ _ _ _名_ A. 84 B.106 C. 96 D.104 姓 __ __ 答 _

3.下面 运算正确的是

__ -------------------- __

A. a2  a  2a4 B. a3  a

2  a6 __

__ C. 2a6  a2  2a3 D. a 2 4  a 8

__ __

4.如图是由 6 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那么这个几何体的俯视图是__ 题

__-------------------- 校

--------------------

效 ---

数学试卷 第 1 页(共 22 页)

( )( )( ) ) 数分别是 ( )

A.7、8 B.7、9 C.8、9 D.8、10

6.己知 e O1 与2

e O 的半径分别是 3 cm 和 5 cm ,两圆的圆心距为 4 cm ,则两圆的位置关

系是 ( )

A

.相交 B.内切 C.外离 D.内含

7.已知 0≤x≤1

2

,那么函数 y  2 x2  8x  6 的最大值是

(

)

A. 10.5

B.2 C. 2.5 D. 6

8.如图所示,边长为 2 的正三角形 ABO 的边 OB 在 x 轴上,将 △ABO 绕原点 O 逆时针

旋转 30 得到三角形 OA 1B 1,则点 1 A 的坐标为

( )

A. ( 3,1) B. ( 3, 1) C. (1, 3) D. (2, 1)

数学试卷 第 2 页(共 22 页)

(

-------------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

①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 0;

②一个对象在实验中出现的次数越多,频率就越大;

③在相同条件下,只要试验的次数足够多,频率就可以作为概率的估计值;

④收集数据过程中的“记录结果”这一步,就是记录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率. A.1 B.2 C.3 D.4

10.如图,在 Rt△ ABC 中,ACB  90 ,点 D 是 AB 的中点,且 CD  5

2 ,如果 Rt△ABC

的面积为 1,则它的周长为 ( )

A.

5  1 B.5C. 5  2 D. 5  3

2  1 11.如图,四边形 ABCD 中,AB  AD ,AD∥BC ,ABC  60 ,BCD  30 ,BC  6 ,那么 △ACD 的面积是 ( )

3 A. 3

B.

C.23

2

D. 3 12.已知方程 3aa  4

a 1  x,且关于>a

4  ax的不等式组  x

≤b只有 4个整数解,那么 b的取

值范围是

(

)

A. 1  b≤3

B. 2<b≤3

C. 8≤b<9

D. 3≤b<4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把最后结

果填在题中横线上.

13.下列运算正确的个数有

个.

①分解因式 ab2  2ab  a 的结果是 a(b  1)2 ;② (2)0  0 ;③ 3 3  3  3 .

14.一组数据 3,4,5,x,7,8 的平均数为 6,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

15.半径为 1 的圆内接正三角形的边心距为

. 16.如图, △ABC 中,∠A  60 ,将 △ABC 沿 DE 翻折后,点 A 落在 BC 边上的点 A'

数学试卷 第 3 页(共 22 页)

处.如果∠A' EC  70 ,那么 A' DE 的度数为 .

-------------

--------------------

此 17.如图,直线 a∥b , △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 A 在直线 a 上,边 BC 在直线 b 上,把--------------------△

ABC 沿 BC 方向平移 BC 的一半得到 A△ ' B 'C '(如图①)

;继续以上的平移得到图 ②,再继续以上的平移得到图③,…;请问在第 100 个图形中等边三角形的个数 是 .

--------------------

① ② ③

18.在四边形 ABCD 中, AD∥BC ,∠ABC  90, AB  BC ,E 为 AB 边上一点,

∠BCE  15 ,且 AE  AD .连接 DE 交对角线 AC 于 H,连接 BH.下列结论正确的

上 是 .(填番号)

--------------------① AC  DE ;② BE

HE 1 S;③VBEHDH 2 CD  2DH ;④ S

. BEC

AC

--------------------

--------------------三、解答题

(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66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计算: 25

 ( 1

2

)1  16  8  2cos60  .

