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识结构:
2、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在这个定义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光能射入某种介质,则这种介质一定是透明的。否则光只会被反射。 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光一定会发生反射,若介质透明,则还能发生折射。 光的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但特殊情况下,光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将不变化,也就是说,折射不一定都“折”。
3、与光的反射、折射现象相联系的光学器件及应用:
平面镜(穿衣镜)面镜凸镜(观后镜)球面镜光学器件 凹镜(太阳灶)凸透镜(照像机、幻灯机、放大镜)透镜凹透镜(近视镜)
4、光的折射现象: 首先我们要定义一些概念。有了反射现象的研究经验,可知法线是这些概念的核心。而入射角、折射角仍指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6—1)i为入射角,r为折射角。 光的折射的实验结论: (1)光从空气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前提),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4)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 (5)光线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 我们略作分析:第(1)、(2)条与反射定律相同,也是为了大致定出折射光线的空间位置。但需要指出的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介质交界面的同侧,而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介质交界面的异侧;反射、入射光线在同种介质中,而折射、入射光线在不同种介质中。 在反射定律中,我们依靠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等式最终确定了反射光线的方向。事实上,对于折射角和入射角,我们也可以列出一个等式,来确定折射光线的最终位置,但由于现在的数学知识不够,我们只能定性地说明角度的关系,因而对角度的描述略微复杂一些。首先,当光由空气射入别的较密的介质时,光线将向法线偏折,所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另外,入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光线也会远离光线,但角度关系仍是r折i。实际上,反射时,入射光线远离法线,反射光线也远离光线,但r反=i
第(5)条为折射的特例,光垂直入射时,方向不改变,此时r折=i=0。(请见6—2图) 光线垂直折射面入射时,入射、反射、折射光线与法线“四线合一”,此时ir反r折0。
图6—2
书上详细介绍了光由空气射入其他较密介质时的折射情况,实际上这也包括光由较稀疏的空气射入较稠密空气的情况。由此我们可以解释热源(如火炉、暖气)后的物体影像为何会扭曲,这是因为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会发生折射,这样我们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的错觉,以为发光点的位置移动,感觉物体在不断地扭曲。 若光是由较密的介质射入较疏的介质时呢?根据光路可逆的可逆性。作图如6—3
①由疏到密
②由密到疏
③光路可逆
图6—3 在实际的运用中,入射角和折射角究竟谁大,是非常容易出错的问题。可以不去记它,而记为“疏大密小”,即指在较疏的介质中,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较大,而在较密的介质中,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较小。
5、关于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能够会聚到一点,这一点就是物点的实像。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不仅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也可以在屏幕上显映出来。 如果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相交于一点,看起来光线好像从这一点发出,而实际上不存在这样一个发光点,这点就是物点的虚像。虚像只能用眼睛观察,不能用屏幕显映。 跟物体相比较,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 6、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u——物距、v ——像距、f ——焦距。 像的位置 像、物异侧fv2f 像、物异侧v2f 像、物同侧 像的大小 缩小 放大 放大 像的性质 倒立实像 倒立实像 正立虚像 应用举例 照像机 幻灯机 放大镜 物体位置 u2f fu2f uf
凸透镜成像的作图:
7、凸透镜成像的动态情景:
当物体从二倍焦距以外的地方逐渐向凸透镜移近过程中,像逐渐变大,像距v也逐渐变大。但是,只要物体未到达二倍焦距点时,像的大小比物体要小;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一倍焦距至二倍焦距之间。 当物体到达二倍焦距之内逐渐向一倍焦距点移动过程中,像变大,像距v也变大。像的大小总比物体要大,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二倍焦距以外。 可见,二倍焦距点是凸透镜成缩小实像与放大实像的分界点。即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所成实像小于物体;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内时所成实像要大于物体。 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只能在与物体同侧的地方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因此,焦点F是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