--------------------

---效20.为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争创“文明卫生城市” 某企业对职工进行了依次“生产和

数学试卷 第 4 页(共 22 页)

__ ____

_ __

_ _ __ _ __ 号 生考 ____ _ __ ___ _ _ _ _ __ ___ _ __ __ __ 名__ _ 姓 ___

_

__

____

__ ____ __ 校 学

居住环境满意度”的调查,按年龄分组,得到下面的各组人数统计表:

各组人数统计表

组号

年龄分组 频数(人)

频率 第一组 20≤x<25

50 0.05 第二组

25≤x<30 a 0.35

第三组

30≤x<35

300 0.3 第四组

35≤x<40

200 b 第五组

40≤x<45

100

0.1

((1)求本次调查的样本容量及表中的2)调查结果得到对生产和居住环境满意的人数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政策规

a、b 的值;

定:本次调查满意人数超过调查人数的一半,则称调查结果为满意.如果第一组满 意人数为 36,请问此次调查结果是否满意;并指出第五组满意人数的百分比; (宣传员,在这3)从第二张和第四组对生产和居住环境满意的职工中分别抽取 5 人中随机抽取 2 人介绍经验,求第二组和第四组恰好各有 3 人和 2 人作义务 1 人被抽 中介绍经验的概率。

21.如图,已知矩形 OABC 的一个顶点 B 的坐标是 (4,2) ,反比例函数 y k

( x>0) 的图象经过矩形的对称中心 x E,且与边 BC 交于点 D.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和点(2)若过点  n D 的坐标;

D 的直线 y  mx 将矩形 OABC 的面积分成 3:5 的两部分,求此直线 的解析式.

22.为落实国家“三农”政策,某地政府组织 40 辆汽车装运 A、B、C 三种农产品共

数学试卷 第 5 页(共 22 页) 200 吨到外地销售,按计划,40 辆车都要装运,每辆车只能装运同一种农产品,且 必须装满,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农产品种类 A B C

每辆汽车的装载量(吨) 4 5 6

(1)如果装运 C 种农产品需 13 辆汽车,那么装运 A、B 两种农产品各需多少辆汽

车?

(2)如果装运每种农产品至少需要 11 辆汽车,那么车辆的装运方案有几种?写出每 种装运方案.

22.如图, e O 中,FG、AC 是直径,AB 是弦, FG  AB ,垂足为点 P,过点 C 的直

线交 AB 的延长线于点 D,交 GF 的延长线于点 E,已知 AB  4 , e O 的半径为

5 .(1

)分别求出线段 AP、CB 的长;

(2)如果 OE  5 ,求证:DE 是 e O 的切线; (3)如果 tan E  3

,求

2 DE 的长.

23.如图,已知抛物线经过点 A(2,0) 、 B(4,0) 、 C(0, 8)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其顶点 D 的坐标;

(2)直线 CD 交 x 轴于点 E,过抛物线上在对称轴的右边的点 P,作 y 轴的平行线交

x 轴于点 F, 交直线 CD 于 M,使 PM  1

5EF

,请求出点 P 的坐标;

(3)将抛物线沿对称轴平移,要使抛物线与(2)中的线段 EM 总有交点,那么抛物线 向上最多平移多少个单位长度,向下最多平移多少个单位长度.

数学试卷 第 6 页(共 22 页)

四川省德阳市 2019 年中考试卷

数学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根据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即可得到答案 . 解:  1

1

2 相反数是 2 ,

故选:B.

【考点】相反数.

2.【答案】C

【解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 ABC  1 ,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

式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 a∥b ,

∴ ABC  1  46 ,

∵ A  38 ,

∴ ACB  180 A  ABC  180 38 46  96 .

故选 C.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3.【答案】D

【解析】A、原式不能合并,错误;

B、原式利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计算得到结果,即可做出判断;

C、原式利用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计算得到结果,即可做出判断;

D、原式利用幂的乘方运算法则计算得到结果,即可做出判断 .

解:A、原式不能合并,错误;

B、原式  a5 ,错误;

C、原式  2a4,错误;

D、原式  a8 ,正确,故选 D

【考点】整式的除法,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数学试卷 第 7 页(共 22 页)

4.【答案】B

【解析】根据俯视图是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判定则可.

解:从上面可看到第一横行左下角有一个正方形,第二横行有 3 个正方形,第三横行中

间有一个正方形.

故选 B.

【考点】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5.【答案】A

【解析】由折线图可知,射击选手五次射击的成绩为: 7、7、8、10、9,再根据众数、

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即可求得.

解:射击选手五次射击的成绩为:7、7、8、10、9,

∴众数为 7,中位数为 8,故选:A.

【考点】折线统计图,中位数,众数

6.【答案】A

【解析】先求两圆半径的和或差,再与圆心距进行比较,确定两圆位置关系 .

解: e O1

和2 1 e2 O 的半径分别为 5 cm 和 3 cm ,圆心距 O O  4 cm ,

5  3<4<5  3 ,

∴根据圆心距与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可知e O 1与 e O 相交. 故选 A.

2

【考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7.【答案】C

【解析】把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整理成顶点式形式,然后确定出最大值 .

解答:

解:∵ y  2 x2  8x  6  2( x  2)2  2 .

∴该抛物线的对称轴是 x  2 ,且在 x<2 上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又∵ 0≤x≤1

2,

∴当 x  1 2 时,y 取最大值, y最大 2

1 22 2

 2.5.

2 

数学试卷 第 8 页(共 22 页)

故选:C.

【考点】二次函数的最值

8.【答案】B

【解析】设 A1 B 1

与 x 轴相交于 C,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出 OC、 A C1

,然后写出点

A1

的坐标即可.

解:如图,设 A 1B 与 x 轴相交于 C,

△ABO

1 是等边三角形,旋转角为 30 ,

A1 OC

 60  30  30 ,

∴ A1 B ⊥x 轴,

∵等边

1

△ABO 的边长为 2,

∴ OC  3

2

∴ AC12 3

1  2

 2  1 ,点 A的坐标为( 3,1) .

1 故选 B.

【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9.【答案】C

【解析】利用概率的意义、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对各选项进行判断后即可确定正确

的选解解:①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 0,正确;

②一个对象在实验中出现的次数越多,频率就越大,正确;

③在相同条件下,只要试验的次数足够多,频率就可以作为概率的估计值,正确;④收

数学试卷 第 9 页(共 22 页) 集数据过程中的“记录结果”这一步,就是记录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率,错误,故选

C.

【考点】利用频率估计概率,概率的意义

10.【答案】D

【解析】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得AB  5 ;然后利用勾股

定理、三角形的面积求得( AC  BC )的值,则易求该三角形的周长.

解答:解:如图,∵在 Rt△ ABC 中, ACB  90 ,点 D 是 AB 的中点,且 CD  5

.

2

∴ AB  2CD  5

∴ AC 2  BC 2  5 又 Rt△ ABC 的面积为 1,

∴ AC  BC  1 ,则 AC·BC  2 .

∴ ( AC  BC)2  AC 2  BC 2  2 AC  BC  9 , ∴ AC  BC  3 (舍去负值),

∴ AC  BC  AB  3  5 ,即 △ABC 的周长是 3  5 .

故选:D.

【考点】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11.【答案】A

【解析】如图,过点A 作 AE  BC 于 E,过点 D 作 DF  BC 于 F.构建矩形 AEFD 和直

角三角形,通过含 30 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 AE 的长度,然后由三角形的面

积公式进行解答即可.

解:如图,过点 A 作 AE  BC 于 E,过点 D 作 DF  BC 于 F.设 AB  AD  x .

又 AD∥BC ,

∴四边形 AEFD 是矩形,

∴ AD  EF  x .

在 Rt△ ABE 中, ABC  60 ,则 BAE  30 ,

∴ BE  AB  x ,

∴ DF  AE  AB 2  BE 2  3

2 x ,

数学试卷 第 10 页(共 22 页)

∴在 Rt△ CDF 中, FCD  30 ,则 CF  DF  cot30   x .

又 BC  6 ,

∴ BE  EF  CF  6 ,即 x  x  x  6 ,解得 x  2

∴ △ACD 的面积是: AD  DF  x  33 2 x 

22

3, 4

故选 A.

【考点】勾股定理,含 30 度角的直角三角形.

12.【答案】D

【解析】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 a 的值,经检验确定

出分式方程的解,根据已知不等式组只有 4 个正整数解,即可确定出 b 的范围. 解:分式方程去分母得:

3  a  a 2  4a  1,即 (a  4)(a  1)  0 ,解得:a  4 或 a  1 ,

经检验 a  4 是增根,分式方程的解为 a  1 ,已知不等式组解得: 1<x≤b ,

∵不等式组只有 4 个 3 整数解,

∴ 3≤b<4 .

故选 D

【考点】分式方程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

二、填空题

13.【答案】1

【解析】①先提取公因式 a,再根据完全平方公式进行二次分解;②根据任何非零数的

零指数次幂等于 1 解答;③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

解:① ab2  2ab  a ,

 a 

b2  2b  1

 a(b  1)2 ,故本小题正确;② (2)0  1 ,故本小题错误;

③ 3 3  3  2 3 ,故本小题错误;综上所述,运算正确的是①共 1 个.

数学试卷 第 11 页(共 22 页) 故答案为:1.

【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零指数幂,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14.【答案】

143

【解析】先由平均数的公式计算出 x 的值,再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

解答:解:3,4,5,x,7,8 的平均数是 6,

∴ x  9 ,

∴ s2

 (3.6)2

 (4.6)2

 (5.6)2

2

2

2

14

(9.6)  (7.6)  (8.6)   28  3

故答案为: 14

.

3

【考点】方差,算术平均数 15.【答案】

1

2

【解析】作出几何图形,再由外接圆半径、边心距和边长的一半组成的三角形中,已知

外接圆半径和特殊角,可求得边心距.

解:如图, △ABC 是 e O 的内接等边三角形, OB  1 , OD  BC .

∵等边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重合,

∴OB 平分∠ABC ,则∠OBD  30 ;

∵ OD  BC ,

∴ BD  DC ,

又∵ OB  1 ,

∴ OD  1

.

2 故答案是: 1

2 .

【考点】正多边形,圆

数学试卷 第 12 页(共 22 页)

16.【答案】 65

【解析】首先求得∠AEA',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A'ED=∠AED=∠AEA△',在 A'DE 中利

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

解答:

解: AEA'  180  A ' EC  180  70  110 ,

又∵ A ' ED  AED  AEA '  55 , DA ' E  A  60 , ∴ A 'DE  180  A ' ED  DA ' E  180  55  60  65 .

故答案是: 65 .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17.【答案】301

【解析】先证出阴影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又观察图可得,第 n 个图形中大等边三角

形有 n  1 个,小等边三角形有2n 个,据此求出第 100 个图形中等边三角形的个数.

解答:解:如图①

∵ △ABC 是等边三角形,

∴ AB  BC  AC ,

∵ A' B '∥AB , BB '  B 'C  BC

∴ B 'O  AB , CO  AC ,

B△ 'OC 是等边三角形,同理阴影的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

又观察图可得,第 1 个图形中大等边三角形有 2 个,小等边三角形有 2 个,第 2 个图形

中大等边三角形有 3 个,小等边三角形有 4 个,第 3 个图形中大等边三角形有 4 个,

小等边三角形有 6 个,…

依次可得第 n 个图形中大等边三角形有 n  1 个,小等边三角形有 2n 个.

故第 100 个图形中等边三角形的个数是:100  1  2 100  301 .

故答案为:301.

数学试卷 第 13 页(共 22 页) ①

【考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移的性质.

18.【答案】①③④

【解析】在等腰直角△ ADE 中,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 AH⊥ED ,即

AC⊥ED ,判定①正确;进而可判定③;因为 △CHE 为直角三角形,且∠HEC  60

所以 EC  2EH ,因为 ECB  15 ,所以 EC  4EB ,所以 BE1

HE 不成立②错误;

2

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

CD  CE ,再求出 CED  60 ,得到 △CDE 为等

边 三 角 形 , 判 定 ③ 正 确 ; 过 H 作 HM⊥AB 于 M , 所 以 HM∥BC , 所 以

△AHM∽△ABC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底相等的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高之

比即可判定④正确.

解:△ BAD  90 , AB  BC

∴ BAC  45

∴ CAD  BAD  BAC  90  45  45

∴ BAC  CAD

∴ AH  ED

即 AC⊥ED ,故①正确;

∵ △CHE 为直角三角形,

∴ EC  2EH ,

∵ ECB  15

∴ EC  4EB ,

△ EH  2EB ,故②错误.

∵ BAD  90 , AB  BC ,

∴ BAC  45 ,

∴ CAD  BAD  BAC  90  45  45 ,

∴ BAC  CAD

在 △ACD 和 △ACE 中,

数学试卷 第 14 页(共 22 页)

 AE  AD  BAC   CAD , 

AC  AC ∴ △ACD≌△ACE (SAS ) ,

∴ CD  CE ,

∴ BCE  15 ,

∴ BCE =BCE  90  15  75 ,

∴ CED  180  BEC  AED  180  75  45=60 ,

∴ △CDE 为等边三角形,

△ DCH  30

CD  2DH ,故③正确;

过 H 作 HM⊥AB 于 M,

∴ HM∥BC ,

△AHM∽△ABC

∴ NHAH BC  AC

∵ DH  AH

∴ DHAC HM

BC

∵ △BEH 和 △CBE 有公共低 BE,

∴ S MH SV DH

BEH 

,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①③④.V BEC

BC AC

【考点】直角梯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 30 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

数学试卷 第 15 页(共 22 页)

角形

三、解答题

19.【答案】解:原式  32  2  4  1  33 .

【解析】原式第一项利用乘方的意义化简,第二项利用负指数幂法则计算,第三项利

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化简,最后一项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考点】实数的运算,负整数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20.【答案】

(1)调查总人数: 50  0.05  1000 (人),

则 a  1000  0.35  350 ,

b  200

1000  0.2 ;

(2)满意的总人数是: 36  0.06  600 (人),

则调查的满意率是: 600

1000 =0.6 ,则此次调查结果为满意;

第五组的满意人数是: 600  0.16=96 (人),

则第五组的满意率是: 96

100 100%  96% ;

(3)用 A 表示从第二组抽取的人,用 B 表示从第四组抽取的人.

总共有 20 种情况,则第二组和第四组恰好各有 1 人被抽中的概率是: 1220 =3

5 .

【解析】(1)根据第一组的人数是 50,频率是 0.05 即可求得总人数,则根据频率公式

即可求得 a、b 的值;

(2)根据第一组的频数是 36 人,频率是 0.06 据此即可求得调查的总人数,则满意度

即可求得;

(3)用 A 表示从第二组抽取的人,用 B 表示从第四组抽取的人,利用列举法即可求

解。

【考点】频数(率)分布直方图;频数(率)分布表;列表法与树状图法.

21.【答案】解:

(1)∵矩形 OABC 的顶点 B 的坐标是 (4,2) ,E 是矩形 ABCD 的对称

数学试卷 第 16 页(共 22 页)

中心,

∴点 E 的坐标为 (2,1),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得, k

1,解得

2 k  2 ,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 y  2

x ,点 D 在边 BC 上,

∴点 D 的纵坐标为 2,

∴ y  2 时, 2

x  2 ,解得 x  1 ,点 D 的坐标为 (1,2);

(2)如图,设直线与 x 轴的交点为 F,矩形 OABC 的面积  4  2  8 ,

∵矩形 OABC 的面积分成 3:5 的两部分,

∴梯形 OFDC 的面积为 33  55

 8  3 ,或 3  5  5

因为点 D 的坐标为 (1,2),

∴若 (1 OF )  2  3 ,

解得 OF  2 ,

此时点 F 的坐标为 (4,0) ,与点 A 重合, 当 D(1,2) , F (2,0)m  n  2

时, 

, 2m  n  0 解得m  2

此时,直线解析式为 n  4

y  2x  4 。

当 D(1,2) , F (4,0) 时, m  n  2

, 

4m  n  0

 m2 解得  3 n  8 3 此时,直线解析式为 y  2 8

3x  3,

综上所述,直线的解析式为 y  2x  4 或 y   2 3x  8

.

3

数学试卷 第 17 页(共 22 页)

【解析】(1)根据中心对称求出点 E 的坐标,再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出 k,然后根

据点 D 的纵坐标与点 B 的纵坐标相等代入求解即可得到点 D 的坐标;

(2)设直线与 x 轴的交点为 F,根据点 D 的坐标求出 CD,再根据梯形的面积分两种

情况求出 OF 的长,然后写出点 F 的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求

出直线解析式即可.

【考点】矩形的性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

22.【

答案】

(1)设装运A、B两种农产品各需x、y辆汽车.则  x  y  13  40 

4 x  5 y  13  6  200

解得  x  13

y  14

答:装运 A、B 两种农产品各需 13、14 辆汽车; (2)设装运 A、B 两种农产品各需 x、y

辆汽车.则

4x  5 y  6(40  x  y)  200

解得 y  2x  40

 x  11  x  11由题意可得如下不等式组:  y   11 ,即 2x  40  11 , 40 

 x  y  11 40  x  (2x  40)  11

解得:11  x  14.5

因为x是正整数,

所以x的值可为11,12,13,14;共4个值,因而有四种安排方案.

数学试卷 第 18 页(共 22 页)

方案一:11车装运A,18车装运B,11车装运C

Rt在△

方案二:12车装运A,16车装运B,12车装运C.

BD3

BCD 中, BC  2 , tan DCB   ,

BC 2

方案三:13车装运A,14车装运B,13车装运C.

∴ BD  3 ,

方案四:14车装运A,12车装运B,14车装运C. 【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 CD  BC 2  BD 2  13 , ∵ BC∥EP , ∴

(1)∵AC 为直径, 23.【答案】

DCDB 13 3 , ,即

DE DP DE 3  2

∴ ABC  90 ,

在 Rt△ ABC 中, AC  2 5 ,

∴ BC  AC 2  AB 2  2 , ∵直径 FG  AB ,∴ AP  BP  1

2 AB  2 ;

(2)∵ AP  BP ,

∴OP 为 △ABC 的中位线,

∴ OP  1

2 BC  1,

∴ OC

5

OP  1 , 而 OE5

OA 

55,

∴ OCOP OE

OA,

∵ EOC  AOP ,

∴ △EOC∽△AOP ,

∴ OCE  OPA  90 ,

∴ OC  DE ,

∴DE 是 e O 的切线;

(3)∵ BC∥EP ,

∴ DCB  E ,

∴ tan DCB  tan E  3

2 ,

AB  4 ,

数学试卷 第 19 页(共 22 页)∴ DE  5 13

3 .

【解析】(1)根据圆周角定理由 AC 为直径得 ABC  90 ,在 Rt△ ABC 中,根据勾股

定理可计算出 BC  2 ,再根据垂径定理由直径 FG  AB 得到

AP  BP 

1

2

AB  2 ;

(2)易得 OP 为 △ABC 的中位线,则 OP  1 5 OE BC  1,再计算出OC 2,根 OP  1 

OA

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得到△EOC∽△AOP ,根据相似的性质得到

OCE  OPA  90 ,然后根据切线的判定定理得到 DE 是 e O 的切线;

(3)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由 BC∥EP 得到 DCB  E ,则 tan DCB  tan E  3

2 ,在

Rt△ BCD 中,根据正切的定义计算出 BD  3然后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 DC ,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 CD  13 ,

DBDE 

DP,再利用比例性质可计算出

DE  5 13

3 .

【考点】切线的判定

24.【答案】

(1)根据题意可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 a( x  2)(x  4) .

∵点 C(0, 8) 在抛物线 y  a( x  2)(x  4) 上,

∴ -8a  8 .

∴ a  1 .

∴ y  ( x  2) ( x  4)  x2  2 x  8  ( x  1)2  9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 x2  2 x  8 ,顶点 D 的坐标为 (1,9) ;

(2)如图,

数学试卷 第 20 页(共 22 页)

设直线 CD 的解析式为 y  kx  b .

∴0  b   8 

k  b  9

解得: k  1

. b 的解析式为 8∴直线 CD

y   x  8 .

当 y  0 时,  x  8  0 ,

则有 x  8 .

∴点 E 的坐标为 (8,0) .

设点 P 的坐标为 (m, n) ,

则 PM  (m2  2m  8)  (m  8)  m2  m , EF  m  (8)  m  8 .∵ PM 1 5

EF ,

∴ m2  m  1

5

(m  8) .

整理得: 5m2  6m  8  0 .

∴ (5m  4)(m  2)  0 ,

解得: m4

1   , m  2

5 2 .

∵点 P 在对称轴 x  1 的右边,

∴ m  2 .

此时, n  22  2  2  8  -8 .

∴点 P 的坐标为 (2, 8) ;

数学试卷 第 21 页(共 22 页)

(3)当 m  2 时, y  2  8  10 .

∴点 M 的坐标为 (2, 10) .

设平移后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 x2  2 x  8  c ,

①若抛物线 y  x2  2 x  8  c 与直线 y   x  8 相切,

则方程 x2  2 x  8  c   x  8 即 x2  x  c  0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 (1)2  4 1 c  0 .

∴ c  1 .

4 ②若抛物线 y  x2  2 x  8  c 经过点 M,

则有 22  2  2  8  c  10 .

∴ c  2 .

③若抛物线 y  x2  2 x  8  c 经过点 E, 则有 (8)2  2  (8)  8  c  0 .

∴ c  72 .

综上所述:要使抛物线与(2)中的线段 EM 总有交点,抛物线向上最多平移 1

4个单位

长度,向下最多平移 72 个单位长度.

【解析】(1)由于抛物线与 x 轴的两个交点已知,抛物线的解析式可设成交点式:

y  a( x  2)(x  4) ,然后将点 C 的坐标代入就可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再将该解析

式配成顶点式,即可得到顶点坐标.

(2)先求出直线 CD 的解析式,再求出点 E 的坐标,然后设点 P 的坐标为 (m, n) ,从而可以用 m 的代数式表示出 PM、EF,然后根据 PM  1

5EF

建立方程,就可求出 m,

进而求出点 P 的坐标.

3)先求出点 M 的坐标,然后设平移后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 x2  2 x  8  c ,然后

只需考虑三个临界位置(①向上平移到与直线 EM 相切的位置,②向下平移到经过

点 M 的位置,③向下平移到经过点 E 的位置)所对应的 c 的值,就可以解决问题.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

数学试卷 第 22 页(共 22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